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 考纲要求: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判断运用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考纲要求之外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些会考到,要求学生了解,至少可以在作文中运用) :‎ ‎1、 婉曲 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例孔已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你又挨打了”。)‎ ‎2、回环 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排列。‎ 例她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大概是疯了。‎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3、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请看下联: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回环是甲-乙,乙-甲;顶真是甲-乙,乙-丙。‎ ‎4、仿词 仿词也叫逆换。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造出一个同原来的词语意义相关的新词语,以造成表达上的新鲜感。‎ 例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5、反复(重现)‎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6、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7、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又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2)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8、移就: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㈠移人于物。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①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②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 ‎“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㈡移物于人。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如:‎ ‎①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②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陈敬容《铸炼》)‎ ‎“金色”本是用来修饰物的词语,现在用来修饰人的“希望”,形容希望的无限美好。‎ ㈢移物于物。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如:‎ ‎①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 (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②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杨志美《草原牧歌》)“甜蜜”本来是描述形容物品的味道,这里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湖光山色”,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赏心悦目。‎ 巧妙的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如:‎ ‎①拿洗脸打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麽不妥当的地方。(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作娘的,又难免要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姻问题上的“负责干部”。(康濯《春种秋收》)‎ ‎③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④甲第一,是我有了孩子;第二,是我当了爸爸;第三,是我已经接受了爸爸这个官衔。‎ 乙 好啊,那你就宣誓就职,赶快发表谈话吧。(侯宝林《给您道喜》)‎ ‎“调查研究”“负责干部”“互不干涉内政”“官衔”“宣誓就职”等词语原本都应该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而上述例句中却都是描写的比较随便的日常生活。这些有意识的移用,便造成了幽默风趣的情调。‎ 总之,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9、通感:(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天山景物记》) “凝脂”,是由山色“柔嫩”,山形“柔和”而来,是作者将视觉转移为触觉,仿佛触摸到“凝脂”,让人产生柔嫩、舒服之感。‎ 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这是刘鹗《绝唱》中对黑妞说书的生动描绘。‎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10、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呼物)‎ ‎11、互文:‎ 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2.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例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13.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例女人还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荷花淀》(呆呆、嘱咐嘱咐)‎ ‎14.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例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巩固练习:‎ ‎1、下面是歌曲中的一些句子,请对其中的比拟手法的效果作分析。‎ ‎ (1)“思念整夜纠缠,我无法躲闪。”(《你快回来》)‎ ‎——用“纠缠”一词,表明彻夜未眠,思念深切。‎ ‎(2)“让爱去穿越地老天荒,捧起长夜中燃烧目光……让所有的心溶化惆怅,让世界每一束阳光为你喝彩。”(《永不分开,世界的爱》)‎ ‎——形象地说明爱无处不在,爱亘古永恒,爱的力量无与伦比。‎ ‎(3)“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江南》)‎ ‎——一个“粘”、一个“缠”,写出了江南的风和雨最能消人之魂,惹出人的万千思绪。‎ ‎(4)“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 ‎——“离愁”用盏装,“飘泊”用壶盛,写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5)“我破茧成蝶,愿和你双飞。”(《雨蝶》)‎ ‎——巧妙地拟物,又借助梁祝传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 ‎2、优秀的流行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很花了工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指出歌曲中所使用的修辞格:‎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高压电线云中走,清清的河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 ‎2、《马儿啊,你慢些走》:“马儿啊,你慢些走外慢些走,这一条林荫小道多清幽。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你看那姑娘,正在楼前刺绣。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好像是为姑娘的歌声伴奏。晚风扬起了温柔的翅膀,永远随我的马儿走。”‎ ‎3、《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数九寒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4、《还珠珠格格》的主题曲《不能和你分手》。其中有这么几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乌有……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幻,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5、《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参考答案 ‎1、析: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色彩、形状锤炼得很美。‎ ‎2、析:“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运用拟物,“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运用了拟人,增添了诗情画意。‎ ‎3、析:一拟人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可以描绘出色彩鲜明、内涵丰富的形象。个“踩”字绘出了红梅凌霜傲雪的飒爽英姿,“何所惧”写出了红梅对困难挫折的蔑视,“丹心向阳”则抒发了火热的革命激情,表现了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4、析:夸张则可以展开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明快的旋律使诸多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心驰神往,火辣辣的歌词更让少男少女们心痴神醉。我们知道两人相爱时常说“爱你到地老天荒”。似水流年,人生短暂,长相厮守到地老天荒,就够夸张的;这几句歌词则更是夸张之上的夸张。山峰无棱,河水停滞,昼夜不分,地球不动,四季无序,草木凋尽,这些现象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可见其爱的痴情,情的忠贞。前一句把爱延伸到地老天荒,但此后如何不得而知;而这几句歌词则在地老天荒之后,“还是不能和你分手”。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其想象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奇特。正因如此,情侣们才可以“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这几句歌词情浓如火、激情澎湃,可以说是一篇热情洋溢的爱情宣言。‎ ‎5、析:排比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运用排比往往取得气势如虹、激情飞扬的艺术效果。听着响遏行云的旋律,一幅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唐古拉山的源头溪流潺潺,瞿塘峡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隽秀婀娜、曲径通幽,西陵峡滩多水急、形势险恶,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蔚为壮观,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石矶江中映月,留太白遗风,金陵城下江水奔流,荡涤着秦淮笙箫,六朝金粉,入海口海天空阔,茫无涯际。正是长江连通了雪山与大海,沟通了远古与未来,也正是长江滋润着一方方肥田沃土,哺育了一代代 炎黄子孙。长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新的时代青春焕发,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表现了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的豪迈气势,写出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6.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4分)‎ 分析:公民义务献血是热心公益事业,向社会奉献爱心的表现。这道题让我们关注生活,贴近社会。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拟写:    1)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 ①.对偶     “真情流淌,血脉相通”,“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点点滴滴汇心海,片片真情暖人间”等,这类公益广告词有节奏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   ②. 对比     如“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③.仿拟     就是套用人们熟知的语句,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即是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是化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类语句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作为公益广告词,有利于赢得人们的好感,也有利于迅速传播。 ④.比喻     如“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血的作用。 ⑤. 设问     运用设问,以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你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请参加无偿献血!”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⑥. 比兴     运用比兴,生动引人,如“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⑦排比     使用排比铿锵有力,如“ 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 ⑧其他如比附、舛互、谐音等。 2)讲究押韵     就是由字数相等并且押韵的两句话或多句话作为公益广告词。如“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你血输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生命在呼唤,血液在期待,献出您的爱。” 上面几句末尾的字韵脚都相同,所以读来上口,易记易诵。 3)力求简洁     爱我中华,捐我热血。     你的鲜血,我的生命。     献血一袋,救人一命。     上面这些词句只有几个字,或为动宾结构,或为主谓结构,或为偏正结构等,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既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 ‎ ‎4)句式多样     ① 无偿献血人帮人,关爱无限心暖心。     ②比献出的血更宝贵的是你的真情。     ③手拉手,心连心,献血不分你我他。     ④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     ⑤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⑥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⑦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教师指出,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按句子的结构分,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按句子用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有一定的结构和语气。     师生讨论句式特点: ①是整句,对称和谐;②是循循善诱的陈述句;③是散句,灵活自然;④是带倡导性的祈使句;⑤是短句,明快有力;⑥是长句,缜密细致;⑦是有号召性的感叹句。拟制公益广告时,各种句式都可以使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