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七)
2019届 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旦日指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指初一。 【解析】选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解析】选C。“除”,任命官职。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就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选C。“视事”指官员到任就职。“致政”与“致仕”一样,指官员辞官或退休。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解析】选D。“编年体通史”错,应为“纪传体通史”。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选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B.“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D.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解析】选B。“‘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76(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 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C.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D.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解析】选B。“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解析】选A。“最有势力,人口最多”有误。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77(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的标志,如永乐、康熙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解析】选A。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B.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解析】选B。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 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解析】选A。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即农业之神。 1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处士,古时候特指为皇帝处理事务的人。 B.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的人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C.御史,战国时是国君的侍从史官,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行省,即中书省,中国元代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 【解析】选A。“处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1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尚书。 B.“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C.“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解析】选B。祠部在唐代是尚书省之礼部四司之一,非“六部之一”。 1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78( ) A.监察御史从隋代开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封事。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解析】选D。《周易》不是孔子所作,相传为周人所作,故名。 1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蛮”是先秦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我们古代南部各民族,字面上并没有贬义。 D.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讲会式。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讲会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东林书院便是讲会式书院。 【解析】选C。“字面上并没有贬义”错,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古代官职名。马在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因此,司马是重要的主抓军事工作的。 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年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C.中牢,颜师古注:“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D.爵,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通常为人们熟悉的有公、侯、伯、子、男。 【解析】选B。“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年号”错,应是“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79( )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裨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解析】选C。关税、厘金由户部管理。 1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称为填沟壑。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解析】选C。“也称为填沟壑”错误,“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说法。 1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180(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解析】选A。“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错误,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唐末五代后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