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记叙文学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记叙文学案3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写作 记叙文 学案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 化虚为实 ”‎ ‎[训练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 ‎2.掌握化虚为实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训练重难点] ‎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使用“化虚为实”。‎ ‎[过程指导] ‎ 回顾近几年高考作文,不少考生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文,一些考生写出的记叙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倒是因行文中不合体式的“硬伤”或者表达方面的原因而痛失分数。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确立这样的信念:敢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二、记叙文写作的常规思维 ‎ ‎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定好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主题选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斟酌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4.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三、记叙文的魅力之源 记叙文怎样才能打动读者能呢?我的心得是化虚为实。‎ 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章须以化虚为实,如果缺乏具体事物,即使辞采丰富,读起来也是索然寡味。‎ 要做到化虚为实,就要积极体验生活,涵养情感。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并非山、海本身有情有义,关键是登山观海之人,对山的一草一木,对海的一波一浪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平常的生活中不会有什么惊涛骇浪,但一花一世界,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路人的一个微笑,甚至一片树叶的飘零,不也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吗?‎ 有了真实生活中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写作自然而然事、情俱到。选材构思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调动情感的过程。回忆往事,品味细节,温暖、疼爱、惆怅、欢乐等等情感也就会伴随着每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场景的出现而奔涌流淌了。‎ 化虚为实。抓住细节 ‎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 ‎  契诃夫笔下看似轻描淡写的细节,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让别里科夫成为世界文学之林中的“这一个”。‎ ‎  福楼拜说过,当你描写“一棵树”或“一堆火”的时候,只有发现了“这棵树”或“这堆火”的特点后,才能下笔。当你去写一个人、一个物或是写一件事时,抓好一个典型的细节,抓住一个区别其他的特征,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一次作文练笔中,让学生写自己的老师。很多学生写出的老师就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的外貌、一样的事件,没有特点,不能与众不同。有一个学生写得却很生动:‎ ‎  ……终于,当班长喊出“起立”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齐刷刷站起来,我攥紧出汗的拳头,注视着班主任不苟言笑的脸——好像有清风拂过一般,我竟然看见他的嘴角轻轻上扬!他真的是在微笑吗?一个好久违的表情!……‎ 很多学生都想写自己的老师严厉中却有着对学生深深的爱,而只有这位同学避开一般性的平铺直叙,巧妙地选择了老师做课结束那一刹那的表情变化,写出了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对学生的满意。一个微笑的细节,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当你还在为干瘪的叙述而头疼的时候,沉下心来,仔细观察,发掘一个细节,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   概念都是抽象的,换一种方式来说呢?拟人修辞,可以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排比修辞,是飞流直下的九天银河,是滚滚东逝的一江春水;比喻修辞,让浩瀚的宇宙在你的手心中可感,让茫茫的苍穹在你的手心中可触……‎ ‎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热”的描写,不用“热”字,却把“热”化虚为实:‎ ‎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  这段文字不用“热”字,可真真切切地让人们感觉到这种难挨的“热”,究其表现手法,从修辞的角度,我们看到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丰富的修辞,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了,仿佛你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热得压抑。‎ ‎  在平时的练习里,有学生尝试写“冷”:‎ ‎  北国的冬天,是一定要刮风的。风一起,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把树上残余的叶子卷起,一片也不留;风一起,不管人们穿多少衣服,它都像一条泥鳅一样,顺着袖口、领口钻进衣服里面,贴着你的皮肤到处游动;风一起,它就像一把没有磨好的钝刀,狠狠地割在脸上、手上,看不见伤口却仍能感受到辣辣的疼。‎ 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独具匠心的选择一个切入点——风,来写冬天之冷。排比、比喻、拟人,用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冬天的感觉。风,像泥鳅一样,好像无孔不入地往衣服里面钻,真的让人们觉得无论穿多少衣服,也躲不开藏不住,泥鳅贴在皮肤上的感觉真的让人们感到风的冷、天的寒。而当人们总说风像刀子一样刺在脸上的时候,小作者却写到风像钝刀割在脸上,“看不见伤口却能感受到辣辣的疼”。两种比喻一比较,“钝刀”“割”更让人感受到这风的凛冽。没有“冷”字,可“冷”就贯穿在字里行间!这就是修辞的妙用!‎ 四、范文引领——具体可感 ‎ ‎ 踮起脚尖(记叙文)‎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下学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五、作文训练 ——牛刀小试 阅读十指为林的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卑微 或者高尚 人世间的真善 总需要以最美的形式 绽放在太阳底下。‎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化虚为实,题目自拟。②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