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
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国网站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人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为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 ,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更多的精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B. 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信息传播渠道,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C.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D. 精彩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B. 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来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开始“走出去”。 C. 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列举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D. 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 B. 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就是因为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 C. 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D. 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文化将更多地传播出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 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 2017-2021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纪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6.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第26次鼓励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地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0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闲暇时,他突然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过你?”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在儿子违法犯罪之后,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进监狱,是大义灭亲,只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B.他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说明他已经真心悔改。 C.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立体,人物内心充满矛盾;文章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结尾揭出真相,发人深省。 D.文中说“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说明此时他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的初衷。 8.小说中的“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分析“他”的人物形象(6分) 9.小说提供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尾,请简要概括小说结尾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周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良家子:出身良家的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C.转:迁官转任。与 “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D.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王昌龄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旗帜,因此立功扬名。 C.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经常说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安全的担忧。 D.孝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逢故人 【唐】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去多次也绝不后悔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源自于各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批批历史悠久、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固化,运动会产生的辐射 不断延伸。( )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保护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的广泛普及。 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贵州的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可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 , 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轮美奂 效果 传承 责任感 B.精彩纷呈 效果 继承 获得感 C.精彩纷呈 效应 传承 获得感 D.美轮美奂 效应 继承 责任感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B.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篮,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C.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D.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B.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计划。 C.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它还能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计划。 D.同时也有利于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 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5G网络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5分) 在5G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秒,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5G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运行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而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以及增加更多的设备到万物互联的大家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0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掀开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序幕。 100年前,以北大学生为首的青年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70年前,革命先烈经过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从此摆脱百余年的屈辱,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天,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全面脱贫指日可待,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青年才俊干事创业,大国工匠匠心为本,中国科技产品被西方国家大量购买…… 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着新一代的青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以上相关历史中选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写一篇文章,假定给他/她(他们)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B 【解析】 B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段“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2. C 【解析】C项,“列举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在文中无依据,是无中生有。 3. D 【解析】A项,原文第1段“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B项,“就是”说法错误,原文第2段“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C项,“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以偏概全,原文第3段“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 4. C项【解析】“趋势很困难”错误,原文表述为“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最有效举措”错误,原文表述为“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 5. A【解析】B项,“世界各国”扩大范围,原文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 C项,“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无依据。 D项,“滞后”表述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并非是“滞后”。 6. ①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②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③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④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7. C【解析】(A项,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是为了让儿子减刑并得到教育,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B项,依然仇视父亲,说明对当年的事并未完全悔改。D项,此时他并没有理解父亲的初衷。) 8.“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①莽撞讲义气,为了兄弟义气把人打成重伤;②偏执冷酷,始终记恨父亲,甚至在父亲弥留之际也没有看父亲最后一眼;③努力奋斗,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依然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④懂得感恩,在功名成就之后,还能记得帮助过他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9.①深化了小说主题。儿子虽然没有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但最终悔悟,说明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子女应理解父母的苦心;②给读者更深刻的感受,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③ 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生活并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遗憾,这才能让人们懂得珍惜。(每答出一点给2分) 10.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D(是边塞诗) 12.C(“恃才自负,才气无双”是公孙昆邪对他的评价。) 13.(10分) (1)李广的才能(才能气概),天下没有第二个,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负”—— “倚仗”“依靠、凭借”;“数”—— “屡次”;“亡”—— “使之死去”, 失去三处各1分,句意2分) (2)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骑数百”——定语后置;“追骑”——“追来的骑兵;”以故”——“因此”,三处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14. C(“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不正确。本诗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 15.(6分)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6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C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指的是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对象不符。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符合此处语境。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效果:指事物或行为、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此处指运动会的辐射方面,应选择“效应”。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等传授和继承的过程。继承: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财产等接受过来。此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技艺,应选择“传承”。责任感:是指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获得感:表示获取某种利益所产生的满足感。此处前面有句话“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发展的好自然会带来获得感。) 18.A(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身首先是竞赛,所以先说竞技,再说文化;再根据下文“人们逐渐认识到”可知,应让“凝聚共识”与“人们逐渐认识到”相衔接。) 19.D(在顺序上:先补齐全民健康短板,才能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然后才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助力的应该是国家“健康扶贫”行动,不能是还没有执行的计划。在搭配上:短板需要补齐,不能提升;生活质量可以提升,不能增强。由于上文已经有“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这个主语,“它可以”“它还能”可以省略。综上,选D项。) 20.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速度更快 时延更低 功耗更低 22.参考立意:(1)勇担责任,逐梦而行。(2)借君之豪情,兴我大中华。(3 )漫漫长征路,而今迈步从头越。(4)历史从未走远,青年永远领先。(5)华夏儿女共奋斗,神州同筑中国梦。(6)丹心一片报祖国,中华复兴担使命。(7)承先辈遗志,复中华伟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