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学考)
杭西高2019年12月高二(学考)政治试卷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正确,错误的选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哲学既研究人生问题,也研究认识问题,哲学研究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观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都要在一定的哲学指导之下展开。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故题中观点错误。 3.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故本题判断正确。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4.辩证唯物主义说的物质,是宇宙间存在的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辩证唯物主义说的物质,是对宇宙间存在的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故题中观点错误。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属于自然规律。 【答案】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规律的理解,较易题。规律不是现象间的联系,而是本质间的联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都是现象,不是规律,故错误。 6.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故判断本题为正确。 7.“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这一观点说明了运动是永恒的。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即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的。故本题观点正确。 8.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故判断本题为错误。 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题中观点正确。 10.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强调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这表明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故判断本题为正确。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该答案前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80分)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 哲学的重要作用 B. 哲学的根本任务 C. 哲学的思维方法 D. 哲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这段话主要强调了哲学的作用,A适合题意;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不合题意;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2.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与具体科学具有一致性 C. 哲学是科学和艺术产生的基础 D. 科学与艺术揭示的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两者均为具体科学,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两者均为具体科学,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表述错误。“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说明艺术与科学都属于具体科学,揭示的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13.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的知识。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因相信预言而采取措施属于方法论,因为相信预言而采取措施,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错误,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D错误,世界观影响实践的结果,但不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为A。 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探索的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③表述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②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 15.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 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 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其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D说法正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等同于物质具体形态,A说法错误;BC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本题选D。 16.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 是否承认思维决定存在 C. 是否承认存在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 D. 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符合题意。 A: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派别,A不选。 B:承认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派别,B不选。 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不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不选。 故本题选C。 17.我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下列观点与此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王阳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④项与此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相一致;②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18.马云说过: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这说明 A. 世界观不一定人人都有 B. 世界观转化成方法论 C.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正确;A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B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说法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9.海啸与平常可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 A. 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B. 反映客观实在的意识是客观的 C. 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D. 物质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B错误,意识时主观的;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而不是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D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故选:A。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 A. 固有属性 B. 唯一特性 C. 根本属性 D. 存在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A项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1.在过去的一年里,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疯狂“打call”、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成功霸占我们的生活。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C. 意识具有客观实在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D: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符合题意。 A:选项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物质可以离开意识单独存在,但意识离不开物质,依赖于物质,B错误。 C: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C错误。 故本题选D。 22.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教师在教我们作文时,总要求发挥想像力。其实,人的想像力( ) A.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 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 D. 都来自于人的主观想像 【答案】B 【解析】 人的想像力是对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B符合题意;A错误,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想像力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C错误,人的想像力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也有对现象的反映;D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想像力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本题答案为B。 23.“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①:把意识的作用夸大为“决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规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错误。 ②:意识从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正确。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并不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因为反映者的想象力也属于意识,而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④: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基于此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24.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C.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科学家的设想的启发下,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而未涉及人能动的认识世界,排除A ;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表述错误;C正确但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全面理解意识反作用的表现: (1)从内容上看: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从性质上看: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25.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D不符合题意,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故选A。 26.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的 ②在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 ②符合题意,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在人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表述错误,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同样具有客观性,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符合题意,“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说明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故选:C。 27.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该做法 A. 改变了事物的唯一特性 B.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 C. 改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 D.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法改变,A错误。 B: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B错误。 C: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能改变事物的联系,C错误。 D: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8.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这为“人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人脑越用越灵”进一步佐证了 A.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D.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A错误。 B:材 料中,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这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符合题意。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错误。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29.孔子之思,侧重于人际;孟子之思,侧重于人格;屈原之思,侧重于社稷;杜甫之思,侧重于民主;陶潜之思,侧重于自然。这种差异主要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 ①历史性 ②目的性 ③自觉选择性 ④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孔子之思,侧重于人际;孟子之思,侧重于人格;屈原之思,侧重于社稷;杜甫之思,侧重于民生;陶潜之思,侧重于自然。这种差异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②③正确;历史性不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故不选①;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不选④。故选B。 【点睛】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30.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人类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说法过于绝对化,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①错误。 ②③:材料表明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但“征服自然”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民法总则》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下限标准由10周岁下调为8周岁。这体现了 ①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和超越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民法总则》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下调了,这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④说法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所以本题选C。 32.“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关于“错误”的自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②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这体现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犯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不一定就越多;④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本题选A。 33.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S村对空白墙、破损墙和陈旧墙进行粉刷,并绘制出栩栩如生的3D墙画,给自然村落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3D墙画 A. 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是实践的产物,形成后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 是人们根据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固有联系 D. 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前提建立的新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S村对空白墙、破损墙和陈旧墙进行粉刷,并绘制出栩栩如生的3D墙画”,这些3D墙画是人们实践的产生,形成后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这些3D墙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说法错误,这些3D墙画是人们根据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新的联系;D说法错误,人们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的属性。所以本题选B。 【点睛】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4.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等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系的观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的知识。①说法错误,联系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③的发展观与材料没有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材料中气候变暖并不是发展。气候问题现在变成环境、经济、外交等问题,可以看出联系的普遍性。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所以④也可以体现。故答案选D。 35.灰度思维——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不是“非白即黑”的两极思维,也不是“白加黑”的并存思维,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思维。灰度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①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坚持“两分法”,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③是与非没有明确的界限,学会妥协是一门艺术 ④人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创造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灰度思维--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不是“非白即黑”的两极思维,也不是“白加黑”的并存思维,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思维。说明坚持“两分法”,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②符合题意。 ③:是与非有明确的界限,③错误。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创造联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6.1G打电话,2G发短信,3G看图片、听音乐,4G在线直播……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前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演进。但5G并不是在4G基础上的简单改变,5G打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能够实现的应用场景不受想象力限制。5G技术的创新过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B. 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改进 C.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C: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前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演进。但5G并不是在4G基础上的简单改变,5G打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能够实现的应用场景不受想象力限制,这表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C符合题意。 A: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没有人参与的,A错误。 B:创新是既肯定又否定,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改进的说法错误,B错误。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37.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中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这表明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中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这表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A符合题意。 BC:选项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错误。 故本题选A。 3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国特色”强调矛盾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3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律二次全会上总结了管党治党的“八条经验”,“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相统一”是其中一条。这条经验,既抓住了重头,也管住了大头;既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深化以上经验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相统一的这一经验,既抓住了重头,也管住了大头;既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这一经验体现了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关系,①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题意不符;③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材料没涉及到,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①。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0.为准确把握人口国情,我国除了进行10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外,还建立了两年一次的“小普查”制度,即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开展“小普查”的哲学依据 A.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B.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C.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A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我国全部的人口情况属于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小普查”中抽查的样本情况属于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人口的共性寓于个性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与重点论、两点论无关,A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B错误。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标志性词语:试点、示范、推广经验、借鉴…..经验 41.某志愿者连续28年不计个人得失,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间数千小时,影响一百余万市民参与环保行动,其行为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他的事迹说明( ) ①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③精神贡献重于物质贡献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生价值,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某志愿者因为对社会的贡献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说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①④符合题意;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排除②;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都重要,排除③。故选D。 42.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既要构建核心区、辐射区与支撑区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发展、政策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也要以产业集群为框架,适度分工,紧密合作,以产业集群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布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国家战略的客观性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依据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立足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系统优化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系统优化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②④符合题意。 ①:长三角地区的客观实际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依据,国家战略属于意识范畴,我们要以客观实际作为行动的依据,①错误。 ③:我们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43.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个性多元化的流行风格;从人手一只的BP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些新鲜事物 ①是前进和上升的,与旧事物相比有更多的优势 ②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 ③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 ④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命运多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事物。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新鲜事物如果跟不上时代步伐,将会被淘汰,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并不是所有新鲜事物都是前进和上升的,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新事物才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排除。故本题选C。 44.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而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对此,大多数民众认为应加强对其监管,网约车行业要规范不要掉头。下列理由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网约车行业是新出现的事物,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 ②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逐渐完善的过程 ③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悉心保护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失败难以避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而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对于网约车行业这一新事物,我们要悉心保护,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网约车行业要规范不要掉头,②③项符合题意;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新事物,我们要支持新事物,而不是支持新出现的事物,①项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失败并非难以避免,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45.抖音短视频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这表明( ) A.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C.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贯穿事物始终 D. 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侧面各有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A符合题意,材料中,抖音短视频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同时,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表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有相互转化;BC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没有涉及矛盾的斗争性,也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故选A。 46.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小闻倾覆人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故①不符合题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强调的是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故②不符合题意;“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意思是泾溪石头排列分布险峻,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很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听说有人落水,说明安全与危险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故③符合题意;“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说明困难与容易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47.为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实施挂号少排队、检查少跑腿、付费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等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政府推动医院改革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②证明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佐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理念推动医院改革,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①符合题意;政府推动医院改革属于改革上层建筑使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并未涉及生产了,故②不选;政府推动医院改革是为了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说明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③符合题意;政府推动医院改革是为了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并不是为了佐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故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48.2019年4月,四川凉山的一场森林火灾,让这样一群人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当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战士,这是世上最帅的逆行,最帅的背影。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 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B.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C.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选择有差异 D. 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战士,这是世上最帅的逆行,最帅的背影。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A符合题意。 B:本题并未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排除B。 C:材料没有涉及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排除C。 D: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D。 故本题选A。 49.“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理念的不断更新,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北京禄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莫志禄说。这说明 ①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社会存在的发展促进社会意识的变革 ③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④个人梦想的实现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理念的不断更新,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发展促进社会意识的变革,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②③符合题意。 ①: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不体现个人梦想的实现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贷。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50.201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允许农村闲置宅基地异地入市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新政策,既整合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这说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国务院出台允许农村闲置宅基地异地入市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新政策,既整合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这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本题并未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排除②。 ③:本题考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是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排除③。 故本题选D。 三、问答题(共14分) 51.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场体制监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禁止排斥、限制或排斥民间资本的行为;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内大市场;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说明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依据。 (2)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 【答案】(1)①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宽市场准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②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说明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依据。 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题目限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 民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回答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依据,考生可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 国家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既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浙江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同时,基于群众投诉举报、矛盾化解还存在多地跑、反复跑等问题,2019年浙江省又在社会治理领域探索推行“最多跑一地”改革,实现群众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化解县域矛盾纠纷,以确保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浙江探索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分)基于群众投诉举报、矛盾化解还存在多地跑、反复跑等问题,浙江在社会治理领域探索推行“最多跑一地”改革,切实回应群众诉求。(2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分)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1分)浙江探索从政务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到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的推进,以确保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分)(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角度答题,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浙江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浙江探索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必要性。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明确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包含的知识点,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 针对材料基于群众投诉举报、矛盾化解还存在多地跑、反复跑等问题,2019年浙江省又在社会治理领域探索推行“最多跑一地”改革,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实现群众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化解县域矛盾纠纷,以确保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生可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角度作答。 【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