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2009 年高考政治最后冲刺经典复习最新系列[考点呈现+考点整合+精选考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呈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 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 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 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整合】 1、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文化多样 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②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 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 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 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愿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 又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 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 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 般与个别的关系。 意义: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1 前提: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3 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w.w.w.k.s.5.u.c.o.m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 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 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①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 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 大众传媒(含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 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正确态度(P38):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加强,做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 予我们的使命。 3、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 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 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两重性)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 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更替时,文化也会以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过程。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 息技术进步和运用,使得收集、选择、传递等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极大 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的变革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促进了文化的发 展。w.w.w.k.s.5.u.c.o.m (4)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育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③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文化创新 (为什么)? (1)原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 精品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 路。 (怎样做)? 1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 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3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同时坚持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 错误倾向。 6、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就会失去根基。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 个重要轮子。(胡锦涛) 7.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w.w.w.k.s.5.u.c.o.m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的多样性是文 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怎样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 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一 方面人类知识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 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就是使人人都有便捷 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 的一生。 (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 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 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高考真题】w.w.w.k.s.5.u.c.o.m 1.(2008 江苏卷 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 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 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2.(2008 江苏卷 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 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3.(2008 江苏卷 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 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4.(2008 广东卷 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 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5.(2008 广东卷 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6.(2008 广东卷 3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申 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 界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7.(2008 广东卷 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 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8.(2008 海南卷 14)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 年 8 月 8 9 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 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w.w.w.k.s.5.u.c.o.m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 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 的共同心声。回答 9—10 题。 9.(2008 山东卷 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10.(2008 山东卷 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 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 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08 江苏卷)37.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 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 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 29 届 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 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图标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 你发现了什么? w.w.w.k.s.5.u.c.o.m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 说, 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举—例) 12.(2008 广东卷 37)(10 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 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 分) 13.(2008 宁夏卷 38)(16 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 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 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 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 分) w.w.w.k.s.5.u.c.o.m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1A 2A 3C 4B 5C 6ABCD 7AB 8C 9B 10D 11.(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 中,你发现了什么? 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 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 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 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举—例) 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12.(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 分)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 分)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 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 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 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 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 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 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13.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 分) 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 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 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 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