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作业 (限时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 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015·杭州一模)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 GDP 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 GDP 增长而增加 4.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5·汕头一模)读某市 1997~2014 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回答 5~6 题。 5.由图可知( ) 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 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 C.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D.该市供水充足 6.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 B.经济陷于衰退 C.节水政策实施 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2013·四川高考)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7~8 题。 7.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8.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9.(2014·广东高考)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 将 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2013·重庆高考)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 10~11 题。 10.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11.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12.(2013·天津高考节选)2009 年 4 月 14 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 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 图,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二、综合题(共 52 分) 13.(2015·上海长宁一模)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 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 分) 建成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用地之一,它通常指市区集中连片部分及分散在近郊与城市有 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用地。建成区标志着城市不同发展时期建设 用地状况的规模和大小。下图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主体岛屿城区的扩展情况,图中阴影 表示建成区范围。 该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km2) 土地利用类型 1973 年 2007 年 林地 51 26 耕地 50 11 淡水区域 6 5 滩涂 5 3 建设用地 11 97 总面积 123 142 (1)概述该岛 1973~2007 年建成区的变化特点以及海岸线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 (2)城市建设挤占其他类型的土地是城市扩张的结果。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岛 2007 年与 1973 年相比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6 分) (3)判断甲地区的地形类型,说明判断依据。(6 分) (4)分析该城市计划在岛屿上建风力发电站的主要原因。(8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 分) 材料一 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 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淮河全长约 1 000 千 米,流域面积为 26.9 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淮河流域图。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6 分) (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 发的原因。(12 分)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10 分) 答 案 1.A 2.C 第 1 题,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短缺 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此外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遭到了破坏,也加剧了这一矛盾。 第 2 题,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资源,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剧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 的生存,另一方面与人类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B 4.C 第 3 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造成的;缓慢工 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 GDP 增长而减少。第 4 题,应采取节流措施, ①③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降低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5.D 6.B 第 5 题,图示该市供水总量呈下降趋势;1998 年前生产用水量大于生活用 水量;1998 年后生产用水量小于生活用水量;城市化水平提高,但生产、生活用水量之和 变化不大,总体供水量大于用水量。第 6 题,该市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说明经济稳步发展, B 项说法错误。 7.B 8.C 第 7 题,由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它们的简称分 别是云(滇)、贵(黔)、川(蜀)。第 8 题,由图可知,重、特旱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3 月份, 该地区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极易出现森林火险;此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滑坡;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 9.选 B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台风多发,填海所建“海景房”受台风引发风暴潮 灾害风险较大;由于海平面上升,面临海岸受侵蚀后退影响风险较大;由海岸受侵蚀、过度 开采地下水、超高建筑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表下沉塌陷风险也较大。由于纬度较低、距寒潮 源地远,受寒潮影响小,故“海景房”面临寒潮造成冰冻灾害风险最小。 10.B 11.B 第 10 题,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8.5°E)附近,地处 我国长白山附近;长白山走向与海岸线大致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其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故甲地年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条件。第 11 题,乙地位 于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季受寒潮影响,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农作物 生长;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能形成洪涝灾害,但不及冻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突出; 乙地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不易发生滑坡;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较低,冻土广 布,因此春季虫害较少。 12.选 C 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 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 定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 13.解析:第(1)题,建成区面积明显增大,海岸线变得圆滑平直,部分新建城区出现 在以前的海洋区域。第(2)题,通过表格逐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岛屿城区扩展过 程示意图显示甲地区 1973~2007 年没有城区出现,曲线图显示 300~500 m 间城区比例始终 为 0。第(4)题,风电开发除有丰富风能资源外,还需考虑投入能力、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 答案:(1)建成区面积逐步增大。原因:填海造陆。 (2)林地、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呈减少的趋势。 (3)甲地区多为低矮山地丘陵;从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来看,甲地区海拔 多为 300~500 m,故判断为低矮山地丘陵。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力充足;经济发达,可以承受风力发电的成本;煤炭、石油等 矿物能源缺乏,而市场需求量大;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等。 14.解析:第(1)题,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第(2)题,在 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 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 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第(3)题,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 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 答案:(1)画图略。(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 (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 还湖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