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 ②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详解】①细胞壁是全透的,不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①错误; ②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属于渗透作用,②正确; ③细胞壁是全透的,蔗糖分子是溶质分子,其通过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③错误; ④液泡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液泡膜属于渗透作用,④正确; ⑤原生质层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属于渗透作用,⑤正确; ⑥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属于水的蒸发,不属于渗透作用,⑥错误。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 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答案】C 【解析】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A、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与外界溶液成正比,与题意中“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不符合;故A错误。 B、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而题干中“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不变”,说明与能量无关;故B错误。 C、“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说明物质M运输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与能量无关,则M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故C正确。 D、通入空气,有氧呼吸速率加快,能量供应增加;故D错误。故选:C。 3.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柱形图表明:甲乙都是小分子,甲物质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乙物质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甲进入细胞是顺着浓度梯度进入,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一定不消耗能量,A错误;甲运出细胞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方式,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正确;乙进入细胞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一定不消耗能量,不一定需要载体协助,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看懂并分析图形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①是死细胞 ②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 ③失水后又吸水复原 ④大量失水 ⑤硝酸钾(KNO3)溶液浓度太低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会增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会减小。 【详解】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该细胞是死细胞;也有可能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了,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也有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太低,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若细胞大量失水,则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5. 有人给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正常的动物细胞加入了某物质,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少量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但未在检测的细胞中发现该氨基酸,而细胞的其他代谢正常,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氨基酸的浓度太小 B. 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C. 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 D. 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 【答案】D 【解析】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即使氨基酸的浓度很小,只要细胞吸收,细胞内就可以检测到该标记,A错误; B、若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则其他的代谢活动也会受到影响,B错误; C、若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则其他代谢也会受到影响,C错误; D、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则会导致该细胞无法吸收氨基酸,故细胞内未出现该标记,D正确。故选D。 6.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溶剂 溶血现象 时间 1 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有 9s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有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有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无 _ A. 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 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 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 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放在水中的红细胞最快破裂,其次是放入甘油中的红细胞,再其次是放入乙醇中的红细胞,处于葡萄糖中的红细胞未出现溶血。 【详解】A、根据处于不同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速度的快慢可知,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A正确; B、根据3比2先溶血可知,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B正确; C、红细胞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错误; D、甘油和乙醇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C。 7.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者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 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C.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D.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 C、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8. 高浓度NaCl溶液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是因为 A. 氯离子有杀菌作用 B. 高浓度溶液引起细菌失水而死亡 C. 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D. 酸碱度不适于细菌生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高浓度盐水环境中,细菌会由于细胞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导致死亡,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比较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此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唾液腺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 ③④ B. ①② C. ③② D. ⑤④ 【答案】A 【解析】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均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详解】④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故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小;③唾液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较旺盛,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膜面积较大,故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0.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 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详解】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故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故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错误;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不同的荧光混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D正确。故选C。 11.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 B.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C. 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 D.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X为糖类,Y含有N元素不含有磷元素,应该为蛋白质,Z为磷脂。 【详解】A、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磷脂Z有关,A项错误; B、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蛋白质Y,B项错误;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C项错误; D、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D项正确。 故选D。 12. 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S2 原生质层 2、4、5 原生质层可以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分子 紫色大液泡 6>7或6<7或6=7 滴加蔗糖酶后,蔗糖酶使蔗糖水解,b侧溶液浓度升高 蔗糖水解的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解析】A中:漏斗内液面升高,说明起始时,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溶液。 B中:1表示细胞壁,2表示细胞膜,3表示细胞核,4表示液泡膜,5表示细胞质,6表示外界溶液,7表示细胞液。 C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故右侧液面升高。 【详解】(1)图A中,由于起始时,S1> S2,故漏斗内液面会升高,由于外界压强的作用,液面不会一直升高,当达到渗透平衡时,仍为S1> S2。 (2)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半透膜,由图B中的2细胞膜、4液泡膜和5细胞质组成,与半透膜相比,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主动的选择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 (3)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故常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材料。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此时可能是正在进行质壁分离,也可能是处于正在复原的过程中,也可能是达到渗透平衡,故可能6>7或6<7或6=7。 (4)①b侧加入蔗糖酶后,蔗糖水解,b侧溶液浓度增大,b管液面会继续升高,若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b管液面继续升高直至达到渗透平衡;若蔗糖水解产物能够通过半透膜,则b侧液面会先升高后下降,由于b侧含有蔗糖酶,故最终b侧液面略高于a侧,要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该在a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 【点睛】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