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铅山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 政历地生合卷(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李兵 审题人:徐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      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 ‎2.   《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 A.信仰        B.财产        C.血缘        D.地域 ‎3.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4.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5.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6.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度 ‎7.“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A.宗法制      B.君主专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 ‎8.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    )‎ A.导致了七国之乱                 B.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削弱了王国势力                 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9.《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0.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谙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 ‎1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统一六国 C.“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D.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12.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13.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转变 ‎15.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6.“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 ‎1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8.“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9.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 ‎20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二、材料题(20分)‎ ‎21.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 材料二 ‎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4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8分) ‎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4分) ‎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铅山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 政历地生合卷(历史部分答案)‎ ‎ ‎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2.答案:C ‎ ‎3.答案:C 解析:解读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要在中央”的含义。“要在中央”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的权力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故A、B、D三项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搞清大小宗关系)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所以答案选A。‎ ‎5.答案:D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A项应该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故选D。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了巩固统治,他反对实施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故本题选B项。C、D两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7.答案:A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 "国" "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选A。BCD三项均与家国等观念无关。‎ ‎8.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反映了汉武帝推恩令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 ‎9.答案:B 解析:CD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 点评: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问“根源”。D项可排除,因为从“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可知不是“散漫自私意识”。而B项“血缘亲族团结”与C 项“家族观念流行”只是对题目材料现象的概括。A项“社会宗法观念”是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王夫之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题干材料“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说明与秦朝政治制度有关;材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由此可判定王夫之看到了郡县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方面,较之分封制的进步性,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指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了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政治。‎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可以看出,这一类官员是皇帝的内侍机构的官员,不是中央—级的行政机构的官员,与此相符的是D项。A、B、C三项都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官员。‎ ‎16.答案:D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完善的中央制度,故本题选D。‎ ‎17.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东汉郭巨埋儿的故事。由于他的孝心,所以被举荐为孝廉。这是反映的是察举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8.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学而优则仕”可以看出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科举制。‎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因此本题选B项。A项为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C、D项不能体现材料之意。‎ ‎20.答案: D 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两种含义:一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管理;二是在中央皇权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保证皇权的独尊,符合第二层含义,故选D。‎ 二、材料题 ‎21.答案:(1)在西周山东省曾被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4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西周分封制;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8分) (3)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4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 解析:(1)需要结合地理知识,知道山东省的范围即可回答。材料一已经标明是“西周”; (2)过材料二中的“郡”、“国界”可判定是西汉时期的地图,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诸王。 (3)认真分析材料即可回答。 (4)联系相关知识,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