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5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57页)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流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诗歌。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 观 沧 海 ——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背景介绍 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归途经过碣石山,写下这首诗。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 《 诗经 》 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 观沧海 》 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 , 是诗的附文 , 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背景链接 观沧海 东临 / 碣石,以观 / 沧海。 水何 / 澹澹,山岛 / 竦峙。 树木 / 丛生,百草 / 丰茂。 秋风 / 萧瑟,洪波 / 涌起。 朗读节奏 日月 / 之行,若出 / 其中; 星汉 / 灿烂,若出 / 其里。 幸甚 / 至哉,歌以 / 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到达,登上 表目的连词 东行到达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多么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sǒn ɡ zhì 耸立 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岛上 )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得茂盛。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一阵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大浪汹涌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像 它,指沧海 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 银河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1 、开头交代了什么内容? 细节探究 2 、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观沧海 看 想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宏伟志向 听 萧瑟秋风 3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写出了什么?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抒发感情的方式:1.把 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2.写景时实景和虚景相结合,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 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抒发的感情: “诗言志”, 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拓展延伸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写作特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李白 (701—762) 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 《 望庐山瀑布 》《 蜀道难 》《 静夜思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等。 走近作者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链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 / 子规啼, 闻道龙标 / 过五溪。 我寄 / 愁心 / 与明月, 随君 / 直到 / 夜郎西。 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降职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细节探究 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主 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 同情 和 关切 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 自己遭遇的感伤 情绪。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 —— 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板书设计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流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诗人沿长江往东,游吴中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 作者及背景 次北固山下 客路 / 青山外 , 行舟 / 绿水前。 潮平 / 两岸阔 , 风正 / 一帆悬。 海日 / 生残夜 , 江春 / 入旧年。 乡书 / 何处达?归雁 / 洛阳边。 朗读节奏 景物:客路、青山、舟、绿水、潮水、岸、海日、江春、归雁 心情:思乡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而和 挂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升起来 夜将尽未尽之时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进入,降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书信 到,送到 北归的大雁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律诗的格律常识 首联: ( 1 )客路青山外, ( 2 )行舟绿水前。 颔联: ( 3 )潮平两岸阔, ( 4 )风正一帆悬。 —— 对偶联 颈联: ( 5 )海日生残夜, ( 6 )江春入旧年。 —— 对偶联 尾联: ( 7 )乡书何处达? ( 8 )归雁洛阳边。 1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细节探究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 风正” ,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想象一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是怎样的?如果你身临其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作者十分讲究炼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句首加以强调,用“生”和“入”两个动词使之 拟人化 ,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不仅写景逼真,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景中寓情, 思乡而不低沉,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引发人们对未来美的遐想 ,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3. 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 “生”和“入” 的妙处 “生”和“入”的第一妙处 ,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生”和“入”的第二妙处 ,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 4.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诗人离家日久,而此时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次北固山下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板书设计 天净沙 · 秋思 —— 马致远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 , 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 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 , 每首能独立 ,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 , 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 叫曲牌 , 表示不同的谱式 , 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 , 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 , 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 , 但也有例外的。 文体常识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 / 老树 / 昏鸦, 小桥 / 流水 / 人家, 古道 / 西风 / 瘦马。 夕阳 / 西下, 断肠人 / 在 / 天涯。 朗读节奏 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心情: 客愁和乡思、孤苦寂寞 交流与研讨: 互助组讨论 : 小组长主持,循环交流以下内容: 1.读原句,绘画面,谈感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读出了 ...”来谈谈你的体会。 2. 组内分享自己所写的文段,选出最优的进行预展。 3. 组内明确分工,结合展示主题,合理设计展示方案。 预时: 10 分钟 检测性展示: 示例: 从“古道西风瘦马”中,“我仿佛看到了在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凉飕飕的冷风,在荒凉古道上踽踽独行。”我读出了远在天涯的游子在旅途中的孤寂。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展示我们组的最优作品 ...... 建议: 1、组员依次展示随堂2的内容。 2、分工合作,可以绘画加讲解。 预时: 10 分钟 品读: 仅仅 12 字,曲中是怎样表现作者断肠?为什么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中心句: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将“枯藤老树昏鸦”改为“青藤大树乌鸦”好不好? 不好 枯 是枯萎,没有生机 老 是苍老,光秃秃的 连乌鸦都是黄昏时飞不动归来的乌鸦,没有一点精神 整体给人 荒凉之感 。 古道西风 瘦 马 2. 何为“ 瘦马 ”? 马为何而瘦? 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断肠人”是谁? 质疑时间 马致远 , 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再看看他所处的朝代: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 而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 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知人论世 板书设计 写景 : 游子漂泊行旅图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之悲 凄凉冷清 羁旅之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