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高一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1929年12月2日,来自北京市郊的一则电报,震动了古人类学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将空前丰富而完备的原始人生活遗迹展现在世人面前。以下对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有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形态。①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②正确。‎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但因为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其匮乏,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③错误。‎ ‎④: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但生产力水平却极端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原始社会还没有摆脱蒙眛野蛮的状态,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它最终必然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真正的理想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是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2.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9世纪末,西藏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逐渐过渡。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运动时,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A. 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 C. 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不同 D. 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D: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D正确且符合题意。‎ A:试题限定生产关系上的区别,而“生产工具不同”反映的是生产力的不同,A不符合题意。‎ B: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中人们的地位及关系,不居决定地位,因而也就不属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B错误。‎ C: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不同,这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两种生产关系在本质上都是剥削制度。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下列说法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 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 B. 从理想和正义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 C. 彻底摆脱唯心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正确。‎ B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B错误。‎ C:彻底摆脱唯心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但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C错误。‎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均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5.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是指 ‎①就领导权来说,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革命前途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④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族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族主义革命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领导权、革命前途、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三个方面,并未涉及革命道路,③不符合题意。‎ ‎④: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新民族主义革命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族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段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6.2019年,《正阳门下小女人》获得中国电视剧白玉兰奖。这部电视剧把1956年的公私合营,进行了浪漫主义的演绎。关于公私合营,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 ‎④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①④:通过公私合营等渠道和方法,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化,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①④正确。‎ ‎②:党的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 ‎③:“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说法过于绝对化,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 ‎7.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一化三改”时期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大跃进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红卫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国家对农业的改造,A符合题意 B:“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间,B不符合题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1978年开始的,C不符合题意。‎ D:红卫兵,属于文革时期的专有词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8.‎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6—1976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③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 ‎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成就。①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①②正确。‎ ‎③④: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均属于我国进入21世纪取得的成就,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9.40年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到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从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到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深圳奇迹般崛起是因为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②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坚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决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③④:深圳奇迹般崛起是因为坚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决策,③④符合题意。‎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主要在农村实行,与题意不符,①排除。‎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B.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C. 改革开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D.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与理论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错误。‎ B: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错误。‎ C: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正确。‎ D. 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D错误。(www.jtyhjy.com)‎ 故本题选C。‎ ‎【点睛】以经济坚持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和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中,()是必由之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A: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不符合题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B不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C正确。‎ D:试题限定的是“必由之路”,是道路问题,不是“模式”问题,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2.从千年敦煌古韵,到妇孺皆知的诗词大会,再到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 ‎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②文化自信对一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先进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①④: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同时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④正确。‎ ‎②:文化自信属于精神范畴,文化范畴,不能对一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发展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论断 ‎①解决了我国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②意味着我们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改变了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判断 ‎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要矛盾。①:我国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并没有解决,①错误。‎ ‎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意味着我们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正确。‎ ‎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③错误。‎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说明题中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4.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A. 一以贯之的不懈奋斗 B. 一以贯之的坚持党的领导 C. 一以贯之的推进党的建设 D. 一以贯之的增强忧患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D:“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这启示我们要一以贯之的增强忧患意识,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三个“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1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精辟论述,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立场。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是阅卷人,体现中国梦的本质 ‎②我们是答卷人,启示我们坚守初心 ‎③人民阅卷是公正的,我们的答卷要科学理论的检验 ‎④时代出卷,我们答卷,人民阅卷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十四个坚持”。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人民是阅卷人,体现中国梦的本质,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说明我们是答卷人,启示我们坚守初心,②正确。‎ ‎③:人民阅卷是公正的,我们的答卷要人民的检验,要实践的检验,要历史的检验,而不是要科学理论的检验,③错误。‎ ‎④:“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16.2019年7月,习近平同内蒙古大学的学生亲切交流,勉励他们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启示青年学生要 ‎①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②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③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①③:“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主体均应是国家,而不是青年学生,①③排除。‎ ‎②④: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启示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17.习近平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诗词与之意思相一致的是 ‎①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②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①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均未直接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一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均体现了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8.2019年11月6日,习近平在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履行大国担当,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从基本方略角度看,这表明 A. 中国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B.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D.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四个坚持。ACD:材料阐释的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责任,ACD均不符合题意。‎ B:履行大国担当,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说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十九大提出并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着重从实践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基本方略共十四条,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19.2019年9月9日,雷军等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优秀代表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 ‎③混合经济④集体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①②: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①②正确。‎ ‎③:混合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③错误。‎ ‎④: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懂得区分判断,理解其作用);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④作用:在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就业,吸引外资,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是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19年前三季度,中央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1万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0567亿元。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上榜的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高达48家。上述数据表明 A. 公有制经济更适应高生产力水平 B.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C.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公有制是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A: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A排除。‎ B:材料中的数据表明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B符合题意。‎ 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错误。‎ D:材料未涉及宏观调控,也就未体现公有制是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国有经济: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1.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专门部署。这有利于 ‎①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重要部分 ‎②非公有制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③非公有制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和创新 ‎④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 ‎②③:发展非公有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和创新,②③正确。‎ ‎④: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非公有经济:构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22.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意义在于 ‎①使国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 ‎②增强国有经济对所有行业的控制力 ‎③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④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有经济。①: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不是国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①错误。‎ ‎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而不是增强国有经济对所有行业的控制力,②错误。‎ ‎③④: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意义在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国有经济: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发展国有经济: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23.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赋予农民长久稳定地权,这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下列关于集体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①本质上是农民自己的经营,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发展集体经济,要保障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③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④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包括专业合作社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经济。①: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①错误。‎ ‎②:在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②错误。‎ ‎③: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正确。‎ ‎④: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包括专业合作社等,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集体经济: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24.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源有限,需求无限 ‎②尽可能满足所有需求 ‎③增加供给,满足需求 ‎④人类要合理配置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①④:“再来几个地球也供应不起呀”说明了资源有限,需求无限,要合理配置资源,①④符合题意。‎ ‎②:“尽可能满足所有需求”说法明显错误,②排除。‎ ‎③:漫画的寓意并不是要“增加供给,满足需求”,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5.经济要发展,有赖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市场之所以能有效配置资源是因为 ‎①市场价格及波动能反映供求状况 ‎②市场能事先对资源做出合理配置 ‎③市场能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进步 ‎④自发的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③:市场之所以能有效配置资源是因为市场价格及波动能反映供求状况,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①③正确。‎ ‎②:市场调节是自发的,而且具有滞后性,而不是事先对资源做出合理配置,②错误。‎ ‎④:“自发”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的说法错误,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1)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6.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礼记·大学》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今天的市场经济同样要坚持诚信,为此 ‎①市场主体应信守合同,自觉遵循市场的规则 ‎②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③行业协会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④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市场秩序、诚信建设。①④:今天的市场经济同样要坚持诚信,为此市场主体应信守合同,自觉遵循市场的规则,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①④正确。‎ ‎②:试题限定的是诚信建设,“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②排除。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③:“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行业协会,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7.“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越性助力我们的经济增长行稳致远。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让党直接管理经济活动 ‎②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 ‎③坚持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 ‎④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管理经济活动,①错误。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己的优势,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②④正确。‎ ‎③: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8.2019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放缓,然而我国经济依然能稳中有进。这背后离不开一只有形之手——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①财政政策②货币政策③产业政策④就业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 ‎【详解】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①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①②正确。‎ ‎③④:试题限定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③④不符合试题规定性,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手段(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注意:①我国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汇率等)。②区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③经济手段的关键词 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价格调整)的调整。法律手段的关键词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29.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做到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①坚持深化改革,快速实现共同富裕 ‎②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提升生活品质 ‎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④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快速实现共同富裕”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错误。‎ ‎③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做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0.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宁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从推动思路创新到强化科技创新、从完善顶层设计到营造创新生态……处在后发追赶与动力转换叠加关键时期的宁夏,按下创新发展的“快进键”。下列关于创新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新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的目的问题 ‎④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发展理念。①:绿色发展强调坚持节约资源,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②④正确。‎ ‎③: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1.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019年11月5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中国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 ‎①政府合理安排创业就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②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③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坚持以开放型经济为中心,提升国际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政府合理安排创业就业”说法错误,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①排除。‎ ‎②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②③正确。‎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坚持以开放型经济为中心,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32.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辽宁省之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因为 ‎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 ‎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④“三农”问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①②:重视“三农”问题是因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①②符合题意。‎ ‎③: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③错误。‎ ‎④: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3.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下列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徐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 B. 王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C. 李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D. 张某担任民营企业经理获得的年薪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配方式。A:徐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不符合题意。‎ B:王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属于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B符合题意。‎ C:李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不符合题意。‎ D:张某担任民营企业经理获得的年薪,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4.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财产性收入在“钱袋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为10.3%,比1985年提高9.8个百分点。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 ‎①工资、奖金收入 ‎②失业保险金收入 ‎③股票、债券收入 ‎④房屋出租租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财产性收入。①:工资、奖金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不属于财产性收入,①排除。‎ ‎②:失业保险金收入,属于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财产性收入,②排除。‎ ‎③④:股票、债券收入,房屋出租租金收入,均属于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均属于财产性收入,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35.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蛋糕”要不断做大,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下列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有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补助标准 ‎②扩大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所得 ‎③2019年末,多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 ‎④个人所得税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①④: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①④正确。‎ ‎②:“扩大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所得”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而且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②排除。‎ ‎③: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⑴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⑵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⑶再分配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措施: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国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还可从以下角度考虑:(4)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挥税收、财政在收入调节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5)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公平目标实现奠定基础。(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6.《礼运大同篇》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险 D. 社会优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C: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C符合题意。‎ A: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财物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A不符合题意。‎ BD: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均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是社会成员生活的良好状态。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向困难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以狭义的社会福利为参照,我国政府提出发展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说法,其中既包含物质性福利,也包括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提供褒扬和优惠性质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制度。社会优抚的主要特征有:1、社会优抚的对象是法定特殊群体;2、社会优抚的直接责任主体是政府和社区组织;3、社会优抚具有褒扬性;4、社会优抚具有优待性。‎ ‎37.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实现了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的发展目标。但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 ‎①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给付水平 ‎②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 ‎③通过社会慈善捐款,增加社保基金 ‎④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①: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能“大幅提高”,①错误。‎ ‎②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②④正确。‎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而“社会慈善捐款”的主体则是社会各界,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两道大题,3个小问,共26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12集同名电视专题片基础上改编而成,生动讲解了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从中汲取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理念。‎ 请按示例完成下表:‎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①‎ ‎3‎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②‎ ‎4‎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 ‎【答案】①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持依法治国;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理念为材料,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按示例完成下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认真研读表格中的名言名句,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联想相应的知识要点: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抓住关键词“天下”即世界,由此联想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其中关键词为“法”,进而联想到“坚持依法治国”;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中强调“不法古”,联想到“坚持改革开放”;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了忧“天下”、乐“天下”,联想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点睛】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题中引言的理解能力。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某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该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打造科技共享平台,强化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历经8年研发试产,该市某集团研制出颠覆性换代技术的新一代“无氛化”绿色光棒,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该产品核心技术的企业;大扩张“让位”细增长,该市根据亩均税收、污染排放等情况对全市企业评分,排名最后5%的企业被列为限制发展企业,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吸引世界目光,跨国企业SIG康美、微软、博世、艾默生等一批世界500强相继在该市设立研发中心。‎ ‎(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请你写出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2)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该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答案】(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①坚持创新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②坚持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③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内外联动,提升该市经济的发展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发展理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某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举措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写出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答即可。‎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该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主要三个层次:创新、绿色、开放。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创新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坚持创新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②绿色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坚持绿色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③开放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坚持开放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内外联动,提升该市经济的发展质量。‎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作答时,要精准精炼,不能拖泥带水。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与材料信息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