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7页,28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5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有固体表面 ③有适宜的温度 ④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⑤有液态水 ⑥有昼夜更替现象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3. 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华山 B. 三角洲 C. 峰林 D. 风蚀蘑菇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而人类目前可知的宇宙范围最大的是总星系,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地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其生命存在条件与地球相似,即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故D正确。有固体表面不是必要条件。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是生命存在条件,④错。行星类天体都有昼夜更替现象,⑥错。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 【3题详解】 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是石灰岩被水溶蚀形成。图A是断块山,是断层形成,A错。图B是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错。图C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与之成因相同,C对。图D是风力侵蚀地貌,D错。故选C。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 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内部条件: ①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 ③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下图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4.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图2中对应的时段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 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 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为北半球夏季,M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对应时段为丙,C正确。 【5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为北半球夏季,M此时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西南季风的成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D正确。 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约135°W)。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落区的区时为( ) A. 1日18时15分 B. 1日15时15分 C. 2日15时15分 D. 3日18时15分 7. 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135°W位于西九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两地相差17个时区,即区时相差17小时,用4月2日8时15分减去17小时,可得当地的区时是1日15时15分,B正确。 【7题详解】 ①是春分日3月21前后,②是远日点7月初;③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是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该日太阳公转到①②之间,A对。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和“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若①是1月22日,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立春 B. ②是立夏 C. ③是大暑 D. ④是大雪 9. 从立春至春分这段时间内,阜阳市( ) A. 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B. 昼短夜长且昼长在增加 C. 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D. 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图示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在该轨道上,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15天,冬至日为12月22日,1月22日与其相差30 天,应该相差两个节气,因此①是大寒,④为冬至日之前,并与其相差两个节气,应该为小雪;②在夏至日之前,与夏至日相差两个节气,应该为小满;③在夏至日之后,与夏至日相差两个节气,应该为大暑;因此C正确。 【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从立春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此时北半球的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增长,夜长逐渐变短,昼夜长短变幅减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A错误,B正确;昼长逐渐增长,日出时间逐渐提前,日落时间逐渐推迟,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旗杆影子变短,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位于陆地。完成下列各题。 10. 如果该洋流所在海域为太平洋,则该洋流为( ) A. 日本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秘鲁寒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11. P地的天气状况是( ) A. 晴朗天气 B. 阴雨绵绵 C. 电闪雷鸣 D. 寒风刺骨 12. N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温和多雨 C. 终年寒冷干燥 D. 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洋流位于大陆西岸,从南向北流。日本暖流位于大陆东岸,A错;加利福尼亚寒流由北向南流,B错;秘鲁寒流符合条件,C对;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北向南流,D错。故选C。 【11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推断,XY锋线是南半球的暖锋,P地位于暖锋的锋后,因此天气状况为晴朗天气。故选A。 【12题详解】 由N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可知,该地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故选D。 读下列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此图②所示情形( ) A. 白天的海风 B. 夜晚的海风 C. 白天的陆风 D. 夜晚的陆风 14. 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关于四地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A>B>C>D B. 气温:B>A>D>C C. 气压:A>B>C>D D. 气压:B>A>C>D 15. 若该环流为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则②为(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西风带 D. 信风带 【答案】13. A 14. C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白天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夜晚,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夜晚吹陆风。图中风由海洋吹陆地,故A正确。 【14题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故A>B;C>D。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故A>B>C>D,C对,D错;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上升;空气冷却,气流下沉,故气温B>A,高空D和C气温都很低,不能判断DC气温,故AB错。故选C。 【15题详解】 若该环流为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B错;②为盛行西风带,C对,D错。故选C。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甲图中各纬度带的气流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盛行西北风 B. 10°~20°盛行东南风 C. 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D. 30°~40°盛行西南风 17. 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6. D 17.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一般。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判断甲图为北半球,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但图示位置明显北移,因此0°~10°为赤道低气压带;10°~20°盛行东北风;20°~3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30°~40°盛行西南风。故D正确,A、B、C错误。 【17题详解】 P点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图中A图终年高温多雨,表示热带雨林气候;B图终年高温,降水量较多且分干、湿两季,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C图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D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据图判断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 A B. B C. C D. D 19. 5、6日的天气特征是( ) A. 天气晴朗 B. 雨雪、大风 C. 绵绵细雨 D. 降雨、升温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该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符合冷锋的天气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 5、6日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冷暖气体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形成阴雨、大风等天气。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判断冷暖锋系统时,要注意天气特征: 冷锋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暖锋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徐徐爬升,出现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甲处可能是( ) A. 背斜山 B. 向斜谷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油 B. 乙处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 C. 乙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水 D. 甲处岩层受挤压,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根据海拔可知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故该地的地形是向斜山,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1题详解】 甲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水,A错;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根据海拔可知中间海拔比两翼矮,可判断是背斜成谷,D错;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B对。背斜岩层上拱,不利于储水,C错;故选B。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面左图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 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 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 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的喷出岩;根据地桥物质循环的规律可知,图中AB室友岩浆冷却形成,根据形成位置可知,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沉积物经过固结作用会形成沉积岩,因此C是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会形成变质岩,因此,D是变质岩。结合选项,答案选B正确。 【23题详解】 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人之路。因此“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为: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C 正确。 点睛: 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A. 盛行西北风 B. 受冬季风影响 C. 盛行西南风 D. 受高压带控制 25. 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 冰雪融水补给、1月 B. 大气降水补给、7月 C. 地下水补给、4月 D. 大气降水补给、11月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按照图示地区的纬度,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甲河流域此季节潜水补给河水,是枯水期,受高压带控制,D对。盛行西北风是多雨,河流水补给潜水,A错。B、C错。 【25题详解】 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是7月。B对,A、C、D错。 第Ⅱ卷 26.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气压形成最有可能出现在亚欧大陆的________(夏季、冬季);气压中心A是 ,气压中心B是 。 (2)分析与A地比较B地昼夜温差的特点,并简述原因。 (3)图中C地风向为 风,风的性质特点是 。 (4)此时南亚盛行 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1)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 B地比A地昼夜温差小。 原因:B地位于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 (3) 西北风 寒冷干燥 (4) 东北季风 温和多雨 【解析】 【分析】 考查高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季风环流。 【详解】(1)1月份,北半球陆地是高压中心,海洋上是低压中心。所以A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阿留申低压。 (2)B地位于太平洋上,A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B地比A地昼夜温差小。原因:B地位于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A地晴天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较大。 (3)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C地风向为西北风。风的性质特点是寒冷干燥。 (4)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 27.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__;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 (2)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什么? (4)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答案】(1)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2)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3)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4)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解析】 【详解】(1)三大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水窖蓄水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的环节;好处主要从涵养水源,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分析。 (2)丁表示地下径流,可通过增加下渗,主要条件如地表起伏小、降水时间长、植被覆盖好等因素分析。 (3)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用水导致的水源枯竭或污染两方面分析。 (4)水循环的意义还包括塑造地表形态、促进全球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等。 28.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 (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形地貌?试述其成因。 【答案】(1)山地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断层 (4)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由于它们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河流地貌的成因、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及成因,难度中等。注意区分几种地质构造的根本辨别方法。 【详解】(1)从地形上看,甲处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综合甲处为向斜山。向斜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由于刚形成时地势较低,易堆积,慢慢形成山地。 (2)乙处地貌是河流流出山地,在山前堆积形成为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扇形地貌。 (3)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为断层,该处有泉分布,说明其形成与断层有关。图示断层岩层断裂时把地下含水层切断,水沿着断裂带上涌,形成泉水。断层岩层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地势较低,往往地表水汇聚,形成湖泊、河谷等。 (4)考查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前缘形成深海沟,大陆板块前的大陆架受挤压抬升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 【点睛】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