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2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注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乃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恆礼。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7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B.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C.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D.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此处是指隋高祖文帝驾崩。 B. 敕书指隋断帝的诏令,敕书中的“敕”指君王诏命、诏令。 C. 车骑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职、封号、姓名称人,是古代称人方式之一。 D. 堞,指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逢敌人进攻时可用于隐蔽。 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豆卢毓守节不渝。他曾若谏发动叛乱的杨谅,但未获采纳;他假意顺从,转而与杨谅斗争;后城破被杀,以身殉国。 B. 豆卢毓遇事果断。他策动朱涛共同出兵抵抗杨谅,失败后当即将其斩杀;并联合多位将领坚壁应战,拒绝杨谅入城。 C. 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积极备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 D. 豆卢毓荣显身后。他死后因智谋和大义受到朝廷的封赏,他的儿子因此继承爵位;后来受到皇帝的特诏而不绝奉祀。 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 (2)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 【答案】 73.D 74.A 75.C 76.(1)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坐等被杀,辜负国家呢?(2)当时杨谅的司马皇甫诞以前因为劝谏杨谅被囚禁,豆卢毓在这时放出皇甫诞,和他共同计议。 【解析】 76.试题分析: 参考译文 豆卢毓字道生,少年时英勇果敢,很有气概节操。汉王杨谅出京镇守并州,豆卢毓凭借王妃的哥哥的身份担任王府主簿。跟从赵仲御向北征讨突厥,因为军功拜任仪同三司。等到高祖隋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征召杨谅入朝。杨谅采纳谘议王頍的计谋,发动军队叛乱。豆卢毓苦苦劝谏,杨谅没听从,豆卢毓于是对弟弟豆卢懿说:“(如果)我单人匹马回归朝廷,自然能够免除祸患。(但)这只是为我自己打算,不是为了国家。现在暂且假意顺从,来考虑以后的计策。” 豆卢毓的哥哥显州刺史豆卢贤对隋炀帝说:“我的弟弟豆卢毓向来胸怀忠正的志向和节操,一定不会随从叛乱,只是迫于叛军气焰,不能施展本志。请让我从军,与豆卢毓里应外合,杨谅不足为虑。”隋炀帝认为他说得对,答应了他。豆卢贤秘密派遣家人带着隋炀帝的诏令到了豆卢毓的住所,与豆卢毓计划商议。 杨谅出城,将要前往介州,命令豆卢毓和总管部属朱涛留下守城。豆卢毓对朱涛说:“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坐等被杀,辜负国家(家和国)呢?我应当与您一起出兵阻止他。”朱涛惊讶地说:“汉王把大事托付给我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于是气恼而去,豆卢毓追上并杀死了他。当时杨谅的司马皇甫诞以前因为劝谏杨谅被囚禁,豆卢毓在这时放出皇甫诞,和他共同计议,会同开府将军石侯宿勤武、车骑将军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关闭城门,拒绝杨谅入城。部署分派尚未完成,有人告知了杨谅,杨谅奔袭攻打豆卢毓。豆卢毓见杨谅的军队来攻打,便欺骗那些士兵说:“这是盗贼的军队。”杨谅攻打南门,豆卢毓当时派遣稽胡防守城墙垛口,稽胡不认识杨谅,便放箭射他,射出的箭像雨点一样密集。杨谅再来到西门,守门士兵都是并州人,向来认识杨谅,就打开城门放他进来。豆卢毓于是被杀害,当时二十八岁。 等到杨谅叛乱被平定,隋炀帝颁布诏书说:“表彰名节之士,是国家的规矩,存者晋级,死者追赠,法律已有规定。豆卢毓深明大义,不顾姻亲关系,出入于险恶环境,倡建奇谋。脱离叛逆,归顺朝廷,为正义而死,追加光荣名号,应当高于一般规格,可以追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两千匹,谥号为愍。儿子豆卢愿师继嗣,不久拜任仪同三司。大业初年,颁行新法令,废除五等爵位。不久,皇帝又下诏书道:“已故大将军、正义愍公豆卢毓,在关键时刻能坚决守志,舍生为国,成为国家楷模,永远不能忘记。贤德不会绝嗣,德高必获祭祀,改封雍丘愍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7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丞相忽刺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 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 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 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 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只是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 曹鉴廉洁谨慎,树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答案】 77.D 78.C 79.C 80.⑴正赶上(恰好遇到)淮、浙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报告灾情,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 ⑵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周济抚恤)惟恐不及时。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参考译文: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大德五年(1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母亲去世,服孝期满,授兴文署。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但未上报。天历元年(1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鉴减赋税十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元统二年(1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至元元年(1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卒,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住着旧屋。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鉴惊叹地说“: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渊伯已死,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其廉洁、谨慎到此程度。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塘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者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 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常平,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 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B.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C.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D.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比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韩愈为韩退之。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 尚书省,在隋唐时与中书省、门下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而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称为官谥。文中的“文洁先生”是私谥。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震在华亭、长洲县为官时,惩治了勾结官属的豪势之家,震慑了全县,颇有声望,其政绩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B. 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的人只有十之三、四还在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而黄震把尚在狱中的结关者都释放了。 C. 黄震认为劳役之法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他还大兴水利,恢复了许多被废弃的河塘、被损坏的堰渠和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 D. 黄震是集勤、俭、能、直一身的清官、好官。他认为朝廷之制,尊卑不同,朝廷纲纪不可打乱,因此,他坚决不接受长史之职。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 (2)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 【答案】 81.B 82.B 83.A 84.(1)黄震认为:与其在婴孩被遗弃后收养(他们),不如在婴孩被遗弃前保全他们。于是,修改了原来的法制。(2)(黄震)曾对人说:“不是圣人的书不要读,没有好处的诗文可以不做。”他作官,总是天不亮就到职办公,处理事情果断。 【解析】 参考译文: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天宝四年(1256)考中进士,调任吴县县尉。吴县有许多豪势之家,他们告私债则勾结官属之尉,致使吴民多死于尉卒之手。黄震到任后,不受理贵家之告,所颁檄文震慑全县。到治理长洲、华亭时,皆有名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用黄震主管帐司文字。当时,钱唐孙守常州,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恃宠压民。王华甫病重,但仍强起弹劾罢免了这三个人,黄震对华甫所为十分赞赏。 黄震说:“老百姓已经很困苦,难道忍心再增加他们的苦难吗?”黄震不得已,只好拿官田收入来打发转运司。在这段时间里,黄震还组织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堂,树立晏殊旧居门牌称“旧学坊”,制造祭祀社稷的器物,恢复风雷的祭祀祈祷,劝导农民种麦,禁止造竞渡比赛用船,并焚毁一千三百多艘船只,将其材料用来建造五百间军营。 黄震升为提举常平仓司。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者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现在只有十之三、四还在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黄震认为:结关好比其他郡之结甲,不能视为作乱。何况已经分批予以赦免,于是将尚在狱中的结关者全部释放了。新城与光泽两地边界犬牙相交,两地百姓夹河而居,常常为争河中之鱼发生争斗。恰遇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引起老百姓的愤怒,他们相互联结起来抗拒官府),以致发生焚烧劫掠的事件。黄震先是弹劾罢免了蹇雄,然后,劝谕百姓纷纷离去。 起初,常平司下有慈幼局,主要是为了收容哺养那些被遗弃的婴儿与小孩。但是,时间一长,慈幼局便名存实亡。黄震说,与其在婴孩被遗弃后收养(他们)的,不如在婴孩被遗弃前保全它。于是,修改了原来的法制。对那因贫困而不能哺养孩子的人家,经申请后,由官府帮助赡养,对已遗弃的婴孩,容许由他人收养,官府出粮给收养之家。这些措施使得许多弃儿活了下来。 黄震在谈论劳役之法时认为,劳役之法不应扰民生产,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黄震还提倡大兴水利,恢复了许多废弃的陂塘,损坏的堰渠以及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 黄震后移浙东提举常平,当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黄震遂代任王府长史。黄震为此上奏说:“朝廷之制,尊卑不同,但朝廷纲纪不可打乱,按理在外虽是藩王,监司也可察之,现在监司成了藩王部属,又怎敢察主人的不对呢?为何要从我开始坏其法呢?”黄震由是坚决不受长史之职。后命黄震进侍左郎官及宗正少卿,皆不受拜。 黄震曾对人说:“不是圣人的书不要读,没有好处的诗文可以不做。”他作官,总是天不亮就到职办公,处理事情果断。自奉俭薄,遇人有急难,则慷慨周济,一点都不吝啬。著有《日抄》一百卷,去世后,其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查看更多