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1~2题。 夏日 [宋]宋伯仁 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 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 池荷 [宋]黄庚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前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 《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 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 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2.《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 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夏日》中“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歌水微茫” ,直接描写夏日雨后沙鸥在野塘上自由地掠水飞翔,表达作者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池荷》中“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运用拟人手法,写沙鸥冷眼看待池塘中红藕由荣到枯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经历世事沧桑后的淡定,《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辗转江湖、落魄潦倒的孤独凄凉。 【解析】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1~2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抚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 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用典,作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 两个叠词,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不仅富有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C. 颈联写泛舟之时所见景象,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是以乐景衬哀情。 D.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又通过月夜泛舟之境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意蕴深沉,结尾处表明对故国的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D 2.①情景交融。山水景物优美可亲,令人陶醉其中,抒发了诗人的喜爱和愉悦自得之情。②对仗工整,色调和谐,音韵优美。③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不堪官署人事之扰的难捱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游赏时的忘却烦恼的轻松之情。 【解析】 1.C项,“是以乐景衬哀情”说法错误,这一联是写厌烦官场俗务的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句中“不厌”“相亲”更是诗人喜爱之情的直接表露,不是选项所说“乐景衬哀情”。D项,“出岫云”理解有误,当理解为“出岫孤云”,写浮世变迁、身世漂浮之感;本诗亦无抒写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抒写的是身世漂泊之悲、亡国之痛、异国为官的烦恼和暂时摆脱俗务的欣慰等复杂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杨明叔见饯(其二)① 黄庭坚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 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②。 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 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 【注】①杨明叔是黄庭坚贬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收的学生。元符三年(1100)十二月,黄庭坚奉召东归,杨明叔写了十首诗送别。黄庭坚也步杨诗原韵,和诗十首回赠。杨当时正式“求泸州而不可得”之时。②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中记载,陈登因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被刘备称许“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1.下列诗句,与诗作尾联中“秋萤”所运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 青灯风雪夜,黄卷圣贤心。(黄庚《夜坐读书》) C.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D. 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杜甫《奉赠严八阁老》) 2.概括这首诗中杨明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澄澈高洁,不同流俗;一贫如洗,处境艰难;才华横溢,豪气干云。 【解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 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 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D. 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E. 尾联写成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 1.CE 2.“代”即指代替。边将少年赴边,白首难回,思乡情切;边地环境恶劣艰辛,战事频繁。诗人代边将抒发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深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事衰微,边境不宁的担忧。思乡之情,对战争的厌恶。,对战士的赞美。 【解析】 将士深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事衰微,边境不宁的担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