-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西周初,武王封鲁、燕、齐于河南。武王驾崩后,其弟管叔趁机联合殷商旧族在河南谋反,山东淮北等地夷、戎响应。周公东征平叛后,封齐、鲁于东海之滨,天子又常亲自临驻洛邑,作为东都。周公再行分封意在 A.加强周王中枢权力 B.推动文化交流和认同 C.强化对地方的管制 D.稳固继承的宗法原则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人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 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 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发达 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 3.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D.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4.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弋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5.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 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1. 宋代实行差遣制度,无论地方或中央官员,他们的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当时有所谓“官”、“职”、“差遣”的区别。“官”成了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这一举措 A.便于皇帝驾驭群臣 B.结束武人专横跋扈局面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代作坊和行会更加发展,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佣作坊。按日计工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人”,还有论件或包工的。据《太平广记奚乐山》记载:“上都通化门长店,多是车工之所居,募人集车,轮辕辐毂,皆有定价。”这反映了 A.政府对手工业管理失控 B.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私营手工业迅速的发展 3. 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B.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C.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D.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 4. 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主要说明唐代以来 A.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动摇 B.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C.儒学的史学功能得到挖堀 D.理学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5. 顾炎武说:“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D.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1. 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2.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3.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B.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C.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D.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 4. 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这是因为古代雅典 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B.实行轮番执政的民主制 C.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 D.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 5. 在罗马,拟定遗嘱是罗马市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若遗嘱监护或遗嘱中关于继承的规定不符合法律,将会导致遗嘱无效,因而必须使二者有效以保障遗嘱之效力。这反映了罗马法 A. 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 B.遗嘱继承权优先原则 C.确立了社会行为规范 D.重视法律的权威效力 6.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C.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1. 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 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 2.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 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 D.强调开明君主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3. 从17世纪初开始,荷、英、法等国家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全凭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说明大量白银输入欧洲 A.促进了欧洲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B.强化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C.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4. 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5.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反映内阁对总统权力的制衡有限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职责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1. 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 以下为19世纪以来部分美术代表作品,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 米勒《牧羊女》 库尔贝《石工》 佐恩《收割》 A.抚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愿望 B.回归社会生活本质的创作主题 C.赞美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满足 D.追求理性王国生活理念的情怀 3. 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 A.美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式多样 D.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 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13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化的自我保持是文化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自我保持不可能在封闭的、非生命的方式中完成,而只有通过与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环境进行新陈代谢,达到必要的文化补偿点,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是文化生命运动的表现。它不意味着邯郸学步式地抛弃自我,以致无所措手足,而是在生命运动中不断通过自调节和被调节,完善发展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流行的勃勃生机,开创文化的新生面。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指出其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只需明确写出一种看法,阐释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朝中后期以来,在江南地区苏州府同里镇,吴县周庄镇,湖州府的南浔镇,地跨杭州、湖州二府的塘栖镇,沿海港口乍浦镇和地跨湖州、嘉兴二府的乌青镇,政府便开始遣府厅级官员(同知或通判)驻镇进行管理。作为府级的特派官员,督捕同知配备的主要人员涉及经制典吏、经制书办、额设清书、额设招书、门子、快手、帮役、皂役、民壮、捕役、水手、轿夫名、军健等共104名。以乌青镇为例,一个县级以下的市镇而获驻高于知县品秩的同知,实已超出了政府对县级以下基层单位的常规管理模式,这是明政府对县以下基层行政管理形式上的重大改革,反映了其行政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些官员基本上履行了其“平盗贼、整吏蠹、兴水利、隆教化”的职责,身体力行承担着融合国家行政体系与地方基层发展的重要职责。 ——据张海英《明清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多样性》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江南地区进行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江南地区进行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的意义。(7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A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D B A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D 25、【答案】 (1)原因: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6分) 英国:工业革命;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6分) (2)相同:都注重环保立法;强调政府干预;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7分,答到三点得6分,四点得7分) 影响:宋朝:自然环境的治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英国: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分) 26、看法1: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新陈代谢实现自我保持的。 阐释:文艺复兴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对天主教神学束缚不满而掀起的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运动;罗马教会的压迫剥削日益激化西欧的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导致了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倡导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出现;启蒙运动是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不满,以理性为武器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综上所述,三者从人性自由到宗教信仰自由再到人权自由,但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因此,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变迁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陈代谢中实现自我保持的。 看法2:文化的自我更新要不断地取长补短。 阐释:儒家思想在西汉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等,构建新的儒学体系,终成正统思想;从魏晋到隋唐,儒释道合流,中华文化又赢得旺盛的生命机制;宋元明清,佛道思辨触入儒学体系,理学应运而兴。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主张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托古改制”,把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而新文化运动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逐渐深入人心。 由此可见,文化的更新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史实运用部分,阅卷时只须三个基本史实即可赋分) 27、【答案】 (1)特征:着重于工商业市镇、沿海港口和跨区市镇;职官品级较高;较庞大的管理队伍;拥有多种管理职能。(8分) (2)意义:改革和发展了基层行政管理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学的传播。(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