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屯昌县南吕镇咸六村是个秀丽的油画村。村民放下锄头,提笔作画,这看似冲突的生活,在成六村却很常见。这个原本很普通的村子自从与油画联系起来,村民的眼界开阔了,生活也更好了,不少人摘掉了“贫困帽”。材料主要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经济发展决定于文化发展 C.文化创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答案】A 【解析】自从与油画联系起来,不少人摘掉了“贫困帽”,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项正确;文化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的观点错误,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C项不选;优秀文化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C:“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起阻碍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A排除。 B:“决定作用”表述错误,B排除。D:“物质力量”表述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C。 3.每年冬至这天,老北京人讲究吃馄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开始,阳气上升,但土地之气仍处于“混沌”相交的状态,所以要在这一天吃馄饨,取馄饨初开之意。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B.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保持稳定不变 C.人类的物质活动依赖于文化活动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每年冬至这一天,老北京人讲究吃馄饨。这种习俗的形成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适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是不科学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B是错误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是错误的。 4.中秋节,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今的中秋之夜,人们仍“举杯邀明月”庆贺美好生活,“千里共婵娟”遥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这说明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引领着时代的风尚 ④支撑着民族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不合题意,民族节日一般表现为传统文化,不引领时代风尚。④不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故选A。 5.哈佛大学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C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包容性;D符合题意,“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这说明文化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故选:D。 6.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 ②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属于四二组合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经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②错误;题干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①;题干充分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③④正确。故选D。 7.有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 A.实践活动 B.生活方式 C.交往方式 D.思维方式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生活在鼓励之中的小孩,他会学会自信;生活在批评之中的小孩,他会学会逆反,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与人的实践活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这主要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B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C不合题意,材料不是在文化氛围、文化活动中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深远持久的内容。D符合题意,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深刻影响,体现了深远持久的特征。故选D。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①中的“润物细无声”、②中的“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所以本题选A。 11.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几万人一起读诗,微信公众号属于大众传媒,因此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④符合题意;“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答案D正确。 12.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故①④正确。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②不选。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错误。故本题选B。 13.《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央视热播节目《朗读者》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文化塑造人生、大众传媒的知识。《朗读者》作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央视热播取得巨大成功,表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节目宗旨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要求,正确答案为D。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说的是庆祝民族节日的作用,故排除。故答案选D。 14.2017年7月2日,天津京剧院《杨门女将》剧组在日本东京等地巡演12天,受到日本观众好评。……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迈步国际舞台,展示文化之美。戏曲走出去旨在 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认同各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①③:推动中华戏曲走出去,不仅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交融,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故①③正确。②: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不是推动推动戏曲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所在,故排除②;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只能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故④错误。本题答案选D。 15.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②③正确;①中的“主导因素”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规定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6.伴随着手机阅读、自媒体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和“深阅读(指进入内容情境,深刻思考的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的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和“深阅读(指进入内容情境,深刻思考的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播载体影响阅读内容的取舍,②③适合题意;①中的决定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7.“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等。2009年,当“国民阅读调查”第一次将“数字化阅读”纳入其中时,当时只有24.6%的人有数字化阅读行为;2015年,这个比例为64%。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过五成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约70%以上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上网比例明显增加。“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不符合题意;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排除;“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8.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目中,习近平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①②选项表述的观点也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③④选项均不体现文化多样性,排除。选A。 19.“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D 【解析】①②:“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是因为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一带一路”加强了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拓宽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了文化交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但不同国家在文化交流中不会相互认同,同一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认同,③说法错误。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因为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而是因为“一带一路”加强了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拓宽了文化交流的途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0.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 ①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③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②④:根据材料信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也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②④正确。①: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错误。③: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③错误。本题选A。 21.2016年9月9日,“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北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在台北市、新竹县举办“瑰丽岭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岭南风情——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等活动。海峡两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 ①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融,走向统一 ②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该题以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百科全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故②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③符合题意;不同文化交融,但并非走向统一,①错误;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的独特价值,与时代精神无直接关系,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2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是世界的,故①不符合题意;清明节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不是文化遗产,故②不符合题意;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故③④正确。故选C。 23.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2016年11月中旬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 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C.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两个平台的搭建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C正确且符合题意;两个平台的搭建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A说法错误;B与题意无关,应排除;两个平台的搭建并不能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4.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故③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故④错误;题中观点“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25.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③: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④: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6.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国外许多作家和记着写出许多中国红军长征的优秀作品,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正确;“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着,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表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故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早已确定,而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说法错误,排除;④说法片面,革命文化在革命年代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指引着革命前进的方向,不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才具有,且材料不体现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排除。故选B。 27.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使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影片通过电视、网络与移动平台加以传播,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信仰、红色气质。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目中,微电影《红色气质》采用了现代的技术手法与三位特效等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①入选。影片通过电视、网络与移动平台加以传播,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表明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④入选。选B。 28.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 A.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B.由文人墨客主导 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 D.由朝代更迭决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的因素的有关知识。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根本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29.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这体现了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变 ③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题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②项错误;正确选项为D。 30.“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适合题意。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②是错误的;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 31.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因为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B.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新闻工作的根本目的 C.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新闻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答案】C 【解析】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因为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C;A强调了文化创新的作用,不选;B错误,因为新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实践;D不是原因。 32.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故排除,并据此选择题肢④;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可知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答案选D。 33.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的传统习俗的继承。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是四选三式的选择题,适合使用排除法。①②④: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俗,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故①②④正确。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的是传统建筑而不是传统习俗,故排除③。本题答案选D。 34.“目连戏”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目连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①:“决定”因素的说法夸大了文化生产力的作用,①表述错误。②:材料不涉及传统文化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系,②不合题意。③④:“‘目连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时代内涵”表明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说明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5.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确定主题型选择题,解答时要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对“现代公民素养”,A、B、D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不适合题意;C既谈到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的塑造又指向公民素养,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36.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华问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 竞争力。 (4)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主要是因为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谈;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主要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谈。一定要熟悉教材基础知识。 37.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峰会在厦门举行。峰会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金砖国家共同宣言,弘扬多元文化,拓展人文交流,促进各国文化和文明的互学互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④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各国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峰会在厦门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促进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和试题类型,调动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的原则、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文化交流传播的任务等知识分析。 38.2015年10月5日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屠呦呦的获奖说明,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屠呦呦通过大量实验成功提取了青蒿素。(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屠呦呦从传统中医药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青蒿素的提取借助西方现代技术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分))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分) 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 【解析】仔细审题我们会发现此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文化创新”,设定的角度是“启示”,即怎么做,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所以综合分析就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个考点。“通过大量实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坚持两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事也说明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