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1分)秦实现统一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 B.发展地方经济 ‎ C.建立了各自为政的地方政权 ‎ D.推行分封制度 ‎2.(1分)“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历史现象的意义是(  )‎ A.开始对西域的行政管辖 B.实现了与大月氏的联合 ‎ C.开辟了“丝绸之路” D.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3.(1分)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4.(1分)蒙古族的史学巨著《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天空在旋转,部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B.忽必烈建立元朝 ‎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 D.蒙古灭西夏和金 ‎5.(1分)阅读如图,这一时期棉花进口货物税率(关税)的变化是由于清朝(  )‎ 第34页(共34页)‎ A.积极推进对外贸易 ‎ B.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走向解体 ‎ C.手工业水平的落后 ‎ D.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6.(1分)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分)如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8.(1分)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民主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有(  )‎ ‎①诞生了近代钢铁工业 第34页(共34页)‎ ‎②辛亥革命 ‎③“八七会议”‎ ‎④国民党组织会战抵抗日军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9.(1分)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废除了科举制 ‎ C.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传统思想盛行 ‎10.(1分)“扩大会(议)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材料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 A.推动了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开始形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1.(1分)时空观念是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年代尺,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正面战场战史 B.红军作战史 ‎ C.敌后战场战史 D.国共合作史 第34页(共34页)‎ ‎12.(1分)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  )‎ A.④③①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13.(1分)“塔斯社莫斯科三十日电:一九四七年后半年的特点,就是中国内战战线上情势已根本改观。”材料中开始实现“根本改观”的军事行动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14.(1分)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及评价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 B.王进喜﹣﹣“铁人” ‎ 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 D.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5.(1分)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34页(共34页)‎ B.要尊重客观规律 ‎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16.(1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  )‎ A.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7.(1分)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且提出“众生平等”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18.(1分)如图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该画作体现的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19.(1分)大西洋曾经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是在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大西洋从“栅栏”变为“桥梁”的意义在于(  )‎ A.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B.“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 第34页(共34页)‎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 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 ‎20.(1分)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 A.建立联邦制国家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C.防范个人专制 D.实现君主“统而不治”‎ ‎21.(1分)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①处应填写(  )‎ 史实 史论 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捍卫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资产阶级“皇帝”‎ ‎①‎ 以法律形式整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 对外战争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人民的利益 A.《人权宣言》 B.《拿破仑法典》 ‎ C.《1791年宪法》 D.三级会议 ‎22.(1分)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23.(1分)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发展教育来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能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措施是(  )‎ A.文明开化 B.废藩置县 C.全盘西化 D.殖产兴业 第34页(共34页)‎ ‎24.(1分)1942年初,英美盟军在东南亚作战受阻。为此,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的行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国际合作是由于(  )‎ A.珍珠港事件 B.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 C.波茨坦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5.(1分)小明通过网络搜索到“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等关键词。他想要了解的国际组织的标识是(  )‎ A. B. ‎ C. D.‎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题,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2分,共35分)‎ ‎26.(12分)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一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这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发展以电力等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使它们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当中美国占51.8%,德国占21.3%.英国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国的机器已经大量向英国出口,而且在技术上也超过了英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34页(共34页)‎ ‎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实现“停课不停学”。‎ ‎(1)材料一中,“这场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这场革命”的政治前提和催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的哪个国家?雅典城邦在哪位人物主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这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进到什么新的历史阶段?列举一项美国在此期间的重要发明。‎ ‎(4)材料二反映的科技革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什么时代?‎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与社会”为主题谈一谈你的认识。‎ ‎27.(11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为35000斤,人均口粮318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115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 第34页(共34页)‎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和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文件所规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哪项政策有关?当时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是什么?‎ ‎28.(12分)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复兴史。‎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中共十五大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提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所指历史事件中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口号或主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第34页(共34页)‎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方面)并指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 ‎(4)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5)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要求:写出相关事件及主要影响)‎ 第34页(共34页)‎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1分)秦实现统一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 B.发展地方经济 ‎ C.建立了各自为政的地方政权 ‎ D.推行分封制度 ‎【分析】本题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分)“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历史现象的意义是(  )‎ A.开始对西域的行政管辖 B.实现了与大月氏的联合 ‎ C.开辟了“丝绸之路” D.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认识。把握张乾通西域的时期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 第34页(共34页)‎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联系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促进了汉族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张骞通西域的主要史实。‎ ‎3.(1分)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题干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1分)蒙古族的史学巨著《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天空在旋转,部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B.忽必烈建立元朝 ‎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 D.蒙古灭西夏和金 ‎【分析】本题考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2世纪的蒙古”“天空在旋转,部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第34页(共34页)‎ ‎【解答】“天空在旋转,部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铁木真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史实。‎ ‎5.(1分)阅读如图,这一时期棉花进口货物税率(关税)的变化是由于清朝(  )‎ A.积极推进对外贸易 ‎ B.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走向解体 ‎ C.手工业水平的落后 ‎ D.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危害。《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解答】由清朝这一时期几种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表可以看出,1843年后,清朝的进口货物税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其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清朝1843年前后进口货物税率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34页(共34页)‎ ‎6.(1分)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圆明园”。‎ ‎【解答】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国与法国出兵入侵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故选:B。‎ ‎【点评】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重要的侵略战争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要区分它们的交战双方的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7.(1分)如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 第34页(共34页)‎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在1914﹣1919年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9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8.(1分)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民主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有(  )‎ ‎①诞生了近代钢铁工业 ‎②辛亥革命 ‎③“八七会议”‎ ‎④国民党组织会战抵抗日军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知道汉阳铁厂的创办、辛亥革命、八七会议、武汉会战都发生在武汉。‎ ‎【解答】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抗击日本侵略。故民主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有①②③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1分)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废除了科举制 ‎ 第34页(共34页)‎ C.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传统思想盛行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废除,知道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解答】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科举制,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废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1分)“扩大会(议)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材料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 A.推动了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开始形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解答】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34页(共34页)‎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遵义会议,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1.(1分)时空观念是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年代尺,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正面战场战史 B.红军作战史 ‎ C.敌后战场战史 D.国共合作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次合作。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6年发起了北伐战争,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国共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1945年。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始的标志是1937 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战场。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相互合作与配合,最终于1945 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是小明设计的年代尺,他学习的主题是国共合作史;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国共两次合作以及影响。‎ ‎12.(1分)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  )‎ 第34页(共34页)‎ A.④③①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重庆谈判、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题干诗句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解答】据题干诗句及所学知识可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与1949年的渡江战役有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关;“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与1945年的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有关;“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关。④③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 ‎13.(1分)“塔斯社莫斯科三十日电:一九四七年后半年的特点,就是中国内战战线上情势已根本改观。”材料中开始实现“根本改观”的军事行动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意义。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34页(共34页)‎ ‎【解答】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故说“中国内战战线上情势已根本改观”。‎ 故选:C。‎ ‎【点评】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过程和意义。‎ ‎14.(1分)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及评价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 B.王进喜﹣﹣“铁人” ‎ 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 D.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分析】本题考查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等先进楷模人物体现出的时代。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题干中的人物王进喜、邓稼先和雷锋,应属于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袁隆平成功研制“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选项D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模范人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和雷锋的事迹与时代精神。‎ ‎15.(1分)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34页(共34页)‎ B.要尊重客观规律 ‎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分析】本题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依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解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有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6.(1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  )‎ A.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国企改革出现创业高潮原因的认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解答】据“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和已学知识可知,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原因分别是:1984年决定从1985年开始对国企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催生了企业创业的高潮。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34页(共34页)‎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企业三次创业的高潮出现的原因,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7.(1分)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且提出“众生平等”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分析】本题考查了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解答】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宗教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1分)如图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该画作体现的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重点掌握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体现的时代精神。‎ ‎【解答】‎ 第34页(共34页)‎ 根据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可知,该画作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重点掌握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1分)大西洋曾经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是在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大西洋从“栅栏”变为“桥梁”的意义在于(  )‎ A.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B.“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 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解答】从材料中“1500年”、“桥梁”、“起程之地”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与各大洲之间联系很少,大西洋是栅栏、终点,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熟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理解题干中材料的含义是关键。‎ ‎20.(1分)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 第34页(共34页)‎ A.建立联邦制国家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C.防范个人专制 D.实现君主“统而不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答】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防范个人独裁。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1787年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影响。‎ ‎21.(1分)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①处应填写(  )‎ 史实 史论 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捍卫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资产阶级“皇帝”‎ ‎①‎ 以法律形式整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 对外战争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人民的利益 A.《人权宣言》 B.《拿破仑法典》 ‎ C.《1791年宪法》 D.三级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典》的内容及特点的相关史实。《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第34页(共34页)‎ ‎【解答】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 ‎22.(1分)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独立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答】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故选:A。‎ ‎【点评】‎ 第34页(共34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 ‎23.(1分)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发展教育来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能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措施是(  )‎ A.文明开化 B.废藩置县 C.全盘西化 D.殖产兴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重点掌握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解答】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发展教育来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能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措施是文明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A符合题意。B是政治措施,D是经济措施,C表述错误,都排除。‎ 故选:A。‎ ‎【点评】重点掌握在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4.(1分)1942年初,英美盟军在东南亚作战受阻。为此,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的行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国际合作是由于(  )‎ A.珍珠港事件 B.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 C.波茨坦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的行动”。‎ ‎【解答】‎ 第34页(共34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德、意、日轴心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2年初,英美盟军在东南亚作战受阻,为此,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的行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国际合作是由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符合题意,A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扩大到最大规模,A不符合题意;B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C波茨坦会议召开于1945年,BC发生在1942年之后,因而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5.(1分)小明通过网络搜索到“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等关键词。他想要了解的国际组织的标识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英、法、美、苏、中)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目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据题干关键信息“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际组织是联合国,C是联合国的徽标,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第34页(共34页)‎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题,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2分,共35分)‎ ‎26.(12分)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一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这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发展以电力等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使它们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当中美国占51.8%,德国占21.3%.英国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国的机器已经大量向英国出口,而且在技术上也超过了英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实现“停课不停学”。‎ ‎(1)材料一中,“这场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这场革命”的政治前提和催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的哪个国家?雅典城邦在哪位人物主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这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进到什么新的历史阶段?列举一项美国在此期间的重要发明。‎ ‎(4)材料二反映的科技革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什么时代?‎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技与社会”为主题谈一谈你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主线,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 第34页(共34页)‎ ‎(1)由材料一“(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或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出现了大工厂(或建立工厂制度)。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希腊。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由材料“这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发展以电力等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使它们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当中美国占51.8%,德国占21.3%.英国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国的机器已经大量向英国出口,而且在技术上也超过了英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或发电机、电动机)。‎ ‎(3)由材料“这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发展以电力等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使它们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当中美国占51.8%,德国占21.3%.英国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国的机器已经大量向英国出口,而且在技术上也超过了英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的广泛应用或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或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或侧重于重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进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帝国主义阶段)。美国在此期间的重要发明有汽车、飞机、电灯(灯泡)、电话、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火力发电站。‎ ‎(4)由材料二“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实现‘停课不停学’”可知,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或信息化时代)。‎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推动(或促进)社会进步。(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科技是把双刃剑或科技帶来环境污染问题)。‎ 故答案为:‎ 第34页(共34页)‎ ‎(1)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或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大工厂(或建立工厂制度);国家:古希腊(或希腊);人物:伯里克利。‎ ‎(2)动力机器:蒸汽机;内燃机(或发电机、电动机)。‎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的广泛应用或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或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或侧重于重工业部门);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帝国主义阶段);重要发明:汽车、飞机、电灯(灯泡)、电话、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火力发电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时代:信息时代(或信息化时代)。‎ ‎(5)认识:科技推动(或促进)社会进步。(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科技是把双刃剑或科技帶来环境污染问题,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7.(11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为35000斤,人均口粮318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115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 第34页(共34页)‎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和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文件所规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哪项政策有关?当时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儒家的思想观点、汉武帝的思想大一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答】(1)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以德治国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仁”。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和造成的深远影响是加强思想专制成加强中央集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推令,建立刺史制度。‎ ‎(2)依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文件所规定的土地政策是耕者有其田。这一政策在当时起的作用是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的人力物力保障。图2和图3分别反映的是图2:农民土地所有制(或农民土地私有制);图3: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的所有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对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 ‎(3)依据材料三“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为35000斤,人均口粮318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115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当时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是发展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34页(共34页)‎ 故答案为:‎ ‎(1)思想:以德治国(民)(或“为政以德德治“德政仁政“重民民本以民为本”等,意思相近及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核心:“仁(答出“仁政“不得分);主要目的:巩固大一统(或加强思想专制成加强中央集权);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正统地位)或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政治措施:实行推令,建立刺史制度。‎ ‎(2)图1规定的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图2:农民土地所有制(或农民土地私有制);图3:社会主义公有制(或国有和集体所有制)。‎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路:发展乡镇企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儒家的思想观点、汉武帝的思想大一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 ‎28.(12分)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复兴史。‎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第34页(共34页)‎ ‎ 中共十五大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提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所指历史事件中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口号或主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方面)并指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 ‎(4)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5)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要求:写出相关事件及主要影响)‎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以及推动因素、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等知识,明确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复兴史。‎ ‎【解答】(1)依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所指历史事件中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口号或主张为)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或救亡图存或君主立宪);C民主与科学。‎ ‎(2)依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方面)是指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先进中国人的探索;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 第34页(共34页)‎ ‎(4)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是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文化。中国近代进行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5)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的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为第一次: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第二次: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或进入改革开放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答案为:‎ ‎(1)口号或主张:(写不完整不得分)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或救亡图存或君主立宪);C民主与科学。‎ ‎(2)事件:五四运动。‎ ‎(3)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先进中国人的探索;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意思相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4)发展历程:从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 ‎(5)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第二次: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或进入改革开放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直接答出改革开放即可得分)。‎ 第34页(共34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以及推动因素、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9 7:33:4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4页(共3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