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 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注重农业时令 B.尊重自然规律 C.重视历法指导 D.强调精耕细作 2.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 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D. 闭关锁国政策 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说明了当时( ) A.政府重视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 B.朝廷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 D.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4.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 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 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 B.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C.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 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棉 纺织品产量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7.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 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流民问题严重 B.商业发展受阻 C.租佃关系普及 D.政府不抑兼并 8.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民窑不过 20 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且“官 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9.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反映了(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 B. 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 C.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 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 10.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年)》指出 1550 年开始(明朝的嘉 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 ) A. 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 C. 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 D. 拓宽了江南部分地区农民收入渠道 11.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 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鼓励对外贸易,发 展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 推动两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B. 改变了两国原有的发展轨迹 C. 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改善民众生活 D. 打击了海外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2.《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 16 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 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 了当时( ) A.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13.1760 年,英国 5—10 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 年达到十三个。1851 年,英国的英 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50.2%。对材料理 解最准确的是( ) A. 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 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D. 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4.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 2100 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 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和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 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5.从 1883 年 8 月 1 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 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 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 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6.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 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 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B.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领先英国 C. 中国在与英国贸易呈贸易顺差 D. 英国成为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17.1898 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购来机器设备,并以高薪从天津、汉阳等地招募来 30 余名 技工,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该机器局( ) A.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直接目的 B.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产品有利于清军装备的进步 D.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平等竞争 18.1865 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 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对其产 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 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B. C. 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D. 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19.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 1895 年到 1898 年的 4 年中,全国各省新 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 62 家,资本总额 1246.5 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 20 余 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 7 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20.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 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 的”。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③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官僚资本的迅猛发展(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1.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 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 1932 年,世 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 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22.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 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城乡思想观念差异受政治体制影响 B. 交通的变迁是风俗变革的根源 C. 民国的建立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D. 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23.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 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 折。”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 ) A. 取消自由贸易 B. 允许利用外资 C. 建立集体农庄 D. 实施五年计划 24.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 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斯大林模式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25.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 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6.1934 年 1 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两《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 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 “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 ) A. 行政权力的扩大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 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27.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乃是十 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 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货币升值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恢复 农业生产(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C. 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D.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9.11.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 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 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 远意义在于( )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 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30.1971 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 100 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 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 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31.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 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 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32.下面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说明我国(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 B.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C. 从农业国成为了工业国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3.15.20 世纪 50 年代,国家不进口粮食而是拿出部分粮食用于出口,从 1953 年到 1955 年三年来,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粮油、畜产、茶叶、土产、食品等五类农副产品约占 60%。农产品出口逐年也略有增长。这些措施( ) A.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4.1985~1987 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 种减少到 60 种,计划管理的商品 由 188 种减少到 23 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 70 种减少到 36 种。这说明我国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35.80 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 A. 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B.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 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二、非选择题:(1 小题,共 30 分) 36.(3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 30 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 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 50 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 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 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 年 5 月, 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 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 1988 年降至 4%。1987 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 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 现。(11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 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10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9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10 DCDBB CDBCD 11-20 BBCA C ACCAA 21-30 DDBBD ABACB 31-35 CBBAA 二、简答题: 35.(1)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8 分) 表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 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 分) (2)背景:7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 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 相。(4 分) 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3 分)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3 分) (3)说明: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分) 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 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答出任意 3 点可得 6 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