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衔接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衔接班)(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 12 月月考试题(衔接班) 一、单选题 1.《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 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分封的诸侯中与周王同姓的贵族占大多数, 说明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纽带,分封制为体现的,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故选 C。ABD 项 错误,秦朝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官僚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 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 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反映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帝”是商王心中的最高神,祖先地位并未高于神; B、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宗法观念,不是占卜决策国家大事,也不是王权的神秘 色彩。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3.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 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答案】C 【解析】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 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 志,故 C 项正确。AB 项是西周实行的制度,实行世袭制;D 项皇帝制也是世袭的。 4.明初结束了实行了 1600 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A. 直接对皇帝负责 B. 听命于殿阁大学士 C. 隶属于军机大臣 D. 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依据教材知识即可。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 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现象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本题答案选 A 项。 B 项不是正式的官职机构;C 项军机处是清朝时设立的机构;D 项表述错误。 5.1800 年,清廷下诏: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 重处不赦”。清廷此举 A. 维护了满洲贵族权威 B.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 加强了决策的封闭性 D. 消除了内廷与外朝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材料“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体现的是军机处 决策的封闭性,C 选项符合题意;A 是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清代设 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皇权,但不能集思广益,不利于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排除 B;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 D。 6. 在唐代,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 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这主要反映了 唐代 A.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B. 君权相权相互制约 C. 皇权的不断加强 D. 相权的分割牵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 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宰相当然没有掌控决策权,不能选 A,“皇帝” 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足以证明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相权对皇权的制约”,而不是 CD 的两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 只能是 B。 7.有人指出“在所有人数非常众多的集会中,无论其成员如何组成,激情从来都会占据理性 的上风。即使每个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雅典的每次公民大会仍然是暴民聚会”。这一言 论抨击了雅典 A. 直接民主 B. 轮番而治 C. 法律至上 D. 人民主权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激情占据理性的上风……雅典公民大会是暴民聚会”, 这一言论意在抨击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故选 A 项;雅典民主政治中官职由抽签产生,这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材料与此无关,排除 B 项;雅典民主政治遵循法律至上,材料内容 无关法律,排除 C 项;材料内容意在否定雅典的直接民主,而人民主权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 肯定,排除 D 项。 8.布洛斯是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晚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 的政治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A. 他作为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B. 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的官职 C. 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工资 D. 通过公民投票被选举为五百人议事会成员 【答案】C 【解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实行观剧津贴,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C 正确。伯利克里时 期,处理十将军委员会,公民都可以担任任何官职,A 和 B 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不是 投票选举产生,D 错误。 9.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 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霍财产、转让财产、增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 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 注重法律程序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 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该条法律并未涉及法律审判程序这一诉讼问题, 而是私有财产这一法益的保护问题,故 A 项错误。古罗马法的这一规定,明令禁止债务人 为躲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积极与消极行为,明确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 侵犯,故 B 项正确。该条法律并未涉及“审判过程重视证据”,仅仅规定了债务人的不可为之 义务,故 C 项错误。该条法律并未体现诚信这一立法原则,故 D 项错误。 10.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 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 现的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答案】C 【解析】父亲犯罪,不能牵连儿子的名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现了罗马法 的公正合理的自然法原则。故 C 项正确。 11.有学者将英国的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 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二是“效率的部分”,是对上述权威的现代运 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政治制度 A. 具有悠久的民主法治传统 B. 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C. 兼顾了民主的效率和公平 D. 开创了新的威权政治模式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近代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即名义上保留了君主 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但将国家的政治权力集中到议会手中。保留君主制体现了“激发和保 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的作用;而议会制则体现了现代 政治制度对效率和监督的追求,故 B 项正确;“具有悠久的民主法治传统”指的美国,故 A 项 排除;“兼顾了民主的效率和公平”只涉及现代运用,片面性,故 C 项排除;根据题干可知是 对应该政治制度的两方面评价,开创新的权威政治模式与题干并无关系,故 D 项排除。 12.16 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枢密 院)和司法机关(特权法院)组成。这些机构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 系。由此可知,当时的制度设计 A.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 为英国宪政体制奠定基础 C. 削弱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D. 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枢密院)和司法机关(特权 法院)组成”“ 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可知,在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逐渐向分权制衡的趋势发 展,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奠定了基础,故 B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启蒙运动开始的时间是 17-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故 A 选项错误;材料 内容体现了这时期英国国家机构朝着制约平衡方向发展的趋势,没有体现削弱英国国王权力 的内容,并且限制英王权力是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故 C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 1640 年开始,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 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 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 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 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近代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 ——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 两项与题 干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 项表述不够 B 项准确和核心。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14.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 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 A. 德国的民主政治程度比较低 B. 联邦议会地位明显高于帝国议会 C. 帝国宪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帝国宪法是一部封建性质的宪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权控制议会、 任命宰相等,说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德国的民主政治程度比较 低,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地位的高低问题,故 B 选项与 材料无关;虽然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但标志着德国代议制的建立并走上资本主义的道 路,从而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 选项错误;帝国宪法是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故 D 选项错误。 1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 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 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材料中的他 A. 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 B. 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 C. 主张发展工商业来振兴天国 D. 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 【答案】A 【解析】“权归于一”,反映出洪仁玕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洪仁玕认 为美国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否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对西方政治制度认 识不够清楚,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 主张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故 D 项错误。 16.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 民投票’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 了辛亥革命以来 A. 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 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 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 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故 A 项错误;辛亥革 命后近代反专制斗争继续深入,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影响有限,民主制度没有在中国扎下 根来,故 D 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也要用“国民投票”的形式,这反映出民主共和思想已 有一定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17.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但直到 1941 年底,国民政府才正式 对日宣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 B. 政府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国内亲日派力量对日本一直心存幻想 D. “苦撑待变”等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国民党才对日宣战,说明虽然抗日, 却没有宣战,就是静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答案为 D;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布抗战自 卫声明书,开始抗日,A 不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改变“攘 外必先安内”政策,B 错误;国内亲日派力量在国民政府并没有占上风,C 错误。 18.1919 年,一个美国驻华公使在《回忆录》中说:“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 有人会不同意今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这场运动”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人会不同意今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反映了 1919 年五四运动的史实, 故 C 正确;辛亥革命在 1911 年,故 A 错误;新文化运动在 1915 年,故 B 错误;国民革命 运动在 1924 年,故 D 错误。故选 C。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 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反映了该约法 ①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总统制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参议院“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国务员“须副署之”体现了分 权制衡原则,故①正确;“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 署之”说明该约法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故②正确,③错误;分权制衡和责任内阁体现了 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D 项,ABC 错误。 20.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始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附件中的“领事裁判权”,就是外国 人在中国享有的“治外法权”,故 A 项正确;BCD 项晚于 A 项。 21.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指出:五四运动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 说明五四运动 A. 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 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 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材料“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强调五四运动的外部条件,说明五四运动受到十月革 命、巴黎和会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故 D 项正确;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 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故 A 项排除;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 革命,排除 B;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来源于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 助,排除 C。 22.“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 年同 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 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 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A. 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 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 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 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 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的信 息说明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故选 C 项。 23.某历史档案记载:“根据地的法令……以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 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抗日救亡运动的渐趋兴起 B.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C. 各民主党派一致团结抗战 D. 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不难判断出该材 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团结抗战,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排除;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是 B 项的具体表现。 24.对于被追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 化反映了 A.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成为傀儡政权 D. 兴办洋务成为共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并不准备遵守条约,而第二次鸦片战争 以后统治集团决定要严格遵守条约,说明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故选择 A 选项;结合 所学知识,天朝观念并没有被完全放弃,故 B 选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并签订《辛丑条约》 之后中国成为傀儡政权,C 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洋务运动, 故排除 D 选项。 25.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 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 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 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 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 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 也不 合题意,故选 C。 二、材料题 26.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 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 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 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 ——“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 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 与责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 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 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 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 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 世 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从两个层面体现“有衡”的。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限制: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 政权。 (2)体现:①不同权力之间“制衡”的体现: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在加强联邦 政府的权力的同时,各州仍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有 衡”;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任答其中一个 要点即可,史实,分析 ②不同利益之间“均衡”的体现:国会两院制的设置,两院议员的不同任期及数量,平衡了大 州与小州的利益;按 3/5 计算南方黑人人口总数,平衡了南北方的利益。,任答其中一个要 点即可,史实,分析 (3)特点:曲折反复。成因: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 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不愿作出妥协。 (4)认识: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 风顺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 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以看出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第二 小问,依据所学,18 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于是国 王被架空了。 (2)依据材料中“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从中央和地方, 三权分立等方面回答“制衡”的变现,“均衡”可以从从政权组织形式和大小州和南北方的利益 的角度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其建立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第二小问, 由材料“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工业化进程缓慢……法国模 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 民主制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其曲折的成因,即封建力量非常顽 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任意两点即 可得满分。 (4)根据以上材料可知民主政治建设要适应本国国情,要不断完善,过程充满艰辛等,言 之有理即可。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处于阿提卡半岛,其氏族部落经过自发的、长期的解体过程,国家从氏族内部 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直接产生出来。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它通过奴役被征服的 居民,从而缓解了征服者内部的矛盾,征服者本身的氏族部落组织在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对 抗中转变为国家机构。有的城邦是通过殖民活动而形成的。 材料二: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 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 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 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材料三: 第 3、8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 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 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城邦形成的三种途径。 (2)材料二的划线部分的内容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征?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 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及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答案】(1)途径:一是由于氏族内部矛盾激化而直接产生的;二是通过奴役被征服地区产 生矛盾激化而产生的;三是通过殖民扩张而建立起来的。 (2)①特征:人民主权。 ②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①地位:《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②作用: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国家从氏族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直接产生出来”,可知一 是由于氏族内部矛盾激化而直接产生的;从“它通过奴役被征服的居民,从而缓解了征服者 内部的矛盾,征服者本身的氏族部落组织在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对抗中转变为国家机构”, 可得出二是通过奴役被征服地区产生矛盾激化而产生的;从“有的城邦是通过殖民活动而形 成的”,可得出三是通过殖民扩张而建立起来的。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 可得出其特征是人民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根据所学可知, 从《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的角度分析其地位;从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