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 校对人: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本套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务必在答题纸规定范围作答,字迹工整并确保上传的答案照片清晰。 一、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飘逝的紫围巾 符浩勇 本来商贸局局长韩风出差回来可直接回家的。可他忘了带钥匙,妻子朱珊要等到五点半才能下班。他决定先到县委大院里自己单位去一会,顺便处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信件和报刊,然后等朱珊下班后与她一起回家。 县委大院里各单位清洁工由机关事务局统一管理,派往他单位的清洁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弱女人。大家称她小卢。平时她打扮很朴素,或者说有点土气。他进入单位大楼时,正碰上小卢在清扫楼梯。她说:“谢谢局长你那天送我报刊。”韩风记起了出差前清理过期的报刊,正碰上她在打扫走廊,随手把一堆没用的报纸和杂志给了她。他说:“一堆旧报刊,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清理了。”他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果然堆满了信件和杂志。他坐下前,给朱珊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已回到单位。 韩风读完信件正要翻看杂志时,朱珊已来到了办公室门口。他说:“等我把这些杂志扫一眼就走。”顺手把刚刚收到的一本时装杂志递给了她。朱珊一接过就惊叹一声:“呀,好漂亮的围巾啊。”朱珊说到围巾,韩风就想起给她买的礼物,立刻起身从旅行袋取出了一条紫色的围巾。 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显出什么激动,这让韩风有些失望。事实上,朱珊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因韩风的礼物而激动了。朱珊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顺手把紫围巾放到沙发的拐手上,接着继续看那本时装杂志。稍刻,有人打朱珊的手机,是约她去打麻将的。她兴奋地将家钥匙甩给韩风就飘然走了。韩风回家时看到紫围巾仍在沙发的拐手上,就想朱珊一定是不喜欢紫围巾,要不,她走时会带上的。他走过去捡起紫围巾,放进了公文柜里。 次日,韩风来到办公室,发现床几上放着三个苹果。苹果又大又红,以为是秘书放的。可秘书说:“这是小卢送来的,她说你送过她旧报刊。”韩风说:“难怪她昨天在楼梯上说要谢我。” 韩风上班途中走出单位大楼时又看见了小卢。她正在忙着清扫单位门口的落叶。寒风还在拼命地刮着,飕飕的冷风像长了腿一样直往她脖子里钻。她显然感到了寒冷,她使劲地往衣服里缩脖子。他看见她的脖子越缩越短。后来,她只好把衣领竖起来,想让衣领挡住寒风。但衣领毕竟太软弱了,寒风一下子就把它吹倒下去。 有一条围巾就好了。韩风猛然想起那条妻子不喜欢的紫围巾。他转身踅回办公室。当他再次走到了小卢身边,发现她已经冷得浑身发抖了。“小卢”,他轻轻地叫了一声。小卢从落叶中抬起头来,嘴唇都变乌了。他没有马上把紫围巾给她,他先说到苹果。小卢低下头说:“只能算是一点心意。”韩风这时把眼睛移到了她的脖子,说:“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披一条围巾呢?”小卢的身体颤了一下,说:“乡下很少披围巾的。”话音未落,韩风把紫围巾递到了她面前,说:“我这围巾,给你吧。”她顿时一惊,立刻抬起头看他,却不敢接紫围巾。韩风说:“今天的风很大,快围上吧。”他说时已把紫围巾塞进了小卢的手中。 朱珊一直都没提到那条紫围巾,她似乎将它忘得很干净。韩风想可能主要还是她围巾太多的缘故吧。她在家里有一个围巾专柜,各种各样的围巾挂了十几个衣架,几乎每天都要换一条围巾。 一个下午,韩风刚走下单位门口的台阶,一条紫围巾突然映入他的眼帘。“韩局长,总算等到你了。”说话的是小卢,她脖子上的紫围巾在这寒天里分外醒目。韩风一愣,问:“你等我?”她点点头说:“等你有好一会了。”韩风看见小卢手里拎着一只塑料袋,忙问:“你等我有事?”她脸一热说:“我从老家给你找来了几斤野蜂蜜。” 韩风摆摆手说:“你留着吧。一条围巾,不值得你说谢的。”小卢想了想说:“你要是不要这几斤野蜂蜜,那我就把紫围巾还给你。”她说时手已伸到脖子上要解紫围巾。韩风赶忙说:“我收下你的蜂蜜还不行吗?”小卢沉默了一下说:“只是一条围巾,可它暖心,这一年冬天我都不会觉得冷。” 那天单位召开职工大会,韩风看见小卢出现在窗口,她仍然披着那条紫围巾,格外惹目。忽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敲响了。敲门声很重,职工们都愣住了,可韩风没想到,朱珊来了。 韩风迅速走出门去,朱珊就冲了上来。韩风问:“什么事这么急?”朱珊迫不及待地问:“你上次买的那围巾呢?”韩风想朱珊可能见到甚至怀疑小卢披的紫围巾。他反问朱珊:“我已交给你了,你怎么来问我呢?”朱珊说:“落在你办公室了,你收起来,或许已送人了。”韩风保持沉默,对朱珊说:“别闹,这事回家说吧。”他说完就转身进了会议室。 当晚,韩风回到家,朱珊并没有提及紫围巾的事,对他显得很客气甚至生出几分柔情。 次日,韩风没有见到小卢,而是另一位清洁工来单位清扫。快下班时,秘书来对他说:“事务局打来电话说,小卢辞职走了。据说是她跟一个男的好上了呢,她那条紫围巾就是那男的送的。” 韩风一听差点栽在地上。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二段介绍了小卢的职业和身份,并且因为得到韩风局长的一些旧报纸而说感谢,说明小卢是一个懂得感激的人。 B.小说写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有显出什么激动”“紫围巾仍扔在沙发的拐手上”,为下文韩风将紫围巾送给小卢埋下了伏笔。 C.小说写小卢送给韩风“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具有深刻象征意味,象征小卢那颗对人感激的心犹如又大又红的苹果,深化了主题。 D.小说围绕“紫围巾”写了韩风局长与清洁工小卢的两件事情,以再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情冷暖的社会问题来表现主题。 5.小说的标题是“飘逝的紫围巾”,那么你认为“飘逝”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去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超过55亿人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电影总票房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增长空间巨大。为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我国进口了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国外大牌,还是国内商户,我国强大的消费市场都对其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痛点”就在我们身边:年轻人购物,总觉得有品质、有个性的产品还是不多;老年人养老,优质养老院还是一床难求……百姓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消费需求或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不仅在乎“有没有”,更在乎“好不好”。但国内一些领域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还没跟上百姓需求的变化。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要有与世界优质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对标竞争的雄心。此外,我国消费升级还有其自身特点,是多层次、多区域的细分市场升级。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还需要一场“思维革命”,要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深入挖掘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心。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新台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要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坚决做强国内市场,将这份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实打实的增长动力。 (《消费挖潜,靠“雄心”也靠“细心”》《人民日报》,2019年01月30日) 材料二: 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一方面,低端的、技术含量低的、低品质的产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以致供给端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供需产生错配,由此出现了国民纷纷涌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买电饭煲的现象,中高端消费外流严重。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居民不愿消费。 (王秋《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三: 图1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2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材料四: 消费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因此,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又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强心剂”。 当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和占比为50%。“要壮大消费新增长点,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发挥好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新兴消费。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超过40%,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十分活跃。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调整,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才能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光明网《如何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关键做好三方面!》) 6.下列对材料三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7年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和食品烟酒占据了居民消费总支出的五成之多。 B.全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提高明显,2018年比2017年提高0.6%,说明居民对健康更加注重。 C.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总体保持稳定,变化较小或无变化。 D.全国居民八大消费中,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一直是居民人均消费重头戏,且逐年提高。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让这些产业具有了蓬勃发展和增长的空间。 B.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国内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升级。 C.我国消费市场存在着较多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国居民纷纷走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买电饭煲,使我国中高端消费严重外流。 D.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清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B.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C.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D. 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春闱”,考中者为“举人”。 B. 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 C. 孝宗,庙号。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并不唯一。 D. 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 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 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 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编造田州岑猛的事,将大夏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薛叔似,字象先,游太学,解褐国子录。初登对,论:“祖宗立国之初,除二税外,取民甚轻。自熙宁以来,赋日增而民困滋甚。”孝宗嘉纳,因曰:“ 朕在宫中如一僧。”叔似曰:“此非所望于陛下,当论功业如何。正使海内富庶如文、景,不过江左之文、景;法度修明如明、章,不过江左之明、章。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国势未张,未免牵于苟安无事之说。”上默然。迁太常博士,上自除叔似左补阙。叔似论事,遂劾首相王淮去位。 属金主殂,叔似奏:“规模果定,则乘五单于争立之机;规模不存,则恐成五胡迭起之势。”光宗受禅,时传金使入界使名未正,叔似奏:“自寿皇一正匹敌之礼,金人常有南顾之虞,使名未正而遽受之,只以重其玩侮。”翼日复奏:“谋国者畏敌太过。”上奋然开纳。 权户部侍郎。初,丞相周必大请择侍从、台谏忠直者提举太史局,盖用神宗朝司马光与王安礼故事,遂命叔似提举。两浙民有身丁钱,叔似请于朝,遂蠲之。 时韩侂胄开边,除兵部尚书、宣抚使。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叔似料敌必侵光、黄,委总领陈谦按行五关,发鄂卒守三关。金果入寇,谦驻汉阳为江左节制。 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以御史王益祥论,夺职。侂胄诛,谏官叶时再论,降两官,谪福州,以兵端之开,叔似迎合故也。久之,许自便。嘉定十四年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恭翼。叔似雅慕朱熹,穷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有稿二十卷。 (选自《宋史•薛叔似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B.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C.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D.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古代百姓大多穿粗布制成的衣物。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D. 受禅,指同一朝代,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也指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叔似积极进言,他进言说,现在的百姓的赋税过重;他批评皇帝有苟且偷安之嫌;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高兴接纳。 B. 薛叔似忠于国家,金国君主死后,他分析形势,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他指责为国谋划的人太过害怕敌人。 C. 薛叔似有远见,有学识。他预料金国人要入侵,并布置好防备,后来应验了;他仰慕朱熹,且学问广博,著作丰富。 D. 薛叔似的仕途有顺利,也有不顺。他被皇帝亲自授官,被丞相依照旧例封官;他受韩侘胄的牵连而被贬官。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17. 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 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 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 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3)《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总结历史教训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5)登泰山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日出之前一线云层的变化五彩纷呈为即将初升的太阳蓄了势 (6)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用种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做官要爱护百姓”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题纸 单选题(每题3分)(请按照对应题号作答) 1( )2( )3( ) 4( ) 6( )7( ) 8( )9( )10( ) 12( )13( )14( ) 16( ) 18( ) 20( )21( )22( ) 23( )24( )25( ) 文学类文本阅读 5(3分) 古文翻译 11(5分) 古文翻译 15(5分) 17(5分) 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2) (3) (4) (5) (6) 答案 1.A2C3B4C 5(3分) 【参考答案】①“飘逝”是指小卢被辞退,带走了紫围巾;②“飘逝”是指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心(纯洁的干群关系);③“飘逝”的是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关心、爱护)。(每点1分,共3分) 6D7C8.B 9.A 10.D 11孝宗命令应该实行与变革的事情,有关部门全都如实奏报。恰巧朝内大臣上奏的十六件事情,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 参考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满,(刘大夏)调任为广东右布政使。田州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平息,于是田州的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刘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召见以后,皇帝说:“朕多次重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的老百姓贫穷,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皇帝默然不应。刘大夏请求大凡规矩不符合祖宗旧制度且祸害老百姓的,全部分条禀告皇上加以改革。下令(让他)将那些适合改革的弊端更加详细地上报。时逢廷臣奏陈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因此权贵们极力阻止,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大夏等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批准。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很愚蠢,不知为什么?”许久,得旨。织造、斋醮都停办,仅俸禄就节省很大数目,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孝宗仍犹豫不决,召大夏问道“:卿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大夏答道:“臣听说,俘虏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托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如果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将数十万兵众委之于沙漠,怎么能说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都御史戴珊也从旁边表示赞同,孝宗醒悟地说:“要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于是果然没再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孝宗很欣赏他,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臵之度外,对于权贵常常制裁压制。(刘大夏)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正德三年九月,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刘瑾想以过分改变法律之名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滽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就判处他到很远的地方戍边。正德五年夏天,(刘大夏)被赦免回来。刘瑾被诛杀,(刘大夏)官复原职。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12.B 13.D 14.A 15.分析:夙:向来,期:期待,临:面对。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 参考译文: 薛叔似,字象先,在太学求学,出仕任国子录。初次上朝进见,议论:“祖宗建国初年,除了两税以外,取自民间的很少。从熙宁年以来,赋税一天天增加而百姓的困苦也更加厉害。”孝宗嘉奖采纳,于是说:“我在宫中像一个和尚。”薛叔似说:“ 这不是期待陛下要做的,应当看的是功业怎么样。即使国内富裕丰足像汉文帝、汉景帝时,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汉文帝、汉景帝;法度严明像明帝、章帝,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明帝、章帝,陛下登基二十多年,国家的势力还没有扩张,未免是被苟且偷安但求无事的说法牵扯住了。”皇帝沉默不语,升任太常博士,皇帝自己授任薛叔似左补阙,薛叔似议论政事,于是弹劾首相王淮,让他离职。 恰好金国君主死了,薛叔似上奏:“规划果真确定了,就趁五个单于争皇位的机会起兵,如果没有规划,就恐怕会出现五胡相继而起的情况。”光宗接受禅位,当时传呼全国使臣进入国境的使节的名称没有确定,薛叔似上奏:“自从寿皇端正了对等国家的礼节,金人常有南顾之忧,使节名称未定而匆忙接受他们,只能加重他们的玩弄侮辱之心。”第二天又上奏:“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害怕敌人太过分。”皇帝振奋接纳。 代理户部侍郎,当初,丞相周必大请求选择侍从、台鉴官里忠诚正直的人担任提举太史局,大概是按照神宗朝司马光和王安礼的旧例,于是命令薛叔似担任提举。两浙百姓要缴纳身丁钱,薛叔似向朝廷请求,于是免除了它。 当时韩侂胄开拓边疆,授任兵部尚书、宣抚使。薛叔似正在请求下拔公款,分派军粮物资运输,招兵买马,选拔招来官吏,而皇甫斌在唐州的部队已经失败了。于是弹劾皇甫斌,送南安军安置,薛叔似预料敌人一定侵犯光州、黄州,委托总领陈谦巡视五关,征调湖北士兵守卫三关。金国人果然入侵,陈谦驻在汉阳担任江左节制。 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因御史王益祥提议,薛叔似被免职。韩侂胄被杀,谏官叶时再提议,薛叔似降两级官阶,贬到福州,因为战事开始时,薛叔似迎合韩侂胄的缘故。过了很久,准许自便居住。嘉定十四年去世,赠官衔省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恭翼。薛叔似非常仰慕朱熹,探究道德性命之学的意义,谈论天文、地理、钟律、象数的学问,有文稿二十卷。 16.B。 17. 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1分),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1分),表达出诗 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1分)。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1分)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1分)。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1分) 【参考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 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 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 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 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18.A 19、默写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莳也若子 20.B 21.D 22.C 23.C 24.B 25.C 26【范文1】 深思笃行 不同凡响(一类卷)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亦听古人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是啊,不留恋过去,不迎合未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当下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面对“现在”,我们最该想的是凭现有之物如何创造力量,而非徒劳地空想“缺少什么”而无所作为。 一言以蔽之曰,活在当下。既然活在当下,我们该尽力思考的便是凭已有之物能做什么。颜宁凭已有的学识在生化领域不断深入,詹青云凭现有的雄辩和逻辑思维呼吁青年人趁着年轻开疆拓土,华为凭现有的领先技术开创引领5G未来……唯有抓住现实,在已有的层面不断思考,才能在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瑰丽的鲜花,用现实铺就未来。因而,活在当下,无须期未来,因为,当你在现实的领域拨云见日、封地为王,是时未来已自迎。 不过,一味着陆前行,不着眼于未来,不想想目标,不想想所缺之物,也极易陷入固步自封的果壳。正如清朝末年不去反思自己缺少了多少先进技术,固守现有的东西,夜郎自大,自诩天朝大国,终陷千年未有之“僵局”。一如汽车发明之前,人们的脑海中只有车马。因而,若完全地不去想自己所缺之物,而只是想着凭现有之物能做什么,那我们的出行岂非只有更快的车马?我们的智能信息时代又将何时前来?我们的世界又何谈创造与创新?没有创新的思想,没有“不同凡响”的理念,那么,凭着现有的东西也只是重复流水线般的工作,而难觅未来之光。只有逃离自我封闭的茧房,脱离放弃思考的蚁群,才能跳出世俗的枷锁,追求更高的目标,开创新的局面。 反观当下,我们看到多少秉承“丧文化”的佛系青年故步自封却道享受平和现状,我们看到数不胜数的人空谈创新却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我想说,真正的掌握当下,不是拿着现有的东西走向无为的深渊,真正的思考未来也并非无意义的空想。圣人已言,极高明而道中庸。真正的出彩是你凭着已有之物深思笃行,却依旧能敢于思考“我缺少什么”,敢于不同凡响,敢于结合现实去创造未来。是以,不妨说“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与“去想缺少什么”本就不是对立之事。既如此,又何必斤斤计较于何者对,何者错呢?所谓的对错之分,实则只是我们---作为个人,如何去看待这事物,如何看待现有之世界,如何看待现实与未来! 是啊,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脚踏实地,纵荆棘风雨何妨,远方不远,未来可期。是啊,何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活在当下,亦要敢于不同凡响,宇宙之浩渺,迈出一步便已是开创未来。 故而,不若活在当下,也活向未来,亦深思而笃行,亦敢于不同凡响、开创新时代。如此,已是极好。 【范文2】 正视匮乏 无畏前行(一类卷)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在现代社会,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变得更加物质的时代,若人们固执于自己所缺乏的东西,难免要陷入迷茫、自卑与嫉妒的泥潭,坠入欲望的无底深渊。而人们只要懂得关注好自己现有的工作、财富、地位,去完成自己的本分、贡献自己的力量,便也算得上一种超然、一种成功了。 但仅仅是这样的话,一个人的贡献与价值也就仅限于此、一个社会、时代的发展也将趋于缓慢而停滞。如果永远不去想我们缺少什么,表面上大家超脱而淡泊,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自我蒙蔽和固步自封。我们所缺少的东西,是我们的动力,是我们的方向,无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时代,都是在不断争取缺乏的东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向未来迈进的。在任何时候,去思考、认清当下缺少的东西,都是进步的基础。 因此,思考“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是不能与对于缺少之物的思考相割裂的,只有着眼于缺乏的东西,人们才能学会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向着明晰的目标前行。 而着眼于缺少的事物,并非要人们被物欲束缚、被困难吓退,也并非忘记凭着现有的东西做出行动有多么重要。古往今来,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辉煌的思想与艺术,不正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催生出来的吗?人们无法在黑暗中望见光明,于是各种不起眼的材料被组合在一起成了灯;人们在黑暗的年代中缺少了智慧与激情,于是有孔子驾着木车、鲁迅弃医从文,苏格拉底四处的游说,以生命唤醒大众。这些人看见人类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种种缺陷,用当时的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力量,凭一次次的尝试、凭一个人的热血与坚持,最终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唯有发现匮乏、正视匮乏,才会真正懂得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也唯有凭借或许是微不足道的自身力量而无畏地前行,才能完善自我、克服时代、推动未来。无论“缺”还是“有”,都不能够束缚我们向前的脚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