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 2.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B.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表格横向比较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纵向比较的是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农业生产下的劳动组织方式是集体劳作,小农经济下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因此B选项正确;奴隶制经济不是劳动组织方式,封建农业不是耕作方式,A选项错误;自然经济不是耕作方式,C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是早期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家庭农业不是耕作方式,D选项错误。故选B。 3. 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A. 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 B.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 C. 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 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 【答案】C 【解析】材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使用麻,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故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纺织业在当时的地位是否重要,故D排除。 4.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 A.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 C. 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 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答案】A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讲的是从明代到清代对手工业者的不同管理,而这使手工业者的人身获得了自由,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所以答案选A。B、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不能由此说明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排除D。 5. 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解体 B. 商品交易活跃 C. 人口大量流亡 D. 重农政策被废除 【答案】B 【解析】“足迹所履,莫不商贩”说明当时商贩到处都是,体现出商品经济繁荣,故B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C不符合材料主旨;重农抑商一直再实行,故D错误。 6.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7. “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粵,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族工业兴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清政府设置工厂 【答案】B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应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不是清政府设立的,B正确,D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于三大改造,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排除C。故选B。 8.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李鸿章意在 A. 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B. 缓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困境 C. 变革政体实现富国强兵 D. 发展民用企业挽救统治危机 【答案】D 【解析】李鸿章奏请政府督办民用企业,借西方机器、技术生产煤铁,满足上海等地军事工业的需求,以实现“富国强兵”,说明李鸿章意在发展民用企业,挽救统治危机,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抵制洋货”,A项错误;缓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困境不是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B项错误;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并不主张变革中国“政体”,C项错误。 9. 中国最早有机器缫丝的广东南海,原是传统缫丝业极为发达的一个地区。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轧花厂开办于宁波,是由旧式轧花厂转变而成的。很多采矿工厂也是在“旧瓶之内装上新酒”。由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 表现出鲜明的内源性特征 B. 立基于传统经济的技术升级 C. 瓦解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D. 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壮大 【答案】B 【解析】材料呈现了中国传统缫丝业、轧花业、采矿业采用西方大机器后,转化为近代民族工业企业,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立基于传统经济技术的提升而实现转化,故B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的核心特征是大机器生产,源自西方,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面对内外机器工业的压力,传统工业遭受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 10. 19世纪80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近代中国推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B. 民族企业都是中外合作企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致 D. 民族企业得到外国大力支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可知,当时民族工业要受到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制约,这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近代外交政策是被迫的对外开放,而不是和平友好所致,故A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并不是中外合作企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而且列强也不希望中国的民族工业强大,故D项错误。 11. 河北泊头火柴厂始建于1912年,从此中国人摆脱了对进口火柴的依赖。该火柴厂 A. 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的政策下不断壮大 B. 未受到日本“军管理”办法的影响 C. 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群众运动中销量不断提升 D. 应属于中国自己创建的重工业企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民国建立,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的鼓舞、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使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故C项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下诏退位,排除A项;1912年期间日本并未侵略中国,排除B项;火柴制造厂属于轻工业,排除D项。故选C。 12. 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这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 B. 民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 C. 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D. 民族工业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 【答案】A 【解析】地主属于封建势力,与封建政府关系密切,他们创办民族工业不可避免地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13. 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 A. 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 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定经济纲领保证军需民用,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为持久地抗日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制定经济纲领,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受到限制,没有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的环境;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选项错误,国民党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对国统区经济发展有影响,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4. 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表格中“1937年”“1942年”分别处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和抗战相持阶段;相对于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工厂总数、工业资本总额及工人总数比例均有迅猛地增长,适应了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可见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布局问题,故A错误;表格信息没有具体反映官僚资本或民营工业的发展,故BD错误。故选C。 15. 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经好望角大约占三分之一,经地中海大约占三分之二,即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提供历年欧洲和亚洲经贸的种类和数额及其变动趋势,无法得出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材料提供是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均属于传统商品,无法得出交易商品改变的结论,排除C项。 16. 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以下内容中属于史论的是 ①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众消费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 ②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 ③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像英国纺织品、铁制品以及机器工具等工业产品。 ④水晶宫的展览使参观者大为惊奇,对工业社会的成就赞不绝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论属于对历史史实进行的定义,①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评价,属于史论,①符合题意吗,A正确;②③④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17. 下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圈地运动的开展 B. 三角贸易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促进 D. 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1844年到1877年英国的工业就业人口显著上升,农业就业人口下降,这主要和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C正确;圈地运动主要是资本家用暴力手段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A排除;三角贸易主要是为解决美洲劳动力需求问题,B排除;材料与殖民体系无关,D排除。故选C。 18. 观察漫画《敬祝进步》。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建设的“浮夸风”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D. 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处于一五计划期间,材料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故C正确;“浮夸风”的出现是在1958年,故A不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故B不正确;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故D不正确。 19. 下表为中国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A. 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 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答案】D 【解析】一五计划前,我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材料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初期重工业的长足进步,使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本身没有体现出工业发展的急躁冒进,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重工业数据,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排除C。 20.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 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 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答案】D 【解析】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 21. 下表是清政府一段时间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其中工商杂税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85-1911年期间,清政府收税方面农业税收入比重不断减少,工商杂税收入比重极大上升,得益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而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也推动工商杂税比重上升,B项正确;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时期国民政府还未建立,D项错误。 22.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1937—1948年法币发行情况。该材料直接反映这一时期 A. 国民政府通货膨胀政策 B.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 人民繁重的捐税负担 D. 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法币印刷总额来看,数额巨大,结合所学这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此时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捐税负担多少,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排除D项。 23.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是进入英国或者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此条例 A. 遭到西班牙强烈反对,引发英西战争 B. 遭到荷兰强烈反对,引发英荷战争 C. 说明此时英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海上霸权 D. 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上升所导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651年……凡是进入英国或者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海上最活跃的是荷兰,是“海上马车夫”,并且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遭到荷兰强烈反对,引发英荷战争,B项正确;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遭到荷兰强烈反对,引发英荷战争,与西班牙无关,A项错误;英国完全掌握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2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殖民扩张是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缩小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殖民扩张,通过血腥的战争与掠夺拓展世界市场,成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B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对外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排除D项。 25.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 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获利 C. 出现一批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 D.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答案】A 【解析】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它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商业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B项属于价格革命的体现,排除;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排除D项。故选A。 26. 1929年秋,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这场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过度的贫富悬殊 C. 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D. 生产和销售矛盾扩大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秋,从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项正确;过度的贫富悬殊限制市场成长,只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B项错误;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生产和销售矛盾扩大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D项错误。 27. 1930年6月,胡佛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平均税率由33%增加到40%。这一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 国内陷人了经济困境 B. 国际贸易保护盛行 C. 自由放任政策被废除 D. 列强之间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1930年胡佛政府通过法案,大范围大规模提高关税税率的主要背景是,国内陷入了经济困境,A项正确;“国际贸易保护盛行”和“列强之间矛盾尖锐”是胡佛政府实施《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产生的影响不是其背景,BD两项不符合题意;胡佛政府并没有废除“自由放任政策”,C项错误。 28.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他立即采取的行动是 A.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 兴办公共工程 C.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故选A;兴办公共工程、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都是在整顿银行业之后,排除BCD。故选A。 29. 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干预政策 A.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市场经济 C.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D. 帮助美国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并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故选A;罗斯福新政中美国虽然实行国家干预,但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没有放弃市场经济,排除BC;国家干预政策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D。故选A。 30.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30年代”和宣传画信息来看,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政策,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办基础公共工程。故答案为D项。以工代赈政策不是直接发放救济物资,而是提供工作岗位,排除A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而不是提供工作岗位,排除B项;减耕减产补贴农业是对农业进行调整的政策,排除C项。 31. 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这一时期是 A. 罗斯福时期 B. 尼克松时期 C. 里根时期 D. 克林顿时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罗斯福通过干预经济导致物价回升,故A项错误;尼克松时期美国经济陷入滞涨阶段,故B项错误;里根时期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促进经济的恢复,故C正确;克林顿时期实行新经济,经济飞速发展,故D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经济变化 32.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苏俄,他为眼前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立刻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据此推断苏俄当时推行了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集体农庄制 D. 义务交售制 【答案】B 【解析】哈默作为外国资本家能够在苏联购买小麦,说明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对经济和市场的管制,开始利用商品货币恢复发展经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选B;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排除A;集体农庄制和义务交售制都是在斯大林模式时期,排除CD。故选B。 33.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符合历史事实的解释是 A. 苏联取得的成就完全是苏联政府的自吹自擂 B. 苏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低 C. 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D. 苏联的发展道路是模仿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忽视轻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故C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而不是自吹自擂,A错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失调,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与农业发展缓慢,排除B项;苏联的道路是自我探索出来的,不是模仿西方,排除D项。 34. 苏联2000万农户中原来大约有四分之一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果园又兴旺起来,农贸市场日趋繁荣。这反映出 A.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B. 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C. 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D. 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代后期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以农业为重点推行经济改革,苏联广大农户生产积极性提高,奶牛等畜禽数量大大增加,果园兴旺,农贸市场日趋繁荣,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项正确;早在1928年已经终止的新经济政策,与1950年代苏联农业发展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苏联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B项错误;直到1991年解体时,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C项错误。 35. 在某次会议上,列宁提出“代表大会正用这种办法来调整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并且相信,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这种办法”指的是 A. 实行固定粮食税 B.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 实行自由贸易 D.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调整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作法伤害了农民利益,故列宁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缓和农民的对立情绪,故A项正确;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现在工业领域,排除B项;自由贸易涉及商品交换领域,与农民利益无关,排除C项;分配体制的变化与农民利益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 36. 根据某条约的内容,决定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治经济整合的发展。下列组织的建立,最符合该条约意图的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关贸总协定 D. 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对“区域性经济”的共同开发,随着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发展为欧洲联盟并转型为整合“区域政治经济”,D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均为世界性经济组织,与“区域政治经济整合”的意图不符,ABC三项错误。 37.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机构统计,20世纪60年代末跨国公司为7276家,90年代初跨国公司发展到3.7万家,90年代末达到了6万多家。跨国公司已遍及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制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0%、国际贸易总额的60%,国际专利及其他技术转让的70%、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材料表明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根本动力 C.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法制化全球贸易时期的到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跨国公司已遍及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制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0%、国际贸易总额的60%”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说明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项正确;区域集团化更多体现在区域间合作的加强,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A项错误;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而不是根本动力,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没有强调法制化全球贸易,D项错误。 38. 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 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铁路运输业 B. 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相对论——人造卫星——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体现的是科学革命推动技术革命进而引发产业革命的逻辑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属于科学革命,蒸汽机、电动机属于技术革命,电力工业、人造卫星属于产业革命的表现,故C正确,ABD错误。 39.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84年,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为了深入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我国 A.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C. 逐步开放沿海城市 D.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答案】A 【解析】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故选A;国有企业改革在城市,逐步开放沿海城市也在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无关,B、C错误。农村深化改革过程中并没有改革土地制度,D说法错误。 40. 下表是1948、1959、1999、2009年中美日印四国粗钢产量对比表。其中,丙国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印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钢产量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然后是印度,中国的钢产量最低。因此表格中的甲国是中国,乙国是美国,丙国是日本,丁国是印度。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 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新中国的经济梦想于1953年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 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必需生产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认识。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的需要;重工业基础薄弱;巩固国防需要;借鉴苏联做法。 (2)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认识: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立足国情,自主探索;吸取他国经验教训。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可知,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可知,其原因是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的需要;根据材料“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可知,其原因是重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可知,其原因是巩固国防需要;根据所学所学知识,可以补充其国际原因是借鉴苏联做法。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意义:其中,对当时中国的意义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对后世中国的意义是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认识:根据材料“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可知,其认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此外,还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提炼其认识:其中,国内方面的认识是立足国情,自主探索;国际方面的认识是吸取他国经验教训。 42. 亲爱的同学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期,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几乎都是在居家学习的网课中学习历史的,大家辛苦了!回顾整个必修二经济史,我们主要从以下八个专题进行了学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请大家从以上八个专题中选择一个让你收获最大的专题,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00字,逻辑清晰,史论结合,重点突出。) 【答案】评分说明:写明专题,写明收获或者认为有收获的原因、意义等均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任选一个专题展开论述。如选择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可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相关经济政策的内容与影响展开论述。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