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分析(一)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分析(一)试题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学情分析(一)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A.重视宣传三代成就 B.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 D.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4、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5、如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 A.当时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B.当时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 C.当时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 D.当时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7、《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 ‎8、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9.“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中体西用”‎ 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0、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11、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2.1992年,邓小平南行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的机会。该时期我国 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15、习近平强调,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科教兴国”‎ 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我国开始迈进航天时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1分。‎ ‎16.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5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3分)‎ ‎17.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科技发明统计资料(部分)‎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 ‎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4分)‎ ‎(3)材料三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4分)‎ ‎18.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时间 ‎ 内容 ‎ ‎1916年4月5日 ‎ 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 ‎ ‎1916年7月6日 ‎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载《新青年》第5卷第Ⅰ号(1918年)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5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5分)‎ ‎19.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摘编自《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2分)‎ ‎20.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经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展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数明也。……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慑,奉朝贡,则是书之刻,其功岂浅鲜哉! ——李善兰、艾约瑟《重学》(序言)‎ 材料二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毛泽东强调,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研制原子弹,当时总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会议正式决定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研制原子弹。‎ ‎ ——《新中国60年发展之路》系列专稿之十一 材料三 为了卫星研制、发射的顺利进行,1967年1月24日,中央军委专门对东风基地下达了关于“不搞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坚持正面教育”的指示。中科院卫星研制科研队伍、试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工厂,一起转交给国防部门,类似实行军管。‎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年10月9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善兰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出台的时代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和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革”时期研制卫星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0:BDBBB BBDCB 11-15:ADDAB 二 材料题 ‎16、(12分)(1)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 思想: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王道”“君舟民水”等.(5分)‎ ‎(2)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 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4分)‎ 途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相结合.‎ 说明: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分)‎ ‎17:(1)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2分)‎ ‎(2)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总之,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4分)‎ ‎(3)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500年以前一直领先于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也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代。(4分)‎ ‎18.(1)贡献:推动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可靠:胡适。 ‎ 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5分)‎ ‎(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5分)‎ ‎19.(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4分)‎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 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3分)‎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2分)‎ ‎20.(1)主张:学习西方数学技术以达“科技救国”。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分)‎ ‎(2)原因: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增强国防力量。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中苏结盟;党中央对核科技的重视。(5分)‎ ‎(3)举措:国防部对卫星研制进行军管。原因:“两弹一星”决策的战略地位没有因“文革”而发生动摇;科研工作者的顽强努力;广大人民、科技工作者对“文革”错误的抵制。(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