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哪项制度( )‎ A. 封建制度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2.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 ‎3.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 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4.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6.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 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 ‎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A. 太尉 B. 皇帝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8.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皇位世袭 B. 独断性和随意性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0.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11.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12.从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地方割据性增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演进趋势 C. 二级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D.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13.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 )‎ A. 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B. 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C.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14.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5. 钱穆在《国史大纲弟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1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8.(题文)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 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20. 某兴趣小组拟写一篇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论文,下列历史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利弊》‎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1.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B. 海外贸易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 C. 东方文明的影响 D. 罗马法的影响 ‎22.法国学者布罗代尔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 A. 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 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 C. 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2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 )‎ A. 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 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 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 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24.公元前399年,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苏格拉底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这最能说明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B. 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C. 该案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D. 该案违背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25.25.《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C.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 罗马法蔑视人权 ‎26.“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 A. 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 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 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27.(题文)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 )‎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8.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 C. 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 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29.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0.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 ‎3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并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32.材料一 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辉高18—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封建”指的是分封制,材料指出了分封制的含义及作用,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是指社会形态,周代是奴隶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排除其它三项。‎ ‎2.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①的说法错误,排除就可。故选C。 ‎ ‎3.B 【详解】根据材料“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等信息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贵族政治逐渐削弱,B项正确。材料反映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失去大宗地位的信息,而是强调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地方与中央相抗衡,排除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观念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再根据宗法制中血缘亲疏关系影响政治地位的特点,造成了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这是宗法制观念带来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A项;B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属于表面现象,排除。故选C项。‎ ‎5.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6.D 【详解】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国家走向了统一,“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格局,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废除分封制的意义,故A项错误;郡县制和皇帝制度属于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国家统一的信息,故B和C项错误。‎ ‎7.B【解析】虎符为秦代重要军事信物,此物一分为二,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由将帅拥有,调兵时须将二者合二为一验证真伪。由材料“左在阳陵”可知,“右”应该在皇帝手上,所以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 ‎8.D【详解】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位的继承制度,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权的随意性,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和王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 ‎9.A【解析】‎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故A项正确;B和C属于考试制度;D不是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 ‎10.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这一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综观四个选项,A只不过是国家首脑名称的改变,不是其本质特征;B、C两项在中央建立官制、在地方设立郡县制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实现皇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从专制主义方面来看,皇帝是全国最大的专制独裁者,皇权具有不让渡性、独断性和随意性,从中央集权来看,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而中央最大的首脑就是皇帝,两者都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11.D 【解析】试题分析:ABC项都错误,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B项是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C项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 ‎12.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政区层级的调整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主性很小,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由表格可以看出州的地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且每朝要么是二级,要么是三级,这说明了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故BC项正确,排除;每一朝都有县,这说明了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D项正确,排除。‎ ‎13.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官员多带着皇帝家臣的属性,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而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其职能也明确向国家公共权力转变,这种变化体现了权力中枢决策更具有制度保障与规范化;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央机构,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材料强调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与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C。材料中的进步是指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而不是单纯的相权有所分散,排除D。‎ ‎14.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排除AB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15.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信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材料信息“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可排除C项;察举制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自上而下地推荐人才为官,政权相对开放,符合材料信息“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政权逐步解放”要求,虽然D科举制也符合材料要求,但在时间上晚于察举制,故B项最有可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也是高考命题者最钟爱的命题方式,是能力与基础知 识相结合的最好方式,本题的关键是“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等历史概念,因此考生在复 习备考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概念要全面理解与掌握, 特别是对同类历史概念,‎ ‎ 需要 准确掌握其鲜明的能区别其它历史概念的特点。‎ ‎16.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涉及的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让社会掌握政治和运用政治,而科举制通过考试将社会中有才华的读书人能够进入仕途符合题意要求,C项正确;AD项都是中央机构B是地方上的行政机构,均不符合题意。‎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C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对选项所传达的信息要与课本中内容相对应,A是皇太极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是康熙时设南书房,D是雍正时设军机处,相比较而言,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前期最重要的加强皇权的措施,也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19.A ‎【解析】‎ 由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到军机处,这些变革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所以答案选A。B主要针对地方权力;C是司法机构;D不符合材料主旨。‎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教材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史实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加强·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21.A ‎【解析】略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雅典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排除。交通落后不是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23.A ‎【解析】本题设问雅典公民范畴的“男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雅典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而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A项温杜德是公民,选A。B项麦克卡是外邦人,不属于公民,排除。C项索斯丹是奴隶,不属于公民,排除。D项艾梵德是未成年人,不属于公民,排除。‎ ‎24.A ‎【解析】‎ ‎【详解】‎ 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反映出雅典民主制容易使民众感情用事,存在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事件不能说明程序公正与示结果公正信息,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是违背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 ‎25.A ‎【解析】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材料所述在对生命权和财产权的保护进行选择时,罗马法侧重于保护财产权。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能反映“轻罪重罚”,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重视道德修养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 ‎26.D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可以联系万民法出现的原因,即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处理罗马帝国境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的作用;B项是公民法的特点,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体现自然法原则不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故ABC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结合所学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27.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可以看出,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D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体系,A项表述错误;BC两项是罗马法的特点和作用,但不能体现“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排除。‎ ‎28.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内容分析,雪莱认为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2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希腊和罗马制度的对比。三者都扩大了统治基础,故本题选B项。梭伦改革的内容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故不选A项;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民主政治,故不选C项;雅典实行抽签选举,故不选D项。‎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 ‎31.(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 ‎(3)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发展并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不断巩固加强。‎ ‎32.(1)制度:君主专制;民主政治。文明形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 ‎(2)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 ‎ ‎(3)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局限: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