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全卷总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这几天,一个叫“李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据称,李子柒不仅在 微博拥有 2000多万粉丝,抖音拥有 3000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截至目 前李子柒虽然在 YouTube只发布了 104个视频,但总播放量却达到了让人瞠目 的 9.6亿!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 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次李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 她针锋相对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 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 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李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 的农耕文化,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 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李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像展示的都是中 国负面、落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相反,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 人美、景美、意境更美的溢美之词。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 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李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 上线或妖魔化。她和前段时间同样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一样,就是自媒 体和直播风口上崛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商业浪潮的 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东方网,2019年 12月 12日) 材料二: 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 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李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 象,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 映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 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 化面貌。另一方面,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 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 2 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 也有一定启示。现在,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 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 为可能。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 效果。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 播力,就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各种软文化产品,让人爱看想看,才能把具象 文化传播向外。作为这一路径的探索者,李子柒的经验值得借鉴。 (摘编自《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南方日报》,2019年 12月 10日) 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不必只拘泥于宏大叙事。“嫦娥”上天、“蛟龙”入海、高铁飞 驰、5G网络通天下,我们的对外传播对这些成就多用笔墨,有利于构建一个开 放、自信的中国形象,有利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创建更多的中国话语,但这并不意 味着“小而美”的事物不值得传播。 比如李子柒制作的短视频,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乍看 起来似乎没什么稀奇,但实际上,这些视频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 等元素,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传统习俗,这种精致、可亲、具有烟火气和人 情味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扇扇小小的窗子,让不同国家、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好中国故事,在于是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国内媒体如今在海外落地 的不少,但有广泛影响力的还不够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出在表达方式上,宣传 甚至说教的意味太浓,悬在“臭氧层”之外,让人难以接近。其实,“讲好中国故事”, 这个提法本身就已经为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 人,我们从哪里来、爱好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真正实现了 有效传播。 李子柒在海外大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的视频,没有配发字幕,很多外国 网友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这并没有影响传播效果。因为,她用了另外一种全世 界人民都“听得懂的语言”:最真实的生活。我们生而为人,都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美 好,都对地球另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充满好奇。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 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价值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多一些有感而发,少一些刻意为之。李子柒说,当初自己的 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告诉那些远离了乡土、自然的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是什么样 子的。不曾刻意策划,只做一个农耕生活忠实的“记录者”,她着眼于平凡的生活, 却收获了不平凡的成就。 这也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回归初心,做最纯粹、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或事,也会在大洋彼岸 引发共鸣。遵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无形中或许就契合了不同文 明、不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达到传播的目的,这比带着 很强的动机、预设宣传目标,然后再生搬硬套罗织内容形成的产品要好得多。 (摘编自《李子柒走红海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网,2019年 12月 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子柒及其故事在海内外的火爆,与其在微博、抖音及 YouTube上的粉丝数 量有关,也得益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 B.李子柒视频内容,多展现中国乡村的人美、景美、意境美,但其背后有团队支持, 3 存在商业运作,这使她的视频“太假”,从而招致批评。 C.李子柒的走红,反映了传播环境变化背景下,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 具有消除理解障碍、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作用。 D.透过李子柒的走红,回归初心,用无心之举,讲述生活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比带有强烈的动机及明确的预设的传播效果要好很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针对李子柒的火爆,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 即成功的文化输出和负面的文化输出。 B.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将其农村乡土题材视频等同于落后粗鄙,也不应将其提 升至文化输出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 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人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 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神。 D.李子柒现象为利用生动亲和的大众文化,探索如何使文化产品达到与美国电 影、日本动漫等一样的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李子柒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只是自媒体和直播界的一个成功 网红而已。” B.“尽管李子柒没有想到有众多的海内外粉丝,但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 出文化的重任。” C.“李子柒在镜头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乡土,不是有 意展示乡村的落后与丑陋。” D.“李子柒的视频深受海内外大众喜爱,但她和李佳琦一样,是互联网多元文化 的引领者。” 4.在如何看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 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题。 鼓书艺人 老舍 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班子为抗战做点事 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 的。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 4 “我来付车马费,”宝庆没辙了。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 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宝庆让她笑去,回到旅馆,自己排练。 他顺口哼了一两段,都不合适。平日里唱的多是些谈情说爱的词儿,就是那 些忠君报国的,也不是味儿。 在屋子旮旯里睡着了的窝囊废,让宝庆给吵醒了。他从床上坐起,揉着眼, “干吗不睡呀,兄弟?”宝庆说,他要准备一段词,鼓动大家抗日的心劲。 窝囊废又躺下了。宝庆还在拨琴,心里琢磨着词儿。他先念上一句,然后用 一只手在琴上弹几下,和着唱唱。有些字实在念不上来,就连蒙带唬,找个合辙 押韵的词补上。每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儿,就直乐:“嗬!有了!” “唱什么呢?”窝囊废问。 “《抗金兵》!表一表梁红玉擂鼓战金兵的事,”宝庆答道,“就是有些地方不好办。” 窝囊废又坐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很严肃地说,“你为难的是不识几个字。” 他下了床,“来,我来念给你听。你知道我有学问。” 宝庆奇怪了,看着他。“您认那俩字也不比我多呀!” 窝囊废受了委屈。“怎么不比你多?用得着的字我都认识。好好听着,我来念。” 兄弟俩哼起鼓词来了。窝囊废念一句,宝庆念一句,哥儿俩都很高兴。很快 就练熟了一个段子。窗纸发白的时候,窝囊废主张睡觉,宝庆同意了,可是他睡 不着。他又想起了一件揪心的事。琴珠要是不干,那小刘也就不会来弹弦子了。 大哥虽是弹得一手好弦子,但从不肯干这一行,他看不起唱大鼓这一门贱业,宁 可什么也不干,赖在家里靠兄弟吃饭。 “大哥,”他试着问:“您给弹弹弦子怎么样?” “我?”窝囊废应着,“我——图什么呢?” “为了爱国,也给自个儿增光,”宝庆说得很快,“咱们的名字会用大黑体字登在 报上。明白吗?会管咱们叫‘先生’。方宝庆先生,方宝森先生。您准保喜欢。” 没人答碴,只听得一阵鼾声。 第二天上午,宝庆醒来一看,那把一向放在屋角里的三弦不见了。他跳下了 床。没了这个宝贝,可就算玩完了!他一抬头,看见窝囊废的床空了。 他急忙往小河边跑,一下子就找到了窝囊废,他正坐在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 拨拉着琴弦。宝庆如释重负地笑了。 重庆来的公共汽车司机,捎来了报纸。宝庆看着剧目广告,得意得心直跳。 他、他哥哥的名字都在上面。用的是黑体的大字,先生的尊称。他像个小学生一 样,大喊大叫地把报纸拿给窝囊废看。 彩排那天,他们早早地就起来了,穿上最好的衣服。窝囊废刮了胡子。他难 得刮胡子,这回不但刮了,而且刮得非常认真仔细,一根胡子也没漏网。末了,他 把鬓角和脑后的头发也修了修。他穿了件深蓝的大褂,正好跟兄弟的灰大褂相配。 为了显得利落,他用长长的宽黑绸带把裤脚扎了起来。 中午时分,他们进了城。宝庆打算好好请大哥吃上一顿,报答大哥成全他的 一番美意。但轰炸后的重庆那么荒凉,劫后余烬的景象,倒了他们的胃口。有些 烧毁的房子已经重建起来了,有些还是黑乎乎的一堆破烂,有的孤零零地只剩了 一堵墙,人们用茅草靠着这堵墙搭起了小棚棚,继续干他们的营生。满眼令人心 酸的战争创伤,一堆堆发黑的断砖残瓦。宝庆觉着眼前是一具巨大的尸体,疮痍 密布。他一个劲地打战。 到了戏院,一见方家兄弟,大家都迎了上来。所有的青年男女,都管宝庆叫 5 “先生”,他非常得意。这跟唱堂会太不一样了,人家那是把他们当下人使唤。 幕前摆好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支着一面鼓。方家兄弟郑重其事地走上台。 宝庆清了清嗓子,全场鸦雀无声。他于是开口,声音高亢,表情细腻,吐字行腔, 精雕细琢。梁红玉以一弱女子,不惧强敌,不畏艰险,在长江之上,迎着汹涌波 涛,擂鼓助战。说书人凭一面鼓,一张琴演得出神入化。只听得风萧萧,水滔滔, 隆隆鼓声震撼着将士们的爱国心弦,霎时间,万马奔腾,杀声震天…… 三弦的最后余音也消失了。场里一片肃穆,气氛兴奋又紧张。听众屏息凝神, 像中了魔,末了,突然爆发出掌声。 宝庆大大方方地抓住窝囊废的手,举了起来。他鞠了一躬,窝囊废也挺不自 然地鞠了一躬。听众一片叫好声。宝庆庄重地拿起三弦,走下了台——这是对他 大哥,优秀琴师的一番敬意。 后台,全体演员围住了宝庆和窝囊废。拍他们的背,跟他们拉手。年青的知 识分子热情洋溢,宝庆激动得说不出话。吵吵嚷嚷的年轻人围了上来,他立着, 眼泪顺着腮帮子往下流。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庆想参加抗日义演却遭琴珠嘲弄,询问窝囊废可愿为自己伴奏,并没有 得到回应,后又发现他起早练琴,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在细节中刻画人物,如窝囊废彩排前精心地打扮,表演后不自然 地鞠躬,表现了他对弟弟情谊的深厚和初次登台的紧张不安。 C.作者运用凝练的语言、恰当的修辞、长短结合的句式描写出鼓书表演内容 之精彩,场面之震撼,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将小说推向了髙潮。 D.小说通过艺人故事展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面貌,以鼓书表演展现 民间文化凝聚民心的力量,具有浓厚的市井特色和民族色彩。 6、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7.小说为什么不惜笔墨地刻画方宝森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 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 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 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 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 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 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 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 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 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 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 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 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 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 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 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 徒,后世血食 ① 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8.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分 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史记》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一般指司马迁。 D.诏:即诏令,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诏 令大体上可分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 活动的文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 列侯一同上朝。 B.从“多多益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能力非凡的将才,但他自负狂 妄的性格也暴露无遗。与此相反,刘邦则显得从容沉稳,胸怀宽广,知人善任, 机智敏锐。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 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本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死 后也可以享祭不绝。韩信本没有反叛之心,但他听信小人之言图谋叛乱,令人叹 惋。但韩信劳苦功高,高祖诛灭其宗族,实属不该。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5 分) (2)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 三族。(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3题。 野泊对月有感 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 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 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 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 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诗意承上一联而来,上下两句对仗工整, 其中“浪卷”扣诗题中的“野泊”。 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 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13.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8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荀子《劝学》中“ , 。” 两句,设喻取譬,从反面论证学习必须用心专一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通过时空结合的手 法,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思家之痛。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 。”两句, 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五、语言文字运用(2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题。(9分)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为追求 的真理而肇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文化的改造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政局,使中国富强起 来。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相信思想与文化的变迁必须优先于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变 迁,而思想本身的改变是 ,其它变迁必以思想变迁为源泉。我们看 到的是,钱玄同对旧道德、旧文学进行猛烈攻击,是基于对腐败社会的痛恨和社 会上沉滞不进之状态的“忧心如焚”。在傅斯年写给鲁迅的信中表达自己在宝贵读 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报晓雄鸡以唤醒暗夜,来打破沉睡国民。关心国家民族 命运的使命感和建造一个全新中国的共同信念,使五四时期阶级、阶层属性不同, 世界观 的知识分子凝聚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协力搏击。又如少 年中国学会,是五四前夕出现的历时最久、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分 化也最明显的一个社团。( ),同时还有一批后来鱼龙混杂的国家主 义者。他们 ,酝酿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动因,就是期望 自己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古老腐朽、呻吟垂绝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 变为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救亡图存 追本溯源 判若云泥 披肝沥胆 B.救亡图存 木本水源 千差万别 披肝沥胆 C.推亡固存 木本水源 判若云泥 呕心沥血 D.推亡固存 追本溯源 千差万别 呕心沥血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傅斯年写给鲁迅的信中就表达了自己在宝贵读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报 晓雄鸡以唤醒暗夜,来打破沉睡国民的沉重心态。 B.在傅斯年写给鲁迅的信中就表达了自己在宝贵读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报 晓雄鸡以打破暗夜,来唤醒沉睡国民。 C.傅斯年在写给鲁迅的信中就表达了自己在宝贵读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报 晓雄鸡以打破暗夜,来唤醒沉睡国民的沉重心态。 9 D.傅斯年写给鲁迅的信中就表达了自己在宝贵读书年华为寂寞的中国充当报晓 雄鸡以唤醒暗夜,来打破沉睡国民。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大钊、邓中夏等不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其中,也有受十月 革命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其中既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不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受十 月革命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其中既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不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也有 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D.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其中,也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不少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二)课内文言文 完成 18-21题。(12分) 18.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有槁暴 槁:枯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 D.惑而不从师 惑:有了疑难问题 1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古之圣人 郯子之徒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耻学于师 2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輮以为轮 B.闻道有先后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小学而大遗 21.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5分)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① 。在不同场合出现时会有不同含义,澄清 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含义变化的规律对于深入探讨大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② ,如 IT技术部门理解的大数据是现有数据处理技术所处理不了的数据规模是大 数据,这种视角有利于宣传技术优势;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概念更多强调政府数据 的综合应用,因为这是政府部门数据应用最迫切的课题;在工业领域中,大数据 与智能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智能设备直接依据数据操作。③ ,这不仅有利于 与不同的用户准确对话,也有利于发现不同场景下的大数据创新应用机会。 ① ② ③ 10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 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 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 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 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 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