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22-太空一日_人教版(2016部编版) (3)
太空一日22 散 文 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 们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 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 空的生活。 (难点) 1.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 3.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重点) (重点) 杨利伟,2003年10月15 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 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 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 重》一书。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 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 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 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 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 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 果。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 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 期间为航天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 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 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 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舟五号”飞船 炽热 逃逸 轮廓 模拟 舷窗 俯瞰 无虞 稠密 一 读一读字音 chì yì kuò mó 魔法记忆:因义辨音法,表示同“十”或“多种的;杂样的” 意思时读“shí”;表示疑问代词时读“shén”。) xián kàn yú chóu 什么 什物 shén shí hè( )色 千jūn( )重负 bǐnɡ( )息凝神 惊心动pò( ) 二 写一写字形 褐 屏 钧 魄 三 记一记词义 1.释然: 2.俯瞰: 3.本末倒置: 4.严谨: 5.惊心动魄: 6.屏息凝神: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弄颠倒了。例句: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他刚刚从一场 惊心动魄的车祸中逃生。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句: 运动员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教练的指令。 导思1. “我”在火 箭起飞时的感受及 表现如何? 导思2:“我”在太空 飞行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火箭起飞 太空飞行 导思4.作者通过记叙 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 所闻、所感,表达出 了什么样的情感? 情感 关键词: 科学探索 导思3. “我”会航 时过程如何? 返回地球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第一部分(1—17): 第二部分(18—29): 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 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 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 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30—39): 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 击声。 第四部分(40—67): 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几秒钟” 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 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 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 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答案】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 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 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答案】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 (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 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 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 明了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 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 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 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 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 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 后果? 【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 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 秘的? 【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 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 敲击声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运用心理描 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 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答案】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 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 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 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 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 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答案】(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描绘自己在太空的所见所 闻,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如在火箭升空遇到共振 的意外情形时,对飞船传回的定格画面这样描述:“我整个人一动 不动,眼睛也不眨。”这一处细节描写非常具有画面感,让读者感 受到作者经历26秒钟共振的痛苦之深。(2)作者对大量的比喻、反 复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如:火箭升空时“(我)整个人收缩得像 一块铁”,一下子把作者升空时内心紧张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 前;在返航过程中遇见舷窗出现裂纹后写道:“外面高温,不怕! 有碎片划过,不怕!”反复修辞的运用,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当时内 心极度紧张、不断给自己打气加油的画面,让读者如有同感。 【手法探究】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什么作用?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太 空 一 日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 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 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1.片段连缀,结构清晰。 全文运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 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小标题连缀成篇,使读者迅速 了解全文内容,构筑起清晰的文章结构。 2.事例典型,细节迷人。 文章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所见 所闻,并运用细节描写,展示了自己在太空中的各种遭遇,使文 章显得真实有趣。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 氢弹,到长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 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了,国人的各方 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 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译文】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了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 而夜夜寒心。 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译文】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着仰望天河两旁的牵牛 星和织女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