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五章题点保温题感保鲜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百年彭桓武:“默默无闻”的大师 1938 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彭桓武,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留学,并在此后很 快展露出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在海外期间,他与海特勒等人合作的成果“HHP”理论曾轰动 一时,成为当时国际物理界公认的介子理论。 然而,到了 1947 年,在国外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彭桓武,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 的选择。当年夏天,他辞别英伦,辗转香港,回到了阔别数年的祖国,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西 部边疆,在云南大学当起了物理老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 开启了红旗下的科研和育人生涯。 在清华大学,彭桓武任物理系教授,培养了黄祖洽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彭桓武还在 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量子力学,并指导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周光召和严肃。彭先生是我国核物 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等多种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的后来工作 者,都是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学生。 1978 年,彭桓武受命建设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在他开放的建所 思想的影响下,理论物理所很快就形成了活跃的学术氛围,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吸引了海内 外理论物理界的众多优秀专家来所访问交流。这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一直保留至今,成为理论 物理所精神的精髓之一。 然而,就在理论物理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之后,彭桓武却向中科院递交了辞呈。这是他 在建所之初就许下的约定:理论物理所所长“轮流坐庄”,废除终身制,任期为两年。 当年苏联撕毁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全面撤走专家,停止供给资料和设备。中央决定调彭 桓武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顶替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物理研究工作。当 时,正值原子弹设计的探索阶段,唯一可参考的资料就是一个苏联专家口头讲述的原子弹教 学模型。“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九所的科研工作就是在彭桓武这样的学术思想指导下 起步的。 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完成后,彭桓武敏锐地意识到,要迅速组织力量向氢弹原理的探 索转移。从 1964 年年底开始,在彭桓武等的主持下,邓稼先、周光召组织科技人员制订了关 于突破氢弹原理的工作大纲。彭桓武不但是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更是 核武器科研事业学术民主之风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在研究过程中,彭桓武组织进行了各种学术讨论。无论是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还是 著名科学家,没有年龄与资历的界限,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哪怕会上争得面红耳赤, 会下还是非常团结,互相尊重。优良的学术风气是突破原子弹、氢弹原理的利器,更成为九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所代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彭桓武为首的多位科学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按国家规定,这项一等奖的 唯一一枚奖章应授予名单中的第一位获奖者。可当九所的同志把奖章送去时,彭桓武却坚决 谢绝,并且说:“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个人独享。” 也正是凭着这种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彭桓武把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 奖 100 万港元全部赠给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研发、身体受过伤害或生活困难的默默无闻的 30 多位同事。 2007 年 2 月 28 日,彭桓武因病辞世。他的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进行医学研究,他还 将毕生的工资积蓄近 50 万元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留下了这样一份亲笔签字、 令人动容的《彭桓武遗嘱》:“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彭桓武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 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他 是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参加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理论领导工作。他先后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经国际天 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第 48798 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晚年的彭桓武独自一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百度百科”) ②与他订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钱三强多次感叹:“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 有人知道。”他总是不断地开辟新的方向,殚精竭虑地为国家谋福祉,而当新事业后继有人 时,他总是悄然引退。在彭桓武眼中,永远都没有个人名利,只有国家与集体。 (《彭桓武:“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年的彭桓武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留学深造后展露出物理天赋并有 了科研成果。 B.彭桓武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分别在云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开启了育人生涯,培养了很多 的优秀人才。 C.彭桓武是我国核物理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的后来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者间 接的学生。 D.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完成后,在彭桓武的主持下,我国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的工作大纲得 以制订。 答案 B 解析 B 项“彭桓武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分别在云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说法错误,由原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中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可知,他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不是 在新中国成立后。 2.彭桓武在学术研讨方面有怎样的主张?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放民主。彭桓武组织的各种学术讨论会上,大家不分年龄与资历,畅所欲言,充 分体现了开放民主的研讨之风。②提倡进行学科融合。彭桓武所在的理论物理所学术氛围活 跃,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吸引海内外理论物理界的众多优秀专家访问交流。③提倡合作精神。 形成相互团结、互相尊重的科研之风,注重学术研讨中的集体智慧。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学术研讨方面”这一范围的限定。文章第四段和第八段中 都讲到了彭桓武是如何开展学术研讨的,认真分析这两段的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如“提 倡学科交叉融合”“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等回答即可。 3.为什么说彭桓武是“默默无闻”的大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①彭桓武淡泊名利。放弃国外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到祖国担任教师从事育人工 作;待理论物理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即递交辞呈,主动让出“所长”的位置;当新事业后 继有人时,他总是悄然引退;坚决拒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唯一的一枚奖章;把获得的何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00 万港元全部赠给同事;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 有人知道。②彭桓武生活简朴,无私奉献。他晚年独自一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将遗体器 官捐献给医院进行医学研究;将近 50 万元的工资积蓄捐赠给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立下 遗嘱要求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等等。 解析 本文的标题即是“百年彭桓武:‘默默无闻’的大师”,彭桓武的“默默无闻”是本 文着力表现的内容,阅读全文可知,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淡泊名利和生活的简朴、无私的奉献 上。可以从文章和相关链接中搜寻到很多支持这个观点的事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其 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 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借用龚自珍的话,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 整个帝国表面光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庙堂之上政治腐败,政斗残酷;地方官场 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沦丧。 汤显祖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十四岁进县学,二十一岁参加乡试, 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 汤显祖十三岁起,师从罗汝芳研习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提出“制欲非体仁”的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张,这对程朱之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汤显祖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的人生 观的形成。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三年后,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第二 次落第后,汤显祖被好友姜士奇举荐作当朝首辅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的陪考举子,但汤显祖 拒绝了这一安排。那一科会试,得罪了张居正的汤显祖毫无意外地落第,直到张居正去世, 汤显祖才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万历十九年,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辅臣欺弊如故,科臣贿 媒方新”而被贬谪到岭南徐闻。途中他遇到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 府被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自杀,张嗣修被剥夺官籍,流放到雷州半岛。目睹高层政 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汤显祖难免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 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四十四岁的汤显祖升任为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 的山区穷县,但汤显祖尽职尽责。他在这个“斗大县”劝农兴学,惩罚鱼肉乡民的豪强,得 罪了巨室。尽管遂昌的百姓感其恩德,对其热情挽留,汤显祖还是决定辞官回到故乡。万历 二十六年三月,他回到故乡临川,开始了其长达十八年的归隐生涯。 回到故乡的汤显祖,修建了玉茗堂,开始专心写作戏曲,并教导故乡戏班演习。“临川 四梦”除《紫钗记》(南京时创作)外,其余三部《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在故乡完 稿,很快风行全国。《紫钗记》《牡丹亭》以男女之情梦入戏,肯定了人的情感追求的正当性, 倡导人性要得到释放,因理而违情的人生不可取。《南柯记》《邯郸记》则是用梦来演绎官场 之荒诞,人生之无常。已经享国两百余载的大明帝国何尝不是《南柯记》中的一个“大槐安 国”? 汤显祖在“四梦”中显然体现了其对程朱理学“性即理也”的反抗,而“四梦”的另一 个思想资源则是禅学,他一生礼佛,年长他七岁的达观法师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佛教讲 求“无情”,但他在给达观的一封信中却说到“忘情”之难,“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 无,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旺。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 何……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汤显祖毕竟是儒门书生,终 不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而忘却世情。 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在临川的玉茗堂与世长辞。也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辽 东称帝,建立了后金,明王朝由衰世转入到乱世。再过二十八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 帝国也消失在风中,终成一梦。(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显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因其父与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 交好,被罗汝芳收为弟子,正式开始研习心学。 B.汤显祖深受“赤子之心”“制欲非体仁”等心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从“临川四梦”中能看到其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抗。 C.禅学是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的思想资源之一,但他毕竟是儒门书生,在给达观法师的 一封信中曾说到“忘情”之难,表明自己无法像白居易、苏轼那样在佛法中得到彻底的解脱。 D.文本基本以“梦”来贯穿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不仅写出了汤显祖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的 冲突,而且也隐约勾勒出明后期的帝国残梦。 答案 C 解析 原文中汤显祖在信中说“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说明自己与白居易、苏轼一 样终是无法“忘情”。 5.文章第六段写汤显祖在遂昌县做地方官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汤显祖是儒门书生,他也有兼济天下的理想,通过治理遂昌县来实现自己的济世理 想。(或:汤显祖是“阳明心学”的继承者,做地方官的经历正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践 行。)②承上启下。在遂昌县做地方官的经历承接上文“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 而做地方官的经历又是汤显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后他便辞官归隐,进行戏曲创作。③这 段经历,使得文本兼顾传主创作与为官经历,使材料更加丰富、真实。 解析 解答作用题,可主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内容方面,应主要思考汤 显祖做地方官的经历与其一生经历、思想的关系,汤显祖作为儒生的兼济天下的理想是通过 做官实现的(或“心学”的“知行合一”的践行)。结构方面,应主要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在遂昌做官是汤显祖由仕进转向隐居的转折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艺术效果方面,应主 要考虑相关事迹可丰富传记内容等。 6.文章标题是“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你认为“帝国衰世”与汤显祖之“大才写梦” 之间有无关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关联。①汤显祖一生经历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衰败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 汤显祖的“四梦”创作。明后期帝国政治腐败,为人耿直的汤显祖亲历或目睹种种现实,用 “四梦”来委婉表现帝国衰世的荒诞。②衰世的思想禁锢相对松弛,因此心学、佛学等思潮 才可能去撬动程朱理学的压抑牢笼,才有了汤显祖“四梦”对人性解放的倡导。 解析 本题作为观点探究题,应当考虑观点和论据两方面。首先应确定观点“有关联”,然 后回到原文中寻找依据。寻找依据时,考生要重点分析明后期“帝国衰世”具体体现在哪些 地方,黑暗的社会现状与汤显祖的“四梦”有什么联系,社会现实对汤显祖的思想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