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大庆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开学验收考试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产业为支撑的经济。经济增长理论一般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资本、劳动、技术等因素,与传统经济相比,影响数字经济增长的这些因素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资本要素具有新的特性。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资本表现为物的被动的特性,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数字化制造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为“物”的特性。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何谓智能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资本会因而获得“生命”,因此在智能化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不仅取决于资本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资本具有何种类型的智能和何种质量的学习能力。 二是劳动者的地位出现新的变化。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还会表现为人力资本与智能机器人的竞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人与机器的竟争,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其竞争性质产生根本变化,其竞争不仅体现在体力劳动上,而且还会出现在脑力劳动领域,机器不仅可以替代人的“手”,而且可以替代人的“脑”。 三是创新将呈现出多点、多处、多国、多层次的分布式创新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具有全新的特点,即由过去的采摘果实类创新转向重组式创新,创新速度大幅度提高。在采摘果实类创新模式下,一项新的技术出现的初期,因为技术不成熟、应用范围有限,收益只能是涓涓细流,当这项技术得到提升、扩散后,其收益将变成滔滔洪流,随着技术扩散潜力的消亡,收益又将复归为涓涓细流。重组式创新就好比育种时将现有植物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品种,这些品种将作为新的品种进入原有品种库中,如此循环往复,植物的品种将会越来越多,呈现出指数化的增长。以重组式方式进行的创新,创新速度大幅度提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重组式创新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着创新范式从采摘果实类创新向重组式创新转变。 资本、劳动以及技术创新的上述新特性,决定了数字经济将是一种终身学习型经济,社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影响这种能力的因素虽然复杂,但一个国家可利用或动员的知识资本存量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因此,扩大开放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张其仔《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次工业革命早已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为“物”的特性。 B. 经济增长的理论认为,对于数字经济,影响其增长的源泉仍只是资本、劳动、技术三大因素。 C. 采摘果实类创新中的技术一般会经历不成熟、提升并扩散、潜力消亡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D. 扩大开放能加快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又为重组式创新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为前提,论述了影响数字经济增长因素的新特点。 B. 文章分析创新特征时,把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分成了采摘果实类和重组式创新两种。 C.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资本”“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差异。 D. 文章通过论述资本、劳动及技术创新的新特性,证明应扩大开放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人与机器的竞争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主要就在于智能机器人能替代人的“脑”。 B. 重组式创新是可将新创新成果与原成果不断重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故其成果呈指数化增长。 C.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国际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D. 智能化时代,一个国家资本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和学习能力比拥有的资本数量更重要,更值得关注。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早已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错误,选项把未然当已然,原文为“将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 B项,“仍只是资本、劳动、技术三大因素”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经济增长理论一般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资本、劳动、技术等因素”,可见这三个要素只是主要的,还有其他要素; D项,“扩大开放能促进数字技术的发展”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扩大开放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见扩大开放促进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把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分成了采摘果实类和重组式创新两种”错误,原文“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具有全新的特点,即由过去的采摘果实类创新转向重组式创新”,可见采摘果实类创新是过去的创新模式,并非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 故选B。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利用好国际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最有效的办法”错误,最后一段说的是“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知识资本源泉,是扩大一国可利用的知识资本存量的最有效的办法”,选项把“国际和国内”改为“国际”。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0 140 100% 10000 12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1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赡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收入人群 67 1.96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0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67 1.98 5397 37 4402 (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防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赠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新个人所得税法有创新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会各界都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超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意,在涉及民生的多个方面充分凝聚了各方共识,具有积极意义。 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6. 根据材料三、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两点理由。 【答案】4. D 5. B 6. 建议: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理由:①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②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③会让政策更加惠及低收人人群;④有助于提升人口生育率。 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①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②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③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④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D项,“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都认为”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普遍认为”。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材料三分析了城市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由所列出的数字,可以看出“一般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高,中青年的家庭负担过重,孩子越多,负担越重”,现在的税率下,一般家底一年节省的费用与年均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根据这些情况,可提出“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的建议。由上边的引文可总结出原因:“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等。材料四分析了《办法》中赠养老人的相关规定,指出其中规定的“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从这里可总结出“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的建议,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并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办法》中的此项规定“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闭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知,此建议的原因有:“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 “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近乡那一趟车。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每一次看见近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仲,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漢,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有了大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在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从那时候起,火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车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这些与火车有关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舶来品。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7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的关系的叙述。 B. 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C. 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的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关系。 D. 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8.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9. “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空间上,车轨连着故乡和远方,吸纳着中国人的时代记忆与个人情感。②时间上,铁轨连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 9. ①结构上,全文线索,贯穿全文;②情感上,情感的载体,中国人的一种情结;③内容上,陈述对象,形象的利用“火车”的特点展开联想;④主旨上,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前途与繁荣。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因果关系不当,因为它将驶向你最熟悉最温暖的故乡。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理解这句话,弄清楚“为什么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为什么梦想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这两个原因即是答案。第一个句子重点分析“长”的原因,在文章第四段中说“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第二句的原因,可结合文章的第七段“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第九段“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第十段“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几句来概括。 点睛:从高考答案拟就来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 “火车”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可从结构、内容、主旨感情等角度来分析。文章从第三段提到火车开始,“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以后的每段都提到了火车,所以结构上,“火车”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本文重点阐述了火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所以情感上,“火车”是本文情感的载体,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可知,本文形象的利用“火车”的特点展开联想,用“火车”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前途与繁荣,所以主旨上,起到象征的作用,起到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点睛:强化角度意识 1.结构;2.内容;3. 主旨 感情。 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能把材料组织贯穿起来,使文章紧凑;衬托作用 ;呼应作用。 2.内容:联想的触发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渲 染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象征某种 含义,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 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 C. 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 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人蜀地。 B. 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 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直言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 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孙权很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重臣),恐怕不能多次来(常来)我们东吴了。”(2)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军前往抵御。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意思是“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 “群僚”是“逢迎”的主语,是说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故“群僚”应放在下一句,排除A项; “初从南归”的主语是“亮”,所以“亮”应放在下一句,即“亮以初从南归”,且如断成“亮初从南”,则句中缺少谓语,句子结构不完整,排除BD两项。 故选C。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错误,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故选C。 【1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刘璋召见费祎”错误,从文中来看,“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可见应是“刘璋派使者迎候伯仁,伯仁就把费祎带到蜀地求学”。 故选A。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器”,器重;“之”,代词,代费祎;“股肱”,名词做动词,成为辅佐的重臣;“数”,多次;“君天下淑德”,判断句。第二句中,“次”,驻扎;“于”,在;“假”,授予;“节”,符节;“御”,抵御。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幼时父亲死了,依靠堂父费伯仁生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人迎接费伯仁入蜀,伯仁就把费祎也带到蜀地求学。正遇上先主刘备定都蜀地,费祎于是留在了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名气相当。这时许靖的儿子死了,董允和费祎打算一同去参加许子葬礼。董允向父亲董和说要一辆车子,董和便给他们派了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费祎却抢先登上去。等到达安葬地,诸葛亮等显贵人物都到了场,他们的车辆装饰很漂亮,董允下车后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神色,而费祎却泰然自若。驾车的人返回后,董和向他询问此行的情况,知道了两人的表现,就对董允说:“我常常疑心自己还没有分辨出你和费文伟的高下,从今以后,我清楚了。” 先主立刘禅为太子,任费祎和董允为舍人,又升为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他们任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诸葛恪、羊衜等人,知识广博,才能卓越,善于辩论,论辩责问言辞锋利,而费祎与他们谈论时,却滔滔不绝,含义深刻,据理回答,对方始终不能使他服输。孙权十分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恐怕不能多次来我们东吴了。”费祎回蜀后,升为郎中。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费祎任参军。建兴八年,费祎转任中护军,后又任司马。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当坐在一起时就争论不休,有时魏延甚至 举刀比划着要杀杨仪,杨仪则痛哭流涕。费祎就常坐到他们中间,分别予以劝解,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祎对他们二人的帮助扶正。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任后军师。不久,代替蒋琬任尚书令。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时,费祎升为大将军,总领尚书职务。 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山,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领士兵前去抵御。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处告别,请他一起下盘棋。当时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而费祎却与来敏专心致志地下棋,毫无急躁厌倦的样子。来敏说:“我来这里只不过是观察试探您罢了!看来您确实是最适宜的人选,一定能打退敌寇。”费祎到了兴势山,敌人就撤退了,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后来,蒋琬一再推让益州的职务,费祎便又兼任益州刺史。费祎报效蜀国所立的功名,大致与蒋琬并列。延熙十一年,费祎出驻汉中。从蒋琬到费祎,即使身负重命远在朝外,但奖赏惩罚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执行,他们受到的尊崇信任就像这样。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费祎畅饮沉醉,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赠谥号为“敬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15. 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审题,如本题问的是“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全篇分析产生“所思”的原因。如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③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滔滔的江流。 【答案】 (1). 忍尤而攘诟 (2). 伏清白以死直兮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惊涛拍岸 (6). 卷起千堆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本题中的尤、攘、诟、伏、琵琶、遮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第II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 。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 )。她果然 ,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费尽心机,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经常更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 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不仅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B. 不仅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C. 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D. 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只得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因为宁国府无人操办。 B. 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C. 不得不到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 D. 既然宁国府无人操办,就到荣国府去请来王熙凤。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 惟妙惟肖 不负众望 左支右绌 B. 登堂入室 栩栩如生 不孚众望 左支右绌 C.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不负众望 捉襟见肘 D. 登堂入室 惟妙惟肖 不孚众望 捉襟见肘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有两处错误,①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分句前后的主语都是“她”,所以关联词放在主语后;②搭配不当,应为“遭……暗算,受……气”。题中A项,“受……暗算”“遭到……的气搭配不当”;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她”放到句首;C项,兼有A、B项的错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B项,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先承上文说“宁国府”事务繁杂的现状,后接下文说“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语段是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选“叹为观止”。“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前者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后者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语段是说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选“栩栩如生”。“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段说王熙凤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选“不负众望”。“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前者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后者偏重于力量不足。语段说贾府“衰落的局面” ,应该与处境窘迫或经济困难有关,选“捉襟见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答案】 (1). 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2).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3). 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本题①处根据前文的“有两种……一种叫乙醇脱氧酶……”以及后文的“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和“决定人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氧酶”,可知①处应该填写: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②处,根据语境,需要概括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后文“酒量大的人……能迅速将乙醛代谢”可知此处可填写: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③处前面“而那些酒量大的人”表示转折,说明相反的情况,对应上文“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可填写: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21.下面是贺兰山给老朋友发的微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欣闻您将要乔迁,我既为您高兴,也有些失落。因为从我令尊那一辈,我们两家就交好。可惜这段时间我在外开会,不能为您搬家鼎力相助,非常抱歉。不过我回去后,一定会躬临寒舍,恳请恭候。 【答案】①“我令尊”改为“家父”;②“鼎力相助”改为“出力”;③“躬临”改为“亲自到”;④“寒舍”改为“府上”;⑤“恭候”改为“等候”。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令尊”是别人的父亲,和“我”矛盾;“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的帮助;“躬临”用于别人亲临;“寒舍”是对自己的家的谦称;“恭候”是自己等他人。此题均为使用对象错误。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弊病,抱残守缺“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质。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人”、“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这是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的外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追求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以上是我的发言内容,感谢聆听!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材料的内涵,材料的重心立意作文。 具体过程: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从形式上来讲,作文要求以班会发言稿的形式来写,很贴近学生生活,实用且新颖。从内容上来说,这篇作文难度中等。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必须先认真审题,分析材料。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旧职业面临挑战,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新职业兴起,材料三主要叙述的是老行当也能流行。综合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围绕的核心话题是“职业”,背景是“时代的变化”,矛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职业与旧职业”。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如职业生涯规划(即梦想)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选择职业时要根据个人与社会现实的需要作出决定。传统行业面对时代的浪潮也要与时俱进,凭借新兴事物来发展自我,如“章丘铁锅”。 【立意】1、适应新生事物勿忘传统 2、高科技时代需要适应、高尖端人才 3、重拾传统、珍视传统、坚守老传统 4、拥抱新时代,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 5、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 6、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 从立意角度看,可以谈论时代发展下,高中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也可以讨论时代变化中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也可以讨论自己向往的职业领域在时代变化中经受的考验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论怎样立意,都应当比较全面的体现四个要素:①当下的时代特征必须真实;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无论是困惑、积极意义还是详细规划;③学生身份,班会课语境;④时代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逻辑联系合理且清晰。 【素材】1、周国平先生如是语:“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则或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若因现实提供的就业无法映衬心中理想,从而无所投入,无所坚守,悄然降临的,或是新兴行业的号角声。我们不需画地为牢,将自己束缚在传统观念的“铁饭碗”中。 2、毛姆呼唤忙于捡地上散落的六便士的人们抬头望见月光,梭罗鼓励人们行舟去往前人不曾抵达的水域,我们身为史怀哲笔下有“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不应顺从“命运的理性化”,而应向大数据时代下的新行业敞开怀抱。我们的职业选择应与时代接轨,构筑青年与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去乘风破浪。 3、梁启超曾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古有张载横渠四句胸怀天下、班固弃笔从戎,现有“当代钱学森’’潘建伟和黄大年等科学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毅然回国,帮助国家在先进领域领跑世。有黄鸿翔放弃高薪只身前往非洲调查象牙交易,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中国青年气概,可谓淋漓畅快。 4、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地选择学习梵文,可他并没有因此陨落,反成一代大师。梵文和现在的传统行业相对,更受人冷落。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他就成功了一半。“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即王阳明耗费十九年悟道,终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孟、朱子同列,载入史册,流芳千古。他可是选择了和当时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不同道路。 5、“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也让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映,也让文物修复师、博物馆管理等人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所有这些都说明,传统行业并未消逝,只是从台前转入了幕后,默默工作而已。不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疑虑,不要让新兴产业的发展扰乱了心智,看清现实,把握机遇,跟着心走。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此题写作前提是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作文时可围绕“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这一论题,接着分析论证在新时代的职业选择,应由“大眼界”加持。然后论证新时代的职业生涯,亦需重拾职业初心、匠人精神。最后结合现实,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