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功和功率动能定理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功和功率动能定理学案

第 1 讲 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做真题·明考向]                  真题体验 透视命题规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3 页 [真题再做] 1.(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Ⅲ,T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 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 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 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 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 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 4∶5 解析:由图线①知,矿车上升总高度 h=v0 2 ·2t0=v0t0 由图线②知,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上升高度和 h1= v0 2 2 ·(t0 2+t0 2)=1 4v0t0 匀速阶段:h-h1=1 2v0·t′,解得 t′=3 2t0 故第②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为t0 2+3 2t0+t0 2=5 2t0, 两次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 2t0∶5 2t0=4∶5,A 对; 对矿车受力分析,当矿车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由于加速阶段加 速度相同,故加速时牵引力相同,B 错; 在加速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mg=ma,F=m(g+a) 第①次在 t0 时刻,功率 P1=F·v0, 第②次在t0 2时刻,功率 P2=F·v0 2 , 第②次在匀速阶段 P2′=F′·v0 2 =mg·v0 2 <P2, 可知,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 P1∶P2=2∶1,C 对; 由动能定理知,两个过程动能变化量相同,克服重力做功相同,故两次电机做功也相同, D 错. 答案:AC 2.(2017·高考全国卷Ⅲ,T16)如图,一质量为 m,长度为 l 的均匀柔软细绳 PQ 竖直悬 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 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 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 P 相距1 3 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 A.1 9mgl        B.1 6mgl C.1 3mgl D.1 2mgl 解析:QM 段绳的质量为 m′=2 3m,未拉起时,QM 段绳的重心在 QM 中点处,与 M 点距离为 1 3l,绳的下端 Q 拉到 M 点时,QM 段绳的重心与 M 点距离为 1 6l,此过程重力做功 WG=-m′g(1 3l-1 6l)=-1 9mgl,对绳的下端 Q 拉到 M 点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外力 做功 W=-WG=1 9mgl,可知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 答案:A 3.(2015·高考全国卷Ⅱ,T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 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 受阻力的大小 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 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当汽车的功率为 P1 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满足 P1=F1v,因为 P1 不变,v 逐渐 增大,所以牵引力 F1 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ma1,f 不变,所以汽车做加速度 减小的加速运动,当 F1=f 时速度最大,且 vm=P1 F1=P1 f .当汽车的功率突变为 P2 时,汽车的 牵引力突增为 F2,汽车继续加速,由 P2=F2v 可知 F2 减小,又因 F2-f=ma2,所以加速度 逐渐减小,直到 F2=f 时,速度最大 vm′=P2 f ,以后匀速运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项 A 正确. 答案:A 4.(2016·高考全国卷Ⅲ,T24)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由1 4圆弧 AB 和1 2圆 弧 BC 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 B 平滑连接.AB 弧的半径为 R,BC 弧的半径为R 2.一小球在 A 点正上方与 A 相距R 4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 落,经 A 点沿圆弧轨道运动. (1)求小球在 B、A 两点的动能之比; (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 C 点. 解析:(1)小球下落至 A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4=EkA-0 小球下落至 B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4+R)=EkB-0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EkB EkA=5 1. (2)小球恰好经过 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v20 R 2 ,解得 v0= gR 2 小球由开始下落至 C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4=1 2mv2C-0,解得 vC= gR 2 由于 vC=v0,故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 C 点. 答案:(1)5∶1 (2)见解析 [考情分析] ■ 命题特点与趋势——怎么考 1.近几年高考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正、负功的判断,功率的分析与计算,机车启动模型, 动能定理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2.本讲高考单独命题以选择题为主,综合命题以计算题为主,常将动能定理与机械能 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动能定理仍是 2019 年高考的考查重点,要重点关注本讲 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景题目. ■ 解题要领——怎么做  解决本讲知识要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正负功的判断方法,机车启动两类模型的分析、 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在变力做功中的灵活应用. [建体系·记要点]               知识串联 熟记核心要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4 页 [网络构建] [要点熟记] 1.功 (1)恒力做功:W=Flcos α(α 为 F 与 l 之间的夹角). (2)变力做功:①用动能定理求解;②用 F ­x 图线与 x 轴所围“面积”求解. 2.功率 (1)平均功率:P=W t =Fvcos α. (2)瞬时功率:P=Fvcos α(α 为 F 与 v 的夹角). (3)机车启动两类模型中的关键方程:P=F·v,F-F 阻=ma,v m= P F 阻,Pt-F 阻 x= ΔEk. 3.动能定理:W 合=1 2mv2-1 2mv20. 4.应用动能定理的两点注意 (1)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是写出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不要漏掉某个力做的功,同时要注 意各力做功的正、负. (2)动能定理是标量式,不能在某一方向上应用. [研考向·提能力]                     考向研析 掌握应试技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24 页 考向一 功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1.(2018·北京昌平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 60 kg 的某同学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 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 1 次.若他在 1 min 内完成了 10 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 0.4 m,则他在 1 min 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g 取 10 m/s2)(  ) A.240 J,4 W     B.2 400 J,2 400 W C.2 400 J, 40 W D.4 800 J,80 W 解析:他每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W1=mgh=60×10×0.4 J=240 J,他在 1 min 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W=10W1=10×240 J=2 400 J,相应的功率约为 P=W t =40 W,选 项 C 正确. 答案:C 2.(多选)如图所示,传送带 AB 的倾角为 θ,且传送带足够长,现有质量为 m、可视为 质点的物体以初速度 v0 从 B 端开始向上运动,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tan θ,传 送带的速度为 v(v0tan θ,则 μmgcos θ>mgsin θ,传送带的速度为 v(v04 3,C 错误;0~30 s 内,汽车发动机做的功 W 1=Fx1= P 18×30 × 18 2 (J)= 15P(J),30~54 s 内汽车发动机做功 W2=P(54 s-30 s)=24P(J),因此W1 W2=5 8,D 正确.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 11.一匹马拉着质量为 60 kg 的雪橇,从静止开始用 80 s 的时间沿平直冰面跑完 1 000 m.设在运动过程中雪橇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已知雪橇在开始运动的 8 s 时间内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从第 8 s 末开始,马拉雪橇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使雪橇继续做直线运动,最后 一段时间雪橇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15 m/s;开始运动的 8 s 内马拉雪橇的平均 功率是 8 s 后功率的一半.求整个运动过程中马拉雪橇做功的平均功率和雪橇在运动过程中 所受阻力的大小. 解析:设 8 s 后马拉雪橇的功率为 P,则匀速运动时 P=F·v=Ff·v 即运动过程中雪橇受到的阻力大小 Ff=P v ① 对于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 P 2·t1+P(t 总-t1)-Ff·x=1 2mv2-0② 代入数据,解①②得 P=723 W,Ff=48.2 N 再由动能定理可得 Pt 总-Ff·x=1 2mv2 解得P=687 W. 答案:687 W 48.2 N 12.某课外探究小组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导轨,其中,导轨的所有半圆形部分均光滑,水 平部分均粗糙.圆半径分别为 R、2R、3R 和 4R,R=0.5 m,水平部分长度 L=2 m,将导轨 竖直放置,轨道最低点离水平地面高 h=1 m.将一个质量为 m=0.5 kg、中心有孔的钢球(孔 径略大于细导轨直径)套在导轨端点 P 处,钢球与导轨水平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4.给 钢球一初速度 v0=13 m/s,g 取 10 m/s2.求: (1)钢球运动至第一个半圆形轨道最低点 A 时对轨道的压力; (2)钢球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解析:(1)钢球从 P 点运动到 A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2R-μmg·L=1 2mv21-1 2mv 2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v21 R 代入数据解得 FN=17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钢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178 N,方向竖直向下. (2)设钢球到达轨道末端点的速度为 v2,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得-μmg·5L-mg·4R= 1 2mv 22-1 2mv20 解得 v2=7 m/s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h+8R=1 2gt2,s=v2t 解得 s=7 m. 答案:(1)178 N,方向竖直向下 (2)7 m 13.(2018·重庆高三一诊)如图所示,绝缘轨道 C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段 DG 的 圆心角为 θ=37°,DG 与水平段 CD、倾斜段 GH 分别相切于 D 点和 G 点,CD 段粗糙,DGH 段光滑,在 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处于场强为 E=1×104 N/C、水平 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 m=4×10-3 kg、带电量 q=+3×10-6 C 的小滑块在 C 处由静止 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到 CD 段的中点 P 处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 CD 段长度 L=0.8 m, 圆弧 DG 的半径 r=0.2 m;不计滑块与挡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g 取 10 m/s2,cos 37°=0.8,sin 37°=0.6.求: (1)滑块与 C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滑块在 C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 (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 解析:(1)滑块由 C 处释放,经挡板碰撞后第一次滑回 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qEL 2-μmg(L+L 2)=0,解得 μ= qE 3mg=0.25 (2)滑块在 CD 段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μmg=0.01 N、电场力 qE=0.03 N,滑动摩擦力小 于电场力,故不可能停在 CD 段,滑块最终会在 DGH 间来回往复运动,且在 D 点的速度为 0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E·L+(-μmg·x)=0 解得 x= qE μmgL=3L=2.4 m (3)GH 段的倾角 θ=37°,滑块受到的重力 mg=0.04 N,电场力 qE=0.03 N,qEcos θ= mgsin θ=0.024 N, 则滑块加速度 a=0, 所以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的最大动能为滑块第一次运动到 G 点的动能 对 C 到 G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Ek 最大=Eq(L+rsin θ)-μmgL-mg(r-rcos θ)=0.018 J 滑块最终在 DGH 间来回往复运动,碰撞绝缘挡板时有最小动能 对 D 到 G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Ek 最小=Eqrsin θ-mg(r-rcos θ)=0.002 J 答案:(1)0.25 (2)2.4 m (3)0.018 J 0.002 J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