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贺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2.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物度 B.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 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B. 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D. 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6.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7.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上面的日期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 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8.“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 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 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9. 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 A.人文思想严重缺失的蒙昧国情 B.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 C.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 D.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 10. 《十二铜表法》规定:“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这规定体现出它 A.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权力 C.保护私有财产 D.关注经济发展 11.《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的征税为非法;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或议事之自由。其体现的宪政原则是 A.王在议会 B.少数服从多数 C.议会至上 D.政教分离 12. 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 13.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4.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A.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C.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15.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A.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6.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A.《土地法令》 B.《和平法令》 C.《四月提纲》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8.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19.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 21. 新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并运用“求同存异”方针解决国际争端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22.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2007年6月15日,外交部长杨洁篪曾说,该组织成立六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间发展关系的准则。“该组织”指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25.《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6.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段演说出自 A.斯大林 B.丘吉尔 C.杜鲁门 D.马歇尔 27. 读欧盟旗帜图,分析旗帜图中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是什么寓意 A.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B.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统一 C.共同合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D.欧盟要霸占整个世界 28.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C. 苏联解体 D. 多极化趋势出现 29.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30.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 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3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美国l787年宪法规定: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2分)该文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意义?(4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6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宪法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如何规定的?(6分)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参阅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图一 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 《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4分)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2分) (3)材料三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6分)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