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都匀一中半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从难到易、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较规范的进步过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规范化。 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大,要求汉字能够认写迅速、运用方便,而汉字的复杂繁难却使各种抄写、印刷事务不能快捷。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汉字不得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趋速就简。所以,汉字简化是人们在使用汉字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然,汉字的简化决不是随心所欲的简化,而是要根据汉字规律,逐步地科学地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汉字有规范可循,更利于汉字在全社会的流通。 汉字之所以要规范化,首先从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语言的交际工具,为了适应人们相互交际的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其次,从汉字字形演变和汉字使用看,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异体也就越多。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为整理异体字繁乱的现象,使汉字的使用规范化,我国历史上继秦“书同文”以后,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建国后,党和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现代的汉字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尤其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有过如此的密切;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世界上出现了新一波“汉语热”,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规范简化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弃繁就简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大趋势。反观国内,社会上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意识仍然不太理想,在一些报刊、影视、商标、广告、牌匾上,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简化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求汉字简化的规范化、标准化,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 (摘编自 邓雪琴《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始终在发展变化,每个汉字形体都有甲骨文、小篆、隶、草、楷的演变过程。 B. 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让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 C. 异体字在汉字的规范化过程中,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汉字的统一使用。 D. 汉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汉字要简易好用,汉字简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证“汉字规范化”的原因时,按照从内因到外因的顺序逐层推进分析。 B. 文章善于从多角度展开论证分析,如分析论证“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原因。 C. 文章在分析“汉字简化”的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要求,条理清晰。 D. 文章尾段立足时代,又联系国内外具体背景,指出了规范简化汉字的迫切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源于图画的汉字,它的发展变化是必然的,从群众中产生的简化字都应该得到推广。 B.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两者互有联系,相互约束,共同推动着汉字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 C. 文字在使用过程中都有规范和变异两个方面,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就会失去交际作用。 D. 我国每个时期都有汉字正字法,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如秦朝“书同文”和现代汉字规范。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每个汉字形体都有甲骨文、小篆、隶、草、楷的演变过程”不合文意,原文第一段相关表述为“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选项与原文中“汉字形体”概念内涵不同; B项, 因果关系错误,不能由原文推出“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是“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的原因; C项, 从文中第三段“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可知“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的应是“过多的异体”,而不是所有“异体字”。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从内因到外因的顺序逐层推进”错误,文中讲述的都是文字本身发展的原因,并无外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A项,“从群众中产生的简化字都应该得到推广”,不合文意,原文第二段“汉字的简化决不是随心所欲的简化”,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C项,扩大范围,文中第三段只指出“汉字具有变异性”,而不是“文字”; D项,“每个时期都有汉字正字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选项不合文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O%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超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年间,我国体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 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分别是2015年、2013年。 C. 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 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 5. 下列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O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 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区市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 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 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 【答案】4. D 5. C 6.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②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局面。③乡村旅游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④增加创业机会。⑤其他社会效益显著。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如本题的设题区域在材料一中。本题中,D项,“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错误,从材料一来看,从2012——2016这五年间,接待人次增长率只有两年超出了年平均值。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农家乐’”错误,最初叫“农家乐”并不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材料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一句可知,“农家乐”应是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初”现象,但并不能看出是“20世纪50年代”;另外“高端”从原文来看是“相对高端”。B项,“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中有“俨然”一词,“俨然”意思是“很像”,并非“就是”;另外,将材料二中的“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表述为“大部分……”也不够严谨。D项,“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可见并非国家专项资金。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快速寻找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要点,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本题要求“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然后找出哪些段落哪些句子写了乡村旅游的好处,再一一加以概括,如果文中有描写的内容,没有评价的词语,考生要抓住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第二节乡村旅游的效益,材料二“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和“统计数据显示,Z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根据这些内容就可以总结概括出乡村旅游的好处。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见学生的老师 孙凡利 马友全县长是个怀旧的人。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高升了,还回母校看过侯老师。最近,马县长听说侯老师退休了,去了槐花中学做后勤,正好教师节快到了,他就想过去看看。 秘书得知马县长的想法,私下联系了槐花中学的杨校长。杨校长听说马县长要来,一口气说了几个“欢迎”,说侯得良每天都在学校,随时恭候马县长大驾光临。 教师节这天,秘书告诉马县长:“今天去看侯老师吧,杨校长正在恭候。”秘书说,这次没提前通知侯老师,免得他像前次一样腼腆“请假”,让马县长白跑一趟。随后,马县长一行人坐上汽车,悄声向槐花乡开去。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杨校长不时给秘书发来信息,说侯老师一直在岗, 让马县长大可放心。 很快,汽车就开进了槐花中学。杨校长早早地等在那儿,等马县长下了车,他上前握住了马县长的手,寒暄后,三个人顺着过道来到教学楼后,杨校长指着面前的一排平房说:“这排是后勤办公室,侯老师在第三个门。”马县长瞅了一眼,第三个门正开着,看来,侯老师在。 一行人来到办公室门口,杨校长喊了声:“老侯,看谁来了?”不过,屋里没有人应声。杨校长一步跨进屋里,扫视了一遍,侯老师并不在。看桌子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想必侯老师临时出去了。既然门都没关,看来没走远。 办公室条件简陋,杨校长觉着在这里等不太方便,就请马县长到校长室等,大家坐下来喝起了茶。 大约五分钟后,有人给杨校长打电话,说侯老师办公室上了锁。杨校长惊呆了,自己一直盯着侯老师,也就刚才陪马县长去校长室的工夫,侯老师就溜了? 杨校长一边擦汗一边向马县长说出实情。马县长很惊讶,但还是冷静地说:“没想到侯老师还是怕见人。”杨校长盯着马县长:“怕见人?不对呀,侯老师平时挺外向的!”这么一说,马县长的表情不自然起来。县长微服私访吃了闭门羹,说起来真是没面子。 突然,杨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对马县长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摄像头,看看侯老师去哪里了,学校的监控可是全方位无死角。” 杨校长赶紧打开监控设备,调出侯老师办公室附近一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马县长也凑在电脑旁边。大家从屏幕上看到:就在刚才,侯老师进了办公室;没出几分钟,马县长赶到;大家刚走,办公室的房门,就被人从里边给关上了。 侯老师没走,就在办公室!杨校长忍不住说:“太不像话了!”马县长却说:“我没说错吧,侯老师怕见人。”既然侯老师在办公室,那就去吧。马县长再次来到侯老师办公室门口,敲起了门。 马县长在门外说道:“侯老师,我是马友全,您的学生,来看您了。我知道您在屋里呢。” 好一会儿,屋里才传出声音:“你自己进来吧。” 杨校长气得在心里默念: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马县长答应了侯老师,侯老师这才把房门打开一道缝,说:“进来吧。”马县长让大家在外边稍等,自己一闪身进了办公室。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马县长发现,侯老师身后贴墙的橱子,门半敞着,瞅了一眼,明显有被人坐过的痕迹,他忍不住说道:“老师,您刚才……” 侯老师点点头:“对,刚才我实在走不脱,就藏进了橱子,心想等你们走了再出来,没想到你们又杀回来了。”马县长知道侯老师腼腆,可也不至于这样吧?侯老师看出马县长的疑惑,主动说道:“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 这番话说得马县长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半天才说:“莫不成我是大老虎?” “那倒不至于,不过,你可能感觉不到,”侯老师接着说,“前几年,你回母校看望老师,都要让我陪你满校园转。最后,还少不了照一张合影。” 说到这里,侯老师扶了扶自己的腰:“每次照合影,你在一旁坐着休息,让老师站着演练队形。最可气的是,拍照时,你们领导坐在前排,老师却在后排站着。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唉……”侯老师摇着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说:“我的腰和膝盖现在都有毛病,不能长时间站着,所以,没办法,只好躲着你……” 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他站在侯老师面前,低着头沉思了半天,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大家“呼啦”一下围过来,马县长却摆摆手,说:“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B. “怕见学生的老师” 这一有悖常理的标题,既给文章设置了悬念,也交代出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C. 小说在结构上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通俗,故事意蕴却很深远,以小见大。 D. 小说中,马县长对老师的评价是"腼腆""怕见人";而杨校长的评价是“挺外向”。这些侧面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也更激发读者对侯老师的好奇心。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侯老师的形象。 9. 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属赘笔,倒数第二段就可以收束全文。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关爱学生: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②真诚坦率:指出学生这种看望老师尊师的行为是沽名钓誉;③重情义,讲原则:侯老师对学生百忙抽空看望自己的不忘师恩行为表示开心“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松开”;可对于借机溜须拍马沽名钓誉的事,他选择躲避。 9. 示例一:不是赘笔。① 从情节上看:“说悄悄话”照应前文“师生相见, 分外亲切”的内容,显出师生关系非同一般,也让情节更严谨;②从人物刻画上看:有了这段语言描写,才让马县长虚心接受老师意见,知错就改的尊师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旨上看: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真正的尊师也不是“安排”,不是形式,而是发自真心,毫无功利的行为。揭示文章反形式主义,弘扬真诚的主旨。 示例二:是赘笔。① 从情节上看:以倒数第二段结尾,可收到戛然而止的效果, 增添读者更多地想象空间;②从人物刻画上看:从神态描写上,已经刻画出了马县长在得知老师躲着不见他的真相后,知错的形象。所以不需要最后一段;③从主旨上看:倒数第二段就已经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这一主要内容。不仅揭示文章反形式主义的主旨,也赞美了老师善于劝诫,学生勇于知错的美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只是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理解片面。不仅是为了刻画杨校长拍马形象,与侯老师形成对比,而且也为后面侯老师仍躲起不见学生的情节做铺垫,使情节一波三折,让悬念更浓。选项表述不准确。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来分析人物,不要脱离文本。本题要求分析侯老师的形象。由“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概括出他关爱学生;由“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概括出他重情义;“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概括出他真诚坦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情节结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类题目的答案应言之有据,即源于文本;言之有理,即自圆其说;言之有序,即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条阐述。本题围绕小说的最后一段是否属于赘笔,实际上要求分析小说尾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三个角度分析。例如认为“不是赘笔”,可以结合原文“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结合马县长“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的语言描写,分析对塑造马县长形象的作用以及揭示主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0. 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11. 下列对文段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 “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五官。 C.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D.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12.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B.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C. 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 “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①现在我们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②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中“改道易行”为并列短语,解释为“改变方针和办法”,“改道”和“易行”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治”为动词,作谓语,“东阿”为名词,做“治”的宾语,因此“治东阿”不能拆开,排除C。 故选B。 这句话的大意是: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C项,“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错误,“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意思。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错误,项王对沛公并无防范之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今者:现在。辞:告辞。奈何:怎么办。(2)而:表转折,然而。以(之)罪臣:省略句。罪:怪罪。 【点睛】参考译文: (一)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二)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便要离去。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怎样抒发感情的”重点考察抒情的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濯缨”用《楚辞》之典。 【点睛】(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人不知而不愠 (4). 不亦君子乎 (5). 书生意气 (6). 挥斥方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本题易错词语有:(1)萧、兮、复(2)愠(3)意气 、斥、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 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B. 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 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 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 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 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是多层定语排列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二是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应把“关心”改成 “关注”。这样就可排除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B项,语序不当。C项,搭配不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是说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是时代使然的现象,所以填“无可厚非”。第二处,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所以填“指鹿为马”。第三处,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应选“趋之若鹜”。第四处,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视为成名成家的……”,应选“终南捷径”。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题目要求补写的是第二段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这样可排除C项;再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最后从句子结构,又可排除B项。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虽然品种形态多种多样,①____。因此科学家们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的。②____,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③____。 【答案】 (1). ①但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2). ②如果发现某个星球上存在碳氢化合物 (3). ③就完全有可能演化成为生命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可知,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②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如果某个星球上存在碳氢化合物;③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21.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中学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答案】(1)(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2)(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炼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时事评论的能力。压缩新闻主体时,要突出新闻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主体和主要事件;写对新闻的看法时,要审清题意,问题是要求从自我的角度入手,考生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这样写出的内容才符合题目的要求。 (1)这是一道说明性语段压缩题,说明的对象是“学生与父母”,这是由“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这句话分析出的;对象如何,下文的内容就重点围绕“学生和父母之间没有话题可说”而展开,据此分析出两个词“学习”和“代沟”。由此,这个“一句话”可概括为一个是“代沟”的问题,一个是“学习”的问题。由此可概括为“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之间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2)本题是针对现象说观点题,考生作答时不要脱离开“学习”和“代沟”。可先正面肯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然后表明自己的见解,要努力消除代沟,学习不是沟通和交流的全部,除学习之外还有好多方面,如兴趣、品质、健康等也需要与父母沟通交流,子女理解父母,父母也要理解子女,既要做到学生(子女)身心健全发展,又不能让亲情疏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亲爱的同学们,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的高一生活已经过了半个学期,相信在这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事让你感动、让你铭记,请以“我的高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初尝胜利的果实——我的高一生活 半个学期的过去,从高一开学到了现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有喜悦,有难过,与同学们的相处,与老师的交流。 开学那几天,我当时的心里是十分失落的,与昔日初中好友和老师很难再见面了,想着那些熟悉的面孔,高兴不起来。 班上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我当时成绩就一般般,不好也不差。我的同桌是一位女生,长得很好看,学习也很好,与她相处觉得还不错。 班上很多同学是比较调皮的学生,我当时沉浸其间,不知怎么了,渐渐就被他们带到了所谓的心理舒适区。 一次,我们几个调皮鬼在学校惹了事,被叫到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姚兰老师当时正在改作业,脸上没有一丝丝表情表情。我们低着头对她说:“姚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们,我们不会再犯了。” 姚老师这才放下笔看着我们,对我们说:“孩子们,都高中生了怎么还会犯这种错误,初中就说是不懂事,高中了,大孩子了,怎么还这样?”她说了我们一通,本以为肯定要处分,她却说:“下次不准再犯了,回去上课吧!” 我们很惊讶,于是连忙道谢就回去了。过了几天,我路过德育处,听见班主任的声音,我心下一沉,连忙悄悄跑过去走近一些,只听见姚老师正在低声恳求说:“这次就放过他们吧!他们还是初犯,请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 “不行,犯了错就应该得处分。” “求求你了,给他们一次机会吧!”姚老师再次低声求情。 …… 我听着听着,泪水不觉涌出,我连忙三步两步踮着脚走开了。 从此以后,我不再与班上那几个调皮鬼玩了,开始努力学习了。每天我都会早早的来食堂吃饭,吃完连忙跑回教室预习今天要讲的内容。以前落下的功课,我都会下课问同桌,她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讲题。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上课我都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下课强迫自己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疯——曾经好几次都想放弃,看着其他同学一下课就打打球啊,与朋友聊天啊,我心里也曾经几乎按捺不住想要丢下书本!或是姚老师激励了我,我咬咬牙齿,挺了过去,生活变得枯燥,我却收获了很多,随着我在班上的排名不断上升,看着各科老师对我的赞扬,我想我的努力是值得的,我的选择没有错,看父母的高兴,我为此感到自豪。 一次大考,我班上前五名,我胜利了,我当时很高兴。 想起寒冷的冬天,一位少年顶着寒风早早的来到食堂,一个人在教室复习着笔记,他的身体早已冻得不能自拔,但他的心却是那么炽热,对学习的热爱,早已忘了寒冷…… 这就是我的高一生活,我相信我会坚持下去,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带给我的激励,我想我初尝的胜利果实,就像一颗蜜饯梅子的滋味吧,那么的清脆、甘甜。 致勤奋努力的我—— 加油吧少年!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分析所给话题,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所给文字材料分析对应的思维角度。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我的高一”,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我的”和“高一”。“我的”,限定了要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文体方面限定了记叙文,要写“我”亲身经历的,而不是写别人的故事。“高一”是一个特殊的学段,告别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告别了初中生活,迈向一个新的层次,遇到很多新同学、新老师,发生了很多新鲜的事情,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材料中也提示到:高一生活已经过了半个学期,这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事曾令人感动、令人铭记。由此考生可选取自己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记叙高一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感悟。 立意: 1.写高一生活中遇到的人(新同学,新老师),写相处的经历; 2.“我”的高一生活掺杂着“酸、甜、苦、辣”; 3.高中第一次月考后的启发与感慨; 4.写高一奋斗的快乐与充实等。 素材: 1.上了高中以后,我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课时,与老师进行知识上的交流,课后,与练习册上的难题展开“生死搏斗”。初次月考之后,我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想要尽快知道成绩。竟然真的如我所愿,我的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虽是差强人意,却也进步可喜——过去一直成绩不佳的我突然名列前茅,我心里的“怦怦”是止不住眩晕的欢喜,就像是冬日腊梅经历冰天雪地的酷寒后,怒放而散发的清幽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2. 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后,小小进步带来的踌躇满志,使我迅速膨胀,完全放松了自己,总觉得先前的刻苦努力会带来的成绩上扬的惯性。记得那一个下午,早就预习好文言文的我在语文课上满不在乎地呼呼大睡,大约是语文老师已经注视良久,同桌小心翼翼地把我拍醒,剜了我一眼,努了努嘴。迎着老师的目光,那炯炯火光中透出“认真听讲”四个大字。我心里还是满不在乎,甚至有着不耐烦的“起床气”。 下课铃响后,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嗖”地闪出了教室大门,这时听见语文老师在背后叫住了我,她凝视了几秒,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佳奕同学,'满招损,谦受益',老师知道你基础扎实,成绩不错,也恭喜你上次月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千万不能自满啊,这样成绩一定会一落千丈,就像半瓶醋,以为自己满了,于是不再吸纳装盛,于是再也不能真的满了,你明白吗?” 3. 刚刚开始时,上课还有些吃力。控制不了自己,旁边的同学一说话我就控制不了。我努力告诫自己,你不能再失败了。这段时间我上课听的特别专注,课后也马上完成作业。但在月考时,试卷上原本做过的题,一考试便忘的一干二净,首战最终以失败结束。后来另一句诗给了我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凭着上完课后脑袋中那短暂的记忆去完成作业,即使做对了,也不能使我记牢。 在月考后的这一个月中我充分的利用时间:补习做题,请教老师。即使有许多不易,却一直过得很充实。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记叙文,题目是“初尝胜利的果实——我的高一生活”,记叙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真挚的情感。“我” 刚上高中时和几个调皮鬼在学校惹了事,班主任姚老师并未严厉惩罚“我”,当“我”听到姚老师在德育处为“我”求情时,“我”受到震撼,开始觉醒,改邪归正,大考中,我进入班级前五名。结尾部分,感谢勤奋努力的自己,为自己加油。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限定文体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做.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感觉,得到—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