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甲、乙两个小桶分别放入二十个彩球,其中两种彩球各十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一种情况是:从甲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为1/2,从乙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也为1/2,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1/2×1/2=1/4; 另一种情况:从甲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为1/2,从乙桶中抓取小球D的概率为1/2,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1/2×1/2=1/4.因此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1/4+1/4=1/2。 故选A。 2.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果实(花生)的厚皮对薄皮为显性。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 花生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是 A. 杂交 B. 测交 C. 自交 D. 反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由于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花生纯合与否,需要将厚皮落花生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故选C。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a与AA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Bb与Bb杂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所以后代一共有2×3=6种基因型。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右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1∶1∶1∶1 B. 2∶2∶1∶1 C. 9∶3∶3∶1 D. 3∶1∶3∶1 【答案】B 【解析】 略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可能不含Y染色体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变异,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受精作用意义,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细节处的把握。 【详解】A、精子形成过程中,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正确; B、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正确; C、受精作用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错误; D、通过减数分裂使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正确; 故选C。 6.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祖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所以能控制性别,但也有与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 【详解】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 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 B正确;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错误;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D错误;故正确的选B。 7.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RNA感染烟草,就可出现感染症状 B.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能从死亡小鼠中获得S型肺炎双球菌 C.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具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系列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搅拌能使细菌外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不是离心的作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用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因此将其RNA感染烟草,就可出现感染症状,正确; B、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致死,S型能细菌能使小鼠致死,由R型菌转化而来的S型菌的有荚膜性状可以遗传,后代都是S型菌,因此从死亡小鼠中获得S型肺炎双球菌,正确;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分离了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子,蛋白质和多糖都不能使小鼠死亡,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都不含35S,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比如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比例为2/23=1/4,错误; 故选D。 8.下列有关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一个磷酸可与两个核糖相连 B. 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 C. 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 D.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的分子结构: 2、DNA的复制: 【详解】A、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单体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除了两端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外,其余的磷酸基团均与上下两个脱氧核糖相连,由于3,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只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DNA3,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不可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错误; B、DNA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的数目、排列方式决定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相似的,并不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错误; C、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两条母链分别充当子链合成的模板,错误; D、DNA分子复制、转录过程中,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正确; 故选D。 9. 在一个DNA分子中,G与C的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其中一条链(甲链)的碱基中T占28%,C占22%,那么,以甲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分子中,U占碱基总数的( ) A. 22% B. 24% C. 28% D. 48% 【答案】B 【解析】 10.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了,该病可表明的基因与性状 的关系是 A. 替换;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增添;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替换;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缺失;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有两种:(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这种遗传病可以表明基因与性状有着一定的关系,基因可以通过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因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镰刀型,是蛋白质结构影响的。 故选C。 11.盛夏烈日炎炎,紫外线强烈,大气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那么,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C. 消毒、杀菌 D. 蛋白质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问题,考查环境因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生物学知识的应用。 【详解】紫外线是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选A。 【点睛】关注生态、生产和生活,培养用生物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基因突变对生物都是不利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不同的,A错误;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一个基因可以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D错误。 【点睛】熟悉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分析判断的关键。 1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 B.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C.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正确; B、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正确;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的理解,了解基因重组主要有两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是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 14.下图为染色体上基因(用字母表示)的排列次序及其变化,有关①和②过程所产生的变异 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基因突变 B. ②是基因重组 C. ①是缺失 D. ②是倒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为染色体上基因(用字母表示)的排列次序,染色体结构变异(SV)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类型有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缺失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 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人慢性粒白血病(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易位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①和②过程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过程的a基因被j基因取代,b基因缺失;②过程的d基因发生倒位。 故选D。 15.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称为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三倍体 D. 四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2、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要是由生殖细胞(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称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故选B。 1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根尖后即可染色 B. 染色常用的染液为改良的苯酚品红,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C. 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D. 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用来解离,错误; 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正确; C、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因此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象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低温处理再制作装片观察,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考生应掌握相关的实验步骤、试剂的作用和实验原理,明白该实验中的细胞经过解离而失活,因此是固定在某一时期的细胞形态。 17.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B.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C. 苯丙酮尿症 D. 21三体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病: 【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错误。 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错误。 C、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正确; 故选D。 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基因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两类 B. 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等特点 C. 遗传病患者均带有该致病基因 D.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岀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引起的下一代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两部分)形成的先天疾病,称之遗传病,主要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如白化病、色盲、智力发育疾病、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平足、畸形、肿瘤、部分残疾人。夫妇携带遗传病基因可以通过生殖传递,近亲结婚或夫妇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也有高于常人的几率生下遗传缺陷患者。 【详解】A、人类基因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正确; B、遗传病具有遗传性,往往表现出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等特点,正确;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可不带有致病基因,错误; D、基因诊断技术能够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岀生的有效方法,正确; 故选C。 19.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Ⅲ -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C. Ⅱ-5与Ⅱ -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 Ⅱ -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Ⅱ-5和Ⅱ-6正常,生出患病的Ⅲ-11,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并且该病有明显的男性遗传的特点,但此家系中因为男性并未全部患病,所以不是伴Y遗传。 【详解】A、根据Ⅱ-5和Ⅱ-6正常,生出患病的Ⅲ-11,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该病不可能为显性遗传病,错误; B、Ⅲ -9与正常女性结婚,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男性携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所以应该建议生男孩,错误; C、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因为Ⅱ-11患病可得,二者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生男孩的概率为1/2,生患病后代的概率为1/4,所以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携带致病基因,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错误。 D、单基因遗传病包括有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伴X显性(隐性)遗传和伴Y遗传。此家系中因为男性并未全部患病,所以不是伴Y遗传。根据Ⅱ-5、Ⅱ-6和Ⅲ-11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但不能判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隐性遗传。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父母皆携带隐性致病基因,且均遗传给下一代时后代才可能患病;若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儿子患病一定是遗传母亲携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所以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隐性遗传,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图谱的识别,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可以先从最明显的亲代和子代入手,能确定是何种遗传方式的先确定下来,不确定的不要急于局限于目前的思考,还应从真个遗传图谱进行全面考虑。 20.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 A. DNA的连接 B. DNA的剪切 C. DNA的水解 D. DNA的解旋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点: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作用结果: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详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即限制性内切酶进行的是DNA的剪切。 故选B。 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B. 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实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C. 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质量、低成本的特点 D.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反对者的观点是: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他们的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A、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B、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错误; C、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正确; D、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比如抗虫棉,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制药、农业、食品、生态防治等多种方面,但对于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尚有一些由于目前技术限制所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我们既不能全部认可,更不能全盘否认。 22.下列关于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神创造的,但也是能够进化的 B. 拉马克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 达尔文认为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D. 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详解】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进化的,不是由神创造的,错误; 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由达尔文提出的,错误; C、“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拉马克提出的,错误;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正确; 故选D。 23.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 )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突变和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为突变。 【详解】据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故选择C。 24.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 【详解】A、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是共同进化的,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错误; C、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正确; 故选B。 【点睛】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是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即从一个种内产生出另一个新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5.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A.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 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 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中间体色蟹的数量最多,前体色和深体色蟹的数量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选C。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a所在染色体3、4发生分离的时期是________。 (2)只考虑体色,基因型如图所示的雌雄果蝇交配,F1的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只考虑眼色,图所示果蝇的表现型是________,现与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中白眼雄果蝇占1/4,则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控制体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D/d)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现与基因型为aaXdXd的果蝇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 1/3 (3). 红眼 (4). XDXd (5). 遵循 (6). AXD aY或AY、aXD (7). 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黒身白眼雄果蝇=1:1:1:1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果蝇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非同源染色体;1和2是性染色体,属于异型性染色体(X和Y),因此是雄果蝇;A、a位于常染色体上,D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a所在染色体的3、4为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 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AA、Aa为灰身,AA:Aa=1:2,杂合子是Aa,纯合子AA占灰身果蝇的1/3。 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只考虑眼色,由于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和2是性染色体,属于异型性染色体(X和Y),因此是雄果蝇,基因型为XDY,表现型为红眼雄果蝇。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后代中白眼雄果蝇(XdY)占1/4,因此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XDXd。 (3)控制体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DY,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四个精细胞,其中一个发育为精子,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一种可能为AXD 或aY,另一种可能为AY、aXD,AaXDY与aaXdXd的果蝇交配,两对基因分别解析:后代体色:灰身1/2Aa,黑身1/2aa,眼色:1/2雌性红眼XDXd,1/2雄性白眼XdY,所以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黒身白眼雄果蝇=1:1:1:1。 【点睛】注意:利用分离定律的思想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如(3)小问:AaXDY×aaXdXd→F1中黑身白眼雄果蝇(aaXdY)比例是1/2×1/2=1/4,其他三种表现型也是同种方法解析。 27.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________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________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________。 (2)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 (3)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图中的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 A、B、C (2).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3). 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 (4). A、B (5). 酪氨酸 (6). a →b (7). 相同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A表示DNA的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 【详解】(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A(DNA的复制)、B(转录)和C(翻译)三个过程。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为转录过程,需要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需要解旋酶,即图中A、B过程需要解旋酶。 (2)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其对应的密码子为UAC,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3)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这些多肽链是同一个mRNA控制合成的,因此不同核糖体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相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8.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I、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 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 (1)方法I依据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经过(三)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 过程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Ⅱ中,(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 .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 (3)与方法Ⅱ相比,方法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变异 (2). DT (3). 植株长势弱小,高度不育 (4).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5). 1/3 (6). 1/2 (7).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过程Ⅰ:DDTT×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筛选获得矮秆抗病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图中F1(DdTt)的花粉培育的单倍体的基因型为DT、Dt、dT、dt,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图中①为DT,②为dT,③为DDtt,④为ddTT,⑤为ddtt。过程Ⅱ为自然选育。 【详解】(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Ⅰ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根据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据分析可以知道,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DT。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特点是植株长势弱小,且高度不育。(四)过程所作的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TT:ddTt=1:2,其中纯合子占1/3;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两代,ddTT自交后代全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稳定遗传的个体ddTT,ddTt自交后代1/4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稳定遗传的个体ddTT,因此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TT占1/3+2/3×1/4=1/2。 (3)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方法Ⅱ是自然选育,两者相比,方法Ⅰ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原理,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29.100多年前,达尔文乘坐“多格尔号”游历,对加拉帕克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进行 研究,发现这些鸟与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某种鸟(后称达尔文地雀)有着相似的特征,下图为这 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岛上的13 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但仍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这些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 . (2)某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一个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这些莺雀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着差异,体现的是____多样性; (3)莺雀的羽毛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这个小岛的莺雀种群内,有条(AA)个体占35%,无条纹(aa)个体占25%,若地雀间能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殖隔离 (2). 种群 (3). 基本单位 (4). 基因 (5). 45% (6). 49.5% 【解析】 【分析】 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 【详解】(1)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某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一个种群,这些莺雀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着差异,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 (3)亲本中AA占35%,aa占25%,所以Aa占40%,因此在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35+40/2)/100=0.55,故a的基因频率为1-0.55=0.45。自由交配,子代a的基因频率不变,仍为45%,子代中出现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55×0.45=0.495,即49.5%(自由交配算杂合子频率时要乘以2)。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物种、种群的区别、基因频率的计算,其中基因频率的计算有一定的方法,考生应学习掌握,比如: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设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①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2n1+n2)/2N 或n1/N+n2/2N ②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个体数/该二倍体群体总数=n1/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