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 跳水》教案
17 跳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读, 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 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 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明白遇事应 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感悟。 【教学重点】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 【教学难点】 了解孩子、 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 理解船长让孩子跳水 是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初步体会猴子的调皮、放肆、顽劣。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课题质疑。 7 1. 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 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 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 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我们一 起来看课文。 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 如《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等。 二、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 发生了危险, 船长让孩子 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4.学生填写第88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在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后, 引导学生按起因、 发展、 高潮和结局的顺序讲这个 故事,单元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 三、 体会猴子的放肆。 1.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 肆? 2.品读描写猴子的句子。 (1) 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来, 用牙齿咬, 用爪子撕。 撕得更凶了) 。 7 (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猴子有什么特点? (顽劣、气人、放肆) 3.总结: 这只猴子太放肆了, 它挑逗孩子, 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 孩子才一 步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跳水——水手 们救孩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孩子、 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体会船长处理问 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的《跳水》, 通过初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板书:水手猴子孩子 船长) 2.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水手逗猴子,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 二、 品读“险” 。 (自读课文 2—4 自然段) (一) 课件出示思考题。 1.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 (1) 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 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 在班上汇报交流。 (二)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 水手逗猴子, 猴子逗孩子, 那么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7 2. 孩子的表现: 孩子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 (1) (猴子逗孩子, 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 孩子“哭笑不得”, 很尴尬)“哭 笑不得” 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 由于猴子 摘下孩子的帽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使孩子受到了羞辱, 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 只能哭笑不得) (2) 引导: 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 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此刻, 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 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 这只可恶的猴子, 夺回帽子, 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很生气, 于是爬上桅杆上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 引导: 体会孩子“气极了” 的心情, 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 因。 3.水手们三笑。 小结: 一笑猴放肆, 二笑孩尴尬, 三笑孩生气, 这样推波助澜使孩子身陷险 境。 (三)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抓住“吓呆” 一词, 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过许 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景(太危险的情景)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只知道傻站 着, 更深入感悟孩子处境的危险(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从水手们的表情“全 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可以看出。 (2) 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 帽子, 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 他就会跌到甲板上, 摔得粉碎。 退一步讲, 即使不失足, 也 难以回转身来, 桅杆太高、 太险) 从文中“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 境十分危险。 2.(1) 引导: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 千钧一 7 发、危在旦夕……) (2) 教师指导朗读: 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 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 三、 品读“跳” 。 1. “正在这时候” 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 发的紧急关头,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上文讲孩子处境危险, 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 处理) 2. 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 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自读课文的最 后两个自然段, 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 想 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向海里跳? (这时, 救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跳水了, 孩子难以回转身来, 摔下来就没有 命了。船长担心孩子,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 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 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让学生各 抒己见)(让水手撑开海绵垫或床上被褥在下面接着, 找直升飞机, 让水手爬上桅 杆救孩子……可是时间不等人,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4. 想一想: 在那个危急的时刻, 为什么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是一位什么 样的船长?(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5.此时此刻, 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一顶帽子, 差点儿失足跌 到甲板上, 这不是勇敢, 而是莽撞) (你想过没有, 万一失足, 你会给亲人、 朋友 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 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后做事 一定要想想后果……) 四、 总结全文。 1.“跳水”这篇文章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文给予人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作者本意是赞扬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 定、 机智果断的品质; 还可以从孩子过于生气激动而失去冷静, 因而陷入险境的 角度受到启发: 遇事要冷静; 读者还可以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险境中得 到启发: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7 2.教师总结: 枪口下的跳水, 是应对几乎无计可施的生命险情时一个父亲的 机智果断、 沉着冷静的体现。 船长的选择源自他丰富的经验、 超人的智慧以及对 孩子深切的爱, 让我们深刻地去理解父爱吧!另外, 我们应该明白生命对于我们 只有一次, 无论做什么事情, 我们都要注意安全, 考虑后果, 危急时刻要沉着冷 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水手戏猴(起因) 猴子逗孩(发展) 孩子追猴、 横木遇险(高潮) 跳水得救(结果) 7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