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华安一中2018—2019高二(下)政治期末试卷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年4月20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战略思维”理论研讨会在山东省委党校召开。会议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下列对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③项说法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决定于方法论,②项说法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 ‎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②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 ‎④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坚持了辩证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①②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③错误;该项不是题干主旨的原因,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3.“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C.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故入选;‎ B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故排除;‎ C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不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故的问题,排除;‎ D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不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的问题,故排除。‎ 故选A。‎ ‎4.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向世界发出倡议: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倡议,体现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 ‎④: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的理念正确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的视界面望远镜发布会上同步发布。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验证事件视界的存在,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有利于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宇宙。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间接的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④意识的能动性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过于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的作用。题目中,人们通过望远镜的观测,拍摄到了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有利于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宇宙,这佐证了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了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①③正确。选B。‎ ‎6.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向世界发出倡议: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倡议,体现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 ‎④: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的理念正确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7.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中涉及的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表明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①④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中的“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③中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8.2019年4月18日13时01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强调运动的绝对性,不强调运动的概念,②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关于运动:‎ ‎①什么是哲学上的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中国科学家宣布在“54吨·天”的国际最大曝光量下,得到了暗物质与核子的碰撞截面应小于“6×10-47平方厘米”限制,再次刷新了对暗物质粒子性质限制的世界纪录。由此可见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体现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0.信息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但是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①认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③项符合题意;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项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1.2019年2月13日,美“机遇”号火星车任务正式终结,“机遇”号给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将激励人们继续探索火星。目前,美国仍在继续和将要开展的火星任务包括“好奇”号火星车、“洞察”号探测器、“火星2020”项目等。“正是因为有像‘机遇’号这样的开拓性任务,将来才会实现人类宇航员在火星上行走”。材料中的“机遇”号火星车 ‎ ‎①使得我们对主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②进一步印证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③让人们在探索火星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 ‎④作为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所强调的是应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而非主观世界,题肢①观点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提升自身的价值问题,题肢③与题意无关。美“机遇”号火星车对火星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人类这个认识主体和火星这个认识客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题肢②和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意思是指关上门在屋里冥思苦想不是写诗的办法,只有到外面多旅行,就自然能够有好诗。说明创作要多深入到生活当中。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道理,因此:‎ ‎①不符合题意,“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是指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故与题意体现的哲理不一致;‎ ‎②不符合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发展观,故与题意体现的哲理不一致;‎ ‎③符合题意,“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与题意体现的哲理一致;‎ ‎④符合题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强调基层实践的重要,与题意体现的哲理一致;‎ 故选D。‎ ‎【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2019年3月30日18时14分正常唤醒,后续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这表明 ‎①人们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 ‎②“嫦娥四号”从根本上推动人们的探月活动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人们不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错误;“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4.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③符合题意。‎ ‎①:追求真理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①说法错误。‎ ‎④:真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5.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协调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项重大成果,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真实样子,也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又一极限验证。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黑洞理论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实的真理性认识 ‎②实践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认识具有直线上升性,人终究会实现对黑洞的终极认识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真实样子,也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又一极限验证,上述材料从认识论角度体现了实践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黑洞理论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实的真理性认识,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不具有直线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终极真理,③错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反复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16.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相互联结在一起,相生相克面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协调和平衡。这一理论 ‎①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③表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医理论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协调和平衡,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中医理论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①②项符合题意;中医理论强调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17.截至2018年6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达150亿立方米,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通过创新观念直接解决南北水资源不平衡问题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根据南北水资源的特点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避免改变事物间的联系 ‎④联系是具体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联系,考査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是人们根据事物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特点,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②④符合题意。解決南北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创新观念只能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其本身不能直接解决问题,①说法錯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善于根据条件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18.2019年2月24日,巴塞罗那,华为的首款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的发布。此举,给业界带来巨大震撼,不过折叠手机在实用性和便利性上依然争论颇多。当然,新一轮旗舰产品创新看点颇多,5G(第五代通信技术)也有望形成新的市场空间。商家都摩拳擦掌,准备抓住这个发展机会。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看 ‎①发展的曲折具有必然性 ‎②创造有利条件促成质变,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任何时刻都在发展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看,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曲折具有必然性。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因此创造有利条件促成质变,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②项符合题意;事物的任何时刻都在运动而不是都在发展,③项说法错误;④项不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不是运动变化,不是质变;判断事物先后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标准)‎ ‎19.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致辞中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上述讲话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坚持实践第一观点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④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体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①③符合题意。‎ ‎②: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不体现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20.2019年3月,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这一要求坚持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推动青少年成长的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 ‎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异同点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把握住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不是承认矛盾特殊性,而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②表述错误,斗争性不能转化为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异同点,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把握住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地位,③④正确。本题选D。‎ ‎21.2018年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指出,“中国经济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用可以揪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番话说明 ‎①抓住主要矛盾能确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②事物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不同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考查矛盾、发展的知识。主要矛盾不能确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①表述错误;材料不体现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不合题意;“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这番话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正确;“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用可以揪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质,④正确。本题选D。‎ ‎22.“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正所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材料蕴含的方法论原则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深化改革方能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③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住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题目要求“方法论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世界观表述,不是方法论,①不符合题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②错误;“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把更多“真金白银”投人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说明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正确;党和政府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说明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住主要矛盾,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3.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适应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立法项目要统筹考虑,立改废释并举。”这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关键部分的状态决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成败 ‎④实现最优目标需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创新的社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适应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①符合题意;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错误;关键部分对整体决定性作用是有条件的,不能笼统地说关键部分的状态决定整体的状态,况且材料中没有反映关键部分,③错误且与题意无关;“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立法项目要统筹考虑,立改废释并举”说明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④符合题意。故选B。‎ ‎24.2019年3月,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出现重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下发的集中排查整治通知强调,各级部门要勇于担责,要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面。这一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政府的应对启示我们 ‎①重视价值观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②生产实践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迎刃而解 ‎④经济整体发展以安全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务院下发的集中排查整治通知强调,各级部门要勇于担责,要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面。这一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政府的应对启示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观的制约和导向作用,①②适合题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错误;安全问题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5.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是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外商投资活动全面的、基本的法律规范,是外商投资领域起龙头作用、具有统领性质的法律。该法从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方面对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作出了基本的、明确的规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些法律的出台是基于 ‎ ‎①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事物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改革的相关知识。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是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外商投资活动全面的、基本的法律规范,是外商投资领域起龙头作用、具有统领性质的法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材料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进行分析,②是唯物辩证法角度,排除。故本题选C。‎ ‎26.2019年3月5日十三届人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艺术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坚持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奉献人民,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坚持一切对人民负责的群众路线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艺术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坚持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奉献人民,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从哲学角度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的发展,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表述正确但不是哲学依据,是文化生活知识点,排除;③表述错误,“一切对人民负责”是党的群众观点,排除。故选C。‎ ‎27.2018年11月16日,中央宣传部追授王逸平“时代楷模”称号。逸平生前是中国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不忘初心、胸怀大爱,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他追求卓越、锐意创新,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他坚韧执着、奋发忘我,默默无闻投身科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进者之歌。王逸平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①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王逸平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③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说法错误,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故选B。‎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贏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出台打贏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有(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形势严峻但前途光明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国情决定必需打贏脱贫攻坚战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出台打贏脱贫攻坚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④适合题意;①是辩证法思想,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的,排除;③不是本题的依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9.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学校思想政治课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 ‎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理想信念导向人生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思政课建设必须立足课堂教育,守正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学校思想政治课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④不合题意,思政课建设必须立足课堂教育,守正创新,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A。‎ ‎30.有人说,人生之路要会唱三首歌。国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这要求(  )‎ ‎①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判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人生之路要靠自己去走,要靠自己去奋斗,这要求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故②③正确;①选项强调,人生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可见,材料没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 ‎(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完善环保督察机制,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2018年6月1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这些充分反映了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政治态度,进一步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中的政治地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深化;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深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认识的不断发展;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深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方面,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详解】本题以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深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可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方面,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2.‎ 材料: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布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积极发展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答案】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要看到其光明前景,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②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用总和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战略布局,才能迎来新的发展。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媒体融合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事物发展的途径、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等方面,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要看到其光明前景,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战略布局,才能迎来新的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可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从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等方面,说明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需要我们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3.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公布两周年之际,这是在当时国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从中足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再放异彩,武亦姝出口成章,颜值与才华齐飞,一时间红遍网络。其古典的气质,文雅的举止,深厚的底蕴,这个00后才女让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韵和诗词之美。‎ 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什么要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针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实施这个意见并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②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布这一意见必将对我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起到指导作用,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这一意见是适应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现状提出来的,这一指导意见也必将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社会进步。‎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这一意见就是符合了社会发展规律,并且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是正确的。‎ ‎(如果学生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当前,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设问指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什么要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调整,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