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绵阳南山中学2019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巷道(hàng) 青苔(tāi) 惩罚(chéng) 博闻强记(qiǎng) B. 颓圮(pǐ) 绯闻(fěi) 冰屑(xiè) 嘉言懿(yì)行 C. 攒射(chuán) 浸渍(qìn) 胳臂(bì) 长歌当(dàng)哭 D. 押解(jiè) 租赁(lìn) 弄堂(lòng) 悄无声息(qiǎo)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苔”应读作“tái”;“强”应读作“qiáng”。 B项,“绯”应读作“fēi”。 C项“攒”应读作“cuán”;“浸”应读作“jìn”;“臂”应读作“bei”。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竟争 恶耗 怅寥廓 陨身不恤 B. 拔冗 气慨 飨士卒 提要钩玄 C. 云霄 文采 度佳节 委曲求全 D. 戍守 萧瑟 撑长篙 编缉文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竟争”应写作“竞争”;“恶耗”应写作“噩耗”;“陨身不恤”应写作“殒身不恤”。 B项,“拔冗”应写作“拨冗”;“气慨”应写作“气概”。 D项,“编缉文章”应写作“编辑文章”。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说具有________的经典性意义,堪称现代唯美诗之双壁。两首诗在艺术风格、意境上既有相通、相似处,又有相反相成相衬的绝妙旨趣。而且,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作为中国现代唯美诗的经典范本,可以说________。 在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时,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所吸引,这个事实也许正好说明诗歌的形式美其实也可以视为诗歌的真正价值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当我们在强调二者的形式美的重要意义时,却并不意味着二者在诗意内涵上或许存在着某种缺憾;事实是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品味这两首诗的诗意内涵时,不难发现,( ),在这里,形式和内涵_______地糅在一起,以致很难将二者严格区分。 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歌轻盈柔美的氛围里________地轻轻吟诵出声时,就很难说得清诗歌吸引我们的究竟是形式还是内涵了。这就是这两首诗的迷人之处。 3.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举足轻重 实至名归 水乳交融 情不自禁 B. 不可估量 毋庸置疑 浑然一体 情不自禁 C. 举足轻重 毋庸置疑 水乳交融 身不由己 D. 不可估量 实至名归 浑然一体 身不由己 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意境、美丽单纯的节奏所吸引 B. 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由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所吸引 C. 在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时,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吸引 D. 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吸引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意象和内涵完美组合的结晶 B. 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形式和内涵完美组合的结晶 C. 两首唯美诗蕴藉诗意之美其实是形式和节奏完美组合的结晶 D. 两首唯美诗的形式其实是蕴藉诗意之美和内涵的最恰当的表现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形客数量大或程度重。结合上文,是要表达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故选用“举足轻重”。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此处语境是要表达这两首诗作为中国现代唯美诗的经典范本,相应的声誉随之到来,故选用“实至名归”。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此处要表达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内涵交融在一起结合十分紧密,故选用“水乳交融”。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作主。此处语境,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歌轻盈柔美的氛围里轻轻吟诵出声时,是要表达我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故选用“情不自禁”。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划线句子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语病。A项,“意境”“节奏”与前面的修饰语搭配不当;B项,“由……所”不搭配;C项,主语残缺, “在……时”掩盖主语。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联系上下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是要表述这两首诗“形式和内涵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一起”。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叩之寺僧 叩:询问 B. 微指左公处 微:悄悄地 C. 无俟奸人构陷 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 D. 或劝以少休 或:或者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旦夕且死 且为之奈何 B. 则席地倚墙而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乃奋臂以指拨眦 以次进 D. 因摸地上刑械 因击沛公于坐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B.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C.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D.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左忠毅公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文章结尾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 史可法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叫史可法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作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了监狱。 C. 史可法常流泪对别人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时,充分赞扬左忠毅公提拔人才,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D. 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属于侧面描写,是为了体现左忠毅公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6. D 7. A 8. B 9. C 10. (1)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老夫是完了,你再不顾生命危险而不明救国大义,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A项,叩之寺僧,省略句,应为“叩之于寺僧”,状语后置,应为“于寺僧叩之”,翻译为:(左忠毅公)向寺庙和尚询问。故“叩”翻译为:询问。 B项,微指左公处:悄悄地指向左忠毅公那里。故“微”翻译为:悄悄地。 C项,无俟奸人构陷:不等坏人制造罪名陷害你。故“构陷”翻译为:编造罪名来陷害 D项,或劝以少休,省略句,完整语序为“或劝之以少休”,“或劝之以少休”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或以少休劝之”,故翻译为:有的人劝他多休息。故“或”翻译为:有的人。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不相同的一项。 A项,相同。旦夕且死:不久将要死了。 且为之奈何:对于这件事情将要怎么办? 故“且”为副词,翻译为:将要。 B项,不相同。则席地倚墙而坐:(只见他)靠着墙,坐在地上。故“而”为连词,表修饰。 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故“而”为连词,表转折,翻译为:却。 C项,不相同。乃奋臂以指拨眦: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故“以”,为目的连词,翻译为:来。 以次进:按照次序进入。故“以”为介词,翻译为:按照。 D项,不相同。因摸地上刑械:于是摸索地上刑具。故“因”为副词,翻译为: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故“因”为介词,翻译为:趁机。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往来桐城”为承前省略,省略主语,补充完整为“(史公)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承前省略,省略主语,补充完整为“(史公)必躬造左公第”,故在桐城之后断开,排除AD。 “余宗”翻译为“我的同宗人”已具有生命力,“老”修饰涂山,推测“涂山”为人名,即“我的同宗人老前辈涂山”。据古人语言习惯,一般将名词放在句首,故在涂山之后断开。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充分赞扬左忠毅公提拔人才,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错误。此处没有体现提拔人才,而是坚贞不屈,保护人才。首段展现了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已,动词,完;昧,不明;支拄,支撑。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判断句,翻译为“……是……”;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副词,翻译为“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待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武连驿忆弟 清 曾国藩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 颈联中的“曰归”“有弟”反复连用,写出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运用反复手法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C.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12. 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的运用。 【答案】11. C 12. (1)颔联运用反衬(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静谧,突出暗示了作者身处不见人烟的荒山,突出了孤零戚苦之状。(2)颔联寓情于景,疲马奔波,孤月西落,鸡鸣报晓,万山环绕、营造了空寂荒凉的氛围,突出了作者的孤单寂寞之情。(3)结构上,颔联用孤月、晨鸡、疲马来照应标题的“早发”,突出人马疲惫不堪,劳碌奔波,为后文直接抒发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做铺垫。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项,“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错误。尾联表达的是希望借助大风与弟弟团圆的迫切心情。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从内容、手法、效果、情感等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作答。 颔联“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写出了在孤月的清晖之下,诗人看到了马的疲惫身影,内心里生出对它的怜意。马的形,实际上是作者情感的对象化;对马的怜悯,其实就是作者的对影自怜;这种心境之下的月亮,自然也显得那么孤单寂寞。接着,孤月西落了,一声报晓的鸡鸣划破黑夜,渐渐可以辨认出那深青色的群山了。以动衬静,以鸡鸣之声来衬托万山环绕的静谧,更令作者感到道路之艰、身心之疲惫;远处鸡鸣,亦暗示了作者身处不见人烟的荒山,孤零无人语:这句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于悲苦苍凉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孤单寂寞之意,由此,诗人对手足同胞的思念之情,用孤月、晨鸡、疲马来照应标题的“早发”,为后文直接抒发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做铺垫。这两句景语也是情语,是诗人心态的写照。 (三)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指出,若衰亡民族一直默无声息,就只有两种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五岭逶迤腾细浪 (4). 不在沉默中爆发 (5). 就在沉默中灭亡 (6).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境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逶、迤、腾、婉、茫。。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晓得个啥?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晓得个啥?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B. 徐先生在教学中思想较为开明,自己编选教材既选古文也选时文,他的这种做法让作者感受到了他的才学。 C. 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这也成为了作者今后的文风追求。 D. 本文在描写徐先生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独特的老师形象。 15. 本文开头细致地描绘了徐老师的古怪外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结构上: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文章的开头,作者不惜笔墨,对老师古怪的相貌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刻画,然后再写老师的才华与品格,欲扬先抑,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②内容上(人物):反衬(对比),让老师的形象更生动、丰满。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用前面外在的丑来反衬下文老师“认真、敬业、爱生”的内在美,让老师的形象更生动、丰满,更凸显了老师的才华和品格。 ③主题上:突出主题,为后文抒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做了铺垫(准备),体现出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敬慕之情。前面细致描写老师的古怪相貌,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深,与老师分别近50年,还能如此清晰地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可见老师在学生心中印象之深,学生对老师的怀念之深,敬慕之深。 ④读者: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这也成为了作者今后的文风追求”错误。由“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说明,徐老师对我的文风有影响,但并没有体现“这也成为了作者今后的文风追求”。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的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从人物、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效果等多个方面,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第一段,回忆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第二至六段,给先生取绰号徐老虎,因为他凶(相貌,骂人,徐先生骂人的话,为同学们所 第七段,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我领教了他的才学。他的朗诵提升了我对于国文的兴趣 第八段,徐先生批改作文,追求简洁、硬朗文风,我受其影响。 第九段,怀念先生表达怅惘敬慕之意。 ①内容上:文章第三段,“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运用叠词、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师相貌的古怪和“凶”。 ②手法上,欲扬先抑,抑体现在写先生相貌的古怪和“凶”,扬体现在第七段,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我领教了他的才学。他的朗诵提升了我对于国文的兴趣;第八段,徐先生批改作文,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我受其影响。 运用反衬手法,用相貌的古怪和“凶”,来反衬先生的才华与品格之美,使文章波澜起伏。 ③先生相貌的古怪和“凶”,内心才华与品格美,美丑交织,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③主题上:作者写先生相貌,生动而传神,照应了前文“给我的印象最深”,由“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可知,老师在学生心中印象之深,即使与老师分别近50年,仍然对老师充满怀念敬慕。 ④读者:先生的丑与凶,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语言运用。(12分) 16.请以“春柳”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抒情文字不少于120字。 【答案】河畔柳丝飘飘,摇曳千条万条。阳光下泛着翠绿,微风中婀娜袅袅。妩媚地演绎着春天,忠贞地守望在暮暮朝朝。河边静处添春色,不与春花争尘嚣。记在晨钟暮鼓的漫步,忆在匆匆忙忙的远眺。一如微风细雨落水面,河边处子弄发梢,轻轻地舞动着春色,缓缓地倾泻着春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以“春柳”为题目,写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同时注意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抒情文字不少于120字。具体写作的时候,既可以赞美春柳的勃勃生机,也可以歌颂春柳一种美好的品质,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具体、内容要完整。 拿一支画笔画你,一天一个颜色;鹅黄而后嫩绿,细细的黑瘦的枝条。现在尚无禽类在你枝间鸣唱。大约,它们还不曾听见你招展的绿色旗语;或者,怕你薄薄的绿翼盖不住它们。我还不能去看你,渴盼让雨水将你的彩色涂得更浓烈一些,然后,借你柔嫩一枝,吹着童年的散歌,去寻觅那些被岁月击溃了的伙伴。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___17___”。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述。 【答案】①功亏一篑(“半途而废”等)。 ②他们都反对半途而废,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段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首先需将文言文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对其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找到二人的共同看法,并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对其意义进行解读。 ①第一空,由“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可知,造成的后果必定是应选用成语“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翻译为: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翻译:孟子说,“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故二人的共同看法:鼓励坚持进取,反对半途而废。 意义:无论做什么事都,都不能半途而废,而应该保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态度,这样才能成功。 18.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从教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参加,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来临,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惊悉”改为“获悉” (2). “惠赠”改为“奉上” (3). “先睹为快”改为“指正” (4). “来临”改为“将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信的作者接到邀请参加活动,却没有时间参加,所以写信推辞,应为书面语。 ①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此处指“文学院的邀请”,不合语境。故改为“获悉”、“听闻”等。 ②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谦敬误用,故“惠赠”改为“奉上”、“敬赠”等。 ③先睹快: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用在“先生”身上,应用敬词,故改为“指正”、“斧正”、“垂阅”等。 ④来临:来到;到来;接近或已接触到。此处“来临”改“将至”、“将临”等。 四、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守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看守瞭望”“等待盼望”。军人守望着祖国,父母守望着孩子,我们守望着梦想……我们都是守望者,也被守望着。 请以“守望”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2、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诚;3、不少于800字。 【答案】守望 有一次我回家过年,为了陪陪我的年过80的爷爷奶奶。在陪伴爷爷奶奶的几天里,我注意到与我家相隔几座房子的那个老屋里,总有一个老奶奶坐在门前的一个板凳上,朝着村口的方向眺望。她整天坐在那里,似乎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一天,我像往日一样在门前摆弄花草,门前的老梧桐树枝叶片片凋零。我下意识的向那座灰暗的房子望去,令我惊讶的是老人正在向屋里说着什么,难道她的家里有人,还是她的亲人回来了? 正好现在是过年,我决定给她们家拜个年。随着我的渐渐靠近,老人的脸也愈发清晰起来,她的头发很少,都要盘不起来了,她的眼眶深陷,眼皮低垂,棕色的眼睛从那个三角形中露出来,她的目光有些呆滞,脸上布满了皱纹,皮肤有些发黄,嘴唇也是凹陷的。她的目光一直投向远方,直到我走到她的跟前, 她才意识到有人来了。她看见了我,很热心的叫我坐下,我和她攀谈了几句,她有些口齿不清,但我能听懂,我随后向屋里望去,堂屋里没有人。我问老奶奶:“家里有人陪您吗?”老奶奶说:“有,有小花陪我。” 这时我才看见躲在门旁的小猫。老奶奶抱起小花,爱抚着它。我问:“没有别人了吗?您的老伴和儿女呢?”她说:“我的老伴走的早,儿女在外面打工,他们前几年回来过,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说完,她低下头揉了揉眼睛,向村口望了望。我问老奶奶:“您刚才在和谁讲话啊?”她说:“在和小花,我经常和它讲话。”我有些惊讶和难过。我伸手拉过老奶奶的手,将糕点放在她的手中,她的手好粗糙,岁月和劳作在她的手上留下了一道道黑色的深痕。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眼睛里充满慈祥。 回到家后,我又看向那幢灰暗的房子、那位老人和那只坐着的小猫,她们的影子被日光拉长缩短再拉长。她们的目光随着夕阳洒向村口,那是老人对儿女的守望。爷爷对我说那位老奶奶的儿女已经三年没有回来了,她每天在门口守望。爷爷奶奶有时也会邀她到家里坐坐。 凉风吹过,门前的老梧桐树光秃秃的站立在那里,老奶奶正如那棵老梧桐,我希望等到了春天,树上会布满新叶来陪伴它,老奶奶深情的守望也将拥有结果。 守望在季节的轮回里,等待日光演变成最后一抹夕阳,把那思恋刻在最深的守望里,期待季节重返春暖花开。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第一步,审材料。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重点放在材料上。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首先明确习作要求,“守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抓住材料关键词:守望,看守,瞭望,等待,盼望,军人守,祖国,父母,孩子,我们,梦想,守望者,被守望。 分析要素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非常有逻辑性,解析材料,发现可逐层分析。 1、“守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看守瞭望”“等待盼望”——守望的含义。 2、军人守望着祖国,父母守望着孩子,我们守望着梦想……——守望的事例 3、我们都是守望者,也被守望着——写作的角度 写作过程中,应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立意】(注意不同的角度) ①军人守望着祖国 ②父母守望着孩子 ③我们守望着梦想 【素材】1、三年前,县上应征消防员,她那拥有英雄梦的父亲果断报名了。各项考核都完美通过,他成了一名“烈火英雄”。女孩的祖母百般不同意,她认为这是危险的工作,女孩已经没有母亲了,不能在没有父亲。女孩长大一些后,她得知了真相她依旧乐观——她的爸爸即使远在天国,也一定守望着她。很多幸福都是在相互守望中产生,在你思念着他人时,也会有人守望着你,守望着你平安,能变得更好。 2、眼前,突然一片黑暗。 天空,一片黑暗。其实天本来就是暗的,毕竟已经到了晚上。或许是因为城市太过于灯火通明,突然陷入黑暗的我才会如此不习惯。是停电了。 街道,一片黑暗。两侧的霓虹灯已经完全黯淡,人们纷纷从商店或饭馆中走出来,奇怪地环视着。 3、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黑暗之中默默守望,却给了他人以光明与希望。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我终于拿起板凳走下楼:“师傅,坐下来歇歇。”说着,就把板凳放了下来。 就在这时,伴着一阵滋啦啦的声响,他背后的灯一盏盏接着亮起来。 眼前,又是一片光明了。 4、学习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初心有了,更重要的是守望初心的行动。唯有坚守自己对学习那份热情,不被困难击倒,才能使初心这朵美丽的花朵绚丽绽放。守望初心,是态度上的转变,更是行动上的坚持。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树影婆裟,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中冲进来,使得空中的尘埃清晰可见,这晨间的美景带着些稚嫩,带着这执着。《华严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也应该如这晨光守望属于自己的美景。 【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