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北仑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有着“超级天眼”之称,其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边缘。 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过 A.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臭氧层;电离层;对流层 C.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D.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边缘,我们把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称为总星系,由此判断,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选项D符合题意。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不是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与天宫二号共飞时的轨道高度在300千米左右,位于地球的高层大气层中,因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首先穿过高层大气;下落到离地表约50千米处进入平流层;再下落到约12千米处进入对流层,最后落到地面,由此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3.北京时间2019年2月11日时左右,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即可见天空中火星距月亮很近)美丽上演。“火星合月”时,下列天体相互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位于火星和月球之间 B. 月球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 C. 火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D. 火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意表明,“火星合月”是指可见天空中火星距月亮很近,可见星、月的天空主要是指夜空,说明月球和火星均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黑夜一侧),由于月球离地球近,而火星离地球远,因此月球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太阳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4. 产生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 日珥 B. 耀斑 C. 太阳风 D. 太阳黑子 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①影响长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②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 ③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农业收成 ④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太阳的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那里的许多带电粒子运动速度超过350千米/秒时,就能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后,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色球层的日珥喷射高度最高近几十万千米,很难到达1.5亿千米之外的地球,排除A。耀斑产生的粒子流比太阳风速度更快,能够到达地球,很多可以穿过地球磁场直接进入地球高层大气,影响电离层,部分可受地球磁场影响偏向极地上空,从而产生极光,但耀斑产生的粒子流没有太阳风常见,因此不是产生极光主要太阳活动,排除B。太阳黑子不直接发射粒子流,不是产生极光主要太阳活动,排除D。故选C。 【5题详解】 太阳活动可以通过干扰电离层而影响短波通信,不是长波通信,①不符合题意。耀斑产生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现象,②符合题意。统计资料表明,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农业收成,如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③符合题意。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9日,菲律宾棉兰老岛(6.80°N,125.15°E)发生6.6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千米 。完成下面小题。 6.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岩石圈底部 C. 上地幔 D. 软流层 7.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从震源到地表的传播速度变化为 A 不断加快 B. 不断减慢 C. 先不断加快,后不断减慢 D. 先不断减慢,后不断加快 8. 地质学家常常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下列矿产资源中能通过地震波寻找到的是 A. 金矿 B. 石墨 C. 煤炭 D. 石油 【答案】6. A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菲律宾棉兰老岛为亚欧板块中陆地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题意表明,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6.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 10千米,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选项A符合题意。岩石圈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而震源深度仅10千米,排除B。上地幔顶部位于陆地地表平均33千米以下,而震源深度仅10千米,排除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即地表以下平均100~110千米处,而震源深度仅10千米,排除D。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表向下的地壳部分,物质的密度增加,因此地震波传播速度不断增加,因此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从震源到地表的传播速度应该相反,即不断减慢,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地质学家利用地震波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时,在岩层中遇到液体状态的石油时,地震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纵波会明显减速,横波会消失,因此石油资源可以通过地震波寻找到,选项D符合题意。金矿、石墨、煤炭和岩石均为固体,地震波在它们之间传播时,地震波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很难通过地震波寻找到,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地震纵波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较慢。 下图为2019年8月9日台湾以东洋面上空的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的天气系统为 A. 锋面 B. 气旋 C. 反气旋 D. 锋面气旋 10. 该时段台湾东部沿海地区风向为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云系呈团块状,而锋面云系呈条带状,因此排除A、D。图中云系呈旋转状、中间有风眼、规模巨大,应是气旋强烈发展形成台风天气系统,选项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图示天气系统形成了很深厚的云层,而反气旋以下沉气流为主,很难形成云雨,排除C。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台风中心位于台湾东部沿海地区的东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北风,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浙江冀龙是一种生活在晚白垩纪水滨附近的大型古爬行动物,其能飞翔,以鱼为食。下图展示的是浙江临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翼龙腿骨化石。 完成下面小题。 11.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寒武纪 D. 新生代 12. 下列与该化石成因相同的是 A. 煤炭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铁矿石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白垩纪末期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因此,因此恐龙灭绝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选项B符合题意。古生代末期和古生代寒武纪,恐龙还没有出现,排除A、C。新生代时,恐龙已经灭绝,排除D。故选B。 【12题详解】 恐龙化石是外力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煤炭也是外力堆积过程中形成,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凝作用形成,与该化石成因不同,排除B。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凝作用形成,与该化石成因不同,排除C。铁矿石形成要经过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使沉积而成的铁矿层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形成铁矿石,与该化石成因不同,排除D。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2019年9月20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火山群剧烈喷发,炽热的岩浆腾空而出,浓黑的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堪察加半岛地表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 14. 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A. ①减少 B. ②减少 C. ③增多 D. ④减少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火山群剧烈喷发,多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玄武岩为喷出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故选B。 【14题详解】 火山灰增多会导致大气当中固体杂质和水汽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 ①为太阳辐射,不受影响;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正确;③为地面辐射,减少,错误。④为大气逆辐射,增强,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B.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C.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16. 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A. 裂谷 B. 海岭 C. 海沟 D. 海岸山脉 【答案】15. C 16.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和海底地形。 【15题详解】 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故选C。 【16题详解】 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相遇时,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最终消失,一般在海洋形成较深的海沟,而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而生长边界是新的板块的诞生处,多是海底的海岭、火山,或附近是正在生长的大洋和海。图示丙处位于海底的生长边界,为海岭。故选B。 【点睛】板块边界特征: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的地方可以出现在两种情况: 其一: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那么要形成海岭。由于海底洋壳要比陆地陆壳要薄,所以岩浆涌出冷却形成海岭。如大西洋的中间由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就形成了一个大洋中脊(海岭)。 其二,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那么要形成裂谷。由于陆壳比洋壳要厚所以很少有火山岩浆涌出。如东非大裂谷,由非洲南部的赞比西河口一直延伸到红海地中海,当然也有少量的火山,象乞力马扎罗山就是 一个火山! 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的地方也有两种情况: 其一:陆壳和陆壳之间,也就是陆地上的消亡边界。将形成高大的山脉,如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在阿尔卑斯一带,是一个著名的造山带。还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喜玛拉雅山系。 其二,如果是大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那么在大洋的一侧将形成海沟。陆地板块的一侧如果是在海里就要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就要形成山脉。如亚洲东部的一系列岛弧和贯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下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气压带、风带中 A. 甲为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 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 D. 乙风带为北半球低纬信风带 18.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 【17题详解】 图示风带位于30度两侧,北侧为东南风,南侧为西北风,为南半球,故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故选C。 【18题详解】 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的是冬季;故选D。 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第五套人民币10元面额的背景图案是长江三峡标志性景观—夔门。夔门近江两岸两座山峰,经长期的风剥雨蚀,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恰似天造地设的三峡大门。 完成下面小题。 19. 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地壳抬升 20. 图示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A. 内力作用单独形成 B. 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 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D. 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答案】19. A 20. D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19题详解】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图中的景观是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风力侵蚀作用常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故B不符合题意;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故C不符合题意;地壳抬升形成断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题详解】 长江三峡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外力作用使地表侵蚀,形成峡谷。故选D。 下图为空中鸟瞰的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地貌的名称是 A. 沙丘 B. 沙滩 C. 三角洲 D. 冲积扇 22. 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 流水搬运 B. 流水堆积 C. 海浪堆积 D. 风力堆积 23. 该地貌多位于 A. 河流出山口 B. 滨海平原 C. 大河入海口 D. 干旱地区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21题详解】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C正确。沙丘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沙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海岸呈带状。故选C。 【22题详解】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在入海口处,水流速度骤减常,河流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故选B。 【23题详解】 该地貌多位于大河入海口,C正确。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沙滩多位于滨海平原,沙丘位于干旱地区。故选C。 下图为某季节亚洲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5.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风向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由低纬信风带形成的 B. ②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C. 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D. ②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东南亚、东亚和南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25题详解】 ①为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②为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故选D。 经过岁月的雕琢和风雨的洗礼,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黄山奇石呈现出一石一姿态的奇观,被誉为黄山四绝之一。下图为猴子观海景观图(左图示意)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 26. 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 塑造“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溶蚀 D. 固结成岩[] 28. 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抬升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④②③ 【答案】26. B 27. A 28. A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形成。 【26题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猴子观海景观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是岩浆岩。根据右图,图中乙岩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故乙为岩浆岩。故选B。 【27题详解】 “猴子”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地质作用主要为风化作用,A正确。风力侵蚀往往出现在干旱地区,该景观位于海边,B错误。石灰岩易受到流水溶蚀,C错误。固结成岩是岩石形成的外力作用,不会影响形态,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猴子观海景观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岩,不是火山喷发形成。首先是①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再受到②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最后受到③外力作用形成该景观。故选A。 29.下图为某时甲地旗帜飘动方向,据此可判断当时为 A. 白天,吹海风 B. 夜晚,吹陆风 C. 夜晚,吹海风 D. 白天,吹陆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甲地旗帜飘动方向为由海洋飘向陆地,说明此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排除B、D。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选项A符合题意。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气温相对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排除C。故选A。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M处地质构造为 A. 地垒 B. 背斜 C. 向斜 D. 山地 31. 下图中符合丁处地貌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30. C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图中显示,M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选项C符合题意。地垒为断层组合构造,图中没有出现断层,排除A。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与图中岩层形态不同,排除B。山地不是地质构造,排除D。故选C。 【31题详解】 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显示,丁地位于河口地区,河水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一般形成三角洲地貌。A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地貌,与丁地地貌不同,排除A。B图为冲积扇地貌,一般出现在山地向平地过渡的山口地区,不会出现在丁地,排除B。C图为沙丘地貌,形成于风力较大的干旱地区,图中丁地附近为森林景观,排除C。D图为河口三角洲地貌,与丁地地貌吻合,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一般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32.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A. 下渗明显增多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多 33. 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D. 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答案】32. B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33题详解】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不可取,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可取;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可取;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可取;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 读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34. A洋流的流向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向南,暖流 B. 向南,寒流 C. 向北,寒流 D. 向北,暖流 35. A洋流的影响是 A. 增温减湿 B. 降温增湿 C. 形成渔场 D. 增加蒸发 【答案】34. A 35. D 【解析】 【34题详解】 图中显示,A洋流处的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表明A洋流的温度比两侧海水温度高,因此A洋流为暖流,由此判断,B、C错误。暖流总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因此A洋流向南流,由此判断,选项A正确、D错误。本题还可以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水温线凸向的关系判断流向,洋流流向与等水温线的凸向一致,再根据流向判断洋流性质。故选A。 35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A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由此排除A、B。由于该洋流不是上升流,也没有与寒流交汇,很难形成渔场,排除C。由于A洋流为暖流,水温较高,因此蒸发旺盛,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2019年1月5日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从气压分布状况来说,甲处名称为_____,其中心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受其控制时多_____天气。 (2)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乙处名称为_____,受其控制时多_____天气,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昼夜温差______(大/小)。 (3)P地此时的风向为_____,与台北相比P地风力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4)北京此时正受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天气状况为 _____,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_____、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5)图示气压状况分布时是北半球的_____(冬季/夏季),此时,北京的气候特征为_____,宁波的气候特征为_____ 【答案】 (1). 高气压(高压) (2). 下沉 (3). 晴朗 (4). 气旋 (5). 阴雨 (6). 小 (7). 东北风 (8). 较大(大) (9). P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10). 冷锋 (11). 阴天、大风、降温、雨雪 (12). 升高 (13). 冬季 (14). 寒冷干燥 (15). 低温(温和)少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2019年1月5日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旋和反气旋、风向和风力、锋面与天气、季风环流与气候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甲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从气压分布状况来说,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高气压,其中心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下沉,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很难成云致雨,因此受其控制时多晴朗天气。 (2)图中显示,乙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乙处名称为气旋,气旋中心气流为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时多阴雨天气。与甲地相比,乙地多云雨,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乙地的昼夜温差小。 (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延伸方向和气压变化方向判断,P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应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显示,与台北相比,P地等压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根据图中符号和大气运动方向判断,北京此时正受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北京此时正处于冷锋雨区,冷气团影响明显,因此此时天气状况为阴雨雪、降温天气,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上升、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5)图中显示,亚欧大陆内陆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应为大陆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而形成,由此判断,图示气压状况分布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京受寒冷的冬季影响,具有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此时宁波也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影响,但纬度较低,气温相对温和,形成低温少雨的气候特征。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 (风带),具体风向为_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D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⑤是________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同纬度的大陆东岸⑨地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答案】 (1). 整体性 (2).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3). 西南风 (4). 热带雨林气候 (5). 热带雨林带 (6). 温带海洋性气候 (7).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 (9). 盛行西风带(西风带) (10).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 纬度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13). 热量 (14). 干湿度地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15). 水分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模式图、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风带名称及风向、气压带与风带形成的气候及自然带、自然带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气压带与风带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候类型的特征决定自然带的分布与特征,因此“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显示,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属于中纬西风带。 (3)图中显示,A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D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此地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低纬吹向高温,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⑤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临近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随着气压带与风带的南北移动,C地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要硬叶林带,同纬度的大陆东岸⑨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是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又称为从赤道两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同纬度热量条件不同是导致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是自然带沿着从沿海向内陆方向进行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是导致这分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