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恩施州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意见
恩施州2012年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意见 恩施州教科院 罗坤胜 鉴于湖北省新高考考试方案已经出台,我州各学校物理学科已开始高考复习的具体情况,特提出以下复习指导意见,以供参考. 一、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高考考试内容 学 科 必 考 选 考 物 理 物理1、物理2 选修3-1、选修3-2 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二、2011年全国新课标物理高考考试大纲与我省高考有关的内容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模块 必考内容 选考内容 物理1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物理2 机械能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3-1 电场 电路 磁场 3-2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光 相对论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力学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Ⅰ Ⅱ 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Ⅱ Ⅱ Ⅰ Ⅱ Ⅰ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Ⅱ Ⅱ Ⅱ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Ⅱ Ⅱ Ⅰ Ⅰ 电学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用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Ⅱ Ⅰ Ⅰ Ⅱ Ⅰ Ⅰ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Ⅰ Ⅰ Ⅱ Ⅱ Ⅰ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Ⅰ Ⅰ Ⅰ Ⅰ 单位制和实验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表3: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模块3-3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Ⅰ Ⅰ Ⅰ Ⅰ 定性了解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Ⅰ Ⅰ Ⅰ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 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机械振动 与 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电磁振荡 与 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Ⅰ Ⅰ Ⅰ 光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Ⅱ Ⅰ Ⅰ Ⅰ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Ⅰ Ⅰ Ⅰ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模块3-5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Ⅱ Ⅰ 只限于一维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Ⅰ Ⅰ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Ⅰ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2011年全国新课标物理高考考试说明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2。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 力学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Ⅰ Ⅱ 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Ⅱ Ⅱ Ⅰ Ⅱ Ⅰ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Ⅱ Ⅱ Ⅱ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Ⅱ Ⅱ Ⅰ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Ⅰ 电学选修模块3-1 3-2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用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电路 欧姆定律 Ⅱ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Ⅰ Ⅰ Ⅱ Ⅰ Ⅰ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Ⅰ Ⅰ Ⅱ Ⅱ Ⅰ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Ⅰ Ⅰ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Ⅰ Ⅰ 单位制和实验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表2: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模块3-3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Ⅰ Ⅰ Ⅰ Ⅰ 定性了解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Ⅰ Ⅰ Ⅰ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Ⅰ Ⅰ Ⅰ Ⅰ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Ⅰ Ⅰ Ⅰ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Ⅰ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 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机械振动 与 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Ⅱ Ⅱ Ⅰ Ⅰ 电磁振荡 与 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Ⅰ Ⅰ Ⅰ 光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Ⅱ Ⅰ Ⅰ Ⅰ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Ⅰ Ⅰ Ⅰ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模块3-5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Ⅱ Ⅰ 只限于一维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Ⅰ Ⅰ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Ⅰ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四、采用与我省相同考试模式省份的高考试卷情况分析(参考) 1.结构与分值的设置 新课程卷仍采取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试卷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Ⅱ 卷。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第II卷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物理、化学、生物各科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物理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2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组卷时,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物理学科的必考内容为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四个模块,约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选修3-5三个模块,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约15分。 物理试题共8个选择,2个实验,3个计算(其中一个为选考题)。 2.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 物理试卷考题难度适中,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考纲的要求,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主干知识仍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点。新课程高考试题依然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内容上也是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在综合应用方面,命题主要体现在: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圆周运动和能量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力、电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物理实验的综合。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物理学的社会价值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物理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技术的革新,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4题,以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新世界纪录为背景,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2009年安徽卷第17题以考生熟悉的电动扶梯为背景进行设计,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牛顿定律等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2009年山东卷第18题以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为背景命题;2009年浙江卷第19题考查了一个“讨论地球潮汐成因”的问题;2009年福建卷第13题联系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环绕月球飞行为背景,第28(1)题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问题等。 整体来看,各地高考试卷几乎都有以人类航天技术、中国的嫦娥工程为背景设置的天体运行问题。此外,关于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关于太空技术,关于新材料,关于现代交通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题目。这类试题的出现使新高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试题考查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等。实验题的出题形式基本为一大一小,重点考查必考内容的力学和电学实验。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2题分析实验误差,要求写出两个原因即可;23题的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具有一定的探究性。2009年福建卷第19题通过对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的展现,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能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用物理语言正确表达观点,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2009年山东卷第23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脑筋,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 (4)重视对物理学史料的考查,体现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料是物理知识和方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载体,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也加大了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考查。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14题,考查了科学家与其成就;2008年广东卷第1题以伽俐略理想斜面实验为背景命题;2008年江苏卷第12(1)题以揭示光的粒子性为题材,考查了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及“x光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和“氢原子光谱实验”等四个划时代实验的理解,第12(3)题将对半衰期的考查放在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获诺贝尔奖这一背景之中。这些试题体现的对物理学先驱的科学探究工作和科学精神的欣赏,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但是,如果将该问题持续下去的话,在命题上必须创新方可,老是这么谁发现了什么,显得有些简单,思维量太小。 (5)设置选考内容,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相对应,在新课程高考试题的设置中出现了必考题与选考题:所有考生必修1、2和选修3-1、3-2内容的试题为必考试题;学生自由选修内容的模块中,每模块各一道试题,这些试题难度相当,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进行选做。这样,新课程高考通过关注考生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整体考查内容基本侧重了选考部分Ⅱ类要求,选修3-3、3-4、3-5三部分试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相对容易,各部分相比较,难度均衡。 五、恩施州2012年高三备考建议 (一)高三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阶段: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时间: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上旬 教学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 备考要求: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每个高中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校选拔人才对考生的要求。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高效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因此,高考命题必须尊重《课程标准》。 新课程《考试大纲》与旧《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破除想当然,认真逐条对照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研究新高考,重构复习模块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习惯,更有一定的思维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经验,又是也可以成为固执,要改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或者很痛苦,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旧有的高考模式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许多老师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复习时积累了很多经典试题,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在,必考、选考模块的分割,使许多试题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甚至已无法使用。例如,动量能量试题。机械能是必考内容,动量是选考内容。考试大纲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的要求是有明显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重构复习的章节板块,重新遴选试题。建议按照新课程考试 大纲要求,第一轮复习坚持以必考模块为主,选考模块放在第一次质量检测之后进行。 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这在高考当中一定会有所体现,因此,一定要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师生关系,使高三的复习课充满活力,高效。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 纵观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题,很好的完成了从旧课程高考向新课程高考的过渡,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必考板块就是高考的主干知识。我们要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按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复习备考,落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狠抓主干知识,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重视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探究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高考把实验探究的考查摆在重要位置,包括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认识,对演示实验思想的感悟,以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在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中的运用等等。这类实验题构思巧妙、灵活,能力要求高,已经成为许多考生高考得高分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没有将实验放在教材后面,而是按照教材的自然顺序写在了正文之中,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时也不要把实验和知识复习割裂开来,这样可以保证体系的完整性,也给实验坚强的理论支撑。 第二阶段:选考 时间:2012年1月上旬至2012年2月 复习内容:选考模块,选修3-3、3-4、3-5 复习要求: 从本校实际出发,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新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高考试题的呈现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设计供学生选择的选考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因此,指导学生做好选考模块的选择是必要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年级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从近三年新高考试题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不同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等值,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做到等值。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某一个模块上。 处理好选考模块的复习 从新课程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看,物理选考模块考查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高三复习时,应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 而且在难度和时间上要把握好,以5周为宜,不要超过6周。难度上不宜过度深挖和耗时过多。 第三阶段 时间:2012年2月下旬至2012年4月底 复习内容: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复习要求: 专题复习,专题之内涵有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种方法开始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到"面",使高中物理复习真正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普通的提高到"专业"的角度;另一方面是把分散于各章节的、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方法、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把分散的提高到"专门"的角度。 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应该发现了学生的一些不足,复习时的一些疏漏,专题复习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时候。 所谓专题复习,就是专门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将物理知识和学生要形成的技能,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进行专门讲解,或专门训练,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在高一、高二学习中和第一轮复习时,难免会有一些薄弱环节,这里的核心是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专题可大可小,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方法的训练,解题习惯的养成,等等。关键是目的要明确,也就是说,这一节课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离不开讲习题,但复习课决不能上成习题课。第二轮(专题)复习更不能认为就是习题课。 第四阶段 时间:2012年5月初至6月初 复习内容:模拟训练 复习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组自编试题,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使复习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坚决杜绝滥发成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杜绝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二)高三质量检测安排 第一次质量检测 时间:2012年1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 第二次质量检测 时间:2012年4月中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形式:模拟高考 2011-08-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