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课件(3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课件(31张)

模块三 现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第一部分 第 10 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20 世纪初~ 1945 年 ) 时段特征 20 世纪上半期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具体表现 政治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具体表现 经济 苏俄 ( 联 )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思想文化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 20 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了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阶段一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17 ~ 1945 年 ) 主干知识整合 重点考向突破 素养主题认知 主干知识整合 【真题 】 命题点:斯大林模式探索的特点 (2019 · 天津卷, 8) 1918 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 重点考向突破 苏俄 ( 联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考向一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苏俄通过签订屈辱的 “ 布列斯特和约 ” 退出了一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 新经济政策被一些史学家称为 “ 农民的布列斯特 ” 是指苏维埃政权向资本主义妥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这说明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故选 C 项;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A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的方式处理内政,而非武装对抗,排除 B 项; 1918 年,苏俄正值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时期,并未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排除 D 项。 [ 命题立意 ] 彰显素养 时空观念: 1918 年初,苏俄; 历史解释:借 “ 布列斯特和约 ” 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 “ 农民的布列斯特 ” 能力立意 从 1918 年初,苏俄被迫接受德国割地赔款条件,签订 “ 布列斯特和约 ” ,退出一战切入,考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真题 】 命题点:斯大林模式成就的影响 (2016 · 全国卷 Ⅱ , 34) 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 《 俄罗斯的黎明 》《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评价 考向二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1932 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 B 项;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排除 A 项; C 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排除; D 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 [ 命题立意 ] 角度新颖 从美国对苏联工业化建设关注的角度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时空观念 显性时空: 1928 年的苏联; 隐性时空: 1932 年的美国,隐含了经济大危机 思维转换 苏联 “ 一五 ” 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则走向萧条,通过对比分析社会制度的利弊 1 . 列宁与斯大林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和方式的差异 (1) 过渡思想:列宁逐步过渡的思想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2) 过渡方式: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时期结束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 对苏俄 ( 联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举措的评价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 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3) 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 1 . ( 命题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 据历史记载, 1921 ~ 1923 年,苏俄 ( 联 ) 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 10 家增加到 50 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 ( 联 ) (    ) A .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B .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 C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 解析 据材料 “ 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 ,反映出当时苏俄 ( 联 ) 在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故选 B 项;苏俄 ( 联 ) 实行计划经济是在 1924 年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A 项; C 项是 1937 年苏联 “ 二五 ” 计划完成后,排除 C 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出现在二战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D 项。 2 . ( 命题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 1933 年,苏联政府规定农民按照谷物播种面积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 1940 年起,进一步规定粮食交售按照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计算数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付款。这一制度 (    ) A .保证了国家掌握粮源和积累资金 B .延缓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C .有效缓解了粮食市场的产需矛盾 D .推动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A 解析 1940 年以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定额是按谷物播种面积计征的,这种方法不利于刺激农庄扩大播种面积,所以有了 1940 年规定的变化,扩大了种植面积,交售粮食,保证粮源,积累了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故选 A 项;这一制度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排除 B 项;随着义务交售和实物报酬制所占农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所剩无几,排除 C 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不会推动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排除 D 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