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考点十四 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任务】‎ ‎1.把握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内涵。‎ ‎2.把握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1.鉴赏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内涵: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自己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或生活理念等等(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2.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3.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层面:‎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 ‎③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①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先把握诗歌的基调、思想内容。‎ ‎②从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作品的旨趣。‎ ‎③从作家的经历、追求、风格(豪放、婉约、沉郁……)等方面去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2.常见设问方式 ‎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③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3.解题要领 ‎①分析评价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②分析要细致。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③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④评价要恰当。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无限拔高,片面否定,对作者有失公允。‎ ‎4.答题步骤 ‎①第一种模式:‎ 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②第二种模式:‎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三、经典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首先点出你对“别人评价”的态度——赞同“愁”或赞同“喜”,抓住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立足于意象、事件分析。‎ ‎【答案】‎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风(其十)‎ 李 白 ‎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问: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解析】考查“借用古人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也是考查典故的意义。先明确诗文如何描述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表现了鲁仲连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是极度的推崇,“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赠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 再明确典故本身的内涵,找到李白与典故的共通处——李白自己既热爱自由又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能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以此也暗示了李白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与政界庸俗的作风相对抗的态度。‎ ‎【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自主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问: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答:‎ ‎【问题意见】‎ 考点十四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解析】姜夔的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远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根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 ‎【答案】 ‎ 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答案】①同意。(步骤一) 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步骤二)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步骤三)‎ ‎①不同意。(步骤一)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步骤二)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步骤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