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
课练30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小题狂练 1.[2019·山东滨州测试]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答案:C 解析:过滤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故C项符合题意。 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解析:蒸馏用于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A项错误;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即砒霜样品受热使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砷变成蒸气(升华),降温,蒸气凝华成固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砒霜的目的,B项正确;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砒霜提纯过程中有效成分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如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D项错误。 3.[2019·太原模拟] 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C 解析:灼烧固体用坩埚,A错误;过滤操作需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该装置为分液装置,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C正确;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误。 4.[2019·广东惠阳高中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B.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BaSO4固体中混有的NaCl C.将碳酸钙置于蒸发皿中高温灼烧可得到氧化钙 D.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胆矾晶体 答案:D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应用排有机溶剂的方法收集氨气,故A错误;NaCl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BaSO4固体中混有的NaCl,故B错误;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故C错误;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胆矾晶体,故D正确。 5.[2019·天津南开中学月考]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答案:B 解析: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SO、Ag+等,故A错误;滴加氯水和CCl4,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产生了碘单质,氯水为强氧化性溶液,则溶液中存在强还原性的I-,氯气置换出了碘单质,故B正确;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Na+,但并不能说明溶液中无K+,因为检验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故C错误;NH3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检验NH的正确操作:向原溶液中滴加几滴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存在NH,故D错误。 6.[2019·西安模拟]以下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B.能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氯化氢 D.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能是氯气、溴蒸气、碘蒸气、臭氧等,A项错误;根据石蕊的变色范围可知,能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其pH介于5到8之间,不一定呈中性,B项错误;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可能是氯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等,C项错误;常见的红棕色气体有二氧化氮、溴蒸气,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D项正确。 7.[2019·惠州调研]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Br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NH4Cl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CO2(CO) CuO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SiO2(Al2O3) NaOH溶液 过滤 答案:C 解析: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与NaBr和NaI都发生反应,A项错误;NH4Cl能和Na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B项错误;灼热的CuO粉末能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灼热的CuO粉末与CO2不反应,C项正确;SiO2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二者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D项错误。 8.[2019·长沙月考]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NaNO3固体(Na2SO4):依次加入过量的Ba(NO3)2、过量Na2CO3、HNO3溶液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钠,A正确;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使SO完全沉淀,过量的Ba(NO3)2用过量的Na2CO3除去,过量的Na2CO3再用HNO3除去,B正确;氧化钠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C正确;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Ba(OH)2反应,D错误。 9.[2019·江西吉安一中等八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使试管受热均匀 B 将乙酸乙酯与乙酸的混合液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排气、静置、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D 在盛有足量浓硫酸的试管中加一小片铜片,充分反应后,冷却,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呈蓝色 证明产物中有Cu2+ 答案:B 解析:由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容易导致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A不符合题意;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且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等,形成的混合溶液会分层,分液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乙酸乙酯,B符合题意;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只能说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而要证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应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不符合题意;足量浓硫酸与铜反应后还有大量浓硫酸剩余,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否则会导致液体飞溅,发生危险,D不符合题意。 10.[2019·陕西宝鸡质检]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分离Fe2O3和Al2O3可将混合物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操作 B.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向MgCl2、AlCl3浓溶液中分别通入NH3,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答案:B 解析: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NaAlO2溶液蒸发、灼烧得到NaAlO2固体,故A错误;CO2不溶于NaHCO3溶液,且NaHCO3与HC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B正确;二者都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C错误;MgCl2、AlCl3溶液与氨气反应的现象相同,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根据MgCl2、AlCl3溶液与氨气的反应来比较Mg、Al的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11.[2019·沈阳质量监测]下列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检验方法 A 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B 证明溶液中存在NH 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C 区分AgNO3溶液和Al2(SO4)3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 D 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 用CCl4 充分萃取,将红纸条分别浸入分层后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胶体的制备和检验方法均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二者现象相同,不能区分,C项符合题意;此方法能够证明Cl2没有漂白性,D项不符合题意。 12.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FeSO4 C.NaOH D.BaCl2 答案:B 解析: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说明丁为NaOH,乙为Al2(SO4)3,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则甲为BaCl2,故丙为FeSO4。 13.[2019·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溴蒸气和NO2 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B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C 证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脱水性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B 解析:溴蒸气和NO2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说明有Fe3+生成,由于该溶液中存在的氧化剂有H2O2、NO(H+),无法判断是H2O2还是NO(H+)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不能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说明有C生成,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C能达到实验目的;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O、SO、SO等离子,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AgCl,证明溶液中含有Cl-,D能达到实验目的。 14.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作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结论: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未放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结论:溶液中一定不含SO C.某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K+、可能含有Na+ D.某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或Ba(OH)2 答案:C 解析:根据石蕊的变色范围可知,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A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氧化,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SO,B错误;观察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呈紫色不能说明是否含有Na+,C正确;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有很多,如Ca(OH)2或Ba(OH)2、氯化铝等,D错误。 15.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定性检验SO,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 B.为了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其酸化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D.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减小其水解程度 答案:C 解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氧化为SO,从而产生白色沉淀,给检验带来干扰,A错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l-氧化,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B错误;硝酸能将Fe2+氧化为Fe3+,D错误。 16.某学生鉴定甲盐溶液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为白色沉淀,则甲可能含有SiO B.若乙为黄色沉淀,则甲可能为FeI3 C.若乙为浅黄色沉淀,则甲可能含有S2- D.若乙为浅黄色沉淀,则甲可能是FeBr2 答案:D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的现象分析,甲盐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或Fe3+,SiO与Fe2+或Fe3+都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Fe3+能将I-氧化,所以不存在FeI3溶液,B错误;S2-与Fe2+或Fe3+都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若甲为FeBr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会生成浅黄色沉淀AgBr,在酸性溶液中NO能将Fe2+氧化为Fe3+ ,加入KSCN溶液会得到血红色溶液,D正确。 1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除去CO2中的HCl 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乙醇和乙酸钙的沸点相差较大 C 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进行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答案:B 解析:饱和Na2CO3溶液可吸收CO2,应利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气体,A项错误;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是因为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C项错误;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错误。 18.[2019·辽宁五校联考]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如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比较小 B.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C.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答案:A 解析:制取NaHCO3的反应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NaHCO3的溶解度小,能从溶液中析出,A项正确;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时,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因为Na2CO3溶液除了可以除去杂质Ca2+,还要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引入的杂质Ba2+,B项错误;④中SO2水溶液吸收Br2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溴元素被还原,C项错误;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MgCl2制取金属镁,D项错误。 课时测评 1.[2018·全国卷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纯化),C项装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只有D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涉及。 2.利用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SO2和CO2气体:用酸性KMnO4溶液 B.证明溶液中含有NH: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 C.鉴别Br-和I-: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 D.鉴别NO2和溴蒸气:用蒸馏水 答案:B 解析:鉴别SO2和CO2气体可以利用SO2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SO2,故A正确;证明溶液中含有NH,应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故B错误;鉴别Br-和I-可以利用淀粉遇I2变蓝的特性,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故C正确;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可以利用二者在水中溶解时发生的现象不同来鉴别,故D正确。 3.[2019·重庆二中测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答案:D 解析:A项,将固体加热至恒重,会使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不能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达不到实验目的;B项,铝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铝,直接蒸发氯化铝溶液,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是氢氧化铝固体,得不到无水氯化铝,应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干氯化铝溶液得到无水氯化铝,达不到实验目的;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将粗品溶于水,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结晶得到苯甲酸晶体,达不到实验目的;D项,在NaBr、KI溶液中分别加入新制氯水,分别反应生成Br2、I2,用CCl4萃取,可观察到CCl4 层分别呈橙色、紫色,能达到实验目的。 4.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C 解析:气体X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是溴化银,因此气体X中一定含有HBr;因NH3和Cl2都能与HBr反应,则一定没有NH3、Cl2;由于溴化氢的存在,即使含有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不生成沉淀,所以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故①③正确。 5.[2019·广东韶关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主要仪器(铁架台等已省略) 部分操作 A 用浓硫酸配制480 mL 0.1 mol·L-1硫酸溶液 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B 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 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脚架 当加热至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 分离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液的液面以下 D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 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解析:量取的浓硫酸要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且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A错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要在蒸发皿中进行,B错误;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混合液中,C错误;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应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溴水中加入CCl4 ,充分振荡后,静置、分层,分离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正确。 6.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 答案:C 解析:结合题中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溶液),使Ba2+与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除去溶液中的SO,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溶液),以除去引入过量的Ba2+,过滤掉生成的BaCO3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Ⅲ(盐酸),以除去引入过量的CO,最后加热蒸干Q可得纯净的KCl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K2CO3,由于CO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项错误;试剂Ⅰ不能为Ba(NO3)2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NO,B项错误;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然后过滤 提纯FeCl3 B 向含有Br2的苯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除去杂质Br2 C 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然后蒸发结晶、过滤 提纯KNO3 D 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将沉淀溶于适量的盐酸中;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 分离MgCl2、AlCl3 答案:B 解析:铁粉既能与Cu2+反应,也能与Fe3+反应,A项错误;Br2能与NaOH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苯不溶于水,故可利用分液法分离,B项正确;由于KNO3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的分离方法是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然后降温结晶,过滤得到KNO3晶体,C项错误;滤液中的溶质是NaAlO2、NaCl,加入盐酸,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AlCl3、NaCl,D项错误。 8.我国青海查尔汗盐湖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经分析知道,该湖水中含有高浓度的Na+、K+、Mg2+及Cl-等。利用盐湖水可得到某些物质。其主要工业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湖水得到晶体(A)的方法是________结晶法(填“降温”或“蒸发”)。 (2)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此操作适用于分离________。 (3)本流程中分别采用条件1和条件2获得不同晶体,所依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a.摩尔质量 b.溶解度 c.溶解性 d.熔、沸点 (4)检验钾肥中是否含有N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若含有Na+,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若需要得到高纯度的钾肥,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发 (2)过滤 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3)b (4)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重结晶法 解析:(1)天然湖水应采用蒸发的方法使溶质结晶。(2)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应用过滤的方法。(3)由流程图可知,条件1和条件2温度不同,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4)检验Na+、K+等应用焰色反应。 9.[2019·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学等四校联考]硫酰氯(SO2Cl2)可用作有机化学的氯化剂,在药物和染料的制取中也有重要作用。已知: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 ℃,沸点为69.1 ℃,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 ℃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 某化学学习小组拟用干燥的Cl2和SO2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g)+Cl2(g)===SO2C12(l) ΔH=-97.3 kJ·mol-l,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己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戊上方分液漏斗中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试剂?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饱和食盐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6.0 mol·L-1盐酸 (3)若缺少装置乙和丁(均盛放浓硫酸),潮湿氯气和二氧化硫会发生副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生成的SO2Cl2也会水解而“发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②持续加热丙装置 ③若丙装置发烫,可适当降温 ④先通冷凝水,再通气 (5)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2ClSO3HSO2Cl2+H2SO4,分离两种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物中存在硫酸(可选试剂: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蒸馏水、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丙 通过调节旋塞或滴液的快慢控制气体流速,使装置乙和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相等 (2)B (3)Cl2+SO2+2H2O===2HCl+H2SO4 SO2Cl2+2H2O===H2SO4+2HCl (4)①③④ (5)C 取产物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后加水稀释,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装置己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丙;通过调节旋塞或滴液的快慢控制气体流速,使装置乙和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相等来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 (2)因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戊上方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3)若缺少装置乙和丁(均盛放浓硫酸),潮湿氯气和二氧化硫会发生反应,氯气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2HCl+H2SO4;同时生成的SO2Cl2也会水解而“发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4)由题可知,硫酰氯沸点低且易分解,SO2与Cl2生成硫酰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要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SO2Cl2分解,故答案为①③④。 (5)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 ℃,沸点为69.1 ℃,而硫酸沸点高,则分离产物的方法是蒸馏;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物中存在硫酸:取产物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后加水稀释,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 10.[2019·四川成都七中测试]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FeCl3的升华温度为315 ℃。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____。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一种原因: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l2,该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淀粉KI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 现象如下: 方案1 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NaCl饱和溶液 B.NaOH溶液 C.NaClO溶液 ②方案2中检验Fe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A中的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盐酸小液滴 (2)FeCl3 (3)①2Fe3++2I-===2Fe2++I2 ②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淀粉KI溶液,再滴入几滴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4)①A ②排除Fe3+将Br-氧化成Br2的可能性 ③该实验条件下,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 (5)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 解析: (1)Fe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FeCl3·6H2OFeCl3+6H2O,生成的FeCl3水解:FeCl3+3H2OFe(OH)3+3HCl,生成HCl气体,HCl和H2 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可观察到白雾。 (2)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SCN)3,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说明ⅱ中黄色气体含有FeCl3。 (3)①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碘离子可被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②题述实验B装置中有HCl,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加入盐酸酸化。 (4)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经确定FeCl3、酸性条件下的O2均可氧化I-,则方案1中必须排除FeCl3、O2(H+)的干扰,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C,可以吸收FeCl3、HCl,O2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氧化I-,则氧化I-的只能为Cl2。②若B中观察到溶液呈浅橙红色,证明Br-被氧化为Br2,若未检出Fe2+,说明Fe3+未被Br-还原为Fe2+,只能是Cl2将Br-氧化为Br2;另外,因为还原剂用的不是I-,所以不用考虑O2(H+)的影响。③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氧化性:Cl2>Br2>Fe3+,Cl2可以氧化Br-,Fe3+不能氧化Br-。 (5)二氧化锰与FeCl3·6H2O反应生成Fe2O3、MnCl2、Cl2及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