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14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141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属于命题的重要区域 , 几乎每年都会出现 1—2 道选择题 , 有些年份甚至会出现 4 道。从历年来看 , 选择题大多集中在 “ 古代商业发展 ” 和 “ 古代土地制度与经济政策 ” 方面 , 特别是 “ 古代商业的发展 ” 属于命题最集中的区域。农业的考查视角多集中在 “ 自耕小农经济 ” 上 , 商业的考查视角多集中在 “ 区域差异 ” 上 , 并出现向 “ 对外贸易 ” 方向转移的趋势。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也很高 , 大多集中在 “ 明清时期经济的变化 ” 上。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 .(2019 全国 Ⅱ ·24) 战国后期 , 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 , 如郑国渠、都江堰等 , 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 , 主要是因为 (    )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 强大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秦国实力增强的影响。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战国时期秦国兴修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 , 而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 , 国力强大 , 并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 因此秦国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 足以完成这些任务 , 故 D 项正确 ; 战国时期 , 公田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 故 A 项错误 ; 铁制工具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经开始使用 , 所以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还要考虑秦国的国情 , 故 B 项错误 ; 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与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直接关系 , 故 C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Ⅲ ·27) 乾隆时江南地主 “ 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 , 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 。苏州甚至出现 “ 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 , 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 。由此可知 , 当时江南 (    )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 普遍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租佃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 包括自耕农和佃农两种形式。从题干材料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有 : 地主脱离了农业生产 , 土地通过租佃方式由佃农耕种 , 仅剩余少量的自耕农 , 所以从总体上说 , 乾隆时期江南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个体农耕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中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 不涉及土地所有权和生产利润的分配 , 故排除 A 、 B 两项 ; 农业商品化生产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上 , 与材料信息无关 , 故排除 D 项。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8 全国 Ⅰ ·26) 北宋前中期 , 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 , 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 “ 他州别县 ”, 以 “ 佣身赁力 ” 为生 , 受雇期间 , 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 , 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 解体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 , 明代以前雇佣关系只可能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 , 故材料中以雇工和新技术制作井盐的现象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 故 A 项正确 ; 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 ,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雇佣关系只出现于四川井研 , 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只涉及盐业生产环节 , 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 , 故 D 项错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Ⅲ ·27)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 百年前的雇工 “ 戴星出入 , 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 “ 骄惰成风 , 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 , 冬必与早粥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租佃关系的变化。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农村的佃农由百年前的柔顺到明末的骄惰 , 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而这种松弛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直接表现为明朝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 , 故 A 项正确。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与政府的重农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 , 故 B 项错误。题干现象赋予了雇工更多的人身自由 ,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 故 C 项错误。题干现象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故 D 项错误。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广东揭阳一模 )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 , 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 , 以作凭据。这说明西周晚期 (    ) 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推知当时已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向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问题 , 不是政治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未反映青铜铸造工艺精美 , 故 C 项错误 ;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 不允许土地买卖 , 故 D 项错误。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 ) 从春秋开始 , 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 , 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 , 农民大肆开垦 , 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    ) A.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 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仅涉及 “ 自垦田 ” 有所发展 , 不能得出 “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 的结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 , 但无法体现 “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 故 B 项错误 ; 从材料中 “ 个体性质 ”“ 自垦田 ”, 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将个体生产与其他生产作比较 , 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 故 D 项错误。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山东济南期末 ) 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 , 汉代的赵过 (    ) A. 发明了牛耕技术 B. 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 C. 首创并推广耦犁 D. 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表中 “ 用耦犁 , 二牛三人 ”“ 赵过始为牛耕 ”“ 赵过始教民牛耕 ” 可知 , 不同典籍中均记载了赵过使用和推广牛耕技术 , 即他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 故 D 项正确 ; 图表仅反映了赵过推广牛耕技术 , 不能证明他是发明者 , 故 A 项错误 ; 赵过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未明确体现赵过是耦犁的首创者 , 故 C 项错误。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 )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答案  B 解析  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 ,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 , 故 A 项错误 ; 汉代画像石反映的是农夫用铁犁牛耕耕作 , 是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劳作状态 , 故 B 项正确 ; 图片信息无法反映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也没有反映汉初经济恢复的相关信息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 ) 据历史记载 , 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 “ 大家 ”“ 中家 ”“ 小家 ”( 或 “ 细民 ”) 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    ) A. 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 B. 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C. 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 D. 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 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 ”“ 一般平民籍又分为 ‘ 大家 ’‘ 中家 ’‘ 小家 ’ ( 或 ‘ 细民 ’ ) 三个等级 ”, 结合所学可知 , 户籍的划分是为了国家分等级征收赋税 , 故 C 项正确。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抱朴子 · 吴失篇》说 , 东吴大姓 “ 僮仆成军 , 闭门成市 , 牛羊掩原隰 , 田池布千里 ” 。这说明当时东吴 (    ) A. 地主田庄 自给自足 B . 不注重保护环境 C. 士族制度十分 腐朽 D . 农业商品化加强 答案  A 解析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 , 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 , 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 , 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 , 可以 “ 闭门成市 ”, 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与环境保护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 与士族制度的腐朽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 , 与农业商品化加强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东北师大附中模拟 )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 “ 安史之乱 ” 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 , 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 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 C.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 松动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 安史之乱 ’ 及唐末战争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唐朝 “ 安史之乱 ” 后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 , 从而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 , 故 A 项正确 ; 皖江地区的社会环境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 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 “ 安史之乱 ” 前就有 , 故不是 “ 安史之乱 ” 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 , 故 D 项错误。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山东青岛一模 ) 据史料记载 , 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 ,“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 , 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 , 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 , 辗转贩粜 , 以规厚利。父子相袭 …… 以为常俗 ” 。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    ) A. 稻米的商品化 明显 B .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 商品经济高度 发达 D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余米尽以贸易 ”“( 大商、大舰 ) 辗转贩粜 , 以规厚利 ” 可知 , 在南宋时期的两湖地区 , 稻米的商品化现象明显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提及商人的 “ 垄断 ” 现象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提及了稻米商品化这一现象 , 不能扩大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抑制 , 故 D 项错误。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广东佛山二模 ) 从 16 世纪中叶开始 ,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 ,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 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    ) A. 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 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 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 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 发展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 “ 玉米、番薯、马铃薯 ……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 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 可知 , 增加了粮食收入 , 可以养活更多人口 , 故 A 项正确 ;“16 世纪中叶 ” 是明代中后期 , 故 B 项错误 ;“ 玉米、番薯、马铃薯 ” 是农作物 , 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 , 故 C 项错误 ;“16 世纪中叶开始 ”,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 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 , 不再开放 , 故 D 项错误。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山东济南二模 ) 明清时期 , 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 ,“ 民间于秋成之后 , 家家纺织 , 赖此营生 , 上完国课 , 下养老幼 ” 。这说明 (    ) A. 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 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 C. 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活来源 D. 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状况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 “ 家家纺织 ” 可知 , 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 , 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家家纺织 , 赖此营生 ” 可知 , 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活来源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内部分工是否明确 , 故 D 项错误。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全国 Ⅱ 卷 “ 超级全能生 ” 联考 )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 , 每年七月以后 , 窑主 “ 按公平时价 , 雇人工作 ”, 到次年五月 , 煤窑就暂时停工 ,“ 以避盛暑煤毒 ”, 矿工 “ 即行散工 ” 。这表明当时 (    ) A. 工场手工业规模大 , 范围广 B. 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 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 窑主与矿工是 隶属关系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题干没有涉及矿工人数及生产规模 , 故 A 项错误 ; 由题干中 “ 窑主 ‘ 按公平时价 , 雇人工作 ’ , 到次年五月 , 煤窑就暂时停工 , ‘ 以避盛暑煤毒 ’ , 矿工 ‘ 即行散工 ’ ”, 可知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反映了矿工是 “ 无籍流民 ”, 故 C 项错误 ; 由题干中 “ 窑主 ‘ 按公平时价 , 雇人工作 ’ , 到次年五月 , 煤窑就暂时停工 , ‘ 以避盛暑煤毒 ’ , 矿工 ‘ 即行散工 ’ ”, 可推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萌芽关系 , 雇主与雇工为雇佣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 的构成和特点》 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 , 自拟论题 ,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 要求 : 写明论题 , 史论结合。 )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 : 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 , 分布广 , 体式多 , 不间断 , 它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 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 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阐述 : 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 , 但其内涵极其丰富 , 其特色有下述四点 : 一是涵盖广 , 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 , 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等各类产业 , 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 , 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 ; 二是分布广 , 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 ; 三是体式多 , 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 ; 四是不间断 , 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 2 700 多年而从未间断 , 在此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 , 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 , 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 , 它也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 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首先拟定论题 , 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类型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不同方面 , 通过这些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 , 围绕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拟定论题。其次进行阐述 ,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意义。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古代商业发展及货币演进   1 .(2019 全国 Ⅰ ·27) 明中后期 , 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 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 , 沿运河运至江南 , 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交通方式的 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 货币制度的 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区域专业化现象。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山东东昌府这一棉花产区与江南棉布生产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 , 其反映的是农业种植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现象 ,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区经济优势及发展水平的差异 , 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运河运输在隋代就已经出现 , 不属于交通方式的变革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材料中未涉及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的调整与改变 , 故 B 、 C 两项错误。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Ⅱ ·27) 研究表明 , 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 , 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 , 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 , 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 , 说明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 , 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故 C 项正确 ; 明清时期 , 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故 A 、 B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 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 , 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8 全国 Ⅰ ·27) 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 , 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 麒麟 ”,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 更新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朝贡贸易。图片材料中的奇珍异兽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向明政府贡献的 , 外国使臣因此得到明成祖的厚赐 , 故属于朝贡贸易 , 由明代朝臣用中国传说的 “ 麒麟 ” 对其进行解释可知 B 项正确 ; 材料图片仍是中国传统绘画 , 图片内容反映了对外交流 , 但无法判断绘画形式受其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政策 , 并延续到清朝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信息反映了以传统文化解释外来物品 , 并未体现传统观念更新 , 故 D 项错误。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7 全国 Ⅰ ·27) 明前中期 , 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 , 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 加强 B .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 伦理 D .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题干材料强调了明后期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都使用玉制器皿 , 这破坏了明前中期的等级规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 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 故排除 A 项。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是朝廷的规定 , 并非传统的伦理 , 且材料信息没有指向市民阶层 , 故 C 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D 项错误。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战国时期 , 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 , 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 , 需奔波数百里路。这说明当时 (    ) A. 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 B. 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 C.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 “ 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 , 需奔波数百里路 ” 可知 , 当时已出现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涉及郑国鼓励商业 , 且 “ 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 ” 是个体行为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提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无法反映战国时期官府对商业的控制 , 故 D 项错误。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河南新乡三模 ) 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 :“ 贸易货物时 , 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 , 更不要囤积待贵。 ” 由此可知 , 他主张 (    ) A. 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 监察 B . 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 C. 市场秩序应得到法律 规范 D . 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范蠡关于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 , 未体现国家对食物安全的监察 , 故 A 项错误 ; 食物作为一种商品也属于交易范畴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体现了范蠡关于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 , 未体现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 “ 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 , 更不要囤积待贵 ” 说明范蠡主张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 故 D 项正确。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福建三明二模 ) 唐朝后期 , 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 “ 柜坊 ”“ 飞钱 ” 等金融元素。北宋时 , 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 , 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 (    ) A. 交通发展 迅速 B . 经济重心南 移 C . 商业信用体系 发展 D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答案  C 解析  “ 信用票据 ”“ 信用货币 ” 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不是交通发展迅速的产物 , 故 A 项错误 ; 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北方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南宋时才最终完成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从 “ 金融元素 ” 发展到 “ 信用票据 ”“ 信用货币 ” 可知是商业信用体系的变化 , 故 C 项正确 ; 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 故 D 项错误。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山东潍坊高三模拟 ) 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 尤其在汉唐时期 , 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 , 城市是乡村的城市 , 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 , 中国古代 (    ) A. 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 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 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 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答案  B 解析  唐代中期以前 , 城市的不同规模往往表示城市的不同政治等级 , 城市等级体系是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 , 根据材料 “ 尤其在汉唐时期 , 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 , 城市是乡村的城市 , 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 ” 可知农业是立国之本 , 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 故选 B 项。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 , 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    ) A.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C.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重农抑商相关史实 , 中国古代并未放弃过重农抑商政策 , 材料也并未反映政府的重农政策 , 主要讲述的是政府限制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 并不能反映重农抑商 , 故 A 项错误 ; 客舍、邸店、车坊和邸肆的设置只是商业活动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增多并不能影响城市的布局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 “ 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 郡县官僚共为货殖 ”“ 天下长吏 , 无得与人争利 ” 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唐代存在官僚涉足商业获利的情况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主要讲述政府限制官员经商 , 并未完全体现政府对商业贸易的管理更加规范 , 故 D 项错误。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宋太宗时期 , 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 , 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 , 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 , 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 ,“ 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 , 令民自今无复侵占 ”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 , 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    ) A. 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C.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农村集市 ( 草市 ) 对城市功能的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叙述了宋代 “ 侵街现象 ” 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 , 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 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 , 故 B 项正确 ; 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的影响 , 故 D 项错误。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据记载 , 明代嘉定县的粮食基本上完全靠外地供应 , 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到各地 ,“ 商人载米而来者 , 舳舻相衔也 ” 。这反映了当地 (    ) A. 商品化日益 明显 B . 农业生产已衰退 C. 经济差距逐渐拉 大 D . 长途贩运业的繁荣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 “ 棉花则远销到各地 , ‘ 商人载米而来者 ’ ” 可知 , 棉花、米等农作物成为商品 , 嘉定地区农产品商品化比较明显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嘉定地区农产品商品化 , 而未涉及农业生产的衰退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嘉定县农产品商品化 , 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嘉定县农产品商品化 , 而不是长途贩运业的繁荣 , 故 D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 )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 , 商业性的行会称为 “ 行 ”“ 团 ” 或 “ 铺 ” 。政府要求 “ 诸行百户衣装 , 各有本色 , 不敢越外 ”, 因此 “ 街市行人 , 便认得是何色目 ”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    ) A. 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 B. 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 C. 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 D. 商品经济空前 繁荣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商业性的行会称为 ‘ 行 ’‘ 团 ’ 或 ‘ 铺 ’ 。政府要求 ‘ 诸行百户 , 衣装各有本色 , 不敢越外 ’ , 因此 ‘ 街市行人 , 便认得是何色目 ’ ” 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 , 故 B 项正确 ; 坊市制度在宋朝被打破 , 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 故 C 项错误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 符合史实 , 但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从 1550 年到 1645 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 , 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 14 000 吨。万历九年 (1581 年 )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 赋役合一。用银交纳 , 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明朝 (    ) A. 改变了重农抑商 政策 B .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 突破了朝贡贸易 体系 D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 “ 一条鞭法 , 赋役合一。用银交纳 , 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 可知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白银货币化 , 故 B 项正确 ; 由材料 “ 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 14 000 吨 ” 可知 , 材料反映的并非 “ 厚往薄来 ” 的朝贡贸易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白银货币化而非资本主义萌芽 , 故 D 项错误。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明中叶以后 , 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 , 多从事商业活动。一个士大夫家族 : 兄弟数人 , 可能有人出仕、有人经商、有人在家管理田庄。这表明 (    ) A. 国家重农抑商传统改变 B. 士大夫摆脱了理学思想的束缚 C. 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 D. 商业发展颠覆了传统等级 观念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 古代中国封建政权的重农抑商政策始终都没有发生过质的改变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一个士大夫家族 : 兄弟数人 , 可能有人出仕、有人经商、有人在家管理田庄 ” 可知 , 出仕和农产依旧是士大夫阶层的重要选择 , 这显然不是对理学思想的摆脱与颠覆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一个士大夫家族 : 兄弟数人 , 可能有人出仕、有人经商、有人在家管理田庄 ” 可知 , 在这一时期 , 社会价值取向开始趋于多元化 , 故 C 项正确 ; 商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等级观念 , 但并未颠覆 , 故 D 项错误。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康熙年间 , 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 , 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 , 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 , 那就是 “ 圆 ”( 后又写成 “ 元 ”) 这反映了 (    ) A.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 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答案  B 解析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 故 A 项错误 ; 在康熙年间 , 美洲银元的使用地域范围扩大 , 说明康熙皇帝调整了以前闭关锁国政策 , 故 B 项正确 ; 入超说明进口大于出口 ,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 故 C 项错误 ; 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并不符合随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 , 故 D 项错误。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 , 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 葡萄牙学者加良斯 · 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 “ 吸泵 ”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 A.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需求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白银成为中国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 不是日本和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是指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 不意味着白银会大量流入中国 , 故 B 项错误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加上中国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特征 , 导致外国白银在中国只进不出 , 成为 “ 吸泵 ”, 故 C 项正确 ;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 , 但发展缓慢 , 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源 , 故 D 项错误。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二 1 . 学者许倬云说 :“ 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 , 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 , 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 这是因为汉代 (    ) A. 农业经济相对 发达 B . 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 盐铁官营阻碍 进程 D . 内乱加剧政局动荡 答案  C 解析  农业的发达能够为商业与城市化提供原料和动力而不会使其遭到窒息 , 故 A 项错误 ; 汉代的对外战争虽然频繁 , 但并没有导致经济的衰退 , 故 B 项错误 ; 盐铁官营等经济统制政策阻碍了商业的进程 , 更使得城市化进程被大大延缓 , 故 C 项正确 ; 两汉时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乱 , 故 D 项错误。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广东二模 ) 张骞出使西域后 , 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地经商 , 沿线设置关卡征税 , 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 , 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 A. 旨在攫取西域经济 利益 B . 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 有利于丝路的繁荣 有序 D . 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答案  C 解析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而非攫取经济利益 , 故 A 项错误 ;“ 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地经商 ” 有利于商业发展 , 不是抑商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地经商 ” 有利于西域经济的繁荣 ,“ 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 , 扼制匈奴的侵扰 ” 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 , 故 C 项正确 ; 据材料 “ 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 ” 可知汉朝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 , 排除 D 项。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北宋初年 , 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 , 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 , 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 , 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由此可知 , 宋代 (    ) A. 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 B. 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C. 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 D. 商业交易打破时空 限制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 宋代政府对商业的管理由直接变为间接 , 并不是不再管理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宋代市场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打破 , 没有涉及纸币交易的相关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所学可知 , 中国各个封建王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商居四民之末 , 宋朝不存在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的情况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 , 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 , 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 , 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 ” 得出 , 商业的市坊制度被打破 , 时间也不再受限制 , 故 D 项正确。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广西南宁二模 ) 到宋代 , 商业信用大发展 , 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 , 充当信用中介物的 “ 交引 ”“ 券 ”“ 契约文书 ” 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    ) A. 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 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C. 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D. 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商业信用大发展 , 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 ” 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 , 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 ,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商业信用大发展 , 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 ” 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 , 货币的作用提高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充当信用中介物的 ‘ 交引 ’‘ 券 ’‘ 契约文书 ’ 大量涌现 ” 可知信用中介物形式多样化 , 故 D 项错误。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宋代蔡襄说 :“ 观今之俗 , 娶其妻不顾门户 , 直求资财。 ” 司马光则直言 :“ 将娶妇 , 先问资妆之厚薄 ; 将嫁女 , 先问聘财之多少。 ” 据此可知 , 宋代 (    ) 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宋代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婚俗观念的变化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将娶妇 , 先问资妆之厚薄 ; 将嫁女 , 先问聘财之多少 ” 表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 故 B 项正确 ;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与史实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与史实不符 , 因为宋代实行重农抑商 , 故 D 项错误。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下表反映了某个朝代的赋税信息 , 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 A. 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崩溃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 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史实和所学可知 , 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首倡开始一直延续到整个封建王朝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至道末年 , 农业税 2 408.1 万贯 , 天禧末年 , 农业税 2 641.2 万贯 , 熙宁十年 , 农业税 2 021.3 万贯 ” 得出农业税整体稳定 , 数值波动在正常范围 , 因此北宋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并未衰退 , 故 B 项错误 ; 非农业税上涨并超过农业税 ,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税收 , 故 D 项错误。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明朝北方边境的粮草供给交给普通商人做 , 政府省去路程上的消耗。粮草生意风险大 , 利益小 , 于是明政府就给往北方边境输送粮草的商人发放 “ 盐引 ”, 让商人们合法地从事食盐生意。这样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 商人带来经济效益 , 实现了双赢。这反映出 (    ) A. 明朝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挑战 B. 官督商办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形式 C. 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明朝北方边防 空虚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明朝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 , 但在实践中 “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 抑商政策受到挑战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反映了 “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 而非政府参与经营 , 与官督商办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 但明朝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政府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风险而让商人参与 , 没有体现出北方边防空虚 , 故 D 项错误。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 1167 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 , 日本开始改变 “ 自我封锁 ” 政策 , 推动对外贸易 , 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 , 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    ) A. 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 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 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南宋贸易发展 D. 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主要论述了南宋与日本的贸易增多 , 这不能说明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来源 , 故 A 项错误 ; 自 1167 年以后 , 日本开始改变 “ 自我封锁 ” 政策之后 , 宋商的贸易主要在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 , 这不能说明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与 1167 年以前相比 , 日本的政策有所变化 , 导致了与南宋的贸易逐渐进入高潮 , 说明由于日本政策的调整 , 南宋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 故 C 项正确 ; 日本与南宋的贸易属于正常的经济贸易交流 , 不是朝贡贸易 , 故 D 项错误。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据文献记载 , 两宋时期 ,“ 士大夫发迹垄亩 , 贵为公卿 , 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 …… 复以医药弗便 , 饮膳难得 , 自村幢而迁于邑 , 自邑而迁于郡者 , 亦多矣。 ” 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 ,“ 隆于教子 , 其徙城市 , 便二子之从师也 ” 。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    ) A. 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 B. 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C. 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 D. 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 “ 复以医药弗便 , 饮膳难得 , 自村幢而迁于邑 , 自邑而迁于郡者 , 亦多矣 ”“ 其徙城市 , 便二子之从师也 ” 可知 , 两宋时期人口由农村迁徙到城市不是由于土地兼并 , 故 A 项错误 ; 从材料可知 , 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农村生活和交易不便 , 不是由于工商业市镇经济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从材料 “ 复以医药弗便 , 饮膳难得 , 自村幢而迁于邑 , 自邑而迁于郡者 , 亦多矣 ” 可知 , 宋代人口迁移不仅是由于重视学风 , 还因为农村生活不便 , 故 C 项错误 ; 从材料可知 , 宋代城市不仅具有政治、经济职能 , 还有相对先进的教育设施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 故 D 项正确。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有学者认为 ,“ 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 ”, 但明朝晚期 ,“ 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B 解析  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 故选 B 项 ; 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 故排除 A 项 ; 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 , 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 故排除 C 项 ; 反正统思想在明代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 故排除 D 项。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梁初 , 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 , 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 , 则全以金银为货。 ”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 , 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 政治混乱 , 货币 不一 B . 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 中国白银大量 外流 D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  A 解析  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 , 商品流通不畅 , 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 , 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 故 A 项正确 ; 据材料 “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 , 则全以金银为货 ” 可知 , 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不符合题意 , 故 B 项错误 ;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在近代 , 故 C 项错误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 , 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 故 D 项错误。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据史料统计 :16 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 1 ∶ 6, 欧洲是 1 ∶ 12, 日本是 1 ∶ 10 。 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    ) A. 清朝初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B. 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C. 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 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16 世纪中国处于明朝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维护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 与材料金银比价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 , 受利益的驱使 , 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 , 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 , 故 D 项正确。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 …… 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 , 自州桥 “ 出朱雀门 ( 内城正南门 ) 直至龙津桥 ”, 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 , 尤以夜市著名 , 营业 “ 直至三更 ” 。城内著名的 “ 酒楼 ”, 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 ( 原名白矾楼 ),“ 三层相高 , 五楼相向 ”; 此外 ,“ 州 ( 指内城 ) 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 , 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 ”, 等等 ,“ 在京正店七十二户 ”“ 其余皆谓之脚店 ”“ 大抵诸酒肆瓦市 , 不以风雨寒暑 , 白昼通夜 ” 营业。 …… “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 各种货物皆有。 —— 白寿彝《中国通史》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二   明清时 , 唐宋以来被称做 “ 草市 ” 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 , 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 , 出现了 71 个市镇 , 明代达 316 个 , 清代增至 479 个 ,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 , 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 , 收纳周边各体民户产品 , 进行深加工 , 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 依据材料一 , 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 , 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特点 : 商业职能上升 ;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 出现街市和夜市 ); 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 ( 娱乐、服务设施完备 ); 区域特征明显 , 商品种类丰富。 (2) 特点 : 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 ; 辐射范围广 ; 分布密集 ; 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因素 :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 ; 人口集中 , 市场繁荣 ; 交通便利。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从材料一 “ ‘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 ’ , 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 …… 营业 ‘ 直至三更 ’ ”“ ‘ 白昼通夜 ’ 营业 ” 可知 , 宋代的城市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 从城市中有 “ 酒楼 ”“ 丰乐楼 ” 可知 , 在宋代城市中出现了专业的服务型场所 ; 从材料一 “ 州东 …… 州西 …… ”“ 各种货物皆有 ” 可知 , 区域特征明显 , 商品种类丰富 ; 从材料一 “ 在京正店七十二户 ”“ 其余皆谓之脚店 ”“ 大抵诸酒肆瓦市 ” 可知 , 宋代城市的商业职能上升。 第 (2) 问第一小问 “ 特点 ”, 从材料二 “ 吸引外地客商 ”“ 行销远方市场 ” 可知 , 明清的城市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 ; 从材料二 “ 吸引外地客商 ” 可知 , 城市的辐射范围很广 ; 从材料二 “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 可知 , 城市的分布比较密集 ; 从材料二 “ 收纳周边各体民户产品 , 进行深加工 ” 可知 , 城市与周边农村联系比较密切。第二小问 “ 因素 ”,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 ,“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区域分工 , 商业的发展 ”“ 人口分布比较集中 ”“ 市场繁荣 ”“ 交通便利 ” 等因素。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 .(2017 全国 Ⅱ ·26) 北朝时 , 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 , 北方城市中 ,“ 多开店铺 , 煎茶卖之 , 不问道俗 , 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 , 舟车相继 ,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 , 唐中期 (    )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 北方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习俗变迁。材料信息反映了北朝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 唐朝中期北方城市中出现了很多茶铺 , 饮茶之人颇多 , 茶铺的茶叶多来自南方。北方人由嘲笑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 , 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 , 故选 C 项。材料无法体现南茶开始北运 , 故排除 A 项。饮茶习惯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 , 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 排除 B 、 D 两项。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5 全国 Ⅰ ·26)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 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 ,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 一致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与沿海经济有关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 ( 官方 ) 认可 , 这正说明了东南沿海经济日益受到统治者重视 , 其社会影响力也必然因此而上升 , 故 A 项符合题意。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排除。由 “ 民间崇拜 ” 可知 , 该现象源自民间 , 故无法判断是否与朝廷的政策相关 , 故 C 项错误。统治者与民众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他们的思想与观念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 故 D 项错误。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5 全国 Ⅰ ·27)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 数表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 扩大 B .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 衰退 D .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 明显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时期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 , 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 , 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 , 这与自唐朝起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一致 , 故 B 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 , 故 A 项错误。 C 、 D 两项所述与史实不符 , 故排除。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汉代 “ 楚越之地 …… 无冻饿之人 , 亦无千金之家 ”, 而后世 “( 江浙 ) 财赋之地 , 人物渊薮 ” 。这表明 (    ) A. 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 随着人口南迁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 D. 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 “ ‘ 楚越之地 …… 无冻饿之人 , 亦无千金之家 ’ , 而后世 ‘ ( 江浙 ) 财赋之地 , 人物渊薮 ’ ” 可知 , 材料说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文化重心南移的关系 , 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体现不出这一关系 , 故 A 项错误 ; 随着人口南迁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说的是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关系 , 故 B 项错误 ;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符合题意 , 故 C 项正确 ; 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 , 据表分析可知 (    ) ——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 上册》 A. 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B. 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C.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 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扬州、荆州、益州人口的增加 , 但不能体现这些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城市 , 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 故 B 项正确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不符合时间限制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只能反映出北方经济整体发展缓慢 , 故 D 项错误。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两晋南朝时期 , 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 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 A. 南方赋轻役稀 , 社会相对 安定 B . 南方商业活跃 , 城市经济繁荣 C. 江南开发加速 , 农业 多种经营 D . 经济重心南移 , 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两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 , 不能据此推断当时的赋税和社会状况 , 故 A 项错误 ; 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商业与城市发展状况 , 故 B 项错误 ; 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 , 江南开发加速 , 故 C 项正确 ; 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经济重心与租佃关系发展状况 , 故 D 项错误。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隋书 · 食货志》云 :“ 晋自中原丧乱 , 元帝寓居江左 , 百姓之自拔南奔者 , 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 , 侨州郡县。 ” 如在京口 ( 今江苏镇江 ) 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    ) A. 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 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 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自西晋以来 ,“ 百姓之自拔南奔 ”, 北方百姓南迁长江流域 , 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 侨州郡县的设立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侨州郡县的行政效率 , 故 B 项错误 ; 从材料也无法推断出北人实现还乡的愿望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出侨州郡县与江南士族的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广东肇庆一模 ) 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 , 共 49 处中今山东占了 12 处 , 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 , 江南、剑南二道有 51 处 , 占 43.2% 。这反映出 (    ) A. 政府对冶铁业的 管理 B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全国矿产分布不 均衡 D . 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和唐代冶铁工业区的地点分布 , 不能体现政府对冶铁业的具体管理状况 , 故 A 项错误 ; 从材料分析可知 , 唐代南方的冶铁业发展有超过北方的势头 , 呈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 故 B 项正确 ; 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 不能说明汉代和唐代南北方矿产地分布的特点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中唐代铁矿产地的分布情况 , 不能说明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 故 D 项错误。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 , 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A. 运河的开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旨是通过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来说明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关系 , 运河的开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 故 A 项错误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 , 故 B 项错误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 ,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 故 C 项正确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 , 故 D 项错误。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全国 Ⅱ 卷 “ 超级全能生 ”26 省联考 ) 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 , 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入宋以后 , 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 , 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人士。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 南方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B . 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 江南政治实力比重 增强 D . 科举制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答案  A 解析  唐前期政治人物多是北方人 , 而唐后期及宋南方人增多 , 这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 故 A 项正确 ;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才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时期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 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变动 , 故 D 项错误。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    ) 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 北方和南方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 , 因此不能说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 故 A 项错误 ; 北宋时期我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 , 故 B 项错误 ; 北宋时期 , 我国南方经济发展 , 因此导致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的增多 , 说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故 C 项正确 ; 北宋前期 , 北方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明显多于南方 , 故 D 项错误。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南宋 ) 高宗初年 ,“ 江、浙、湖、湘、闽、广 , 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 麦价急遽上升 , 一斛至万二千钱 ”, 南方农民 “ 竞种春稼 , 极目不减淮北 ” 。这反映了 (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 完成 B . 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 结构 D . 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西北人口南迁带来南方粮食作物种植的增加 , 但没有反映出南北方经济地位 , 不能由此推断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故 A 项错误 ; 农民 “ 竞种春稼 ”, 职业没有发生转化 , 故 B 项错误 ; 大量西北人口南迁 , 市场的需求带来南方粮食作物种植的增加 ,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西北人口南迁带来南方粮食作物种植的增加 , 但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地位的改变 , 故 D 项错误。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 , 它主要反映了 (    )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A. 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 B. 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 C. 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D. 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 , 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之后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也就是北方地区 , 故 A 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北方都修建过一定数量的水利工程项目 , 说明政府并没有忽视北方水利的兴修 , 故 B 项错误。结合表格数据 , 可以看到唐宋时期南方水利项目增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南方农业得到了发展 , 反映了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 , 故 C 项正确。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南北方水利工程的数量 , 不涉及水利技术 , 因此无法得出南方水利技术领先的结论 , 故 D 项错误。 - 9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明中叶以后 , 刺绣品相当流行 , 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 , 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 , 四色淡雅协调 , 晕色自然 , 以绘补绣 , 绘绣结合 , 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这种南北差异表明 (    ) A. 文人艺术影响领域 广 B . 北方重本南方重末 C. 南北经济结构差异 大 D . 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D 解析  文人艺术影响广 , 与材料 “ 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 ” 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所学可知 ,“ 本 ” 指农业 ,“ 末 ” 指商业 , 材料不能体现南北农商差异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的文化差异 , 不能反映出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 , 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 …… 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 ” 可知 , 南方赋予了刺绣更多的文化气息 , 表明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 故 D 项正确。 - 9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下面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政治中心南移 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 经济重心转移 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 9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中心南移 , 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 , 故 A 项错误 ;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 , 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 , 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 故 B 项错误 ;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 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 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 故 D 项错误。 - 9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古代土地制度与经济政策   1 .(2018 全国 Ⅱ ·25) 西汉文景时期 , 粮食增产 , 粮价极低 ,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 , 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 , 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 放高利贷 ,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9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西汉主要的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 , 故 A 项说法错误 ; 从题干 “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 可知 , 国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 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 , 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情 , 故 C 项错误 ; 税收是政府行为 , 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 , 故 D 项错误。 - 9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7 全国 Ⅲ ·26 ) 上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当时该地 (    ) A. 自耕农经济 盛行 B .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 严重 D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10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 , 占有 20—130 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 (74.1%), 故 A 项说法正确。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 , 还不足 10%, 故 B 项说法错误。土地兼并不明显 , 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 , 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 , 无法反映农业生产效率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0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Ⅰ ·25)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情况。注意关键词 : 汉代。从图片信息看 , 有多人在农田中集中从事农耕 , 因此这属于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故选 D 项 , 并由此排除 A 项。图片体现的是劳作的情形 , 无法体现精耕细作 , 排除 B 项。图片反映了集体耕作状况 , 却无从判断土地性质为土地公有制 , 故排除 C 项。 - 10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Ⅱ ·26) 宋代 , 有田产的 “ 主户 ” 只占民户总数 20% 左右 , 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 “ 客户 ”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 衰退 B .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 崩溃 D . 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推行 “ 不抑兼并 ” 的土地政策 , 结果加速了土地兼并 , 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地主 ( 即 “ 主户 ”) 手中 , 而失去土地的广大自耕农沦为佃农 ( 即 “ 客户 ”), 故 B 项正确。租佃经营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土地的活力 , 推动农耕经济的发展 , 故 A 项错误。坊市制度崩溃是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 而题干说的是农业现象 , 故 C 项错误。题干涉及的社会现象是宋代土地政策调整的产物 , 对此政府管理并未失控 , 故 D 项错误。 - 10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一 1 . 自西周末始 , 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 , 到春秋中期 ,“ 公田不治 ” 已很普遍 , 战国时期 , 魏国实行 “ 一夫挟五口 , 治田百亩 ” 的授田制 , 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 “ 废井田 , 开阡陌 ” 。上述现象 (    ) 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 出现 B .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 诞生 D .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并未分析其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 , 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仅仅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并未标志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 故 C 项错误 ; 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 , 故 D 项错误。 - 10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四川绵阳一模 )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 , 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 , 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 , 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    ) 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揭示了 “ 本末 ” 观念的长期 存在 - 10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桑弘羊主张农商并重 , 宋以后主张工商皆本 , 这些商业思想与历代重农抑商的商业政策不一致 , 故 A 项错误 ; 商鞅变法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便有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阻碍作用 , 但不是古代经济迟滞的主要原因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 “ 本末 ” 观念的长期存在 , 故选 D 项。 - 10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上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 A. 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 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 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 10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表格信息反映了根据季节的要求做相应的任务 , 从而自给自足 , 结合题干的时间 “ 东汉时期 ” 可知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提及命令的主体是政府 , 而且材料中还有 “ 培筑垣墙 ” 这一工程任务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虽然提及纺织业 , 但无法看到形成规模 , 故 C 项错误 ; 东汉时期豪强经济发达 , 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 , 故 D 项错误。 - 10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 , 土地私有 , 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 , 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 , 在文帝时 , 曾全部免收田租 , 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    ) A. 大量自耕农 出现 B . 土地兼并加剧 C. 有效保护非 耕地 D . 田庄经济产生 答案  B 解析  “ 土地私有 , 并可自由买卖 ”, 使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 而自耕农就会减少 , 故 A 项错误 ; 从汉朝初年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 , 加剧了土地兼并 , 故 B 项正确 ; 农业的发展会促使农民大量开垦荒地 , 破坏生态环境 , 所以并没有保护非耕地 , 反而是破坏了非耕地 , 故 C 项错误 ; 田庄经济产生应该是在东汉 , 故 D 项错误。 - 10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 - 1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据表可知 (    ) A.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 利益 - 1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分析可知 , 曹魏屯田制下耕种者可以获得收成的 4/10, 西晋占田制下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 , 北魏均田制下农民可出卖一部分桑榆枣树 , 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可传子孙 , 一定条件下可出卖 , 由此可知 , 从曹魏到唐代政府将农民所获得的土地福利部分制度化 , 故 A 项正确 ; 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国有 , 但耕种方式依然属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提供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 , 无关社会贫富差距 , 故 C 项错误 ; 贵族和地主也可授田 , 因而授田法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 故 D 项错误。 - 1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广东江门调研 ) 唐宋时期的庄园具有 “ 藏富于民 ”“ 为国守财 ”“ 为国养民 ” 的特点 , 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 , 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这说明当时的庄园 (    ) A. 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 一定程度上代行乡村治理职能 C. 实行类似西周的宗法制度 D. 推动了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 , 故 A 项错误 ;B 项表述与题目中 “ 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 , 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 相符 , 故 B 项正确 ; 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 与题意无关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与题目中 “ 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 不相符 , 故 D 项错误。 - 1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春秋初期大国争霸 ,“ 通商惠工 ” 的口号被提出 , 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 , 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 , 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    ) A. 调整官商与私商的 关系 B . 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 解决政府与商人的 矛盾 D .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答案  B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不区别对待官商和私商 , 故 A 项错误 ; 抑制商业发展是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 故 B 项正确 ;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为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 , 而非解决二者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 故 D 项错误。 - 1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据《史记 · 秦始皇本纪》记载 ,“ 皇帝之功 , 勤劳本事。上农除末 , 黔首是富。普天之下 , 抟心揖志 ( 指专心一致 ) 。 ” 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    ) A. 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B. 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 C. 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D.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 - 1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 “ 皇帝之功 , 勤劳本事。上农除末 , 黔首是富。普天之下 , 抟心揖志 ( 指专心一致 )” 可知 ,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 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不符合题意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歌颂的是秦始皇 , 而不是商鞅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皇帝之功 , 勤劳本事。上农除末 , 黔首是富。普天之下 , 抟心揖志 ( 指专心一致 )” 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 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 , 故 D 项错误。 - 1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史记 · 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 “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 交易之物莫不通 , 得其所欲 ” 。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 (    ) A. 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 可知 , 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并没有关于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 , 故 C 项错误 ;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 , 故 D 项错误。 - 1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 , 有所谓的 “ 本 ”“ 末 ” 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 , 农业关系到生产 , 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 , 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 , 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 , 所以 “ 重本轻末 ” 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    )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 “ 本末 ” 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 1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 “ 本末 ” 的关系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 , 农业关系到生产 , 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 , 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 , 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 ” 得出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 “ 本末 ” 思想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的主旨是 “ 本末 ” 的关系 ,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 不符合题意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的主旨是 “ 本末 ” 的关系 ,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 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 1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广西桂林一模 )1566 年后 , 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 , 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 , 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 , 所谓 “ 倭患 ” 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    ) A. 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 政策 B .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 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 之一 D . 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仅说明明穆宗、明神宗时曾开放海禁 , 不能说明明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 故 A 项错误 ; 海禁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表现 , 明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 , 有助于消除 “ 倭患 ”, 说明海禁政策是导致倭患的原因之一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说明海禁政策的松弛有助于解除 “ 倭患 ”,D 项因果关系倒置 , 故错误。 - 1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二 1 . 汉代郑玄说 “ 田土异者 ”, 唐代孔颖达则进一步指出 :“ 能吐生万物者曰土 ; 据人功作力兢 , 得而田之 , 则谓之田。 ” 据此可知 , 当时农民耕作的主要对象是 (    ) A. 土 B. 地 C. 井田 D. 农田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 “ 据人功作力兢 , 得而田之 , 则谓之田 ” 可知 , 农田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 联系史实可知 , 汉至唐时期农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 , 可推断农民耕作的主要对象是农田 , 故 D 项正确。 - 1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对下表中汉代政策变化的结果推断正确的是 (    ) A. 官营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大一统基础使秦代国富民强 C. 汉代各封国的冶铁工业发达 D. 汉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 - 1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与王侯争富 ”“ 礼抗万乘 ”“ 倾滇蜀之民 ”“ 富至巨万 ” 可知 , 汉代之前商人富可敌国 , 不利于中央控制和秩序的稳定 , 根据材料 “ 盐铁官营政策获得大量收入 , 供养大军击败了国内割据势力 ” 可知 , 盐铁官营有效管控国内割据势力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与汉代商业对比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商人生活在 “ 汉代之前 ”, 并非汉代的封国 , 故 C 、 D 两项错误。 - 1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 ) 唐前期 ,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唐中期以后 , 土地兼并加剧 , 均田制急剧崩坏 , 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 780 年 , 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 A. 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 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 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 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 变化 - 1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赋税改革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反映出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 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 , 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 , 出现两税法 , 所以题干体现出赋税改革的基础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没有体现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体现了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 并没有说明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 故 D 项错误。 - 1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 :“ 当的穷 , 六月里骂长工。 ” 意思是说 , 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 , 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 , 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 , 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    )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 松弛 B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 无奈 D .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答案  A 解析  材料 “ 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 , 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 , 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 , 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 ”, 说明长工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 , 故 A 项正确 ; 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所学可知 , 在租佃关系下 , 地主是相对优势一方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所学可知 , 传统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 故 D 项错误。 - 1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明朝后期 , 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 , 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 “ 均田免粮 ” 的口号。清初推行 “ 更名田 ”, 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    ) A.“ 更名田 ” 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清初统治者接受了 “ 均田免粮 ” 思想 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 - 1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可知 , 清末的反清斗争都会打着异族压迫的旗号 , 所以材料中清初更名田没有消除满汉民族矛盾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的 “ 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 , 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 ‘ 均田免粮 ’ 的口号 ” 说明皇族大量掠夺民田才造成的秩序混乱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 ” 只能说明承认占领明朝藩王庄田而不是 “ 均田免粮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 “ 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 ‘ 均田免粮 ’ 的口号 ” 到 “ 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 ” 体现农民要求得到部分认可 , 由藩王占有到农民占有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 故 D 项正确。 - 1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据史料记载 , 在清代 ,“ 土地则屡易其主 , 耕种不时 ”;“ 人之贫富不定 , 则田之去来无常 ”;“ 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 , 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 这反映出了清代 (    ) A.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B.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D.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  C 解析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 , 土地兼并就是合法的 , 并不是从清代开始趋向合法化 , 故 A 项错误 ; 土地的易主、失去和获得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 , 并且清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土地易主、买卖频繁 , 说明清代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未反映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 “ 官山海 ” 政策 , 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 , 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 , 使盐铁业重新回到 “ 工商食官 ” 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 A. 恢复西周的 “ 工商食官 ” 政策 B. 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C. 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D. 促进官营手工业的 产生 - 1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这种做法只是 “ 使盐铁业重新回到 ‘ 工商食官 ’ 状态 ”, 即国家垄断经营 , 而非恢复西周的 “ 工商食官 ” 政策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 ”, 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 故 B 项正确 ; 这种做法 “ 使盐铁业重新回到 ‘ 工商食官 ’ 状态 ”, 表明盐铁业国有化政策之前已经产生 , 故 C 项错误 ; 西周时期实行 “ 工商食官 ” 政策 , 官营手工业已经出现 , 不符合时间限制 , 故 D 项错误。 - 1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 , 东汉虽设有盐铁官 , 但只负责征税 , 实行 “ 纵民煮铸 ” 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    ) 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答案  A 解析  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 , 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地主兼并土地无直接关联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 , 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盐铁官营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1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据史料记载 , 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 ( 皇帝的警卫人员 ) 韩金吾家 , 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 , 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 “ 昔曾伏事柳家郎君 , 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 。这体现了 (    ) A. 传统的贱商 观念 B . 鲜明的反封建意识 C. 等级制度的 强化 D . 理学对人性的桎梏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 “ 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 ( 皇帝的警卫人员 ) 韩金吾家 , 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 , 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 ‘ 昔曾伏事柳家郎君 , 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 ” 可知 , 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 , 这是传统的贱商观念的体现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只说 “ 昔曾伏事柳家郎君 , 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 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说 “ 昔曾伏事柳家郎君 , 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 也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强化 , 故 C 项错误 ; 唐代理学还没有出现 , 故 D 项错误。 - 1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江西上饶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 , 对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 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 , 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 ; 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 , 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 A. 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1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仅反映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的开启 , 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 而且此时闭关锁国政策并未终结 , 故 A 项错误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 , 故 B 项错误 ;1500 年左右 , 新航路开辟 , 与材料中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 ”“ 在广东澳门开埠 , 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 相符 , 故 C 项正确 ; 明朝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与海外贸易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1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广东茂名一模 )1683 年 , 康熙指出 “ 开海贸易 , 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 , 若此二省民用充阜 , 财货流通 , 各省具有裨益 , 故令开海贸易。 ” 第二年 , 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 , 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    ) A. 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 政策 B. 清政府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 管制 D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C 解析  清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 15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的西欧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的管制 , 不能说明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开海贸易 , 而不是闭关锁国 , 故 D 项错误 。 - 1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清初规定 “ 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 ” 。雍正九年 (1731 年 ), 朝廷为使 “ 盗匪即无人假管 ”, 规定 :“ 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 , 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 , 一有不符 , 即行根究。 ” 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    )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 清 - 1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 清代尚未有清晰的维护海权意识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信息不能断定材料所述事件为清代海禁的开始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所述 “ 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 ”, 主要针对国内的商、渔人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 “ 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 ”“ 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 , 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 ”, 说明清代严防人民出海与境外人士勾结 , 故 D 项正确。 - 1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 “ 士农工商 ” 不仅是等级的基本构成 , 还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身份状况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述 , 它成为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权威的一个社会阶级基础。然而 , 明清之际 , 受 “ 重商主义 ” 思潮的影响 , 江南地区出现了 “ 士商相混 ” 的现象 ; 嘉道年间 , 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烈 ,“ 绅商 ” 一词频繁出现。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 , 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 , 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为明显 ,“ 弃士经商 ” 蔚然成风。士商相混 , 其结果是在中国 “ 士农工商 ” 的缝隙中 , 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 —— 绅商群体 , 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 , 成为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之中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 , 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存在 , 导致了四民社会的最终解体。 ——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 1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结合明清 ( 至清朝灭亡 ) 时期的相关知识 ,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要求 :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 1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 : 历史现象 : 明清时期 , 中国社会出现 “ 士商相混 ” 现象。 概述和评价 : 明清时期 , 在商品经济发展和 “ 重商主义 ” 思潮的影响下 , 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发生变动 , 传统的抑商政策和贱商观念受到冲击 , 商人阶层实力壮大、地位提高 , 士商关系由疏隔走向密切 , 出现 “ 士商相混 ” 甚至 “ 官商一体 ” 现象 , 导致了传统四民观念的瓦解和四民社会的解体。士人经商和商人入仕 , 为商业的经营活动营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 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明清时期社会自我转型的中介形态 , 自觉地把儒家义利观内化成立身处世的价值观念 , 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政治 , 努力践行济世安邦的社会理想 , 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 “ 新政 ” 等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从材料中的 “ 明清之际 , 受 ‘ 重商主义 ’ 思潮的影响 , 江南地区出现了 ‘ 士商相混 ’ 的现象 ” 等信息可以确定材料的主题 , 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 “ 士商相混 ” 现象。根据材料中的 “ 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 , 成为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之中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 , 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存在 , 导致了四民社会的最终解体 ” 等信息可以看出 , 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因此 , 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的过程中 , 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 , 从对商业活动和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治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