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20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13年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0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1.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与进化 3.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4.可遗传的变异与育种 5.微生物的变异实验分析 【难点突破】 难点1 可遗传的变异与育种 1.农业技术人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壮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细胞质遗传 2.下图为普通小麦起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ABD表示 A.基因 B.基因型 C.染色体 D.染色体组 (2)将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杂交所得的杂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少个四分体 A.28 B.21 C.14 D.7 (3)普通小麦是可育的,而三倍体无子西瓜(其基因型为AAa)是不可育的,为使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育,所需的操作及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 A.秋水仙素处理,1:3 :1 B.授以普通西瓜花粉,1:4:1 C.秋水仙素处理,1;2:1 D.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1:4:1 难点2 微生物的变异与实验分斩 1.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1)实验的方法步骤如图所示: 注:每个培养皿中接入的菌液均为0.2mL (2)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配方 蛋白胨 乳糖 水 琼脂 20%伊红水溶液 0.3%美蓝水溶液 pH 含量 10 g 10 g 2 g 1000mL 25 g 20 mL 20mL 7.2~ 7.4 (3)实验分析:①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 ;加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 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 ,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 ,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 请你分析出现A4和九实验结果的原因: 【答案】 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便于识别大肠杆菌菌落②异养型 乳糖蛋白胨 蛋白胨③寄生④支持假设一 AB两组所有培养皿中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⑤抗噬菌体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 A5比A4突变时间早,具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多。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 基因突变 1.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人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人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基因突变 B.细胞融合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2.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都不会引起性状改变,即使是外显子部分,碱基序列改变,如果转录后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原氨基酸,也不会导致性状改变。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而无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并未发生基因重组。 【正确解答】 C 【特别提醒】 (1)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进行迁移运用,同时要注意区别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2)明确基因突变到表现出突变性状之间的条件,如突变时期与表现部分大小的关系,突变与生殖的关系等。 【变式探究】 1 变异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环境条件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删除了猪细胞中对人产生排斥的基因,培育成可以用于人类进行器官(如心脏)移植的“敲基因猪”。从变异的角度看.这种变异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不遗传变异 易错点2基因重组与进化 1.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2.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以对无芒(b)为显性,两种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粉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 【特别提醒】 (1)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现象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导致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一定要注意受精作用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的配子结合,把基因重组表现出来的过程,雌雄配子结合时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同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配子也不能叫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过程中产生了等位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构成进化的原材料,再由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变式探究】 1 现代生物技术能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种,这主要是由于 ①现代生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频率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③现代生物技术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种群 ④现代生物技术可使新品种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易错点3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人工诱变育种 B.细胞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2.下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不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3.将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后,将所结种子第二年再种下,长成的植株再接受二倍体普通西瓜的正常花粉得到了无籽西瓜,下列有关无籽西瓜培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植株细胞中全部含有4个染色体组 B.第一年所结果实中不同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有 3、4、5三种。 C.第二年所结西瓜比普通西瓜大,糖含量高,籽少, D.第一年进行西瓜杂交,产生了新物种 【特别提醒】 1.注意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自然界中形成,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单倍体育种一般包含多倍体育种的基本步骤,即都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但单倍体育种以花粉离体培养为起点,而多倍体育种开始就是以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为起点。 2.注意比较八种育种方法: 育种 方法 原理 特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将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提高物种综合优势;育种年限较长 常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频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工作量大 规 育 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可获得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能获得某些特殊优良性状,如无子西瓜、高品质八倍体小黑麦 非 常 规 育 基因工 程育种 运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 和性;应注意生态安全 种 细胞工 程育种 将细胞融合, 形成杂种细胞 【变式探究】 1 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 ②基因工程 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 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C 解析:把控制动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3 将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后,发育成果实的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 A.4、2、2、4 B.4、4、3、5 C.3、3、3、4 D.4、4、3、6 答案:B 解析:普通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成为四倍体,正常西瓜花粉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胚中含3个染色体组,果皮、种皮与母本一致,胚乳中则含5个染色体组。 4 将甲、乙、丙、丁4种二倍体植物进行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可以配对,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配对情况如下表,请写出每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依次用A、B、C……字母表示)。 乙 丁 甲 甲与乙各1条配对;乙有1条不能配对 甲与丁各1条配对丁有2条不能配对 乙 乙与乙2条配对 乙与丁各2条配对丁有1条不能配对 丙 乙与丙不能配对 丙与丁各1条配对丁有2条不能配对 5 、下图表示由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所采用的常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 和 ,其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 ,其优点是 。 (3)由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方法Ⅳ是 ,其形成的⑥称 倍体。 【2013高考突破】 1.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3.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⑤ 4.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 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人类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减数分裂过程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5.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体内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一种蛋白质)。有一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胰岛素(另一种蛋白质)。下列关于白化病和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患白化病儿子一定患白化病,双亲正常也可能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 B.理论上可以像治疗糖尿病一样通过注射合成黑色素所需的有关酶来治疗白化病 C.糖尿病也是一种遗传病,但不一定是由于胰岛素的基因异常引起 D.一旦尿中含糖就说明体内缺乏胰岛素,可通过定期服用胰岛素胶囊来治疗 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同家庭的男、女患病率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 的等位基因,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和性别无关,男女中患病几率相同。非同源区(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7.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因为致病基因自由组合 B.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 C.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8.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段相近 B.预防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基因检测 C.调查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患病家族进行调查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出生前就死亡了 要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最后计算患病人数占所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如内容是遗传方式,则只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记录所有家系成员的表现型及相互关系,最后分析基因的显隐关系及所在染色体的类型。 9.下列关于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调查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 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 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 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 多指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 苯丙酮尿症,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C.血友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1.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 和Ⅱ-6 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 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1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所有生物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导致三倍体西瓜出现无籽性状 13.MstⅡ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总是在CCTGAGG的碱基序列中切断DNA。下图显示用MstⅡ处理后的突变型血红蛋白基因片段。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发生基因突变,使某一处CCTGAGG突变为CCTGTG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Mst 1I酶进行基因诊断,该过程是在细胞外进行的 B.将MstⅡ酶用于基因诊断,若产生四个DNA片段,则血红蛋白基因是正常的 C.在起初的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有4个CCTGAGG序列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MstⅡ酶的识别序列 1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工诱变育种不一定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用到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无籽西瓜的“无籽”是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无籽西瓜无籽,不能产生后代 15.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杂交育种中,F1自交后代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C.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诱变育种可以定向的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 【答案】 ABC 【解析】诱变育种是不定向的,D错误。 16.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 A.先杂交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根尖中,可培育出目标植株 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愈伤组织细胞融合并培育成幼苗 1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B.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一样的 C.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草莓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18.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19.下图表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②过程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B.①过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C.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BB D.图中培养出的试管苗高度不育 图示花粉的基因型为AB,其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诱导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 。AaBb的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试管苗细胞只含一组染色体组,高度不育。 20.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下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分别由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病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 ▲ 、 ▲ ;Ⅱ-4 基因型为 ▲ ; Ⅲ-7的基因型为 ▲ 。 (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 ▲ ,若Ⅲ-8与Ⅲ-9近亲结婚,则生育的子女中正常的几率是 ▲ ,两病都患的几率是 ▲ 。 (3)若Ⅲ-8与Ⅲ-9婚后生下一对双胞胎(IV-11与IV-12),则他们同时患有甲病的概率是 ▲ 。 【答案】 (1)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AaXBXb (2)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1/2 1/12 (3)1/9 22. 某科学小组对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前后的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为XY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的突变雄株。经检测,该突变植株的突变性状由某条染色体上的个基因突变产生(相关基因用A、a表示)。在事故前,这种突变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请回答: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原因是 。 (2)A与a的本质区别是 。若要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 显隐性及其位置,基本思路是:选择 与 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子代 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个体数量(数量足够多),并计算Q和P值(如下表所示) (3)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如果Q和P值分别为1、0,则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②如果Q和P值分别为0、1,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③如果Q和P值为0、0,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④如果Q和P值分别为1/2、1/2,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答案】 (1)生长旺盛的部位细胞DNA复制旺盛 (2)碱基序列不同 突变雄株 野生雌株 (3)②X 显 ③X 隐 ④常 显 23.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 (3)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 【答案】: 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了杂交育种方法,限性斑纹雌蚕的Ⅱ号染色体有2个a基因,W性染色体上有1个A基因,基因型为aaZWA。(3)略。 24.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从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来分析,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会患的遗传病是 ,该类遗传病可通过对患者的 进行检查而确诊。 (2)“眼耳肾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其遗传有明显的选择性,即:母亲患病,子女 都可能患病,而父亲患病则只有女儿患病。据此可以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情况是 。 (3)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根据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 ②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2分)。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 (2 分)。 25.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人群中的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调查人数为一万人)。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 (2)马尔芬氏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小组同学对某一患马尔芬氏综合征的女性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根据上表绘制该家庭遗传系谱图。 通过遗传图解分析可知马尔芬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 。 (3)已知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但不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部分同学采用遗传系谱分析的方法;请你另外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 调查方案: 寻找若干个患该遗传病的家庭进行调查;统计各代患者的性别比例。 调查结果及预测: ① ;(2分 ) ② ;(2分 ) ③ ;(2分 ) 【答案】: 【解析】(1)根据题中数据,可知甲病男患者的人数是279+6=285人,女患者的人数是281+2=283,男女患病率基本相等,为常染色体遗传病。而乙病中男患者人数是250+6=256人,女患者人数是18人,男女患病率明显不等,且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故为伴X 26.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⑴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 ⑵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 ⑶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现利用非单体的正常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正常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⑷若通过(3)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 ⑸若图示果蝇与另一遗传物质正常的果蝇杂交,若出现该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