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生物试卷(理科)‎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1. DNA复制发生在 A. 前期 B. 间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其中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故选:B.‎ ‎2.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 前期 B. 间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C正确。故选:C。‎ ‎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A.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 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 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 D. 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单细胞生物有些是通过简单的二分裂生殖的,如细菌的繁殖,C错误;有丝分裂通过复制将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D正确.‎ ‎【考点定位】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名师点睛】‎ ‎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A. 前期和后期 B. 前期和中期 C. 间期和末期 D. 后期和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2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详解】A. 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 B. 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B正确; ‎ C.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 D. 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6.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 B. 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C. 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D. 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答案】B ‎【解析】‎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B错误;、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3、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7.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 狗的长毛与卷毛 C. 鸡的光腿与毛腿 D. 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定义可知,兔的白毛应对灰毛,猪的黑毛应对白毛;狗的长毛应对短毛,卷毛应对直毛;果蝇的红眼应对白眼。故本题选C。‎ 考点:相对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概念的识记情况和理解能力情况,属于简单题。‎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可能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正确;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9.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 1/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n代后,Fn中杂合体占(1/2)n,纯合体=1-(1/2)n,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2)3=7/8,B正确。‎ ‎1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 A. 1/4 B. 1/2 C. 0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据此分析。‎ ‎【详解】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都有等量的D和d小球,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或d的概率都是1/2,因此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2×1/2×1/2=1/2,B正确。‎ ‎11.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 1:1 B. 1:2 C. 2:1 D. 不成比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用A、a这对基因表示。将纯非糯性品种(AA)与糯性品种(aa)杂交,得F1为Aa,F1产生的花粉有两种:A、a,比例为1:1。凡非糯性花粉(A)呈蓝色,糯性花粉(a)呈棕红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微粒的比例为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属于简单题。‎ ‎12.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 A. 1/4 B. 1/8 C. 1/2 D. 1/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说明这对夫妇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A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即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的概率为1/4,生男生女的概率又为1/2,所以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1/4×1/2=1/8。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容易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B. 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 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D.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4.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 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 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F1中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则题图中黄果均为aa,亲本中白果为Aa,F1中白果为Aa,F2中白果为1/3AA、2/3Aa。‎ ‎【详解】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A正确;‎ B. 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B正确;‎ C. F1中黄果(aa)占1/2,白果(Aa)也占1/2,F1中黄果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黄果,F1中的白果自交得到F2中,黄果:白果=1:3,所以F2中黄果与白果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C正确;‎ D. 由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D错误。‎ ‎15.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详解: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l,但由于aa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AA或aa的概率均为1/2(1-1/2n),由于黄色个体(aa)在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1/2n+1/2(1-1/2n)]=2/(2n+1),C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D正确。‎ 点睛:本题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为背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16.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 A. 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 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 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 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答案】D ‎【解析】‎ 鉴别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如果后代全是高茎则为纯合子;如果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且比例约为3:1,则为杂合子.‎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7.人的秃顶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控制的,只是男性可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后来表现为秃顶,其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BB B. Bb C. bb D. BX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故男性秃顶为B_,非秃顶为bb,据此分析。‎ ‎【详解】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一个非秃顶男性(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性(_b)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 ‎,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B正确。‎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 杂种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B. 杂种后代性状比为9:3:3:1‎ C. 杂种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类型 D. 配子组合的多样性是杂种后代性状具有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正确;‎ B. 杂种后代性状比为9:3:3:1,是子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自由组合定律实质,B错误;‎ C. 杂种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自由组合定律实质,C错误;‎ D. 配子组合的多样性是受精作用的随机性导致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错误。‎ ‎19.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 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所以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为T_ss,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比例为3:3:1:1,据此可采用逐对分析法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F1与高茎梨形果T_ss的植株杂交,F2中高茎:矮茎=3:1,说明杂交的亲本是Tt×Tt;圆形果:梨形果=1:1,说明杂交的亲本是Ss×ss;所以F1的基因型是TtSs,而F1是由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SS、ttss或TTss、ttSS,D正确。‎ ‎20.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 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杂交组合获得 D. 以上两株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A、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性状也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后代中会出现: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秆抗病、矮杆感病四种表现型,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亲代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T_R_,F1中高秆:矮秆=3:1,说明两亲本都是Tt;抗病:感病=3:1,说明两亲本都是Rr,因此两亲本两对性状的基因型都是TtRr,因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种类=3×3=9种,B正确;‎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TTRR×ttrr→TtRr或TTrr×ttRR→TtRr获得,C正确;‎ D、由B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TtRr,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已知Tt、Rr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题.根据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推测两亲本的基因型,再进一步解题 ‎21.番茄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让黄果植株作为母本,接受红果植株的花粉,受精后所结果实的颜色为 A. 红、黄之比为3∶1 B. 全为红色 C. 红、黄之比为1∶1 D. 全为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假设红果和黄果分别受A、a控制,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黄果为aa,红果为Aa或AA,让黄果植株aa作为母本,接受红果植株A_的花粉,子代可能为Aa或Aa、aa,但果实是母本上的器官,颜色由母本基因控制,因此将红色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受精后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颜色仍然是黄色,D正确。‎ ‎22.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基因(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为隐性,这两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 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 1/2、1/8 B. 3/4、1/4 C. 1/4、1/4 D. 1/4、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父亲是多指即A_T_,母亲正常A_tt,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即aatt,故父亲为AaTt,母亲为Aatt,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父亲的基因型是AaTt,母亲的基因型是Aatt,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子代中正常是的3/4,患病的是1/4;Tt×tt,子代中正常的1/2,患病的1/2;所以,患一种病的是3/4×1/2+1/4×1/2=1/2,患两种病的是1/4×1/2=1/8,故正确的是A。‎ ‎23. 关于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D.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则不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A正确;‎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但是表现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B错误;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也相同,则表现型相同,C正确;D.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个体,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或者杂合子,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24.‎ ‎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说明亲本的黄色是显性纯合子,圆粒:皱粒=1:1,类似于测交,即Rr和rr,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白色盘状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则纯合黄色盘状南瓜有 A. 3966 B. 1983 C. 1332 D. 79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白色盘状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为白色盘状,可见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盘状对球状为显性,假设A、a控制着白色和黄色,B、b控制着盘状和球状,根据题意,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F1为AaBb,F2中有A_B_:A_bb:aaB_:aabb=9:3:3:1,A_bb为白色球状,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Aabb占F2总数的1/8,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aaBB占总数的1/16,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的数量大约为3966÷2=1983,B正确。‎ ‎26.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 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 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每一对遗传因子均遵循分离定律;F1‎ 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的,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互不影响,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详解】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 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C错误;‎ D. 通过棋盘法统计可知,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 ‎27.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④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⑤‎ ‎【答案】B ‎【解析】‎ 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类型(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所以B选项正确。‎ ‎28.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发生 A. 纺锤丝出现 B. 同源染色体分开 C.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纺锤丝出现形成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9. 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减数分裂是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导致生殖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过程,它是有丝分裂的一种变形,由相继的两次分裂组成;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 解:原始的生殖细胞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但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其自身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 故选:B.‎ 考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30.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叫一对姐妹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形成四分体,BCD正确。‎ 考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及内涵 ‎31.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A. 染色体自我复制 B. 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 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 D. 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染色体自我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2.某生物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1∶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B.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两条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C.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两条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D. 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如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均异常,其中有两个精细胞都多了一条染色体,还有两个精细胞都少了一条染色体;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形成两个正常精细胞,两个异常精细胞,这两个异常精细胞中有一个多了一条染色体,还有一个少了一条染色体。‎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所形成的四个精子均异常,A错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形成的四个精子均异常,B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该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2个精子异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2个精子正常,故正常精细胞与异常精细胞之比为1:1,C正确;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形成的八个精子均异常,且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合理解释正常精细胞与异常精细胞之比为1:1的原因。‎ ‎33.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A. 全部是褐色 B. 蜂王和工蜂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C. 褐色:黑色=3:1 D. 蜂王和工蜂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假如褐色雄峰是显性A,黑色蜂王是aa在子代中雄峰是由蜂王的卵细胞a发育而来的都应该是黑色,而蜂王和工蜂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受精而来的,应是Aa褐色,故B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4.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 A.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 男女发病率不同 D. 男女发病率相同 ‎【答案】A ‎【解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交叉遗传,患病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因此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3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 白眼♀×白眼♂ B. 杂合红眼♀×红眼♂‎ C. 白眼♀×红眼♂ D. 杂合红眼♀×白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假设受A和a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据此分析。‎ ‎【详解】A. 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 B. 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 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 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 D. 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36.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患病,A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儿子均正常,女儿均患病,B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只要有显性基因就患病,因此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C正确;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女儿正常,儿子可能患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7.下列四个遗传图示中肯定和血友病传递方式不一样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①交叉遗传;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患;③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 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 B. 父亲患病,后代都正常,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 C. 母亲患病,子代都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C正确; ‎ D. 父亲患病,女儿中有正常也有患病,所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 ‎38. 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机率分别是:‎ A. AAXBY,9/16‎ B. AAXBY,3/16‎ C. AAXBY,1/16,AaXBY,1/8‎ D. AAXBY,3/16,AaXBY,3/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父母正常,则基因型为AXBY和AXBX- , 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aaXbY),说明父母都携带有隐性聋哑基因,而母亲同时携带隐性色盲基因,也就是说母亲基因型是AaXBXb,父亲是AaXBY。对聋哑性状而言,父母都是Aa,所以孩子正常的概率是3/4,其中AA是1/4,Aa是2/4;对于色盲而言,父母是XBXb和XBY,则生育正常男孩(XBY)的概率是1/4,综合考虑,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若为AAXBY,则其概率为1/4x1/4=1/16;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若为AaXBY,则其概率为2/4x1/4=1/8;所以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型推断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9.一对夫妇,妻子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预测他们的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对夫妇,妻子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则其基因型为aaXBXb ‎;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Y,据此分析。‎ ‎【详解】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单独考虑一种病,Aa×aa,子代中患病概率是1/2,正常的概率是1/2;XBY×XBXb,子代中患病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是3/4,故他们的子女同时患者两种病的几率是1/2×1/4=1/8,C正确。‎ ‎4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 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 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Ⅰ片段是女性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 ‎【详解】A.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即伴X隐性遗传病,这类病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 B. 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B正确;‎ C. 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 D. 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有许多基因不同源,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下图是某生物五个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2N=4),请回答 ‎ ‎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_。 ‎ ‎(2)A细胞有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个DNA分子,处于______________期。 ‎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 ‎(5)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它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D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 (2). B 、D、E (3). 8 (4). 8 (5). 有丝分裂后期 (6). A、B、C、E (7). A、D (8). 体细胞 (9). 4 (10). 精细胞或极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A中有同源染色体,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中同源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C中同源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D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E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D、E。 ‎ ‎(2)A细胞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C、E。 ‎ ‎(4)图中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是A、D。 ‎ ‎(5)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子细胞中有染色体4条。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难度适中。‎ ‎42.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支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B_T_)‎ T存在,B不存在(bbT_)‎ T不存在(B_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雌株和雄株,且分离比为1:1。‎ ‎【答案】 (1). BbTt (2). 雌雄同株异花 (3). 雌雄同株异花、雌株、雄株 (4). 9:4:3 (5). bbTT (6). bbtt (7). bbTt (8). bbtt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雌雄同株异花植株基因型为B_T_,雄性植株基因型为bbT_,雌性植株基因型为B_tt或bbtt,据此分析。‎ ‎【详解】(1)基因型为bbTT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Tt,据题意可知,其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自交,F2中有B_T_(雌雄同株异花):B_tt(雌株):bbT_(雄株):bbtt(雌株)=9:3:3:1,故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雌株、雄株,分离比为9:4:3。‎ ‎(2)某雄株(bbT_)和雌株(B_tt或bbtt)杂交,子代全部为雄株即bbT_,则可推知该雄株为bbTT,雌株为bbtt。‎ ‎(3)某雄株(bbT_)和雌株(B_tt或bbtt)杂交,子代中雌株(B_tt或bbtt):雄株(bbT_)=1:1,则可推知该雄株为bbTt,该雌株为bbtt。‎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同时涉及到性别决定,正确理解和运用图表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 豚鼠黑色皮毛基因A为显性,白色皮毛基因a为隐性。‎ ‎(1)一只黑色雌豚鼠生了一只白色子豚鼠,该母鼠的基因型必定是__________。‎ ‎(2)与此雌豚鼠交配的雄鼠基因型是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或基因型是 ,表现型为 。‎ ‎(3)如果用此雌鼠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相应的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比例为 。‎ ‎【答案】(1)Aa (2)Aa 黑毛 aa 白毛 (3)黑毛 白毛 Aa aa 1:1‎ ‎【解析】‎ ‎(1)若一只黑色雌豚鼠(A_)生了一只白色子豚鼠(aa),则可知该母鼠的基因型是Aa。‎ ‎(2)根据(1)可知雌鼠的基因型为Aa,子代的基因型为aa,因此与此雌鼠交配的雄鼠肯定含有基因a,其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型为黑色或白色。‎ ‎(3)此雌鼠的基因型为Aa,若用其进行测交实验,即Aa×aa,则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1、根据子代表现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隐性突破法,若子代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则其含有2个隐性基因,说明亲本各含有一个隐性基因。‎ ‎2、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44.玉米幼苗的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以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实验,其中400粒播种在有光处,另400粒播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在黑暗处长出的398株幼苗,全部是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的396株幼苗中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幼苗,请分析试验结果,并回答: ‎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2)所得幼苗从理论上讲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为什么不符合上述理论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控制,同时又受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有3种,如图所示:‎ 分别为GG,Gg,gg,其比例是1:2:1.‎ ‎(2)从理论上讲,基因型为GG、Gg的幼苗表现型为绿色,基因型为gg的幼苗表现型为白色.因此所得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绿色:白色=3:1.‎ ‎(3)由于在黑暗处长出3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只有在有光处符合3:1.因此,性状的表现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的结果,因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从而导致上述实验结果不符合3:1的理论比例.‎ ‎(4)表现型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型.例如,杂合子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纯合子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但二者均显示出高茎的表现型.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定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幼苗的绿色对白色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黑暗处长出3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396株幼苗,有298株绿色和98株白色,说明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