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考试 地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考试 地理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停课不停学”2020届高三线上考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部分 本试题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俄罗斯春播油菜籽和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的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4月初,俄罗斯春播播种面积达到120万公顷。据此完成1~3题。‎ ‎1.俄罗斯播种油菜籽时,我国南方油菜花已经过了花期,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2.油菜籽播种时间与俄罗斯最接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印度 C.澳大利亚 D.法国 ‎3.近年来,俄罗斯农民大量种植油菜籽和向日葵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成本较粮食低 B.国际市场需求大 C.种植技术较先进 D.政府补贴费用高 ‎20世纪80年代之前,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其绝对值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和新疆等北部省份。80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右图是1950年以来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4~6题。‎ ‎4.20世纪80年代之前,黑龙江、新疆等北部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优选良种 C.开垦耕地 D.引水灌溉 ‎5.20世纪80年代之后,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B.北方小麦种植面积减少 C.南方城市用地增加 D.北方耕地面积减少 ‎6.20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黄麻 C.花生 D.甘蔗 ‎2018年7月初,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地区持续高温晴朗天气。8月10日凌晨,塔县的两大河流之一--叶尔羌河上游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洪水。下表为塔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千米),下图是塔县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本次爆发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气降水丰富,汇流量大 ②山地地形崎岖,排水不畅 ‎③持续高温干燥,融雪量大 ④湖水水位上升,堰塞湖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00-2010年,塔县的 A.人类活动范围变小 B.植被覆盖度提高 C.高山雪线海拔下降 D.湖泊总面积变小 下图为2015年1月-2019年10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震分布示意图(X、Y>0°)。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板块交界线在 A.(X-1)° B.X° C.(X+3)° D.(X+6)°‎ ‎10.图中可能出现的地貌有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岛弧 ④海岸山脉 ⑤裂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11.造成甲处较乙处地震频率小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重熔再生 B.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 D.固结成岩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长(沙)株(洲)(湘)潭及其西侧地区铅锌、锌、铜等矿产储量丰富,已开发利用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的几十种矿产,是我国有色金属重要产区。该地区的部分开采矿产中含有大量的硫,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大。其中矿坑水基本未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加上矿渣随意堆放而引发的矿渣淋滤,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长株潭地区及西侧地区矿产分布如下图。‎ ‎(1)评价长株潭及其西侧地区发展采矿工业的自然条件。(8分)‎ ‎(2)分析当地发展采矿工业可能给耕地带来的问题。(6分)‎ ‎(3)简述采矿工业为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4分)‎ ‎(4)指出长株潭地区的工业产业化方向。(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 ‎(1)指出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条件。(6分)‎ ‎(2)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6分)‎ ‎(3)说明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6分)‎ ‎(4)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4分)‎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行政中心),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下图)组成,以其巴渝传统建筑和民俗风貌特色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网红景区。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前往洪崖洞景区“打卡”旅游的游客竟多达88.9万人次,人气爆满,但有不少人呼吁适当控制“打卡”旅游规模。‎ 说明洪崖洞景区适当控制“打卡”旅游规模的理由。‎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美国东南部迈阿密半岛的大沼泽湿地,在历史上被誉为“青草的河流”,随着几十年的持续农垦、城市化及建坝修渠,大沼泽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50%的湿地已经干涸。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启动了大沼泽湿地恢复工程:初期对河渠、河道进行简单修复和移除,后期采取连通河湖、水生植物藻类去磷、防止生物入侵及选择性蓄水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基本恢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简述大沼泽湿地后期恢复工程对改善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