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综合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政治历史地理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卷应的位置上。 3.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卷上,第II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同。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女书”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为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它大多为七言诗体唱本,描写了当地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生活情趣、乡野逸事,生动勾勒出江永妇女的生活形象。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B.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 D.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2.(题文)“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市挖掘唯美的城市历史文化,加快推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回忆“四位一体”的旅游转型,提升城市品味。这说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软实力在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 A.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B.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①适合我国较高的生产力水平②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③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5.“双11”,“蓝瘦,香菇”、“小目标”、“洪荒之力”、“吓死宝宝了”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 C.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6.当社会发展将人们卷入追逐物质享受和技术体验的浪潮后,人们津津乐道于其中,但是,越来越多人的却发现自己的生命与心灵和自然渐行渐远。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变化 ①取决于人的认识的发展程度②是在人与社会互动的实践中形成的 ③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④是好是坏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推出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材料说明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③信息网络技术能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消费 ④信息技术作为文化传播途径,能促进文化沟通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18年7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英文版电子书在亚马逊、Overdrive、易阅通、掌阅四家数字交易平台上线,面向全球发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中国方案②加速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的了解 ③彰显了充分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④夯实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以掌阅科技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企业大步走向海外,目前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吸引了数千万网友,一些外国读者自发将中文网络小说翻译成本国文字。对于我国网络文学海外受热捧,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扩大,国家软实力增强②中华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外国用户的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7年5月11日正式开幕。历经十三届的文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最重要窗口。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①相互借鉴,走向同一 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③相互包容,全面吸收④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 13.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上海市围绕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实施“上海文化”品牌系列工程,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设计开发红色旅游精品,实施“上海名人”风采弘扬计划,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扩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范围。“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可以 ①开创城市发展新格局,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②完善文化产业链布局,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③营造良好城市文化环境,促使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更加厚实 ④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优秀文化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有些中小学推行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把国学经典融入常态化学习,让传统美德逐渐走进学生的心里。这表明 A.教育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B.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C.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方式不断发生变革 D.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材料分析题 16.(12分)浙江省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积极突破传统、单一的发展路子,在发展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势农产品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实行开放政策,将社会资金导入农业领域;建设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技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目前,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农民利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实说明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具体行为的。 (2)结合材料,运用“前途是光明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省在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的原因。 17.(10分)古人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天气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把两节气相交之日确定为“节日”,如清明、冬至等。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的传统节日,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是古人的“农事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节日的产生如何体现中国古人的能动性?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划出红线。 材料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曾经毅然决然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处于民族跃升关键阶段的中华民族,亟需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前行。 材料二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雄精神的逆流。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雄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无疑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扎紧法治栅栏,让尊敬英雄成为习惯。我们应自觉遵守英烈保护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1)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立法保护英烈的必要性。 (3)英雄精神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请你从哲学角度,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先烈英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D 6.D 7.C 8.B 9.B 10.A 11.C 12.A 13.D 14.A 15.B 16.(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浙江农民利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这一文化载体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成效显著。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浙江省为克服传统单一的发展路子,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举措。这些新举措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7.(1)传统节日,是古人基于农事耕作有目的地认识自然的产物;是古人对日月运行、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定程度的反映;是古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2)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因素。 借助于符号、器物、仪式等展示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立足社会实践,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18.(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作用。英雄精神能够促进人们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英雄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弘扬英雄精神,可以激发爱国情怀,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立法保护英烈,弘扬英烈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立法保护英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立法传承英烈精神,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英烈精神。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保护英烈,走历史必由之路。③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践行革命先烈遗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答出两点合理即可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