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高考物理高考计算题之我见课件(37张)全国通用
高考计算题之我见 四川省广元市物理中心教研组 李果 2017.12.12 一、我们的做法与备考建议 ( 二 ) 给学生留出自己学习时间 ( 三 ) 把从“基础性”向“发展性”题目过渡 ( 四 ) 加强“物理模型”的提炼和总结,提升建模能力 ( 五 ) 加强审题习惯的训练,重视反思 ( 一 ) 13 年 — 16 年与 2017 年高考试题分析 ( 六 ) 规范答题习惯( 规范化 ) 一体: 高考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立德树人= 高中生研究高考题、练习高考题、围绕高考题进行复习,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服务选拔= 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将考生区分开来。 导向教学 = “ 高考→教学 的指挥棒 ” 一体 四层 四翼 “ 四层 ”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必备知识 :物理的基础知识储备 关键能力 :发现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难题解决能力 =跨章节问题; 跨学科问题(物理与数学) 复杂 过程问题 提取信息- 建构模型 -解决问题 回归 物理常规模型, 常规模型经常考,变式考,发问开放 ,突出能力考查; 分 章节深度 考察主体知识;跨章节综合知识涉及较少; 覆盖 大章节,归于小问题, 不会面面俱到; 纠 偏 分省命题中的偏难题型;阅读量过大问题;数学方法应用过量 问题重点 关注 : 力学 (牛顿运动 - 能量 - 动量三年大支柱) 电磁学 (电场磁场的产生于描述;电场与磁场对电荷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 非 主干知识点到即可,其余在选考中体现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本来这个问题也是讲学生的能力要求; 其实回答的是怎么考,怎么命题! 观察 2017 试题或者近几年来的试题 2016 年高考主观卷对比 二、突破高考计算题 高考永远没有套路可走,重视物理原理、模型、方法,提升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2017 年高考计算题对比 二、突破高考计算题 24 25 34 全国 I 卷 机械能 、动能定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波的叠加、干涉 + 光的折射 全国 II 卷 力 + 运动的关系( 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运动学 + 功能关系) 双缝干涉实验 + 光学 全国 III 卷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机械波的传播 +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计算题备考启示: 考查重点一直是主干知识,内容在主干知识间循环 注重物理思想的考查,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情景转化能力要求较高 。 数学运算能力,应用图像,三角,几何等数学知识要求仍较高 。 电磁方面与动力学、能量、 动量 方面相互转换,所以备考要全面准备。不要猜今年肯定会考什么。 “物理模型”的提炼 + 总结 一般步骤:情景→ 模型 →物理规律→数学问题 1. 近几年高考计算题给我们的启示 ( 注重模型化 ) (1) 重点知识重点考。主要集中在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 (5) 多注重渗透情境,注重联系实际,以实例为题材。 2017 年 II 卷中冰球运动员、 2017 年 I 卷太空飞船等。 (4) 学生养成“一遍算对”的良好运算习惯。 (3) 注重知识、 方法、模型的整合和迁移 。 (2) 计算题考点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个人推测,以后在能量、 天体运动、交流(远距离输电) 等处命制计算题也完全可能。因此主干考点的计算题均要训练,不能靠押题 。 考查内容和范围比较集中: 考查直线运动,也有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考查,考查 电磁场(带电粒子的运动) 、万有引力(双星问题),物体平衡、临界问题;滑雪、冰壶、短跑、刹车等模型注重物理与体育运动(生产、生活、科技等)的结合;物理过程较多(两个以上的过程)、研究对象两个。物体平衡( 12 、 15 、 16 ) 计算题 24 命题特点及趋势: 命题趋势: (1) 重视直线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多过程的运动问题等。 (2)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包括动量问题)问题仍是高考的重点。 (3) 物体平衡( 力学、静电场情境 ) (4) 注意物理与生产、生活(体育等)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5) 抛体运动(平抛)、 圆周运动(包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天体运动) 、斜面问题。 计算题 24 命题特点及趋势: 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类型,要画出轨迹,善于运用几何知识帮助分析和求解,这是轨迹问题的解题关键。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解题时要分析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情况,找到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及半径,画出几何图形,并借助与几何关系分析解答。 2017 年全国 III 卷 24. (12 分 ) 如图,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 xOy 平面)向里的磁场。在 x ≥0 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0 ; x < 0 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λB 0 (常数 λ > 1 )。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 q > 0 )的带电粒子以速度 v 0 从坐标原点 O 沿 x 轴正向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沿 x 轴正向时,求(不计重力) ( 1 )粒子运动的时间; ( 2 )粒子与 O 点间的距离。 试题分析 考查内容和范围比较集中: 考查带电粒子(微粒)在组合场、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带电粒子在磁场(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电磁感应综合综合。 力和运动、能量和动量综合。 利用数学工具(三角、几何)知识解决平抛(类平抛)、圆周运动问题;情景复杂,过程多。 计算题 25 命题特点及趋势 (把握“基础性” 向 “发展性”过渡) : 命题趋势: (1) 重视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力和运动、能量、 动量问题 。尤其要注意电场、磁场的叠加、组合以及有界磁场问题;小球、物块、质点多过程运动以弹簧、传送带、对滑木块为情境综合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的问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2) 注重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和数学中几何知识,运算能力的培养。注意多解、临界问题。 (3) 规范作出粒子类平抛、圆周运动的轨迹 . 计算题 25 命题特点及趋势: 2017 年全国 III 卷 25 ( 20 分)如图,两个滑块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 A =1kg 和 m B =5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1 =0.5 ;木板的质量为 m=4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2 =0.1 .某时刻 A 、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 v 0 =3m/s . A 、 B 相遇时, 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m/s 2 .求 ( 1 ) 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 2 ) A 、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 考点定位 】 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名师点睛 】 本题主要是考察多过程问题,要 特别注意 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问题。要特别注意两者的运动时间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是同时停止的。 分阶段分析 ,环环相扣, 前一阶段的末状态即后一阶段的初始状态 ,认真沉着,不急不躁。 试题分析 命题趋势: (1) 第 1 小问重视基本概念(机械波、机械振动和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内容) (2) 第 2 小题重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相关的多解问题,光的反射及全反射问题。注重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和数学中几何知识,运算能力的培养。注意多解、临界问题。 (3) 规范作图 . 计算题 34 命题特点及趋势: 【 考点定位 】 机械波的传播 【 名师点睛 】 本题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可以运用波形的平移法分析波传播的最短距离,要理解“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 0.5 s” 表达的意义。 试题分析 【 考点定位 】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 名师点睛 】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 光路图 ,根据几何知识确定入射角与折射角,然后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结合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 调整后的优点:新增动量考点纳入必考 , 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和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物理解题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高考将原子物理列为必考,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 动量守恒定律 》 是普通物理学的思维和思想方法的二次提升 2 、物理学科的大纲变化 2 ) 高考试题难度 估计 : 将 3-5列为必考后 的第二年,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可能的变化有: (1) 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 (2) 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3) 在 计算题 中渗透 动量 的内容 , 例如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 守恒定律,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 ; 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 ,。 ( 1 ) 突出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新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联系STSE,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关注大数据背景的新问题、新成果。复习时不要忽视学科史的考查,突出考查研究过程和探究过程。 ( 2 ) 情境呈现方式:呈现多元化(文字、图形、图表、表格),即有连续性文本内容,又有非连续性文本内容。 ( 3 ) 设问更加开放:半开放性设问——给出具体观 点,选“同意”、“不同意”,说明理由或做出合理解释 . 设问强调层次性,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 增加开放探究,解决应用性情境问题。 3. 2018 年 考查方式 估计 三个“更加”: 更加注重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更加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六种“能力”: 培养提取信息 ( 提出各类问题 ) 的能力 培养处理信息 ( 推测结果 ) 的能力 培养转换信息 ( 形成多种设想 ) 的能力 培养验证信息 ( 操作和设计实验 ) 的能力 培养应用信息 ( 理论联系实际 ) 的能力 培养创造信息 ( 引申迁移,合理构建新体系 ) 的能力 题型示例是高考题的影子,是高考题的方向,多加强研究 题型示例的研究 能力 知识点模型 背景 设问 以核心素养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 1 .理解能力 2 .推理能力 3 .分析综合能力 4 .应用数学能力 5 .实验能力 主干知识 物体平衡 物体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功和能 (动量) 电场、磁场 电路 电磁感应 交流电 命题突出真实情景 联系实际、 STSE ,特别是高科技成果 。 三种重点运动形式: (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平抛或类平抛运动 ( 3 )圆周运动 全面思考,核心设问 递进设问,逐步开放 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为目的 以视角为方向 以情境为手段 以思维为核心 灵活变通 能力导向 高考特征 4. 提高审题能力,规范作答,提高应试能力 审题能力: 实际就是阅读能力,其本质是理解能力。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1. 审题时在心理上要有足够的信心。 2. 阅读题时不要图快,要养成慢读题,认真读 题,快速做题的习惯。 3.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把握命题意图,找 准解题的切入点。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 思维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动、清晰的物 理情境。审题过程是一种分析、加工的过程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 认真审题首先注意选择研究对象; (2) 搞清楚物理情境; (3) 在题干上标出关键字、词(如缓慢,粗 糙,恰好); (4) 画出情境图(运动草图、受力图、运动图 像、电路图); (5) 提取有用信息,找出已知、未知 ( 可在草 稿纸上写出); 还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干扰因素的排除。要 明白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所在 。 (6) 挖掘隐含条件 ( 关键字词 ) ,排除干扰因素; (7) 分析各种条件,情境示意图,明确状态和过程,构建合理的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8) 选择物理规律以便列方程求解。 “ 会读 ”:读题时能从题中文字部分、图表等找到有用的信息; “ 会记 ”:能够记录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轨迹; “ 会理解 ”:对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 会分析 ”:包括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过程分析、相关物理间关系的关联分析等 “ 会推理 ”:要能够根据已知的推知未知的,尤其对探索性问题更需要综合分析与推理 一般解答大的综合题须注意: 1. 选择研究对象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或微元法。 2. 注意做出情景图,如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 电路图等。 3. 分清状态和过程,状态量和过程量,特别注意临 界问题。注意细化过程。 4. 特别注意力和运动、能量及守恒的观点。 5. 分解过程后用某些状态量将过程联系起来。 6. 注意科学方法运用,特别是正交分解法、等效、 对称法。 7. 重视用图像法处理问题,通过图像获取信息。 8. 求解出答案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多 解的可能,或者是否漏解。 5. 教会学生用物理学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 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是高考命题的原则。 如:等效、类比、转化、平衡、对称、整体、隔离、逆向思维、科学假设、物理建模、控制变量、递推、数学归纳、概率统计等。 考查主要有两点:一、考知识。二、考方法。方法是渗透在知识中,高考通过考知识来考方法,而处理问题时则应该方法在先,知识在后。解题方法有填补、等效、对称、逆向思维、赋值、极限、假设、选择排除。 复习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科学思想、方法如:守恒的思想,对称的思想,等效的思想。理想化的思想,建模的思想。演绎法、归纳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排除法、极端思维法、填补法,类比法、特值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利于消化吸收,领悟。 6 、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化要求 1) 必要的文字说明: ①研究的对象,或对谁 ②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 ③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概念、规律 ④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⑥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⑦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正、负的意义。 2) 必要的方程式: ①定义方程: ②规律方程(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 ③辅助方程:根据物理规律限定的条件、临界、极值等问题列出的数学式:待定系数、不等式、解判别式。 ④方程式是原始方程并与题干相联系,不要变形后的方程,方程中不要掺杂数字,题目中给的符号不要另设。 ⑤ 分步联立,不要写成一个合式或写成拖式 . ⑥ 字母运算,分步列式 ,最后联立计算出一个总的式子。 “ 写出必要的方程式 ” —— 要写原始式! ① 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 , 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例如,要写 “ F 一 f = ma ” , 不要写成 “ 6.0 一 f = 2.0 a ” . ②要原始方程 , 不要变形后的方程 , 不要方程套方程 . 例如,要写 “ F 一 f = ma , f = umg , v 2 = 2 as ” 不要写成 “ v 2 = ” 论述、计算题解答的规范 7 、掌握得分技巧,最大限度拿分 技巧 1 :将题中所给的关系式与具体对象挂钩再写几遍,都是有分的。 技巧 2 :同一个表达式与多个对象挂钩写多遍,都是有分的。 技巧 4 :思路不清楚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类,尽量与试题内容挂钩多写表达式,写错不要紧,因为评卷是找对的式子给分,而不是找错的式子扣分! 技巧 3 :题目有多问时,尽可能按照要求写清楚 (1) 、 (2) 、 (3) ;相同表达式的公式可按需要分别在 (1) 、 (2) 、 (3) 中重复写出,但得 有符号的角标区分 。 7 、掌握得分技巧,最大限度拿分 技巧 5 :表示物理量,尽可能使用题中所给的字母或者常用的字母表示。 技巧 6 :答题过程中,如感觉写错,在完成更正前不要轻易划去。 技巧 9 :先字母运算,不过早代数字,尤其不要直接写数字式。 技巧 7 :能用公式尽量不要用文字。 技巧 8 :用图象解题时也要尽量配上必要的表达式,因为往往图象本身不是采分点。 技巧 10 :过程复杂,难以写出通式的,用穷举法。 赠语 : 提高自己,解放自己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 ——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 爱因斯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