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解析5
2016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火锅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美食,火锅配菜师在厨房进行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卤水制作豆腐 B.块状土豆切成丝 C.加入纯碱发毛肚 D.小火熬制火锅汤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食醋 C.山城啤酒 D.碘酒 3.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4.为配合“两城同创”活动,重庆市采取了多项举措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关闭所有化工厂或搬迁至郊区 B.加强工地、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控制 C.研发氢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汽车 D.整治烟熏腊肉、“柴火鸡”餐饮以及露天焚烧行为 5.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A.LiCoO B.LiCoO2 C.LiCoO3 D.LiCoO4 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向试管内倾倒液体 7.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8.重庆坐拥长江与嘉陵江,水资源非常丰富.下列对长江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净化水的操作有沉淀、过滤、蒸馏等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质污染 C.长江穿城而过,因而重庆人不需节约用水 D.可以用明矾鉴定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9.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差异较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D.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10.蒜苗在生长过程中缺少某些营养元素会出现倒伏,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应该选下列哪种肥料来进行施用( ) A.NH4Cl B.CO(NH2)2 C.NaCI D.KNO3 11.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可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水果、蔬菜 B.米饭、面条 C.瘦肉、鱼肉 D.奶油、牛油 12.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 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C.“干水”是纯净物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 B.蚊虫叮咬后,涂纯碱溶液减轻疼痛 C.用涂油的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D.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14.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锰,反应原理为:3MnO2+4Al3Mn+2Al2O3,其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 ) A.Mn B.Al C.MnO2 D.Al2O3 15.如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 X Y Z A 浓溶液 饱和溶液 混合物 B 可溶性碱 碱 化合物 C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D 液态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 A.A B.B C.C D.D 16.某校学生调查发现,位于歌乐山的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子H+、Fe3+、K+、NO3﹣、OH﹣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无色澄清的中性溶液.下列来自同一工厂的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 A.OH﹣和Fe3+ B.H+和OH﹣ C.Fe3+和K+ D.H+和Fe3+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7.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氮原子_______;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18.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镁离子含有_______个质子. 19.阅读下面新闻报道. 2016年1月30日晚上21时47分,重庆主城内环高速公路江北往沙坪坝方向一辆大货车行至高家花园大桥时驾驶室突然起火,并越烧越旺.接到报警的消防官兵立即前往火场. 现场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马上兵分两组进行救援:其中一组消防官兵协助高速交警立即对现场进行临时警戒并暂时封闭道路;另一组消防官兵则拉出两支水枪,向着火的车头进行喷水.又对距车头不远的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经过现场消防官兵努力,十余分钟后,明火被扑灭. 据货车驾驶员介绍,货车是拉泡沫板的,途径江北至沙坪坝段时,一股焦味扑鼻而来,他感觉不对劲于是把车停靠在应急车道下车查看,发现车头着火,火车司机立即拿出车载灭火器灭火,可灭火器已经无法控制火势,并很快将整个车头笼罩,随即拨打了119求助. 根据报道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水枪进行喷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 对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 (2)驾驶员发现车头着火后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一种灶台清洁刷. (1)从外观上看,“金色”刷毛的材料是_______,它和不锈钢都属于_______. (2)灶台清洁刷材料中的尼龙和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黄铜刷毛里含有金属铜和锌,在实验室中探究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锌、铜以外,还需要补充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①AgNO3 ②CuSO4 ③Al2(SO4)3. 21.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图中表示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找出表示A、B两种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相等的点,用P点标注在图上,并注明此时的温度和溶解度数值. (3)40℃时,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所得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生活在盐湖边的人们习惯“冬捞碱,夏晒盐”,请解释“冬捞碱”的原理是_______. 22.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可与B发生中和反应,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的转换关系,“﹣”表示相邻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已省略) (1)A物质的俗称为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完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B到C的转化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上述化学反应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3.请根据如图装置和仪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_______(填标号).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_______(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 24.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③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 _______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5.“84”消毒液是一种生活中用途及其广泛的高效消毒剂,它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84消毒液”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稀释,将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5%的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克? (3)工业上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次氯酸钠,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取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次氯酸钠37.25克,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火锅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美食,火锅配菜师在厨房进行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卤水制作豆腐 B.块状土豆切成丝 C.加入纯碱发毛肚 D.小火熬制火锅汤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卤水制作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块状土豆切成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加入纯碱发毛肚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小火熬制火锅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食醋 C.山城啤酒 D.碘酒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山城啤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分析】A、了解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物理性质和能燃烧的化学知识; B、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C、氦气是惰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使飞艇飞起.但氢气具有可燃性,容易引起爆炸.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能使用氢气.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飞艇不能起飞.故不能用氧气. C、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使飞艇起飞,并且氦气是惰性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很安全.可用于广告飞艇.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使飞艇起飞.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飞艇内的气体为媒介,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氦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4.为配合“两城同创”活动,重庆市采取了多项举措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关闭所有化工厂或搬迁至郊区 B.加强工地、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控制 C.研发氢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汽车 D.整治烟熏腊肉、“柴火鸡”餐饮以及露天焚烧行为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工业“三废”应处理后再排放,但不能关闭化工企业,搬迁至郊区同样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B、加强工地、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可减少污染; C、研发氢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汽车,可减少污染; D、整治烟熏腊肉、“柴火鸡”餐饮以及露天焚烧行为,能够减少污染. 【解答】解:A、工业“三废”应处理后再排放,但不能关闭化工企业,搬迁至郊区同样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措施不可行; B、加强工地、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可减少污染,措施可行; C、研发氢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汽车,可减少污染,措施可行; D、整治烟熏腊肉、“柴火鸡”餐饮以及露天焚烧行为,能够减少污染,措施可行.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和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当然垃圾处理也要考虑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5.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A.LiCoO B.LiCoO2 C.LiCoO3 D.LiCoO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由锂(Li)、钴(Co)和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计算选项中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判断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A、由锂(Li)、钴(Co)和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LiCo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1)+(+3)+(﹣2)=+2≠0,故A不正确; B、由锂(Li)、钴(Co)和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LiCoO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1)+(+3)+(﹣2)×2=0,故B正确; C、由锂(Li)、钴(Co)和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LiCoO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1)+(+3)+(﹣2)×3=﹣2≠0,故C不正确; D、由锂(Li)、钴(Co)和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LiCoO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1)+(+3)+(﹣2)×4=﹣4≠0,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通过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可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向试管内倾倒液体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试管没有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由于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选项解释错误.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重庆坐拥长江与嘉陵江,水资源非常丰富.下列对长江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净化水的操作有沉淀、过滤、蒸馏等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质污染 C.长江穿城而过,因而重庆人不需节约用水 D.可以用明矾鉴定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A、根据净化水的操作步骤解答; B、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质污染解答; C、根据淡水资源缺乏解答; D、根据鉴定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净化水的操作有沉淀、过滤、蒸馏等,故正确;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质污染,应合理使用,故错误; C、淡水资源缺乏,需节约用水,故错误; D、鉴定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错误. 答案: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净化水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差异较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D.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有毒,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A、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说法正确;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说法正确; C、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法错误; D、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10.蒜苗在生长过程中缺少某些营养元素会出现倒伏,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应该选下列哪种肥料来进行施用( ) A.NH4Cl B.CO(NH2)2 C.NaCI D.KN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根据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判断. 【解答】解: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所以要选择同时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的复合肥. A、NH4Cl是含有氮元素氮肥,故错误. B、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是氮肥,故错误. C、NaCl中只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错误. D、KNO3是含有氮、钾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1.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可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水果、蔬菜 B.米饭、面条 C.瘦肉、鱼肉 D.奶油、牛油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A错误; B.米饭、面条中富含淀粉,故B错误; C.瘦肉、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奶油、牛油中富含油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 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C.“干水”是纯净物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硅的特点分析; B、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 C、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 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 【解答】解:A、硅不是金属,故A错; B、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故B错; C、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所以“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干水的组成,与干冰的不同,还需要知道氧化物的特点.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 B.蚊虫叮咬后,涂纯碱溶液减轻疼痛 C.用涂油的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D.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进行解答; B、根据蚊虫叮咬后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进行解答; C、根据铁制品表面涂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进行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故A正确. B、蚊虫叮咬后会释放出酸性物质,所以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止痒,故B正确; C、涂油的方法可隔绝空气和水,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以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常见物质的性质、白色污染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锰,反应原理为:3MnO2+4Al3Mn+2Al2O3,其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 ) A.Mn B.Al C.MnO2 D.Al2O3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氧的化合物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锰,反应原理为:3MnO2+4Al3Mn+2Al2O3,其中二氧化锰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氧的化合物失去氧、被还原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如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 X Y Z A 浓溶液 饱和溶液 混合物 B 可溶性碱 碱 化合物 C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D 液态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 A.A B.B C.C D.D 【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A、根据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都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可溶性碱属于碱,它们都属于化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中和反应进行解答; D、根据液态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它们都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是指酸碱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们都是化学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态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属于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了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类别的关系,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即可作出回答.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 16.某校学生调查发现,位于歌乐山的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子H+、Fe3+、K+、NO3﹣、OH﹣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无色澄清的中性溶液.下列来自同一工厂的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 A.OH﹣和Fe3+ B.H+和OH﹣ C.Fe3+和K+ D.H+和Fe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即不能共存的离子不能存在于同一工厂的废水中. 【解答】解:假设氢离子来自甲厂,则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氢氧根离子得来自乙厂,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铁离子得来自甲厂,分析给出的五种离子,确定甲厂的离子有氢离子、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乙厂的离子有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析选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7.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氮原子2N;3个氢氧根离子3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 故答案为:2N;3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镁离子含有12个质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圆圈内是数字表示核内的质子数. 【解答】解:由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知,圆圈内是数字是12,一个镁离子含有12个质子. 故填:12.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即可分析解答. 19.阅读下面新闻报道. 2016年1月30日晚上21时47分,重庆主城内环高速公路江北往沙坪坝方向一辆大货车行至高家花园大桥时驾驶室突然起火,并越烧越旺.接到报警的消防官兵立即前往火场. 现场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马上兵分两组进行救援:其中一组消防官兵协助高速交警立即对现场进行临时警戒并暂时封闭道路;另一组消防官兵则拉出两支水枪,向着火的车头进行喷水.又对距车头不远的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经过现场消防官兵努力,十余分钟后,明火被扑灭. 据货车驾驶员介绍,货车是拉泡沫板的,途径江北至沙坪坝段时,一股焦味扑鼻而来,他感觉不对劲于是把车停靠在应急车道下车查看,发现车头着火,火车司机立即拿出车载灭火器灭火,可灭火器已经无法控制火势,并很快将整个车头笼罩,随即拨打了119求助. 根据报道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水枪进行喷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对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的原因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驾驶员发现车头着火后的正确操作是停车,拨打了119求助,用车载灭火器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灭火的方法有三种:①隔绝空气;②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的温度,③移走可燃物.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解:(1)用水枪喷水灭火主要原理是:水蒸发带走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对油箱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的原因是:使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驾驶员发现车头着火后的正确操作是:停车,先拨打了119求助,再用车载灭火器灭火. 故答案为:(1)水蒸发吸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停车,先拨打了119求助,再用车载灭火器灭火. 【点评】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0.如图所示是一种灶台清洁刷. (1)从外观上看,“金色”刷毛的材料是黄铜,它和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2)灶台清洁刷材料中的尼龙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黄铜刷毛里含有金属铜和锌,在实验室中探究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锌、铜以外,还需要补充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②,(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①AgNO3 ②CuSO4 ③Al2(SO4)3.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解答】解:(1)金色刷毛是黄铜,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黄铜,金属材料; (2)尼龙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探究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锌、铜外,还可以选择硫酸铜溶液,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故填:②;Zn+CuSO4=ZnSO4+Cu.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图中表示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是B(填字母序号). (2)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找出表示A、B两种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相等的点,用P点标注在图上,并注明此时的温度和溶解度数值. (3)40℃时,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所得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生活在盐湖边的人们习惯“冬捞碱,夏晒盐”,请解释“冬捞碱”的原理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变小,易结晶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图中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B; (2) (3)40℃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0g,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升高,所以在夏天,虽然水分蒸发但碳酸钠的溶解能力变大,碳酸钠不析出.冬天时温度降低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在夏天时,虽然温度升高了,但水分少了,所以氯化钠析出.而冬天时,温度虽然降低,但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化不大,所以没有析出. 故答案为:(1)B; (2) (3)不饱和; (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变小,易结晶析出.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可与B发生中和反应,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的转换关系,“﹣”表示相邻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已省略) (1)A物质的俗称为生石灰,D的化学式为Ca(OH)2; (2)完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从B到C的转化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4)上述化学反应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可与B发生中和反应,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是盐酸,B是氢氧化钙,A能生成B,故A可能是氧化钙或是水;氢氧化钙能生成C,故C是碳酸钙;A是氧化钙;据此解答. 【解答】解: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可与B发生中和反应,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是盐酸,B是氢氧化钙,A能生成B,故A可能是氧化钙或是水;氢氧化钙能生成C,故C是碳酸钙;A是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氧化钙,俗称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故填:氧化钙;Ca(OH)2;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是复分解反应,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4)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是分解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3.请根据如图装置和仪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A(填标号).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CEF(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A;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CEF仪器进行组合.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A; (2)稀盐酸,石灰石,CE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4.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A是CuSO4;D是CaCO3(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③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本题是对缺失药品成分的探究,主要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来鉴别.解决本题注意三点: ①Cu2+在溶液中显蓝色; ②上述四中药品只有CaCO3能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③硫酸钡是白色沉淀,结合步骤1和步骤2的结论可以完成判断; 【解答】解:①上述药品只有CaCO3不溶于水,当四支试管中中均看到有固体,可能是因为溶剂少而固体多,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下达到饱和; ②根据信息可知,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可判断A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而能够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碳酸钙,所以可以判断D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③根据信息可知A为硫酸铜,而D为碳酸钙,而B和C无法断定,根据硫酸盐及氯化物的性质可以利用氯化钡溶液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来进行鉴别,注意为了保证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应该加入足量的水. 故答案为:①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②A是CuSO4; D是CaCO3; 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 【点评】本题利用了溶液的颜色、溶液中溶质的共存关系对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与判断;其中根据所加试剂与溶液形成沉淀的判断,对溶液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5.“84”消毒液是一种生活中用途及其广泛的高效消毒剂,它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6:71:32. (2)“84消毒液”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稀释,将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5%的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克? (3)工业上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次氯酸钠,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取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次氯酸钠37.25克,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由次氯酸钠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1)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46:71:32.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mL×1.19g/cm3×25%=(10mL×1.19g/cm+x)×2.5% x=107.1g. (3)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Cl2+2NaOH═NaCl+NaClO+H2O 80 74.5 x 37.25g x=40g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40%. 答案: (1)46:71:32; (2)需加水107.1g; (3)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