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12)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螺”。‎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说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  5、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 重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说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难点:‎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音乐、收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以景引诗、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我们一起去观赏一番吧!‎ ‎2、出示配乐课件1(庐山瀑布课件)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时,你想吟诵哪首古诗来表达心中的赞美?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 ‎3、我们继续领略美景,出示配乐课件2(天门山图片),此刻,你又想诵读哪首古诗呢?齐背诵《望天门山》。‎ ‎4、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欣赏了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壮丽景色,这节课,我们继续游览,会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课件3(洞庭湖图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谁对洞庭湖有所了解?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板书课题:望洞庭(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诗题)(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   二、初读感知,体会诗的音韵美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3页,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2、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抽读,评价。‎ ‎3、同学们还想读吗?在朗读这首诗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以前读古诗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把古诗读好?(生发表意见,师课件出示要求)(在古诗中,一声二声归为平声,三声四声归为仄声,在读诗的时候平声我们要读的慢一些长一些,仄声要读的快一些短一些,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吧)‎ ‎4、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把古诗读三遍,第一遍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把它读通,第三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来。(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5、齐读,评价:读得有板有眼,富有节奏和韵味。‎ 三、  精读会意,品诗赏景悟情。‎ ‎(一)总体把握,丰富积累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的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诗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诗,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桌的伙伴。(学生自由读文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2、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说,相机板书:湖水、明月、青山 ‎3、你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指名说一说,(生:湖光山色、山青水秀、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   4、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说得真恰当!老师也送大家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齐读词语)‎ ‎5、你觉得洞庭湖的秋夜的景色如何?(美、安静等等)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首诗吗?‎ ‎(二)品悟一、二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语言训练: 和 两相和 ‎2、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出示平静的湖面图片,理解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的迷蒙的样子)‎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尽量用上刚才积累的四字词语。 4、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指名读,评价(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品悟三、四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诗人在什么地方欣赏洞庭湖的美景?相机理解“遥望”。师小结:第三句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是远看,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诗人遥望的是什么?山水色中的“山”“水”分别指什么吗?(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 ‎3、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1)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相机识记生字“螺”   (2)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3)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现在你弄懂这句诗中,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4、你打算怎么读这两句?指名读,评价。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两句诗,齐读: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看到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篇,体会它们的异同。出示:《临洞庭》(节选前四行诗句及注释)‎ 临洞庭 〔唐〕孟浩然 ‎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注释:①湖水平:指湖水涨满。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此指水天一色。④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的低洼地区。⑤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请你借助注释,细细品读,感受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指名说说读后的感受。‎ ‎3、比较异同:异:《临洞庭》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而《望洞庭》描写的是一个晴朗的秋夜洞庭湖上的安静和谐的景色。同:都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4、小结:两首古诗,一动一静;一个波澜壮阔,气势雄伟,一个静谧和谐,柔和秀美。让人品味洞庭湖的千姿百态,感叹祖国山河的美丽。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5、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你还可以到你喜爱的名胜去游览,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6、让我们再次吟诵——《望洞庭》。师生齐诵。‎ 五、多种形式指导背诵,感悟诗情意境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 ‎1、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2、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评价。‎ ‎3、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4、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5、面对这样的美景,此刻,你就是诗人,你想说什么?(总结全诗,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