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农具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3.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历史的变化,其实质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4.齐桓公十九年,采纳管仲的建议,实行井田制下的“相地而衰征” ,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这一政策 A. 实质是劳役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C. 符合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理念 D. 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5.《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6.《哈佛中国史》“东汉的农民则发明了一个牛鼻环……当农民们发明了一种复合犁和播种机械……,一个人就能够在犁地的同时完成播种。……”材料中提到这种播种机械是 A. B. C. D. 7.下图为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动力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 D. 中国传统耕作方式基本定型 8.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9.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0.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窖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种状况表明当时 A.唐朝人生活水平提高 B.白瓷走政府营销策略 C.邢窖白瓷产量大 D.邢窖制瓷技术在全国推广 11.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1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全国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3.据《东京孟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15.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6.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1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8.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9.《明实录》记载,十五年(1536年)7月,兵部副御史条陈:“民有出海货卖在百里外者,皆旨捕盗官处自实年貌、贯址,以符给之,约期来销,使去有所由,归有所止。”材料反映了 A.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海禁政策的废除 C.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必要性 D.对近海贸易限制有所放松 20.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图信息,材料反映了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21.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22.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3.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24.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25.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26..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27.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A. 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 B.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28.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29.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30.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发展的6个阶段。下列属于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商企业的刺激 B. 洋务运动的诱导 C. 清朝放宽设厂限制 D.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31.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 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 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32.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33.下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通过该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期 注册公司数 资本总额 平均每年 设立公司数 每个公司 平均资本 1903—1908年 127家 5122万元 21家 40.5万元 1913—1915年 124家 2442万元 41家 19.6万元 A.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在轻工业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D.民族资本呈现集中趋势 34.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35.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37.据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板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板询问行情者。”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B.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D.政府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38.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说明1920—1936年间 A.民族企业遇到重大挫折 B. 官僚资本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 民族资本企业获得较快发展 39.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 偿还大量外债 B. 贪污腐化成风 C. 军费开支巨大 D. 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40.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共计20分) 41.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4分) (2)基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政策加以评价。(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4分)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月考答案 1-10 BBDDC CCACC 11-20 BADCB CCADC 21-30 DCCAB DDCBD 31-40 CDCCA DADCD 41.(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1分)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超。(1分) 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技术进步相互促进。(2分) (2)重农抑商。(2分) 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给分);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42.(1)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4分) (2)影响: 危害: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或卷入世界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分) 客观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加强;与世界市场联系进一步密切;新的经济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