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辛弃疾词两首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辛弃疾词两首4

第0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于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重点理解】‎ ‎1.《水龙吟》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的“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如何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含意。‎ 提示: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 ‎(2)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在这里,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 ‎(3)第三个动作“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提示: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 ‎5.《永遇乐》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难点探究】‎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3.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却连用两个“秋”字,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并简要分析本词的写作特色。‎ 提示:作者选取两个视角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连、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极一片秋色。第二 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 寓情于景的写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愁供恨”。恰在此时,夕阳西照,一抹残晖似乎预示着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王朝的命运;离群孤雁凄厉的叫声让词人想起自己无家可归的游子处境。“落日”“孤雁”“游子”的情调和谐,一股悲凉、凄切的氛围迎面而来,已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有机统一。‎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举例分析。‎ 提示: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 ‎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④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5.有人评价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用典显得晦涩难懂,有"掉书袋"的嫌疑;也有人评价这首词用典贴切、精当。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 示例一:词中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示例二: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任古书中俚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示例三:辛弃疾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这首词用典虽多,但比直接叙述和描写内涵更为丰富,词人将典故中的环境与现实中的意境交织一处,情感更为厚重。学%‎ ‎6.《永遇乐》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龙吟(yín) 永遇乐(lè) 揾英雄泪(ǎo)‎ B.孙仲谋(móu) 求田问舍(shě) 可堪回首(kān)‎ C.供恨(gong 佛狸祠(Cí) 居胥(xū)‎ D.倩何人(qiàn) 舞榭歌台(xiè) 英雄无觅(m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栏杆拍遍 神雅社鼓 远目 嬴得 ‎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仓皇 ‎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C.①赢得仓皇北顾 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D.①楚天千里清秋 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6.名句默写。(6分,任选6句,每句1分)‎ ‎(1)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倩何人唤取, ,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对《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在战国时曾属楚国。‎ B.“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C.“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D.“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朝廷。‎ ‎8.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词人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片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内容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失望。‎ D.从全词写法来看,既写景又抒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9.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课内诗歌阅读。(12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6分)‎ ‎11.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6分)‎ ‎1.C ‎【解析】A项,“揾”应读wèn;B项,“舍”应读shè;D项,“倩”应读qìng。‎ ‎2.D ‎ 4.C ‎【解析】ABD中的“樯橹”“金戈铁马”“红巾翠袖”均为借代,而C项中的“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5.B ‎【解析】A项,“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C项,“词要有词牌和题目”有误,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D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婉约手法写的,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6.(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断鸿声里 ‎(3)树犹如此 ‎(4)红巾翠袖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赢得仓皇北顾 ‎(7)金戈铁马 ‎(8)佛狸祠下 ‎7.D ‎【解析】“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暗示了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11.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 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主旨挖掘的一道题目,考生要认真理解文本,然后结合词的内容准确把握和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3.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4.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10分)‎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 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 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5.“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这四句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5分)‎ ‎6.“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0分)‎ 摸 鱼 儿 辛弃疾 ‎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新得宠。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 ‎7.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5分)‎ ‎8.下阕一开始就用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在?(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0分)‎ 鹧 鸪 天代人赋 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10.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5分)‎ ‎1.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2.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思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3.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7.参考答案:上阕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是这首词中的“词眼”。因为,接下去作者以“春”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阕的内容,将他的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8.参考答案:喻指自己的失意。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所期待的“佳期”‎ 却迟迟未到。自己也是因小人谗言,满腹大志无处施展。作者在此对那些离间嫉妒者发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9.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着;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0.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品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模拟试题】‎ ‎(2017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11分)‎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等闲”是平常、随便的意思,与“无意绪”照应,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特定心境。‎ B.“帘卷芳桂散余香”写出了主人公居室的洁净、清新,室内散发着桂花的芳香气息。‎ C.“枯荷难睡鸭”,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D.丝帕被泪水打湿,弄乱了妆容,于是,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E.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C ‎15.(1)从情感来看,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2)从抒情手法来看,首先是通过“手捻黄花”、“行尽回廊”、“罗巾浥泪”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伤感;其次通过“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的自然景色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情感;再次通过“无意绪”“却思量”的词语直抒胸臆。(能从情感度正确分析,得2分。能从抒情手法角度正确分析,得4分。从抒情手法角度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共6分)‎ ‎(2017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 D.“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15.“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14.答案:C、D ‎15.答案:这一句通过联想,(2分)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2分)含蓄地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2分)‎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17届第五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感皇恩•别情 ‎【宋】赵企 骑马踏红尘①,长安②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③。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片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 去的悲苦心情。‎ B.“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是借典喻情,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 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C.“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 给啼鸟,无可奈可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 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 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更摧人心肝。‎ E.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 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15.简要赏析词人在上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4.C E 解析 选C得2分,选E得3分。C项,“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词中无此信息。E项,该词没有“高远雄浑”的风格特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