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㈠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 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D.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C.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B.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C.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 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D项,“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范围弄错。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许多人来自乡土”。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B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曲解文意。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 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C. 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 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 B. 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 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D. 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6. 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②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出任《新月》杂志的主编,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原文之说“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最重要转折”依据不足。原文只是说“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本题要求筛选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抓住关键句:“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已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 B. 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 C. 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 D. 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 8. 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9. 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①开头设置了悬念,一个“竟”字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关注和思考 ②开篇点题,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 ③“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侧面衬托村长的霸道形象。 9. ①衬托了村长的形象。村民们对二狗的畏惧,实阿上是对他背后的村长的畏惧,通过刻画二狗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贪婪、虚伪,平日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村长形象; 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节,使小说的情节得以展开; ③丰富小说主题。“二狗”这个名称暗示他是村长的第二条“狗”,是极力讨好村长的一类人的代表,“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平时趋炎附势,欺压百姓,表现作者对这一类人的厌恶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包括词句含义的理解、语句内容的把握和文本语言、手法的分析。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即多方提取信息把握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见的设错点。仔细比对,确定正误。 D项,“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分析错误。原文是“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可知并不是所有人。同时,养狗的人也未必感激。 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具体内容,从手法、结构、内容主旨三个角度分析概括,然后分点组织答案。本题中,第一段就一句话“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这句话设置了悬念,“竟”字能够迅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且进一步让读者有着深刻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后文中提到“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从结构上讲,这一段内容开门见山,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这一内容,从侧面的角度丰富了村长的凶残霸道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 本题,村民们畏惧二狗,实际上是对村长的畏惧,村长在文本中的凶残霸道无处不见,如文中说道“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儿狼狗,邪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原文中有“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引发了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二狗”这个名称是一种暗示,暗示其为“第二条狗”,文中说“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突出二狗“狗仗人势”、狐假虎威,欺诈百姓,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厌弃。 【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常有如下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能从次要人物的眼里看出来;作者对人物的感受、评价,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是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能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衬托、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注];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 ,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灊(qián):今作“潜”。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B.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C.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D.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B. “嗣”有接续、继承人、子孙等意思,“王嗣”指王位继承者。 C. “太子”一般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丙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3个。前一位是乙亥,后一位是丁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纯,因此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B. 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吴王僚,吴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C.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 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专诸的功劳,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应当被立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 (2)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空虚,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吴王僚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这时公子光趁机派那些事先埋伏的武士一齐出击,把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于是就宣告自己为吴王,这就是阖闾。阖闾(为酬谢专诸的效命)于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吴国的上卿。 句中“王僚之徒”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排除AB两项; “尽灭之”中的“之”代“王僚之徒”,“尽灭之”后应该断开,排除C项。 分析可知,D项断句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说错误。“太子”专指已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儿子。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 C项,“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分析错误。“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非专诸认为,而是公子光自己的看法。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时:机会;且:况且;嗣:继承人;不吾废:宾语前置句,不会废掉我。(2)困于楚:被动句,被楚国围困;外:名词作状语,在外;无如我何: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楚国大将伍子胥逃出楚国来到吴国后,(也)知道专诸有本领。当伍子胥见到了吴王僚,就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对楚用兵。吴国的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说攻打楚国,他这是想为自己报私仇,并不是能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便说:“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于是他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馀祭,二弟弟叫夷眜,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诸樊死去以后,把王位传给了馀祭。馀祭死后传给夷眜。夷昧死后本当传位给季子札,季子札却逃避不肯被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眜的儿子 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合适的继承人,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就在暗中收养谋臣,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馀、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灊水,派延陵季子到晋国去,以便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馀、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返回。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应当被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又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空虚,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吴王僚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了。”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生命就是您的生命。” 四月丙子这一天,公子光事先把武士埋伏在地下室里,而后置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把军队布置在从王宫到公子光的家门,公子光的庭院里、台阶上,到处都排满了吴王僚的内外亲眷。他们都手持长长的两刃剑,夹道站立。等到宴会上酒已喝到起劲时,公子光假装脚疼,离席进了地下室,这时他让专诸把一柄小匕首装在一条红烧鱼的肚子里,用盘子给吴王僚送上去。专诸走到吴王僚面前,突然掰开鱼肚乘机用匕首猛刺吴王僚,吴王僚当即被刺身亡。与此同时,侍立在左右的吴王的卫士当然也把专诸杀掉了,吴王僚带来的人顿时一阵大乱。这时公子光趁机派那些事先埋伏的武士一齐出击,把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于是就宣告自己为吴王,这就是阖闾。阖闾(为酬谢专诸的效命)于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吴国的上卿。 ㈡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绘了春日冶游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 B.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C.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女主人公仍然意犹未尽,流连于春色,久久不能入眠。 D.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由花影见月,由醉颜示闷。女主人公刚刚在花下对月独酌。 15. 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②比喻, 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的碧绿、动人;③动静结合,春风、春光、春 水、春草为静,子规啼叫是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视听结合、视听触结合亦可,言之成理。)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意犹未尽”错误,应是“兴尽愁生”。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答题时一般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角度分析,分析是既要答出手法,还要分析点明景物的特征,词中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是拟人的手法;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是比喻;春风、春光、春 水、春草为静,子规啼叫是动,动静结合。效果是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⑵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⑷《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夏虫也为我沉默 (6).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7). 野芳发而幽香 (8).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遏、萧、幽、阴。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班主任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把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一心扑在工作上,宵衣旰食,兢兢业业。 ②每次参加车展,都会看到各大经营商使出浑身解数,不必说秀色可餐的车模,单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了。 ③随着新政的落地,网约车的共享经济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外地车牌网约车以及外地户口的司机首当其冲,“京籍京牌”的门槛让他们纷纷选择退出市场。 ④海滨仲夏的夜晚,街市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⑤这本书系统叙述了蒙古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等,其蒙古研究的领域无所不至。 ⑥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此处形容班主任在工作上认真敬业,使用错误。 ②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使用正确。 ③首当其冲:最先蒙受灾难。此处指外地车牌的网约车司机最先受到新政策的影响。使用正确。 ④灯火阑珊: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此处和“热闹非凡”矛盾,使用不当。 ⑤无所不至:指没有什么不去做,也指无处不到,还指没有什么没做到。此处褒贬误用,使用不当。 ⑥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此处形容钱学森的高尚品格,是恰当的。 分析可知,②③⑥三句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B.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 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D. 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没有语病。 B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在“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前加“她”。 C项,成分残缺,“同行”缺少介词支配,在“和”字前加“与”。 D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拿到“中央及相关……”前面。 故选A。 【点睛】病句结构混乱的类型分析: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藕断丝连 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 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5、结构含混: 往往是语序不当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19.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橘子洲是一幅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为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它西望层峦叠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 。 ; ; ; 。 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②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问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③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④曾国藩操练水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子洲上空 ⑤南宋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的讲学,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 ①⑤③④②⑥ B. ②①⑥⑤④③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⑥⑤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这段文字 中心话题是“橘子洲”,而填写的六个句子是介绍“橘子洲”的历史,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是总说句,故放在首位,这就排除B项;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中“它”承前指代“橘子洲”,故紧跟①后,接着按照“南宋朱熹”到“清朝曾国藩”到之后的“外国领事馆”再到近现代的“毛泽东”的顺序即可排出剩下句子的顺序——⑤④③②,这就排除AC两项。 故选D。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0.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行李之往来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⑤天下之利匕首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君之所知也 ⑧秦之遇将军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 ①④⑨/②⑦⑧/③⑤⑥/⑩ B. ①④⑨⑩/②⑦⑧/③⑤⑥ C. ①④⑨⑩/②⑥⑦⑧/③⑤ D. ①④⑨/②⑧/③⑤⑥⑦/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本题中,①④⑨⑩中的“之”都是代词,这四句中的“之”都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担当宾语,故都为代词。②⑥⑦⑧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都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⑤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因为这两句中的“之”都放在修饰词和中心词之间。 故选C项。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军氾南 ②函封之 ③太子迟之 ④进兵北略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群臣怪之 ⑧樊於期乃前曰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 ①④⑧/②⑤/③⑦/⑥⑨ B. ①⑧/②④⑤/③⑦/⑥⑨ C. ①⑧/②④⑤/③/⑥⑦⑨ D. ①④⑧/②⑤/③/⑥⑦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本题,①军,驻军 ②函,用匣子 ③迟,嫌……迟缓 ④北,向北 ⑤朝,早晨 ⑥闻,使……听说 ⑦怪,认为……奇怪 ⑧前,走上前 ⑨亡 ,使……灭亡,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⑤名词做状语;③⑦名词意动;⑥⑨动词使动。 故选B。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将焉取之 B.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 C.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是考查一词多义。 A项,焉:①为什么;②于何:从哪里; B项,顾:①只是;②回头看; C项,为:①被;②给; D项,微:①②都理解为“如果没有”。 故选D。 23.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对联的有关常识,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拟写。从结构上来看,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语、短语的词性或结构要一致;从音韵角度来看,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应为仄声,下联尾字应为平声。再看要求,“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这就要求对联中下联的内容应出自《沁园春·长沙》。分析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康河桥边”是地方,由此联系《沁园春·长沙》中的地方“橘子洲头”;“多情游子”是人,《沁园春》中的人是“革命青年”或“热血学子”“青年志士”;“作别西天云彩”是活动,且为动宾结构,《沁园春》中革命青年的活动是“指点江山”,也是动宾结构,只要在“江山”前面添加修饰语即可。 24. 阅读下列材料,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开头,以“抬起头吧!”为结尾写一段话,对“低头族”提出劝告。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含标点符号)。 情景: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 抬起头吧! 【答案】你错过了那晴日阳光斜射在车窗映出的缤纷色彩,你错过了那游子归乡路上深切企盼的眼神。当你专注于手机屏幕,便阻断了同外界的交流。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吧!这是一个能让你温暖,让你感动的世界!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根据题干要求可知答案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错过的东西,一是劝告的语言,同时还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错过的一定要写积极向上的美好的,或者对人身心有益的东西,劝告的语言一定要跟前面所写的错过的内容相关联。 四、写作(5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已有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日子里,你有怎样的故事、感悟或思考,请以“高中初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明确,感情真实;②不少于800字;③合理运用细节描写;④不得抄袭。 【答案】高中初记 我们都是正处在青春时期的中学生。青春年少的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重要的。青春是早晨的太阳;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上的鸟儿;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天地间回荡着自己激情的脚步,谁可以阻挡我们寻找自己的梦想呢? 人类的成功来源于梦想,而我们美好的青春更加需要梦想的存在。 青春的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是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但是,如果我们空有理想而不付诸于行动,我们将一事无成,就如同一万个零不如一个一。 梦想可以激发进取心。世界着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是因为他有了音乐的梦想,让他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自信,并且勇敢的继续往前走,终于成为世界着名的音乐家。马克思说过:“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势和表现的显赫,而是寻找那种不只满足一己之私,且能保证全人类幸福的完美理想。” 鲁迅年少时期有了一个梦,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命运,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弃医从文。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为了梦想而坚持,就是迈向成功的秘诀。 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当做一个风筝,让它在天空中,能够自由的翱翔。风筝会飞多高,权利掌握在你的手上;风筝会不会飞高会决定了你一生的成功与否。 假如我们的青春没有梦想,就犹如盲目的小船在无边广阔的大海上,没有目标和方向,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要与梦想同行,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加需要梦想的存在。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一起努力扬起梦想的风帆,放飞青春的梦想!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高中初记”,要以高中生活为时间范围,可以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感悟,对高中生活的喜爱,对人生的思考,述志……可写的内容(题材范围):报志愿,报名,开学前的等待,军训生活,开学教育,学习生活,与新同学,老师的交往、相处。也可以写高中新生活,新室友以及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如新老师,同学等。后面的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在记叙中注意心理的剖析和情感的抒发。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